?

三融合 三對接 三研習
——基于幼兒保育崗位“勝任力”培養的寧波實踐

2022-06-16 03:21張銀燕
濰坊學院學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勝任力保育員實訓

張銀燕

(余姚市職業技術學校,浙江 余姚 315400)

幼兒保育是新興產業,隨著二胎、三胎政策的出臺,優質保育人才需求和供給不平衡矛盾日漸凸顯,按照幼兒教師、保育員、學生的比例要求,我國現缺幼兒保育人才76萬[1]。幼兒保育隊伍入職門檻低,整體素質不高,建設專業化、標準化保育人才刻不容緩。2012年,寧波市余姚市職業技術學校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對比分析等行動研究的方式,針對寧波市余姚市實驗幼兒園等13 所省一級幼兒園、70 所省二級幼兒園、92 所省三級幼兒園保育人才崗位需求進行調研。從崗位配置人數、學歷層次、崗位要求等分析,全市175 所幼兒園,共有1173 位保育員、2804 位在崗教師,除了省一級、部分省二級幼兒園教師、保育員、幼兒班級師生比基本實現2:1,農村幼兒園均未達標,保育員學歷層次低,初中以上學歷占比60%,顯然,保育人才需求缺口大。幼兒保育專業是高質量學前教育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專業“重教輕?!?,與幼兒保育崗位標準不匹配、課程建設不健全、教學體系不完善,導致學生無法適應崗位工作任務,為此,寧波余姚市職業技術學校以產出理念為指導,通過“三融合、三對接、三研習”,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歷經五年,架構了“崗課賽證融合”保育人才實踐培養體系,為當地幼兒園、早教機構輸送了一批具備崗位“勝任力”的幼兒保育人才。

一、現有典型問題思考

(一)中職幼兒保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托幼機構保育人才需求不匹配

托幼機構保育人才需要具備“衛生管理、生活管理、配合教育”等幼兒保育專業理論知識與專門化技能[2]。中職幼兒保育專業由于長期受到傳統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重教輕?!钡挠绊?,重“三學六法、五項技能”,輕保育工作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視保育工作為“小兒科”,“無證上崗”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學生對保育理論知識“一知半解”,動手實操能力“無所適從”,崗位能力、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更是普遍低下,培養的幼兒保育人才不能適應新時期托幼機構保育崗位的實際需要,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出現偏差。朱永春在《重教輕保是一種教育短視》中指出:“重教輕保是一種教育“短視”,與幼兒教育的基本原則相?!盵3]。

(二)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塊與托幼機構保育工作流程不一致

保育工作是托幼機構的核心,貫穿于幼兒教育的整個階段。保育員作為托幼機構的保育、教育實踐的組織者與參與者,其理論素養、保育管理水平及實踐能力直接影響托幼機構保育工作質量及兒童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然而,傳統區域幼兒保育專業培養的畢業生缺乏對保育崗位職責的理解、自我角色的認知、崗位實踐能力的掌握,出現入職不適用、在崗不適應等現象。學校技能學習和托幼機構一日崗位流程與要求融通不夠,側重于“彈、唱、說、畫、跳”技能教學體系,輕視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及保育專門化實踐性課程的學習,造成學生學用不一致,能力欠佳,經驗不足。因此,我市保育隊伍“低配”現象普遍存在,不僅影響了新時期區域學前教育產業的健康發展,也嚴重影響了校企合作的動力。

(三)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實訓場域與托幼機構真實崗位不對接

幼兒保育專業具有專業性、科學性、實操性的特點,注重崗位的實踐性應用。而要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的崗位能力,除了建設科學的課程體系,還需要功能完善的實訓基地、數量充足的保育設施設備和結構合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然而由于學校辦學條件不佳、校企合作不暢等問題,制約了保育實訓教學的針對性與科學性開展。在實踐教學評價環節中,缺乏“多主體、多維度、多形式”的評價指標,忽視了“職業觀+兒童觀+保育觀”的職業道德課程的實訓評價維度落實[3]。因此,如何提升學生崗位應用與實踐能力,顯得十分重要。

二、應對策略改革舉措

(一)崗課融合、崗賽融合、崗證融合——“三融合”反向設計保育人才培養體系

基于“OBE”教育理念,以幼兒園保育崗位能力結構為載體,圍繞《幼兒園工作規程(修訂)》《保育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修訂)》[4],調研幼兒園保育員用人標準及崗位工作任務,按照崗位能力結構和職業能力要求,聚焦保育員工作流程與職業規范,反向設計“崗課融合、崗賽融合、崗證融合”三融合幼兒保育人才培養體系(見圖1)。崗課融合:將保育專業教學標準與幼兒園保育員崗位能力標準融合;崗賽融合:將幼兒保育崗位技能培養、保育員資格證考試及參加職業技能大賽融為一體;崗證融合:將畢業證書、職業技能證書、職業資格證書融合,作為學生畢業上崗的執業“標配”?!叭诤稀庇變罕S瞬排囵B體系,以保育崗位核心素養結構為目標,面向“勝任力”培養的長效機制,使人才培養更具精準性。

圖1 幼兒保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二)對接崗位、對接項目,對接任務——“三對接”正向構建保育實踐教學體系

按照“三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分解崗位能力目標與畢業要求,系統重組實訓課程體系,重構實訓教學內容,把工作過程與職業能力養成過程有機結合到日常實踐教學中,正向構建“三對接”實踐教學體系。對接崗位:參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保育員》及幼兒園保育的課程標準,以幼兒園一日生活的保育工作載體,梳理崗位工作能力結構。對接項目:依據能力結構,將幼兒保育專業“知識、技能、素養”系統重組,形成“衛生管理、生活管理、配合教育”三個教學項目課程體系;對接任務:對接幼兒一日活動,形成“清潔、消毒、健康、觀察、進餐、飲水、盥洗、睡眠、管理、意外傷害、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戶外活動、家長會、特殊兒童指導、環境創設”等16 個典型保育工作任務?!叭龑印睂嵺`教學體系,形成“三個項目16 個典型任務”的保育實訓課程體系,達成學用一致,培養學生保教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

(三)見習識保、研習智保、實習慧?!叭辛暋蓖七M幼兒保育實訓模式

基于成果導向育人模式,把工作過程與職業能力養成按“見習識?!辛曋潜!獙嵙暬郾!比A段遞進,每個階段由相對完整的工作任務,實現教學與一線保育崗位需求的“零銜接”,通過學校與園所雙主體育人,讓學生“沉浸式”鍛煉,把學生培養成專業技能強和職業素養高的準保育人?!耙娏曌R?!保ūS龁T應知)階段,即保育員工作職責及意義的認知,通過幼兒園見習,熟悉保育員一日工作流程內容,促進學生具備較強的保育員崗位規范意識、安全意識、衛生意識、協作意識,培養關愛幼兒、認真嚴謹、不畏辛苦的職業理念和工作態度與精神?!把辛曋潜!保ūS龁T應會)階段,即項目任務專門化訓練,對接智慧保育實訓室,有效運用智能設備、仿真實訓軟件,采用“雙師導學”、角色模擬及案例教學等,理實一體、做中學,探究保育工作內容、步驟、標準,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錄播反饋、實訓反思、專家遠程連線評價等有機結合,不斷豐富教學過程,提升學生學習的沉浸感與參與度,促進實踐教學質量提升,使學生達到上崗的基本要求?!皩嵙暬郾!保ūS龁T下園)階段,即幼兒園跟崗、頂崗實訓,雙師導學下,在園所完成保育具體工作項目,通過“慧保鑒定報告書”促進學生技能的應用于反思,逐步提高學生的應用技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崗位能力。

三、建設實施顯著成效

(一)精準育人,助推學生高質量就業

學生在智慧保育產學研中心,通過精準保育課程專業化學習,以及理實一體保育專門化“三研習”鍛煉,積累了保育實踐綜合技能,提升了保育崗位實際工作經驗,促進了高質量就業。學生在寧波市技能檢測中合格率達100%、優秀率達50%以上。保育員高級工、中級工一次性通過率100%,育嬰師中級工考證通過率100%。近二年,共計培育了360 位執證的高級保育員。專業對口就業率由原先的60%提高到100%,成為了當地幼兒園保育人才的定點培育基地。畢業學生在寧波市保育員技能大賽中獲特等獎6 個,一等獎15個,累計二、三等獎22 個,位于寧波市第一。2 位同學代表寧波市代表隊參加省職業能力大賽人人賽,獲團體第一名。

(二)成果導向,推進專業三教改革

本成果的實施,體現了基于成果導向的專業三教改革,跳出了傳統學科體系教學模式。通過“三融合”,構建了精準保育人才培養體系;通過“三對接”,構建了理實一體保育專門化課程;通過“三研習”,形成了保育人才培養實訓模式。促進了校園師資的互通共享,組建了一支“專精尖”專兼職教師隊伍,雙師型教師比例為100%,正高級教師1人,省職業能力大賽獲獎2人,高級考評員2人。專業教師在課程開發、技能比賽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開發全國、省市級實訓教材6 本,實踐教學資源登上教育教指委平臺。

(三)示范傳播,凸顯成果輻射效應

在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先后有三項成果獲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小先生制培育網紅小老師》等5 篇論文分別在《中國教育報》《職業教育》發表,本成果的研究得到了廣大媒體的高度關注;《寧波余姚一職校學生抗疫作品登上國家級教學平臺》;《中職生以專業之長為抗疫助力》等數篇專題報道登上《人民日報》《浙江教育報》《寧波日報》;課程資源開發登上學習強國平臺。2016 至今間,教學成果點對點分享貴州幼教、職教。2021年,專業正高級教師受邀對全國幼兒保育專業負責人和骨干教師做課程開發專題講座。2017年,學校成功舉辦了寧波市職業教育“幼兒保育專業”校企合作成果展暨主題論壇活動,作為校企合作先進單位作了典型發言和成果展示, 改革經驗引起省內外眾多學校的廣泛關注,貴州興義職校、望謨職業學校等省內外20多所職業院校來校學習取經。

四、改革實踐創新特色

(一)“三融合”創新定制了中職幼兒保育專業人才“職前”培養體系

本成果改變傳統以學科為邏輯起點,指向“OBE”產出導向的教育理念,按照保育人才崗位結構能力,通過“三融合”,精準定制了保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課程體系和實訓模式,專業建設改革省內領銜。緊密圍繞高素養、創新型、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將技能學習與崗位實踐有機融合,學校育人標準與幼兒園用人標準有效對接,學校資源與幼兒園資源深度整合與共享,實現人才“輸入”和“輸出”終端有效契合,培養適應新時期托幼機構實際崗位需求的準保育人。

(二)“三對接”創新構建了中職幼兒保育專業“崗課賽證”融合課程體系

本成果以“保育員勝任力”為目標,將保育課程標準對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保育員》行業標準,以保育員一日工作流程內容,重構“三個項目16 個任務”課程典型教學模塊,使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合理分配到各個教學單元與任務中,保證了專業知識與保育技能的統一,理實一體化活頁式教學項目的開發,強化學生用專業知識指導實踐操作的意識,理解加強保育工作的規范性,達成保育理論有效支撐保育工作各環節的規范要求,不斷提高學生崗位應用能力。

(三)“三研習”創新形成了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智慧保育”實踐教學模式

本成果分解能力目標與畢業要求,將“優樂美”引入學校,同時與區域省一級幼兒園建立優秀校園合作基地,搭建智慧保育產學研合作平臺,實現供需對接、資源共享、責任共擔、互利共贏。張華在《提升保育員素養,增進保教結合》中強調保育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性,并認為保育教師對其職責的理解、對自我角色的認知和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會直接影響幼兒園保教工作質量[5]。通過“三研習”探索,分階段推進實訓模式,將“技能學習”與“崗位實踐”有機結合,通過“保育應知——保育應會——智慧保育”三階段真實情境的學習,實現“保育勝任力”培養的終極目標,達成可借鑒、可推廣、可應用的“長效育人”機制。

猜你喜歡
勝任力保育員實訓
BOPPPS教學模式在產科護理實訓課中的應用
幼兒園保育員工作現狀研究
項目驅動的啟發式程序設計實訓探索與實踐
推動幼兒園保育員專業化成長的有效路徑探索
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改革與創新
處級領導干部勝任力的自我評估與模型建構
淺議文科類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勝任力
勝任力模型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樣規制作的任務實訓
德國漢堡市將增加幼兒園保育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