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作控制的兩種理論在二十四式太極拳教學活動中的運用

2022-06-17 22:16蔣多多孫健皓
體育時空 2022年10期
關鍵詞:太極拳理論教學

蔣多多 孫健皓

中圖分類號:G85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5-027-02

摘? 要? 通過動作控制兩種理論對太極拳教學效果的分析和傳統教學模式作比較。運動技能的學習分為三個階段:泛化階段、分化階段、鞏固與自動化階段。在學習的初始階段,新動作的練習引起一系列的新異刺激,在此階段運用動作程序理論,使學生建立動作表象,形成記憶表征,通過記憶在動作開始前,啟動動作練習所需程序,使肢體協調運動;在動作技術練習自動化階段,運用動力模式理論,變換練習環境或者條件,使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更熟練和協調。為此,應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更加重視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 動作控制? 理論? 太極拳? 教學

太極拳是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其實不僅符合生理發展的需要,還符合體育原理,且對治療脊椎炎和其他疾病具有良好的輔助作用。隨著大眾健身課的開展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太極拳自身特點中的健身、攻防效果,對場地和設備要求低,使其在大學和學院,中小學中得到廣泛開展。太極拳進入校園,看似對太極拳的傳承和發展是有利的,但通過調查法發現,太極拳教學在高校中的現狀則是大部分學生對太極拳學習并不積極,只是模仿性學習。此外教授太極拳的教師為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只注重動作,忽略內涵,教學效果差強人意。這也是造成學生學習太極拳不積極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因此合適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前提。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理念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痹隗w育教學過程中,應留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新技術和思考掌握新技能的空間,而不該一味以教師一遍一遍地去單方面影響為主。動作控制中的動作程序理論和動力模式理論就很好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一、動作控制的兩種理論的概念

運動控制理論依據控制系統的中心部分和環境特征的不同作用來區分不同的協調運動。前者強調中樞神經系統指令在控制過程中的重要性,后者更多強調由環境確定的運動指令以及這種信息與軀干、肢體、神經系統間動態的相互影響。其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理論為動作程序理論和動力模式理論。動作程序理論是強調中心控制的理論,其核心是動作程序,它是一種以記憶為基礎的結構,控制著肢體的協調運動。動力模式理論是描述和解釋協調運動控制的一種方法,其強調環境信息的作用以及軀干、肢體的動態特征。動力模式理論的提倡者將人類的運動控制當作一種復雜的系統,其行為方式與那些復雜生物或物理的系統相似。人類的動作控制作為一種復雜的系統,是從非線性的動力學觀點的角度來解釋的。這就意味著,行為在時間上的改變不是持續的、線性的過程,而是突然發生變化的。

二、動作控制的兩種理論在太極拳教學活動中的運用

太極拳是我國國粹之一,也是武術拳系中特殊的一個拳種,它以強生健體的功效而廣為流傳。通過太極拳的練習可以舒筋、活血、通絡,在舒暢筋骨的同時達到調理內臟功能的作用。讓人更加氣血調和、氣血流通、五臟通暢,功能得到明顯的善。打太極拳可以舒筋活血,增強骨骼的柔韌性。和其他運動不同的是,太極拳的練習對場地沒有太多要求,戶外居家都可以,這也使許多高校開設了太極拳這一課程,多以二十四式太極拳為主。

太極拳不同于中國的外語、數學和其他的常規學科,太極拳的學習重點是如何讓學生掌握活動的細節,并在實踐中加強身體素質、運動改進和灌輸教育并不能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普遍發現,運用傳統模式的教學,教學效果和學生掌握情況很不理想。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就是在學習太極拳的時先將太極拳動作分解成幾段,進行分段教學,每節課由老師進行相應分解動作的示范和講解展示,再由學生根據老師的動作示范進行動作片段學習模仿,掌握大體整套動作后,最后老師多次帶領學生重復練習直到熟悉整套的大概組成動作。雖然太極拳動作看似簡單,但其中包含很多身法和步法轉變,還有對太極拳動作整體連貫性的要求,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一般很難體會到動作要領,由于機械的模仿學習,很多學生學完之后整套太極拳里步法都是一樣的,虛實轉換不分,太極拳動作連貫性也較差。每節分解動作連接下節動作生硬、遲鈍,使學生感受不到太極拳行云流水之美。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下,使老師的“教”占了課程時間的一大半,而學生只能機械式一味模仿著學,不僅發揮不了太極拳的健身價值還達不到想要的教學目標和效果,也使學生對太極拳的學習興趣減弱。

而運用動作控制中的兩種理論在體育教學中就很好地改善了這種現象,使學生的“學“發揮到最大化的同時又準確掌握了技術動作。動作程序理論和動力模式理論在教學過程中是相輔相成的,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學生身心特點合理安排兩種理論的運用。根據學習新技能的過程,可以分為三部分,泛化階段、分化階段和鞏固自動化階段。在學習技術初期可運用動作控制理論,把技術按程序記憶,準確掌握動作要領。在熟練掌握技術后,運用動力模式理論,通過改變環境條件,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學生在各種復雜環境下控制自己思維,動作技術能力和臨場隨機應變的能力,也使運動技能更加鞏固和完善,使動作完成更加準確,協調和優美。

(一)動作程序理論在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開始都先來源于老師的講解和示范過程,在視覺和其他感知覺的作用下,對技術動作形成初步記憶,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在練習中通過程序回憶準確做出動作。

以二十四式太極拳中的單鞭動作為例,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可以把單鞭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是步行,第二個手勢,第三身體姿勢細節和方向,第四動作掌握后,根據學生情況適當加強動作難度,具體如下。

1.在教學中,教師在示范講解完整單鞭動作之后,應強調單鞭動作所做步行是弓步,弓步要領,前腿大腿與地面平行,與小腿成90度,膝蓋不能超過腳尖,后腿蹬直,前腳尖向前,后腳內扣。左單鞭做左弓步,右單鞭則是右弓步。

2.步行熟悉后在說手勢要領,左單鞭雙掌隨腰轉動微向上,左手經面前向左畫弧至身體左前側,掌心向外,掌指向上;眼左掌方向視,右臂展開略高于肩膀,右手掌五指捏住成勾手狀。

3.步行和手勢掌握之后,教師在說整體動作要領。出腿成單鞭時,前腳掌腳尖向前,后腳掌內扣135度,單鞭手勢前手掌高度和鼻尖一樣高,后手臂沉肩,沉肘。

4.正確熟練掌握單鞭動作后,可根據學生不同特點加大動作難度。如從開始練習時的高架位單鞭變成中架位或者低架位單鞭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對動作細節建立更細致地分化與抑制,加快動作技能的掌握。

此時學生學習動作還處在泛化、分化階段,大腦皮層相關中樞開始興奮,抑制過程沒有建立,條件反射也沒形成完整的體系,導致不該收縮的肌肉收縮。此時一些不該興奮的中樞興奮就會在初步學習動作時致使出現肢體不協調、僵硬、產生一些與學習動作無關的附加動作和錯誤動作等問題。因此運用動作控制理論,將技術動作程序化,使學生快速,準確領悟動作要領。在泛化階段,即便動作發生錯誤時,學生也可通過回憶學習程序對比來查找自己錯誤的原因,即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加強了對動作要領的記憶。在教學中,教師應留夠學生“學“的時間,通過反復的練習加強腦海中的動作記憶。

(二)動力模式理論在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

動態模型理論強調環境信息在技能學習中的作用,為學生創造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逐步掌握技能。太極拳不論是練習還是比賽,環境因素是影響太極拳展示的直接因素之一,場地的大小,材質,展示的方位等都不同程度的影響太極拳的展示效果,只有當動作熟練之后,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進入鞏固與自動化階段,練習時才不會像初學時在練習時還只是停留在記憶動作階段,此時動作已經形成記憶,不需要通過大腦刻意回憶就能輕松連貫的做出優美的動作。在比賽中,為使學生技能更上一層和培養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在此階段使用動力模式理論改變環境因素使學生技能掌握更準確,加強學生比賽時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具體如下。

1.改變練習方向:學生在同一方向能熟練掌握太極拳動作要領,熟練做出完整太極拳時,教師應對學生進一步提出要求,讓學生變換不同方位開始練習太極拳,看是否準確掌握太極拳中的出腳角度和方向,結束站位方向是否和起始方向一致。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動作方向的記憶和對空間的感覺。

2.改變練習環境:學生在練習和比賽中的心理狀態是不一樣的,比賽中也許會因為緊張等因素影響學生動作的發揮,甚至會出現忘動作的現象。為了克服這一現象,教師應模擬比賽環境,在人多的環境或者嘈雜的環境中讓學生進行練習和適應,使學生在特定環境下自我加強自身心理素質。

3.變換場地等條件:除了在專用武術地毯上練習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草地、操場、水泥地,或者略滑的場地進行練習考驗和培養學生的臨場反應能力。

通過動力模式理論的應用,加速學生掌握太極拳相關運動技能的熟練程度,從而進入鞏固與自動化階段,在此階段教師應加強學生對太極拳理論的學習,加深對太極拳動作內在規律的練習,貫徹終身體育的思想,使學生自發性的去堅持練習太極拳。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歷史悠久,影響力大。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應該跟隨時代的腳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采用適合當代教學的模式運用。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動作控制的兩種理論更適用于太極拳教學。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不在以教師的單方面影響,學生機械性學習進行,而是會把學生的學習時間在整節課時間占比中變大,如此也間接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由被動到主動。最后教師不僅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學目標去合理的安排教學模式,同時要時刻關注學科發展,思想始終跟隨著學科前沿達發展,廣泛吸取現代科技成果與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做到與時俱進,才能緊跟時代的變化,得到理想中的教學效果,才能使民族傳統體育在下一輩中也能繼續傳承。

參考文獻:

[1]匡子憶.基于動作控制兩種理論對籃球教學方法的研究——以投籃技術教學為例[J].運動精品,2021,40(02):38-39.

[2]高信旺.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教法改革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17):79-80.

[3]崔仲三.傳統楊式太極拳講座——第三講:單鞭解析[J].中華武術,2021(05):38-39.

[4]周永紅.二十四式太極拳在小學四年級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體育師友,2018,41(03):9-11.

[5]丁慶龍.對普通高校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教學方法的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02):151-152.

[6]朱偉,朱昌榮.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與體育教學方法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35):107-108.

[7]馬麗娟.陽光體育之二十四式太極拳教法研究[J].科技信息,2009(32):265-267.

猜你喜歡
太極拳理論教學
練習太極拳的感悟
練太極拳為什么要一門深入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42式太極拳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