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視角下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路徑研究

2022-06-17 15:00黃四平陳有路楊波
蘭臺內外 2022年15期
關鍵詞:紙質檔案技術創新互聯網+

黃四平 陳有路 楊波

摘 要:本文從分析互聯網+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的內涵入手?!盎ヂ摼W+”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在人才培養、創新思維變革、紙質檔案保護綜合應用平臺建設等方面提供了新機遇,提出通過搭建高層次產學研協同發展的創新平臺、高效綜合服務平臺、文物綜合信息管理平臺來實現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向縱深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重點項目(20JZ100);廣州市嶺南文獻保護研究中心開放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2102);大學生創新項目(XYSFXY125)

從2012年11月“互聯網+”概念提出,2015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正式推出“互聯網+”行動國家計劃以來[1-2 ],“互聯網+”就以跨行業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社會發展等為特征,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經濟創新方面迅猛發展,紙質檔案的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也日新月異地發生變化,但是對“互聯網+”與紙質檔案的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路徑研究較少。

本研究從“互聯網+”視角,對紙質檔案的原生性保護創新的內涵進行了界定,互聯網+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提供新機遇,通過搭建三個平臺來實現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可持續、跨越式發展。

1 “互聯網+”及互聯網+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的內涵

1.1 “互聯網+”文物保護

“互聯網+”概念的提出,極大促進二十一世紀科學的理論創新、技術革新不斷進步,為經濟爆發式發展帶來重大機遇?!盎ヂ摼W+”就是把以互聯網為根本特征的信息技術與各行業進行融合,發揮信息技術在生產和創新中對各要素的集成和最優化作用,形成不同于原來的生產和創新模式,提高生產效率和創新水平[3 ]?!盎ヂ摼W+”與傳統行業的相互融合,促進傳統行業的跨越式發展[4 ]?!盎ヂ摼W+文物保護”[5 ]就是在文物保護過程中融入互聯網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創新思維,發揮互聯網在文物保護利用中的自我革命、自我創新,實現文物保護、利用的根本性變革。2016年12月,國家文物局發布《“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6 ],文物保護、文物展示、文創產品開發等方面工作迅速展開,對文物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再創造、再創新工作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積極響應習總書記提出的“讓文物活起來”的主旨思想。

1.2 紙質檔案的原生性保護

紙質檔案作為文物的一大類,其開發、保護和利用,對紙質檔案的史料價值發揮有重要作用。紙質檔案的保護有原生性保護和再生性保護之分。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就是采用一定的技術和方法對紙質檔案本體進行的保護,延長紙質檔案的壽命,賡續紙質檔案的價值,包括預防性保護、直接修復與保護和修復后的保養等;再生性保護是以原來紙質檔案為模板制備的復印件、臨摹版等替代品進行展示和利用,以防止原件受損的保護方法[7 ]。從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啟動以來[8 ],各紙質檔案保管單位、高校、研究所等大面積開展紙質檔案類文物原生性保護。特別是2012年提出“互聯網+”概念以來,紙質檔案的原生性保護技術全方面發展,同時向縱深方向發展。如紙質檔案保存的溫濕度、光等環境控制的預防性保護,霉菌病害、字跡褪色病害、紙張酸化等本體病害的發病機理和治理措施研究等都上了新的臺階,有效地保護紙質檔案。

1.3 紙質檔案的原生性保護的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在科學理論基礎上的發揮各要素能動性的創造活動。也就是說,在科學轉化為技術的過程中,以不同于現有的思維和方法,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設想、采用的新方法或采用的新技術[9 ]。紙質檔案的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就是紙質檔案的原生性保護過程中,不斷地引進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如最新的保護、修復材料或新的保護技術和措施。同時賦予傳統保護材料新的作用,發揮傳統保護材料的作用,本質是紙質檔案保護科技、實現保護效能一體化的新過程,是紙質檔案保護科學技術進步,并應用創新作用下的必然要求。紙質檔案的原生性保護的技術創新包括紙質檔案保護材料開發、材料應用技術開發和紙質檔案的保存環境改善開發。

互聯網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傳輸、交換、加工和處理的技術,包括通過傳感技術對紙質檔案各種信息的收集和展示、通過通信技術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傳輸和交換、通過計算機技術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和其它處理過程[10 ]?;ヂ摼W思維是在信息技術基礎上對生產和創新過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更新、創造和革新的思維方式,其本質更是一種創造思維的方式[11 ]?;ヂ摼W+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就是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把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思維貫穿于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過程的一種實踐創造活動?;ヂ摼W技術和互聯網思維在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中作用巨大。

2 互聯網+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提供了新機遇

2.1 “互聯網+”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的人才培訓交流提供新機遇

以往從事紙質檔案保護的技術人員和創新人員是被養在深閨人未知,保護技術也是密不外傳。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人才培訓主要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進行,培養的人才少,而且技術囿于一定范圍??萍既藛T除了參加檔案學會每年一次的學術交流會議外,沒有充足時間外出交流學習與業務培訓,相互之間學術交流較少,采取“單打獨斗”的方式進行創新,導致創新性不夠?;ヂ摼W平臺的充分發展,打破地域、空間、交流壁壘,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人才培訓提供新機遇?;ヂ摼W時代的創新是一種“協同式、集團式、共贏式”創新??萍脊ぷ髡咦悴怀鰬?,就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經常性的信息交流、業務培訓,獲取同行最新的研究情況、研究進展、研究方法,提升自己的研究基礎、研究水平,使科技人員和技術人員能夠站在世界前沿,以更寬視野、更加敏銳的眼光、更深邃的目光捕捉問題、解決問題。這些正是體現互聯網的平臺思維、跨界思維和群體協作[12 ]的精髓,也就是創新過程在開放性、共享性、共贏性、跨界融合性,形成有利于多學科、多主體互利共贏的良好氛圍。1132D762-3BB7-4A33-94B3-F620542D038D

2.2 “互聯網+”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的創新思維變革提供新機遇

以往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的創新,大多數是采用借用思維和傳承思維,也就是一方面借用化學、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科技創新,把這些創新應用轉移到紙質檔案的保護中來;另一方面沿用過去傳統的、已有的保護技術,也就是“保守思維”,并美其名為“文物保護的保守性”。而互聯網的特征就是互聯網思維,也就是創新思維,就是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信息的基礎上對整個創新過程進行審視、審查、設計、評判的思維過程,其特征之一就是極致思維、變革思維,也就是在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技術服務等方面做到極致,為了達到此目的,就必須不斷變革,不斷創新,只爭朝夕。

2.3 “互聯網+”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的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提供新機遇

傳統意義的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采用的是針對“單一病害”進行保護研究,是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機械式”研究模式。如對紙質檔案的霉菌病害,研究主要集中在紙質檔案的發霉的外在原因分析、病害的去除材料和工藝、去除后的保存環境,沒有把紙質檔案的霉菌病害與酸化病害、蟲害、字跡褪色、紙質泛黃等病害聯系,把紙質檔案看成了一個沒有生命的機械,而不是把紙質檔案看成一個有生命的、協同的有機體。所以對紙質檔案的各種本體,病害,保存環境的檢測、保護等數據信息就不夠全面,也沒有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的統一體。但是,“互聯網+”的基礎就是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其綜合信息平臺就是把整合各種數據資源,形成大數據,通過云計算,把各種數據進行關聯,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創新開辟新戰場、新道路,提供新機遇。

3 建構“互聯網+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可持續發展新框架

3.1 搭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的產學研協同發展的高層次創新平臺

紙質檔案管理單位搭建產學研協同發展創新平臺,也就是紙質檔案管理單位、有紙質檔案保護專業的高等院校和紙質檔案保護科研機構之間共同組建的以共享資源、優勢互補、發揮特長的創新平臺。產學研的基本特征在于整合優勢資源、互惠互利、降低創新風險[13 ],“互聯網”技術為這種資源整合提供了可能和便利。這也正是“互聯網+”基本特征之一,互聯互通,有機協調。一是克服保管單位包含人力資源、科學與技術資源等在內的自身資源不足。如為了克服紙質檔案管理單位的圖書館、博物館等科學研究人員的不足,創新基礎差的狀況,可以通過產學研協同發展平臺引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高級創新性科研人才,也可以通過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對自己的技術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科研培訓,形成人員交流互動,各自發揮各自特長,同時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相互交流的有效平臺。二是為科學與技術、技術與應用有效銜接提供合理的渠道。發揮科研院所的科學研究特長、發揮高等院校在培養人才方面的優勢、發揮紙質檔案保護單位對檔案的各種保存情況、利用情況、管理情況的熟悉和應用方面的技術優勢,打通科學研究、技術研究和技術應用的通道。

3.2 搭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的高效綜合服務平臺

紙質檔案管理單位搭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的綜合服務平臺,是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引領、服務紙質檔案保護科技人員群體的一站式平臺。充分運用該平臺對產學研平臺的紙質檔案保護技術創新人員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多元化的服務,運用“互聯網+”技術,把信息化新型技術應用到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解決他們在科研創新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使科技創新人員少跑腿、提高工作效率,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創新。

3.3 搭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的文物綜合信息管理平臺

通過調查,紙質檔案各種歷史測試數據比較少,也比較零散,往往是出現問題才進行測試,采取各種方法對其保護,更沒有很好整合,甚至有些保護、保存檔案資料都不全。當前國家對紙質檔案保護非常重視,從2007年開始,陸續出臺多種與文物有關的保護檔案的記錄行業標準,如《文物保護工程文件歸檔整理規范》(WW/T0024-2010)、《館藏紙質文物保護修復檔案記錄規范》(WW/T0027-2010)[14 ]、《石質文物保護修復檔案記錄規范》(WW/T0012-2008),對紙質文物保護的各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歸檔才逐漸規范化。為了更好地對紙質檔案保護各種數據進行利用,需要搭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的文物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包含紙質檔案的各種信息,包括紙質檔案的來源、價值、保護沿革、一直以來的保存環境數據、本體組成材料、書寫工藝等,通過云計算,把各種長期檢測數據相互聯系,發現其內在的聯系,弄清其中的科學問題,即可建立保存的環境預警機制,為紙質文物預防性保護提供依據。

4 結論

①通過資源整合,人才交流與互動,搭建利益共享的高層次產學研協同發展的創新平臺,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是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的不竭動力。

②通過建立多位一體的高效綜合服務平臺搭建,多層次、全方位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的科技工作者服務,解除了后顧之憂,使科技創新高效發展。

③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搭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的文物綜合信息管理平臺,為紙質檔案原生性保護技術創新提供基礎支撐,使科技創新向縱深發展。

參考文獻:

[1]和斌斌.馬化騰解讀“互聯網+”[J].中外管理,2015,000(09):130.

[2]佚名.什么是“互聯網+”[J].政工學刊,2015,000(8):1.

[3]任興洲.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與創新[J].中國發展觀察,2015,000(8):2.

[4]張朝軍.促進產業互聯網發展 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J].鄉音,2018,000(2):1.

[5]教亞波.芻議“互聯網+文物保護利用”的作用與創新發展[C]//荊楚學術,2020(3).

[6]單霽翔.單霽翔:促進博物館實施“互聯網+中華文明”[C]//中國博物館通訊.2017.

[7]吳小蘭.民國時期文獻原生性保護與再生性保護探析——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8,48(1):5.

[8]郝永利.古籍保護與利用的思考——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為中心[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00(002):98—99.

[9]陳蕾.科研創新的哲學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22(4):2.

[10]葉小鶯.大數據時代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探析[J].科學與信息化,2021,000(22):3.

[11]鄭德裕.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傳統制造業轉型研究[D].石家莊:河北工業大學,2015.

[12]范哲,吳克文,朱慶華等.互聯網群體協作概念、應用與適用理論探討[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3,36(6):8.

[13]劉琴.產學研協同創新合作過程的風險與防范[J].石油科技論壇,2017,000(6):20—24.

[14]劉家真,廖茹.我國古籍,紙質文物與檔案保護比較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38(200):88—98.

作者簡介:

黃四平,咸陽師范學院兼廣州市嶺南文獻保護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文物保護研究工作。

陳有路,咸陽博物院兼廣州市嶺南文獻保護研究中心助理研究館員,主要從事文物保護研究工作。

楊波,咸陽師范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文物勘察工作。1132D762-3BB7-4A33-94B3-F620542D038D

猜你喜歡
紙質檔案技術創新互聯網+
紙質檔案字跡加固材料的初步研究
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的整合利用與共存發展
紙質檔案管理對檔案安全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技術創新路徑下的產業結構調整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