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2022-06-19 15:20胡小翠陳媛媛
智慧醫學 2022年5期
關鍵詞:兒科常規護理護理效果

胡小翠 陳媛媛

【摘要】目的:探討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于2020-09至2021-09這一年期間內,從我院兒科收治的患兒中隨機選82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根據患兒的入院順序將其分兩組,有41例的患兒應用常規護理作為對照組,另外的41例患兒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應用肢體語言溝通,對2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展開分析。結果:觀察組患兒的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患兒相比明顯更低,(P<0.05);此外,觀察組患兒的病情好轉時間、住院時間更短于對照組患兒,(P<0.05)。結論:在小兒護理中應用肢體語言溝通,可有效的避免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利于患兒的疾病康復,推廣價值較高。

【關鍵詞】肢體語言溝通;小兒護理;護理效果;兒科;常規護理

兒科往往收治的患兒年齡較小,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很多患兒尚未形成自主化的認知系統,難以正確的表達出自身需求、不適感。通常在對患兒護理過程之中,不難發現大多數患兒會表現出好動、枯燥且煩躁等狀態,這為臨床護理工作增添較大的難度。通常常規的語言宣教,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導致患兒的依從性與配合度較低,造成兒科成為護患糾紛的高發科室。因此,在對患兒護理時應用肢體語言溝通,通過一系列的行為、面部表情及手勢等為其傳遞信息,更利于患兒的理解與接受【1】?;诖?,本文于近一年期間內,從我院兒科收治的患兒中隨機選82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進行調查,具體臨床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20-09至2021-09這一年期間內,從我院兒科收治的患兒中隨機選82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根據患兒的入院順序將其分兩組,有41例的患兒應用常規護理作為對照組,各有男患兒21例、女患兒20例,年齡最小2歲,最大11歲,平均(5.03±1.42)歲,病程已有1d-10d,平均(4.38±2.52)d;另外的41例患兒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應用肢體語言溝通,其中男患兒與女患兒占比為23:18,年齡最小1歲,最大10歲,平均(5.14±1.37)歲,病程已有2d-9d,平均(5.87±3.02)d。所有患兒均符合兒科收治的標準,且全部由患兒監護人同意調查,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已經排除患有嚴重精神障礙、合并先天性心臟病、肝腎功能障礙、惡性腫瘤及臨床資料不完整等患兒。由統計學對2組患兒的線性資料進行分析,其差異不具有意義,可以比較(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兒應用常規護理,對患兒進行各項生命體征的監測,并且針對患兒的哭鬧等情緒加以安撫,遵醫給予患兒服藥,同時做好病房環境的消毒、清潔等工作。

1.2.2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應用肢體語言溝通,措施為:①護理人員要穿著整潔、干凈,注重好自身的儀容儀表,初次與患兒接觸時面帶微笑,對患兒及家屬出現的負性情緒進行安撫,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且在交流中保持語氣溫柔、親切。②護理人員可用眼神與患兒交流,比如流露出贊賞、開心的眼部神態,促使患兒感受到被鼓勵、被重視,來減輕患兒對自身的陌生感與恐懼感,同時詢問患兒的不適癥,引導患兒表達自己的情緒,而護理人員一邊耐心的傾聽,一邊配合點頭、微笑的動作,讓患兒產生信任。③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工作時要保持動作的輕柔,例如輕撫患兒的額頭、聽診時避免強硬,如若患兒情緒激動可輕撫患兒的身體,或者手握患兒的雙手,輕聲、溫柔的鼓勵。④護理人員要了解患兒喜歡的玩具、動畫片及游戲等情況,可利用其轉移患兒的注意力,并且設計互動的環節,比如讓患兒模仿動畫片的人物,給予患兒贊揚、支持,必要時可發放小紅花來滿足患兒的成就感,促使患兒充分信任護理工作【2】。

1.3觀察指標

(1)在2組患兒護理過程之中,詳細記錄發生的不良事件,包括護患糾紛、患兒哭鬧、照料不周、強制治療等。(2)對2組患兒的病情好轉時間、住院時間進行觀察并且記錄。

1.4統計學分析

由SPSS20.0統計軟件處理調查中涉及的數據,主要以t進行組間計量對比的檢驗,來表示,以X2進行組間計數對比的檢驗,(%)來表示,統計學意義的差異為p<0.05。

2.結果

2.1對比2組患兒的不良事件

觀察組患兒的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患兒相比明顯更低,(P<0.05);可見下表1.

2.2對比2組患兒的疾病恢復情況

觀察組患兒的病情好轉時間、住院時間更短于對照組患兒,(P<0.05);可見下表2.

3.討論

由于患兒的年齡尚小,很容易在治療期間產生哭鬧、抗拒等行為,出現恐懼、焦慮的情緒,加之其缺乏良好的表達能力,無法準確訴說自身的需求、不適癥等情況,而在臨床治療與護理時進行強烈的抵觸。

為此,在臨床患兒護理過程之中,應用肢體語言溝通,通過護理人員面帶微笑,以輕柔的動作、溫柔的語氣安撫患兒,來拉近與患兒的距離,逐漸消除患兒對護理人員的恐懼感與陌生感,同時護理人員借助面部表情、眼部神態給予患兒贊賞、表揚與鼓勵,更利于獲得患兒的信任,由此促進患兒積極、主動的配合護理人員的各項工作?;诖?,本文于2020-09至2021-09這一年期間內,從我院兒科收治的患兒中隨機選82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根據患兒的入院順序將其分兩組,有41例的患兒應用常規護理作為對照組,另外的41例患兒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應用肢體語言溝通展開調查,為了進一步證明其護理的效果,根據研究數據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患兒相比明顯更低,(P<0.05);此外,觀察組患兒的病情好轉時間、住院時間更短于對照組患兒,(P<0.05)。由此可見,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減少護理中的不良事件,同時加快患兒疾病康復的進程,值得在臨床上進行大力的推廣。

參考文獻:

[1] 侯廷蓮. 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2020.

[2] 王彩華. 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2020.

[3]管莉善.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探析[J]. 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5).

[4]袁潔.肢體語言溝通在肺炎患兒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 中國民康醫學.?2019(13)

[5]鄭慈娜,張小明,黃曉華.健康教育聯合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肺炎臨床護理中的價值[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9(11).

[6]姚榮娜,張昕婷,高晶晶.?肢體語言溝通在神經內科患兒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9(01).

[7]吳金鳳,孫娣,徐海萍,簡丹.小兒護理工作中肢體語言溝通的臨床效果探討[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04).

[8]章友仙.?評價個性化護理聯合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實施效果[J].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8(01).7FBFADCA-CA24-4C99-B2E6-1BDA86C0CFD6

猜你喜歡
兒科常規護理護理效果
兒科臨床中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方法探討
地氟烷與七氟烷用于兒科麻醉的術后恢復效果分析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目標性心理護理應用于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安徽推出兒科分級診療規范
我國將恢復兒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