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現狀、原則與成效

2022-06-20 21:10胡東英
新農民 2022年15期
關鍵詞:成效原則

胡東英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傳統的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管理方式,早已無法融入農村社會經濟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要進行改革創新,已成為促進農村發展快速推進的重要途徑,產權的期限可以說是產權性質的關鍵。隨著市場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當前,要進一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深入貫徹落實有關規章制度,從發展的方向思考和探索體制改革,逐步完善現行制度體系,加快農業現代化基礎建設步伐加快。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現狀;原則;成效

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集體經濟產權仍然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點。除了農業活動外,大量農民工資依靠集體經濟完成經濟發展補貼。在此基礎上,進行集體產權所有制性質的改革創新。目的是減少傳統底層經營方式的局限性,促進集體經濟產權時期市場化的發展,激發農村區域經濟發展魅力,促進農民增收。進一步改進現階段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是全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可以有效保障農民的產權,而且對于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的內涵

1.1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壽命的界定

一般來說,集體產權是一個集體經濟組織現有的產權年限,由多個個體產權年限組成。每個人都可以擁有操縱和運用集體資產的權利,但必須得到集體所有成員的批準,不能由自己或少數人決定。農村集體經濟產權的“產權”主要包括集體資源、集體財產、集體資產,而“權”則是指“產權”的所有權、分配權和承包權,集體所有成員共同擁有農村集體經濟的產權。

1.2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結構

農村集體經濟主要有三種方式。首先,是股份合作制形式的農村集體經濟。關鍵發生在大城市周邊的村莊,那里社會經濟發展速度比較快,人民收入比較高。在不改變集體制度的基礎上,抽牌調查所有集體性質,并進行合理的量化分析和評價。權益法按戶折算相應比例,由村里統一管理經營集體財產,年末按股數分配最終營業收入。其次,是以綜合產權為基本類型的農村集體經濟。關鍵發生在群體中具有高經濟價值的一些特殊屬性的村莊。例如,村組擁有自然資源,然后村里采用統一的管理方式經營。特別注意這種組織結構的最終成就,通常會受到管理者層次的影響,而且不可能有很多人參與到所有管理方法的運行。最后,是傳統的農村集體經濟。關鍵發生在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這種基本不可能有征地、搬遷等情況,基本沒有集體經營資產[1]。

2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動因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發展。有關報告明確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現行政策和切實措施,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創新與提升。過去的產權制度,極大地限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趨勢,也產生了大量相互矛盾的問題。例如,土地經營權的運作與農民的經濟發展效益不相符。要從源頭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擺脫傳統邏輯思維的束縛,自主創新和完善制度管理體制,進一步推進體制改革[2]。

3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義

3.1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創新的目的

以科學發展為具體指導,以維護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合法權益為重點,按照農村集體產權創新發展的規章制度,建立“產權清晰、責任明確、權益共享、維護嚴格、運作規范、管控有力”的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將“共同所有制”改為“按份擁有”的集體財產;創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以股份合作制為具體方式,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融入現代企業制度,賦予農民長期產權受益,為農民創造高效的創收體系,切實保障農村集體經濟和人員權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持續發展。

3.2 有利于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的改革創新

在改革創新的作用下,股份合作制可以以股權的形式對農民手中的集體經濟組織進行量化分析,使農民成為集體經濟組織的“主人”,參與管理,并充分發揮,推動其發展趨勢。改革創新后的規章制度更趨于動態調整,企業規模與具體經濟效益有直接關系。如果利潤下降,農民可以轉為另一個利潤更高的經營組織,有利于控制成本和改善邊界,真正意義上完成利益的最大化,同時保證農民能夠得到他們可以接管的經濟利益,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3]。

4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現狀

4.1 改革創新政策支持不足

據考察,現階段,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創新的制度尚不健全,在土地利用規劃、資產幫扶、新項目配置等方面也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在集體產權改革創新層面。第一,是改革創新沒有成本分攤制度?,F階段,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財政狀況仍為自費,省市縣成本分攤狀況尚未確立。比如關于農村土地確權的規章制度,我國黨的十八大以來,許多農村干部群眾切實感受到了改革創新的成效,但實施期間出現了很多問題。第二,是改革創新后稅收工作壓力過大。就現行稅收規定而言,農村集體經濟機構產權改革后,必須繳納土地稅、所得稅、增值稅等各項稅種。如按規定繳納所有稅款,綜合征收率為36%。第三,農村集體經濟機構的法人資格尚未確立。示范點內的股權農業合作社雖然在當地政府授予的組織機構代碼的支持下,暫時獲得了暫時的影響力,但由于缺乏企業營業執照,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來看,它們并沒有由工商局授予的營業執照,市場法定代表人的影響力有限,對外開放受到限制[4]。

4.2 思想認識問題

基層人員在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創新中的思想問題,與以下幾點相對有關,第一,怕困難。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是一項相對復雜的針對性工作。稅收政策很強,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參考,工作難度很大。第二,是怕麻煩。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程序復雜、需要付出很大的工作量,難免有焦慮之憂。第三,怕亂。農村集體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地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很多問題都是歷史時期產生的,基層人員不愿捅“馬蜂窩”。第四,怕失去動力。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創新,需要建立健全制度管理制度,凡涉及國有財產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合法權益的重大事項必須提交成員意見報告并進會議表決。一切維權行動都需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同時基層人員在改革創新后失去權力,難免會感到沮喪。第五,怕失利。長期以來,相對于財政基金,城鄉領導對集體經濟的收入分配享有較高的權利,使基層人員對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創新沒有積極性。

4.3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問題

在集體財產歸屬問題上,成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規定一直困擾著改革創新的發展。作為一個群體屬性,它與組織中的團隊成員密切相關?,F階段,最新的法律法規對村集體經濟機構成員的條件沒有明確規定。很多情況下,地方政府根據當地歷史、時代、風俗習慣進行劃分,成員的資格在一定程度上沒有科學界定。在大多數地方,戶口被作為確定團隊成員資格的標準。但是,這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搬遷時,多地區按人數分配房屋,會導致人員大量涌入,以及嫁給當地人、搬遷戶口的情況,會導致集體財產使用不當。定義團隊成員資格的整個過程中的另一個問題是權利和義務的劃分。充分享受集體財產收入的前提是對集體財產的相應責任。但現階段農村集體經濟機構的權利義務沒有明確劃分,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團隊成員資格難以確認的困難[5]。

5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原則與成效

5.1 完善制度,有效維護

為推動新農村快速發展態勢,當前要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的調控,在此基礎上完善制度,為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切實保障。首先,有關部門要制定嚴謹的收支管理計劃,確保各項支出的可行性及其真實性和有效性。從源頭上降低違法違紀發生的概率。其次是靈活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完善管理體制,對涉及集體經濟組織的新項目進行全面監管,提高群眾產權期限觀念,及時處理問題,勸阻問題,明確提出具體處理決定,進行制度改革,獲得最好的實際效果。

5.2 堅持民主決策

現階段,云南曲靖地區的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創新主要局限于集體經濟在少數人手中。為了要充分發揮農戶的主導作用,要重視農戶的選擇,充分保障農戶的自主權、參與權、決策權等,以此來推進農戶改革創新,以少數服從多數為標準,使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能夠認真落實。如果改革創新中遇到的一切問題,在法律法規允許的標準下,都可以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科學決策制度。

5.3 加強產權制度改革及后續管理

加強對新建立的農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的具體指導,逐步規范其管理方式;及時處理困難,不斷完善監督機制;建立公司以股東代表大會為首的董事長負責制,并不斷地向現代化企業方向不斷發展,加強對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當中的管理人員、會計人員、股東、職工監事等管理人員對經濟合同法、財務會計等法律法規、政策法規的學習和培訓,教育和指導有限責任公司管理人員要轉變觀念,不斷加強經營管理。個人素質和工作能力,同時塑造懂管理方法的高素質團隊成員成為農村集體經濟機構的管理者。鼓勵有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效設立管理股份,聘請懂經營、善于監管的專業技術人員制定新型集體經濟管理辦法,完成集體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態勢[6]。

5.4 注重學習訓練提高能力

全國各地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宣傳、規劃、學習和培訓工作。在進行改革創新期間,按照需要學習培訓進行分類指導標準,強化學習培訓、培訓研討等方式,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專題講座。經過培訓,各族群眾對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使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得到有效完善。此外,結合農村改革創新和脫貧攻堅的實施,推動村集體以存量資金和資產投資,并結合農牧業等產業鏈的發展,不僅可以合理做大做強集體資產,而且起到了脫貧攻堅的帶頭作用。

5.5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思想意識

為切實增強群眾改革創新主動性,首先要大力宣傳謀劃改革的重要意義,掃除群眾認識上的誤解。各單位要做好配合,通過學習有關文件,使基層人員認識到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創新的重要性,認識到改革創新是為了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的產業布局,提高集體經濟的盈利能力,完成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效益。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基層群眾的積極性,使他們轉變思想觀念,才能更快、更高效快捷地結合我國有關方針政策并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創新。

5.6 清產核資,摸清底數

第一,是實行賬目核查,包括核實資產、應收、應付款,并進行現場調查,內部排查,合同清理等步驟進行徹底的排查。第二,是采取現場調查取證、再進行估價等方法對資產進行資產。第三,是要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解決好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解決并處理好矛盾糾紛等問題。第四,是在村委會召開的全體村民大會審議后,報鎮黨委同意,核銷資金和資產。

5.7 成員身份

在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一般需要認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而這個成員一般是指依法、依規取得本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常住農業戶口,已經取得或者具有土地承包經營資格、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生產、生活的人員。同時,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這是改革試點的重要基礎。重點是探索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具體辦法;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登記備案機制;依法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落實好農民對集體經濟活動的民主管理權利。

5.8 繼續推進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制改造

在產權結算和財產核算的前提下,有效明確了轉股量化分析的財產類別和量化分析方法。在團隊成員資格評估的基礎上,立即進行股份分配,明確每個成員的股份分配比例?,F階段,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未明確規定相關事項的管理。在農村集體經濟成員會議上,可以以科學決策的形式,明確下一步的意見。同時,農村集體財產的股份設定應以個人股份為主。一般情況下,要對農民的財產所有權進行量化分析。如果必須設置集體股份,則應注意農民的想法,并在作出網絡投票的基礎后作出決定。在改革創新的過程中,也為了完善利潤分配的規章制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每個成員在進行財產量化分析和股份確定后,按照相應的股份比例分配利潤[7]。

6 結論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是一項比較復雜的長期工作。農村實施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創新,必須按照農民的基本意愿,把體制改革的決策權交給農民。要因時制宜,結合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積極探索體制改革辦法。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的創新能夠順利進行,最終帶動當地農村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參考文獻

[1] 張艷.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J].中國集體經濟,2021(9):58-59.

[2] 王愛民.山東莘縣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現狀、原則與成效[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5):4-5.

[3] 李君生,蔡東.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如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J].新農業,2021(3):67-68.

[4] 趙會杰.內蒙古鄂溫克旗深入推進牧區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J].農業工程技術,2021,41(2):3,6.

[5] 孟慶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J].農民致富之友,2019(12):243.

[6] 周妍.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J].吉林農業,2017(21):55.

[7] 凌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的現狀研究——以上海市閔行區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22):17-18.

猜你喜歡
成效原則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則
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實踐應用探討
惹人喜愛的原則(二)
惹人喜愛的原則
原則與原則上
原則與原則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