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與推廣探討

2022-06-20 12:43郭金容石紹明梁勝權鄧行志
新農民 2022年15期
關鍵詞:水稻

郭金容 石紹明 梁勝權 鄧行志

摘要: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對水稻產量和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種植生產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生產要求?;诖?,本文詳細介紹了優質綠色水稻的品種選擇、種植方法、肥水管理等高質高效栽培技術,并從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三個方面進行了水稻病蟲害的綠色防治技術的重點討論,可供水稻種植人員參考。

關鍵詞:水稻;軟盤育秧;病蟲害防控

在倡導健康飲食的今天,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對食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食品安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水稻綠色栽培技術是從源頭上保證水稻的質量和安全。為滿足市場需求,應進一步加強優質高效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提出更加高效的水稻栽培方法。

1 水稻標準化栽培技術

1.1 品種選擇

在品種選擇方面,筆者建議采用經批準的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的優質水稻品種,如夢兩優華占、湘兩優900、Y兩優1173號等。撒播種子前需要進行曬種和強氯化藥物浸泡。

1.2 先進的水稻綠色高產栽培技術

1.2.1 有機栽培技術

以桂東地域為例,選用濕潤蓋膜育秧方法,秧田施沼渣500kg/667m2開展耙漚翻地。種子經曬種、殺菌、催芽后于3月5日栽種,用種量1.5kg/667m2,用浸漚發酵過花生麩按15kg/667m2開展秧田施肥。大田底肥施用通過發酵漚肥雞糞750kg/667m2。4月6日插田,株苗間距為20cm×25cm,每穴3~4苗,插后2d,施茶仔麩15kg/667m2殺福壽螺。在栽種后第7d按50kg/667m2施通過發酵漚肥花生麩開展耘田施肥,之后開展人力耘田鋤草2次。振頻誘蟲燈控蟲,誘蟲燈安裝在田正中間離地面1.5m的竹架子上,下邊挖個深30cm,總面積1m2的蓄水池。在插田后分蘗期逐漸,每日入黑時打燈,天明熄燈。整個過程不施用一切農藥及化肥[1]。

1.2.2 稻鴨共作有機栽培技術

種植技術同有機稻區。在栽種后15d稻子分蘗前期,按20只/667m2散養當地唐鴨苗。(雛鴨孵化后在家里飼養10~13d,逐漸要白米飯加少量水稻田野生植物的鴨舌菜喂鴨,接著慢慢提升,引導家鴨融入、喜愛攝食野草)。在試驗小區田園附近用尼龍魚網作護欄,防家鴨出逃,田角處邊構建鴨棚一個。放養期內適度適當添補飼料。放養到齊穗后離田[1]。

1.2.3 稻魚共生水稻技術

稻魚共生水稻栽培技術是生態農業發展的有效生產模式。依據人為要素的干涉,在稻田淺水區的環境中進行栽種和喂養的統一。從而形成的稻魚相守管理體系,不但合理生產制造綠色安全的大米,還能夠生產制造出高質量的水生商品,提升稻田公司占地面積的生產效率,是一種合理安排各種各樣資源相互依存的系統。田里魚種靈便運用稻田空間,捕獲水生生物和水稻蟲害,具有殺蟲除草的功效。與此同時,魚種的排泄物和活動提升了土壤層的土壤有機質,松散了土壤層,有益于水稻的生長發育,提升了水稻的生產量。為了能夠更好地在稻魚共生系統中挑選最好的水稻相對密度,在挑選相對密度時需要考慮到生物的基本生存環境。適當低密度耕種可有效改進稻田環境,提升生物活動的室內空間,降低落葉陰影面積,水體溶氧標準和相共生系統溫度也特別關鍵。除此之外,適當減少栽種相對密度,可合理提升水產品魚種飼料的使用率[2]。

1.2.4 傳統栽培技術

選擇一個小區田塊,按傳統方式栽培及管理,在桂東地區,3月5日播種,4月6日移栽,施用過磷酸鈣30kg/667m2,碳酸氫銨30kg/667m2作基肥,分蘗期用氯化鉀7.5kg/667m2,尿素10kg/667m2作追肥。整個生育期人工耘田2次,施藥4次防治病蟲害[1]。

1.2.5 水稻直播技術

水稻直播技術是一種常用的種植技術,該技術的關鍵是不耕種或不育苗。這種生產方式包括田間準備、育苗、移栽等簡單的步驟,可以減少農業時間和人力資本投入,合理降低稻米產品生產成本。由于具有直接種植的特點,所以省時、省力,效率高,盈利能力強。水稻直接播種比水稻播種即時效率更高,節省人力和成本,適合規?;a。

1.3 田間管理

土壤有機質是各種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使用有機肥可增強土壤的有機成分,增加土層的滲透性,改善土壤質地,使水稻超高產;長期單施肥料會導致土壤板結,土壤層養分水平不穩定,不利于水稻穩產增產。高產實踐表明,選用20%~30%的有機肥和70%~80%的化肥比例,可使土層具有較好的養分供給系統,有利于增產。同時,堅持把上茬小麥(油)或稻秸稈全量,是耕地穩增長的關鍵對策。這個階段應該始終在增加生產和種植的管理中實施。氮、磷、鉀、硅是水稻的四大營養元素。它們在稻體內的功能不是獨立的,而是基于有機化合物的產生和轉化而相互聯系的。不難看出,氮、磷、鉀、硅的使用和配方應根據土壤明確。另外,要確保以產定肥,施好基蘗肥,增施穗肥。栽培技術應根據葉齡期的三個關鍵階段進行,即有效分蘗關鍵期、生理拔節期和穗分化期。在水利條件較好的地區,提倡淺水區濕灌,即薄水淺插,輕露活棵、淺水分蘗,超前曬田,間歇注水、灌漿、干濕交替以濕潤至優質到成熟。

2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

2.1 農業防治技術

(1)種類的挑選。應用具備抵抗性和耐性的水稻種類。(2)加強肥水管理方法。在種植技術上,進行合理上肥、施足底肥,促早發,避免中后期陡長,合理澆灌,落實一定標準,提升水稻抗病性能力,做到預防紋枯病的較好目標。(3)調節栽種時間。稻紋葉枯病和黑邊矮縮重病區應更改栽種時間,使水稻易患生長期有效繞開傳毒高峰期。(4)操縱產卵位置。在田坎上栽種香根草和開花植物,吸引住害蟲在其上生卵,從而處理卵團,起到預防的目的。(5)稻鴨(蝦)合育除蟲預防疾病除草。水稻栽種后7~10d,當小苗慢慢變綠和抽穗時,將15d左右的小鴨子放進水稻田喂養(150~300只/hm2),裂口出穗前收鴨。依據鴨的活動,可緩解紋枯病、飛虱等害蟲的傷害。8308A0F7-E324-4974-BC57-1A42DF3979B2

2.2 物理防治技術

(1)滅蛹。多種多樣水稻害蟲全是以蛹的狀態在水稻田的土壤層中產生蛹室度過冬季。融合飼養操作過程,運用螟蟲蛹化期耐旱能力弱的特性,在螟蟲蛹化期用農田灌溉將稻稈深浸,漚田1周上下,靈活運用機械損害、加水攪亂蛹室讓過冬蛹低溫凍死,完全解決螟蟲過冬蛹。水深旋田后,將田里野草整合消除,將蛹和紋枯病菌打澇出田,統一處理,減少田間病害數量。

(2)滅蟲燈誘捕。利用蟲害對獨特燈源的趨向,在田里以一定的密度設定黑光燈、滅蟲燈等機器設備,對預防稻飛虱、螟蟲等蟲害有不錯的實際效果。

(3)利用蟲害誘捕。懸架的藍板可以有效控制薊馬。根據植保單位預測預報剖析,搞好預防防治環節,防止盲目服藥、過多施農藥。倡導在關鍵防治期限內一一次服藥兼治,降低經常服藥。

2.3 生物防治

(1)有機生物農藥。生物農藥是在農業中利用生物體或其代謝產物消滅或抑制病蟲害的制劑。有機生物農藥被稱為綠色農藥和生態農藥,包括微生物菌種農藥、農機抗生素、植物生長調節劑、生物化學農藥、克星昆蟲農藥、植物源農藥等六大類。(2)天敵防治。使用對有益生物危害小的預防技術來控制病蟲害,保護有益生物,為有益生物創造繁殖通道或庇護所,也可以繁殖或釋放天敵,以達到消除病蟲害的目的。(3)昆蟲性信息素防治。稻縱卷葉螟可用性誘劑進行誘蛾防治。對越冬螟蟲的誘捕效果很好。

3 水稻綠色高產栽培技術有利于糧食生產提質增效

通常情況下,相比較傳統水稻種植技術,綠色高產種植技術除了能夠環保,還能夠保證其產量,調查結果顯示,在全國大范圍地推廣綠色水稻種植技術,能夠增加水稻產量,還能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有機稻區均值凈利潤797.5元/667m2,比傳統式稻區可增加收益133.2元/667m2,增加20.1%。稻鴨共作有機稻區:產水稻430.2 kg/667m2,按3.8元/kg 測算,水稻產量可達1634.8元/667m2;稻鴨共作有機稻除開增加有機化肥成本費外、還增加了養鴨成本費等支出,比常規稻區增加生產成本542.7元。但稻田養鴨放鴨20只/667m2,養鴨收益300元,稻鴨共作區累計均值凈利潤936.8元/667m2。因而稻鴨共作區實際比傳統式栽種區均值增加收益272.5元/667m2,增加24.3%,比有機稻區增加收入139.3元,增加11.1%[3]。

4 創新技術推廣的方式方法

4.1 充分利用國家扶持政策助推水稻新品種新技術推廣

4.1.1 落實農業推廣法規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的頒布,相關農業農村部官網將綠色、可持續發展作為工作的基本方針,明確規定了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好處。我國的農業種植方式和生態環境保護需要積極推廣,根據推廣、宣傳計劃和試驗,大部分地區將專業的農業技術推廣到農業生產中。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多項惠農政策。以藤縣為例,該地區出臺了《藤縣惠農資金防控制度》,督促項目資金合理規范。貫徹落實,及時處理落實環節存在的問題,縮小相關部門與實施企業的差距,完善制度,及時發放各類農機補貼政策。截至目前,全縣共支付補貼多項農業政策,主要包括糧食大戶即期補貼、農村舊房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3]。

4.1.2 加大推廣資金投入

在推廣水稻綠色優質高效種植技術時,政府部門應在此期間加大資金投入,并公布相關政策激勵措施。根據農業企業和市場的應用情況,為水稻綠色優質高效種植技術推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為增加農民對水稻綠色、優質高效種植技術的興趣,還應設置一些重點補貼給農民,讓農民選擇優質品種和肥料進行水稻種植。

4.1.3 改善農田基本設施

發展水利工程是社會進步的大事,是水稻種植的重要因素。在我國,水利灌溉工程缺乏灌溉設備,尤其是小田節水,要根據自身需求建立自行項目投資,因此遇到了規格低、質量差、機械設備落后、開工晚等問題。因此,必須改進該領域的主要設備。政府部門應根據具體用途,選擇和采購維修工作所需的機械設備、混凝土、不銹鋼板等。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鼓勵和支持農民發展水利灌溉工程。按照激勵機制開展的大量工作中,農民得到獎勵,更加積極地參與新的水利灌溉工程[4]。

4.2 提高農技推廣隊伍綜合素質,培養高素質農民

基層農業科技推廣的重點是優秀的人才,在基層打造一支宣傳策劃人才隊伍非常重要。在項目的研發過程中,要根據種植經營規模,提前進行科學規范的準備和拓展。首先,優秀的人才是推廣的中堅力量和“發音器”。只有保證人才隊伍的高素質,才能保證水稻種植技術營銷推廣的有效性。在人才選拔上,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積極放寬對重要崗位和人員稀缺崗位的政策,鼓勵有工作經驗和勤奮工作的青年在底層鍛煉培養,公平公正選拔、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其次,根據專業知識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情況,制定全縣農業技術工程師培養計劃,結合農技推廣人員特點,邀請相關權威專家開展專業技術培訓,不斷提升推廣效果[5]。

4.3 應用現代科技,提高水稻高質高效栽培推廣效能

目前,由于水稻生產制造粗放、規模小,基礎農業科技服務項目人員相對有限,無法為農民提供精準的水稻種植技術服務項目。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作為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與農民溝通的快速橋梁,可以提供人性化、精準的農業技術咨詢。2018年,中央文件鼓勵實施數據村發展戰略,開發適應農牧業、鄉村、農民特點的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因此,要抓住利用農村信息站建設以及智慧鄉村的突破口,打造農業專家移動智能終端等服務平臺,推進地方技術咨詢,滿足農民的具體需求。

4.4 建立示范基地

我國綠色水稻總種植面積近年來逐步擴大,在政府部門申請下,多地建立示范產業基地,種植區逐步推進多元化、產業化和標準化生產制造。標準化即規定在水稻種植全過程中肥料和種子的統一安排,同時保證水稻有序地健康生長和規范的種植。此外,在種植綠色水稻的過程中,需要完成規?;N植,以提高水稻種植效率。要逐步推進多元化生產,在水稻種植過程中,開展一些其他副業,如稻田養鴨、稻田養魚等。從而促進稻田利用價值的充分利用和應用。

5 結語

總的來說,綠色優質高效水稻種植技術是一項以“綠色”為主導的核心技術。它不僅具有水、肥、藥的高效利用,而且具有綠色的防治功效;方便易用的物理技術,以及微毒高效的生物技術;不僅可以培育健康的土層,改善水環境,還可以增產增效。在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加強綠色水稻優質高效種植技術的應用,對水稻生產具有非常關鍵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石紹明,楊桂強.桂東地區早稻稻鴨共作有機栽培試驗初報[J].廣西農學報,2010,25(4):1-3.

[2] 岑繼清.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與常見病蟲害防治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9,39(8):95-96.

[3] 吳文革,陳剛,習敏,等.安徽水稻及稻作技術[A].安徽水稻與稻作技術論文匯編[C].2018:7-15.

[4] 羅瓊,王昆,許靖波,等.水稻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20,28(1):86-91.

[5] 鄒應斌.長江流域雙季稻栽培技術發展[J].中國農業科學,2019,44(2):254-262.8308A0F7-E324-4974-BC57-1A42DF3979B2

猜你喜歡
水稻
我國科學家發現水稻高產基因
中國水稻栽培現狀、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My Faithful Father
水稻種子
水稻栽培現狀與高產栽培技術建議
優化水稻種植技術 提高水稻種植收益
水稻生理病害的防控措施
水稻栽培現狀與高產栽培技術建議
水稻節水灌溉栽培技術的分析
黔北山鄉水稻飄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