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民間文化,沁潤鄉土情懷

2022-06-21 10:16亓秀鋆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64期
關鍵詞:美術作品寓意圖案

亓秀鋆

一、教學分析

(一)學情分析

本節課授課年級為小學四年級,學生積極活潑、主動參與感強,學生已經對美術作品,如圖案、色彩、形質等有一定的理解和判斷能力,能夠用相對直白、簡單的語言對相關美術作品進行表達。因時代差異及年齡限制,大部分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觀察了解較少,甚至是陌生的。在教學中選取以廣東為代表的區域性民間美術作品展開,有利于以相對熟悉的作品打開學生認知。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嶺南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走進民間美術》中第一課的內容。本課教學結合教材,深度挖掘廣東省優秀的民間美術資源,讓學生感知民間美術的多樣性及與民俗的關系,體會民間紋樣“祈福納祥”“趨利辟邪”的獨特審美情趣與文化內涵。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民間美術的基本分類知識并學會分類;理解民間美術色彩特征并學會描述;掌握民間美術吉祥圖案寓意并能夠表達。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探究的方式對民間美術作品進行分析、歸納、歸類;在欣賞探究中,理解民間美術圖案的吉祥寓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核心素養養成。在欣賞與評述中了解民間美術的文化寓意內涵,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樣性,發現、感知、欣賞優秀的地域民間美術文化;尊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播弘揚地域優秀民間美術,根植學生的文化自信思想。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在欣賞中描述民間美術的色彩特征;能在探究中理解民間美術圖案的吉祥寓意。

教學難點:能在探究中表達民間美術圖案的吉祥寓意。

二、教學設計思路

結合學情,依據教學目標,進行環節拆解,形成由淺入深到能生活應用的“欣賞與評述”過程,設計了以下六個教學流程:

1.民間美術“找”——創設情境,引出主題;

2.民間美術“知”——新手盲盒探究,學會分類;

3.民間美術“賞”——熟手錦囊賞寶,辨識特征;

4.民間美術“探”——試錯、探究,解寓意;

5.民間美術“拓”——感受民間美術與民俗關系;

6.民間美術“尋”——課堂作業,加深認知;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民間美術找

教師活動:1.播放“廣州2021宣傳片”;2.教師提問,視頻中,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3.教師總結,引出本節課主題《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

學生活動:1.觀看廣州2021年宣傳片;2.互動回答看到的相關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尋找宣傳片中的民間美術,導出本課主題,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

(二)展開階段——民間美術知

教師活動:1.教師提問,在廣東日常的生活中去過哪里,見過哪些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2.教師提示小組分工,引導學生開啟“尋寶新手盲盒”。以小組為單位取出民間美術作品卡——小組觀察討論它歸屬于那一類——小組長將作品卡粘貼到相應的歸納分類框中。

學生活動:1.學生回答見過的民間美術作品,如陳家祠的磚雕、廣繡、廣彩等;2.小組打開“尋寶新手”盲盒信件,觀察并討論本小組民間美術作品的特點及它屬于那一類,并完成歸納分類;3. 由班級小助理到激勵獎牌處,貼小組晉級卡片。

設計意圖:思維從疑問開始,通過問題式提問,喚醒學生的生活觀察與記憶;感知從行動出發,通過小組分工——盲盒游戲歸類——教師總結方式展示,加深學生主動探究民間美術材質分類的積極性。

(三)拓展階段——民間美術賞

教師活動:1.教師發布“賞寶熟手錦囊”相關任務。請小組拿出作品卡,組長拆開“賞寶熟手錦囊”,取出形色特征歸類卡,小組認真觀察這些民間美術作品,討論形色特征,并將特征詞語放入黑板前的歸納分類框;2.下到小組進行相關指導;3.教師總結。

學生活動:1.學生觀察作品卡,尋找作品中的形質、色彩特征;2.小組討論,并記錄作品色彩特征,將小組討論的結果粘貼于形色特征分類框中;3.小組分享記錄的成果;4. 由班級小助理到激勵獎牌處,貼小組晉級卡片。

設計意圖:以任務驅動,提升小組合作探究精神,以欣賞觀察為導引,促進學生觀察與欣賞能力的提升與認知,小組表達,意在提升學生到作品的表達和交流與感受領悟能力。

(四)拓展階段——民間美術探

教師活動:1.同學們拿出連連看答題紙,根據理解,試著連連看;2.播放《民間美術吉祥寓意》微課,感受民間美術圖案的“凡圖必有意”;3.教師播放一組吉祥圖案組圖,并進行組圖的寓意解析;4.出示組圖,小組挑戰。進入終極鑒寶高手挑戰。

學生活動:1.學生根據作業紙要求,討論并進行試錯性連線;2.觀看微課;小組回答當時試錯性連線的感受與想法;3.小組討論并搶答出示的組合圖案的吉祥寓意內涵。

設計意圖:試錯性小組探究,通過微課的形式講解,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民間美術吉祥圖案諧音、寓意、象征的表現手法利用;通過典型吉祥圖案寓意解析,引導學生認識民間美術圖案的組合應用及吉祥寓意表達,組組進行圖案與寓意的解析和表達,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與對作品的表達。

(五)結束階段——民間美術拓與尋

教師活動:1.出示GIF動畫,感知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2. 總結本堂課所學,公布闖關成功小組;3.布置《粵尋粵美——你知道廣州為什么叫“羊城”嗎?》探尋課后作業。

學生活動:1.小組觀看GIF動畫,并回答自己的感受;2.小組自評課堂所學;3.接受課后任務;

設計意圖:結合典型歲時節令中的民間美術作品,學生延伸性理解與感悟民間美術與民俗存在的關聯。小組總結利于學生梳理整個教學過程所學及知識的遷移性。

四、教學評價與反思

本課堂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融合“小模塊劃分、多任務驅動”的理念,以欣賞與表述為主目標,圍繞“感受——理解——欣賞——探究——拓展——遷移”的原則,以“找——知——賞——探——拓——尋”為主線展開,以促進學生從“感官體驗——知能認知——欣賞表達——文化內涵理解——生活化遷移”的目的。

民間美術作為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可能短短的一節課,并不能讓學生形成有效的生活化認知、欣賞與遷移。在今后的教學,特別是本年級教材中涉及到的民間美術作品章節,應結合課程相關目標,遷移引導學生對區域文化的理解和認知。

猜你喜歡
美術作品寓意圖案
畫中謎
畫中謎
畫中謎
模仿老鷹的烏鴉
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