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與防治要點分析

2022-06-22 00:28王亞
新農民 2022年12期
關鍵詞:診斷

摘要:食品安全是目前全民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養殖業作為肉類食品提供的主要產業,如何做好生態和安全養殖與管理至關重要。在家禽養殖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類型,其和家禽養殖品質有著密切關系,因此養殖戶需要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有效防治。下面,文章就主要針對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與防治要點進行分析,希望對相關養殖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防治要點

1 前言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種嚴重危害養殖業的疾病類型,一旦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勢必影響養殖業的經濟效益,甚至它對人類也會產生侵害,影響人類健康。面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性,養殖戶需要結合此疾病的流行特點,加強對此疾病的防治。為了更加準確和有效實現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養殖戶需要結合養殖實情和要求,積極采取科學、全面的防治手段,這也是其養殖過程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2 禽流感的相關概述

所謂禽流感,主要是指由甲型的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人禽共患的一種傳染病,全球范圍內都存在禽流感的發生,禽流感也分作低致病和高致病性。其中低致病的禽流感廣泛感染養殖業,具有發病早、傳播快和病死率高等特點,而高致病性禽流感也是頻繁出現,比較常見的類型包括H5N1和H5N3等。在我國,家禽養殖期間存在多種類型流感病毒共存的情況,其中一些家鴨出現4種類型流感病毒共存,且H6亞型和其他亞型最容易發生共存。我國活禽市場,中,因為同時存在雞、鴨等禽類,這也導致禽流感的交叉感染和傳播。而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一些因為H5、H7、H9等毒株引起的一類禽流感,此疾病的潛伏期比較短,且臨床癥狀也具有突發性,疾病程度比較嚴重,甚至會導致家禽突然出現大規模的死亡,加上此疾病傳播速度十分快,往往會造成家禽養殖戶經濟的巨大損失[1]。另外,此類禽流感還會對人類產生感染,目前因為此疾病導致的人類健康問題也是頻繁出現,甚至導致感染人員的死亡。

3 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分析

3.1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特點

此類禽流感能夠對諸多類型的家禽以及野生禽類進行感染,患病嚴重的程度和所感染的毒株類型有著密切關系。很多禽流感的病毒并不會對家禽產生致命性的影響,往往只是對其呼吸道造成不適,具有低毒性的特點染。但高致病性的禽流感則不同,往往會造成禽流感出現規?;头秶谋┌l。此疾病在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現,其中冬春季節和夏秋季節相比,具有更高的發病率,甚至氣溫的驟變和營養的不均衡等因素都可能會誘導此病發生。由于此禽流感的病毒出于低溫條件具有更強抵抗力,不同品種、日齡禽類都可能會受到其病毒的感染,且此疾病發病突然、傳播速度快,致死率接近100%。此疾病對諸多家禽都會產生感染,如雞、鴨、鷓鴣、鴿子、麻雀等,其病毒可以在家禽或者鳥類體內大量地繁殖,且不會出現明顯癥狀,病禽或者鳥類作為病毒的攜帶者可能會向外部環境進行病毒的傳播[2]。

受到此病毒感染的家禽會以呼吸道飛沫、糞便等途徑向外界傳播病毒,若直接接觸存在相當數量的病毒物品,如家禽羽毛、糞便、血液或者呼吸道的分泌物等,都可能會導致感染,甚至一些患病的母雞所產的雞蛋表面、內部也存在病毒。此疾病還可以對豬或者其他哺乳動物傳播病毒,后病毒還會向其他動物繼續傳播,甚至此病毒還會對人類產生侵襲,近年不斷出現人類感染此類疾病的情況,且造成的人類病死率也是比較高。

3.2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理現狀

當家禽患上此疾病,一般都會出現體溫的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情況。如果病情發展較為嚴重,還會出現停食、呼吸困難、死亡等情況。此疾病具有不同的毒株,受到不同毒株的影響往往產生的病理表現也不同。往往低致病性的毒株并不會導致家禽出現病理變化,或者沒有明顯的特征,僅僅會造成家禽的呼吸道出現相關癥狀,最常見現象是竇損害,表現出纖維性、纖維膿性炎癥發生,且氣管黏膜會出現充血或者出血情況。如果家禽感染的是高致病性的流感病毒,嚴重的話會導致其出現快速的病情惡化直至死亡,但可能并不會出現病理的變化,和健康禽類的外觀幾乎沒有很大差異,此時需要針對病禽進行剖檢[3]。如通過對病禽剖檢、觀察,發現內臟器官、皮膚等都存在一定水腫或者充血情況,出血主要發生在心外膜或者肌胃黏膜位置,而頭部以及上頸多出現嚴重充水的情況。

在對病禽剖檢和病理診斷中,往往需要采用科學的診斷方式。為了確保病禽剖檢和病理診斷具有良好準確性,往往采用實驗室診斷法,隨著不斷發展產生了諸多診斷技術,如RT-PCR技術,最后以病原學、血清學的檢驗手段,來實現對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確診。而通過早期快速診斷以及血清學的檢測,也是實現禽流感防控的前提。

3.3 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癥狀

家禽患上次禽流感后,往往病理變化并不是很明顯,但卻有發病率高和致病性強等特點,往往病禽死于疾病的急性發作,此疾病的潛伏期在幾小時至數天時間不定,最長的可能達到21d,且沒有明顯的病變表現。

一些病禽會出現急性死亡、不明原因的死亡現象,且比較常見的癥狀還包括雞冠出血、腳鱗出血、頭部與面部的水腫、水禽腹瀉、角膜炎癥、失明;一些禽類的產蛋會突然下降、腺胃乳頭發生出血、腺胃與肌胃間的交界黏膜存在帶狀的出血、胰腺或者氣管等組織存在嚴重的出血等現象。最為明顯的癥狀發生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其中消化道出現胃黏膜下的出血、盲腸和十二指腸的出血、泄殖腔的出血、肝脾腎的出血等;呼吸道存在諸多炎性的分泌物或者黃白色的囊腫物,另外,產蛋家禽存在卵泡的充血,比較嚴重的出現卵泡的破裂,而卵黃在腹腔內散布,逐漸出現卵黃性的腹膜炎[4]。

此疾病病毒還會感染人類,在人類患病的早期,往往會出現全身中毒類的癥狀,如無力、咳嗽、發熱、怕冷、鼻塞、咽痛、流涕、肌肉和關節的酸痛等,一些患者在消化系統方面也會出現一系列的癥狀,如惡心嘔吐、食欲下降、厭油膩,還有一些患者會發生腹瀉、腹痛等癥狀。此疾病的早期癥狀與普通感冒十分相似,往往由于缺乏準確的鑒別而導致耽誤治療。

4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要點措施

4.1 加強禽流感防控控制

此類禽流感可能會受到鳥類的傳播,因此在家禽養殖中要做好鳥類的防控,如對家禽舍內門窗、進風和排風口、糞道等可能進入鳥類的區域,采取密封或者半密封處理,避免鳥類將病毒帶入舍內;為了避免鳥類棲息,區域內盡可能不要栽種一些高大樹木,設置驅鳥的設施,對區域內的鳥窩及時清除;對舍區范圍的屋檐密切關注,特別是窗戶遮陽網的位置,避免鳥類搭窩、棲息。除了防控鳥類傳播病毒,想要實現此疾病的有效控制,還需要做好患病家禽的及時撲殺,基本手段為早期及時診斷、疫區準確界定、全面封鎖、消滅受感染的家禽、全面消毒,從而有效防控禽流感傳播。當發現家禽存在疑似情況,首先要及時診斷并對其實施隔離處理,對家禽可疑疾病進行檢測和確定;通過檢測和觀察對其流行病學進行調查,掌握家禽發病率、年齡、癥狀、毒株的毒力、傳播情況和病死率等,結合病死家禽解剖、檢查結合針對性采取防疫的方案[5]。一旦家禽出現此疾病,一定要對附近可能受到威脅和影響的地區家禽市場加強管制,對禽流感的疫情以及免疫抗體實施監測,發現高致病性的禽流感一定要及時撲殺,不要采取藥物治療的方式緩解病情。

4.2 建立健全禽流感防治安全體系

想要有效實現禽流感的防控,需要建立健全禽流感防治安全體系,全面實現對此疾病傳播過程的監督與管控。為了防止病毒傳入地區內,相關檢驗檢疫的部門要加強對進口家禽的嚴格和全面檢疫,一定要嚴防疫區內的家禽引入當地。在檢驗檢疫的部門開展檢疫工作中,要制定疫病防控機制,若診斷疑似發現存在禽流感的病禽,部門一定要立即對其采取隔離和消毒處理,確診疫病后要對病禽及時捕殺,且對其尸體采取無害化的處理,如深埋和焚化等。同時,疫情區域內相關部門一定要嚴禁禽類及相關產品的出售和運輸,還要加強疫情區域消毒處理,當疫情控制且沒有出現新的病禽約12 天后,方可對疫情區域封鎖和隔離實施解除。為了確保地區養殖安全,一定要遵循“及時發現、迅速處置、嚴格防控”的原則,并按照疫情安全防控要求對疫情地區3 km內的家禽全部開展捕殺,并對尸體采取無害化的處理,且對超出疫情地區3 km的區域要緊急采取免疫接種、落實隔離和消毒等工作[6]。如果發生疫情,區域內還要建立外傳防控機制,對活禽市場全面關閉,區域內的家禽及相關產品也不允許進出,地區內部還要建立家禽管理的機制,對區域內活禽屠宰及配送工作全面監控,從而全面確保地區養禽業的疫情防控和穩定發展。

4.3 加強日常消毒管理

為了對禽流感實現有效防控,做好對其病毒的消滅和預防至關重要,而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需要養殖人員在日常通過消毒管理的方式,做好對環境內病毒的殺滅,此方式還能夠對其他病毒的傳播實現有效控制。因為家禽養殖期間,不僅禽類可能帶有相關病毒,且其排泄物和養殖的設施等都可能存在病毒,進而導致疾病的產生和傳播,因此結合飼養管理要加強日常消毒,使養殖區域具有良好的健康環境條件。在日常消毒處理中,對疑被禽流感污染的養殖區域及設施,要采用清潔劑對表面雜物全面清除,后用消毒劑全面和徹底消毒處理,選用的消毒劑常有次氯酸鈉和漂白粉等。使用消毒藥物時,一定要嚴格遵循使用說明和要求,把握好藥物濃度劑用量,確保有效消毒同時防止污染周圍環境。在完成養殖區域內的消毒處理后,相關人員還需要對自身衣物、設施等清潔、消毒,避免自身攜帶禽流感病毒,從而實現疾病的全面防控。

4.4 提高免疫接種率

面對禽流感的病毒,家禽可以產生免疫效果,如果家禽對相同亞型、同種毒株類型病毒實現免疫,就能夠對他們的生長提供有力的保護,所以家禽養殖中要做好家禽的免疫接種?,F階段,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發生地區主要采用“撲殺+強制免疫”的防控模式,若一旦發生疫情將其疫區集中劃分為3km,而5km范圍內的禽類均需要采取強制性的緊急免疫處理,通過積極采取免疫手段加強疫情防控的效果。在家禽免疫過程,以雞為例,其免疫程序為:種雞的開產前采取4次接種,開產后的每3到4個月采取1次加強免疫。免疫接種的時間也有著明確的安排,首次免疫接種時間是在15日齡,接種方式是頸部皮下的注射方式,接種量約為0.3ml;第2次的免疫接種是在35日齡,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種量約為0.5ml;第3次的免疫接種是在80日齡,采取的也是肌肉注射,接種量約為0.5ml;第3次的免疫接種是在130日齡,接種方式和用量同上,如果是加強免疫接種,每次采取肌肉注射且用量約0.6 ml[7]。若是商品肉雞,一般在首次免疫是在2周齡時,采用頸部皮下的注射方式,用量約為0.3 ml;若雞存在較長養殖周期,首次免疫可以在 3周齡進行,選擇頸部皮下的注射法,用量約為0.4ml,到約11周齡開展2次免疫,選擇肌肉注射法,用量控制在0.5~0.6 ml范圍。

5 結語

綜上所述,禽流感是家禽養殖業中普遍常見的一類疾病,其對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和產品品質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為了實現對此疾病的有效防控,需要地區部門及養殖人員做好對此疾病流行特點、癥狀等的有效掌握,并結合疾病特征和傳播規律從加強禽流感防控控制、建立健全禽流感防治安全體系、加強日常消毒管理、提高免疫接種率等方面做好全面控制,這對地區養殖業的健康和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于凱,佟強,吳鐸.蛋雞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診斷與防控[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8(3):52.

[2] 李偉,魏曉冉,龐利娜.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特點與防控措施[J].養禽與禽病防治,2020(12):20-23.

[3] 靳才勇.雞新城疫與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鑒別診斷與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7(1):244.

[4] 李佩國,賈青輝,李蘊玉,等.當前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情況及綜合防控措施[J].北方牧業,2021(Z1):21-22.

[5] 格絨初,李麗,裴超信,等.四川省2020年春、秋兩季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體的監測與分析[J].畜禽業,2021,32(07):3-4.

[6] 張義冉,黃秀英.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科學選擇與使用[J].北方牧業,2021(Z1):25-26.

[7] 胡香蘭,胡紅梅,高仕楠.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體監測及免疫效果分析[J].畜禽業,2021,32(8):19,21.

作者簡介:王亞(1973—),男,漢族,湖南衡陽人。湖南省衡陽市畜牧水產事務中心官方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歡
診斷
智能變電站設備診斷與狀態監測技術研究
針對代謝標志物的分子探針設計與合成
62例破傷風的診斷、預防及治療
法醫尸檢中生前傷檢驗的研究
常見羽毛球運動軟組織損傷及診斷分析
紅外線測溫儀在汽車診斷中的應用
窄帶成像聯合放大內鏡在胃黏膜早期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淺析智能變電站二次設備的運行診斷及其調試
PLC在數控機床故障診斷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