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與思考

2022-06-23 14:53葉永鑫
學生之友 2022年5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

葉永鑫

摘要:道德與法治教育是我國義務教育當中重要的基礎素質教有內容之一,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也是道德與法治課教育中的重要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工作,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由此,本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為例,探討如何以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為目標,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與思考談幾點建議。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實踐方案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國內各地也興起了“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等系列教育活動,旨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恰恰符合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目標,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可行的。

一、中華傳統文化對于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價值

中華傳統文化有著十分深厚的底蘊,在歷史的實踐檢驗中傳統文化依然傳承至今,這也充分說明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對于一個有數千年歷史的國家而言,傳統文化早己滲透到國人的生活細節當中,無論是言談舉止還是思想特點,都處處彰顯了民族特色,因此說歷史是不能隔斷的,民族精神當生生不息,在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中也必須堅持對中華化的宣傳和教育。

從基礎教育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國初中生思想開放性較之以往有明顯變化,學生更早的接觸一些新興文化、外來文化,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大多僅限于語文、歷史課本,對于中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事跡則知之甚少。所以,對于初中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是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底蘊,傳承中華民族猜神、樹立文化自信的必要路程。而結合教有實踐來看,道德與法治教育是最適于從思想、精神層面上進行文化傳播、傳承教育的科目,因此有必要探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如何傳承傳統文化。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應用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方向

(一)教材革新

從目前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來看,教材中真正涉及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課時還是相對較少的,因此實際應用中必然會存在一定的障礙性問題。雖然從教學方法的角度來看可以通過傳統文化內容的引入來實現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承,但缺乏了教材本身的支持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要向更好的把握單純知識傳授和傳統文化知識、思想的教育之間的界限,就有必要結合教材進行分類。所以教材的制定應當具有一定針對性,能夠針對道德與法治教育特點,將兩者更好的融合

(二)教學定位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應用傳統文化,需要明確其實際定位。首先,應當首先確定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核心價值,中華傳統文化應當作為輔助的教育手段,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前提下,以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學生人格,推動學生更深入的了解和認知中華傳統文化,從而形成更為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傳統文化讀本,可以整理一些內容豐富、優秀的傳統文化讀本,以其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依照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文章、體裁等。最后,明確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核心目標,要通過教學,實現學生對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的實踐,提升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實現傳統文化在學生個人思想中的融合。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方案建議

(一)課堂教學引入傳統文化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首先應當從教材內容上進行革新。從實際角度來看,短期內進行徹底的教材改革并不現實,因此可以考慮由授課教師單獨設計主題課程的方式進行傳統文化的引入。例如傳統文化中的“孝悌忠信”強調了重視孝、忠誠、友誼,教師可以與現有教材進行結合,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師友結伴同行》這一課中引入中國傳統文化中表現友情的詩詞,如《螢火賦》、《送孟浩然之廣陵》等,在實際教學中也可以引導學生背誦自己掌握的相關詩詞,一方面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友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傳統文化探究新課知識

在實際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通過多探究新的教學方法來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滲透。筆者建議可以使用以下兩類方法進行教學實踐:

其一,范例舉證。例如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燦爛的中華文化》一課的教學中,可以大量列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書法畫作、詩詞歌賦、音樂服裝、建筑藝術等,通過圖像、音頻、影片等形式展示中國傳統歷史中較具代表性的典型,通過這些例子來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其二,利用典故、警句等方式總結教學內容。例如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學會拒絕不良誘感》一課的教學中,可以利用中國文化中較為典型的“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等典故進行舉證說明,強調不良誘感的危害。也可在課時最后采用孔子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警句來進行總結。以這種方式進行總結,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本課的教育重點,也能夠讓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更為重視,同時升華對本課的理解。

四、總結

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育中應用中華傳統文化仍待進一步的實踐檢驗,在教學實踐中應當始終堅持黨的十八屆、十九屆會議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育的目標當中,積極地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課堂,將培養具備中國特色民族精神的新時代青年作為使命,用于進行教育實踐嘗試,盡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實現常態化的中華傳統文化滲透。

參考文獻:

[1]張美華,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義、現狀與對策[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2(04)

[2]姜朝暉,“中國傳統文化概論”教學中的思想性問題[J].德州學院學報.2013(03)

[3]胡愛英、張景欽,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探究式學習[J. ] 新課程(中旬).2014(01)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探析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