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披荊斬棘,居功至偉
——懷念汪坦先生

2022-06-23 07:00鐘波濤夏芷甜肖靖
世界建筑導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建筑系深圳大學設計院

文/圖:鐘波濤,夏芷甜,肖靖,

踏入2022 壬寅虎年,離汪坦先生仙逝已逾21 個春秋。作為深圳大學建筑系首任系主任,汪坦先生給我們留下的珍貴禮物,一直伴隨我們前行。謹以此文,紀念汪坦先生誕辰105 周年。

1.汪坦先生生平

汪坦先生1916 年5 月14 日出生于江蘇蘇州的一個民國初期知識分子家庭。汪氏家族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后人精通琴棋書畫、詩文、篆刻、鑒賞等傳統文化,在各自研究領域均頗有建樹。汪坦先生自小成長過程中深受家庭文化和藝術氛圍的熏陶,兒時在錢莊辦的私立小學里讀書,教師多為當地秀才,為汪坦先生打下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底,傳統文化印刻于其修養之中。汪坦先生中學就讀于蘇州高中,受教于外國教師,又讓其接受到先進的國際教育,英文熟稔,融匯中西,使他具有更為廣闊的眼界和視野。浸染家學多年促使汪坦先生努力奮進,考入中央大學建筑系,并于1941 年7 月畢業。后在童寯主持的貴陽華蓋建筑師事務所工作兩年有余,1943 年返回中央大學任教。1944 年,在抗日戰爭最緊要的關頭,汪坦先生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偉大的抗日戰爭并擔任美軍翻譯。1945 年復員后,他在興業建筑師事務所工作,主持設計了南京張群住宅、馥記大樓【1】等經典工程。1948 年2 月至1949 年3 月是汪坦先生出國深造的重要時期,他遠渡重洋,赴美留學,師從世界著名建筑師賴特,鉆研先進的設計理念和工程技術。新中國成立前夕,他沖破重重難關,輾轉香港、朝鮮,終于返回祖國,抵達大連。1949 年12 月至l956年12 月,汪坦先生任大連工學院(今大連理工大學)【2】教授,同期曾任大連市政協秘書長,并于1951 年起兼任大連工學院基建處副處長,主持建校工程,主持和參與建成大連工學院一館、人文館、水利館、機械館、教工宿舍等校園核心建筑。

1957 年1 月,汪坦先生應邀到北京清華大學建筑系執教,擔任建筑系副主任。1958 年他攜全系師生一起,積極參與國慶“十大工程”設計,并擔任北京市國慶工程設計領導小組成員。1958 年,汪坦先生出任清華大學土建綜合設計院(今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3】首任院長兼總建筑師,致力將設計院打造為“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綜合性基地,有力促進了教學與科研整體水平的提高。

文革結束后,百廢待興。汪坦先生作為當時權威的高校建筑學教師之一,同諸位學界泰斗一起,肩負起提高建筑科研整體水平、拓展高等建筑教育影響、培養高層次建筑人才的歷史重任。他著手創辦《世界建筑》雜志,積極引入和傳播國際先進的現代建筑理論,并促成中國近代城市建筑史研究的新風潮。

1983 年,應深圳大學第一任校長張維院士的邀請,68 歲高齡的汪坦先生在學校的領導下,與李承祚等一批創校元老,共同創辦深圳大學建筑系、深圳大學建筑設計院和《世界建筑導報》的全方位平臺和體系,出任建筑系首任系主任。

2.先生與深圳大學建筑系的創辦歷程

1978 年,在現實與歷史的緊要關頭和“在殺開一條血路”的精神指引下,中國迎來當代歷史上最重要的歷史決策: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經濟特區(圖1)。振興中的國家在建設經濟特區時,人才成為最為匱乏的資源。1983 年,旨在為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提供充足人才,深圳市積極通過廣東省政府、向教育部申請開辦第一所全日制公辦大學。教育部當年即批復同意開辦深圳大學(圖2、3)。

教育部1983 年5 月10 日的批復文件顯示,當時初步同意設立的16個專業列表中并無建筑學專業,僅有一個相關“建筑材料與工程”專業。鑒于“深圳特區建設速度很快,各種工業、居住、公共建筑大量增加”,廣東省教育局在12 天后的5 月22 日迅速向教育部遞交了增招建筑學專業的新申請。由此可見,盡管建筑學專業并未納入深圳大學首批開辦專業的計劃,但是有識之士敏銳地發現這個專業的意義和價值,并在短短的12 天內就迅速奠定了深圳大學建筑系的開端。新學校的所有專業建設均面臨師資奇缺的問題,而教師正是一所高校的聲譽之源和立基之本。學校分別在1983 年5 月28 日的《北京日報》和6 月17 日的《光明日報》兩次發布招聘啟事(圖4,5);與此同時,7 月18 日教育部還專門發文(圖6),請全國高校支持深圳大學的師資招聘調動。教育部為一個地方高校專門發文(圖7),可見相關領導部門對深圳大學的辦學極為重視和支持。深圳大學開創先河,銳意進取的精神引起大批人才的關注。

為進一步支持師資力量籌備,教育部指示清華大學支援深圳大學的工科(建筑、電子)師資。深圳大學首任校長張維院士也來自清華大學,他邀請汪坦先生擔任深圳大學建筑系系主任,南下開創特區建筑學教育的新局面。與此同時,來自清華建筑系工業教研室的李承祚先生擔任副系主任。在此基礎上,汪坦先生陸續引進高端人才,其中包括梁鴻文(清華大學)、胡紉荔(清華大學)、梁文若(清華大學)、劉永根(清華大學)、黃莘南(華南工學院)、樂民成(清華大學)、許安之(清華大學)、李繼生(湖南大學)、陳燕萍(同濟大學)、艾志剛(清華大學)、馮銘(西安冶金學院)、盧小荻(重慶建筑工程學院)、陳德翔(重慶建筑工程學院)、龔維敏(同濟大學)、李念中(清華大學)等一批著名學者,相繼來到深圳大學建筑系,構成了以清華校友為主,來源廣泛的師資力量。形成了李承祚主持建筑系日常工作,劉永根負責行政黨務、黃莘南負責教學、梁文若負責設計院(設計實踐)的架構管理。

這個教學團隊以汪坦先生為學術核心,在他組織和協調下,教師團隊推進和完成一系列在當時較為有影響力的作品和教學成果。例如,李承祚先生曾經帶學生在深圳實習,工程經驗較為豐富,兼具建筑設計與結構設計能力,知識全面,這個優點使得李老師不但可以領銜教學組織,還可以管理設計院的運營。初到深圳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大家的工作熱情非常高。梁鴻文先生主持設計的深圳大學中心廣場和演會中心,后來在1991 年獲得城鄉建設系統部級優秀設計二等獎;盧小荻、艾志剛除了創作一批有影響力的設計作品之外,先后擔任深圳注冊建筑師協會會長,為深圳建筑師的培養發揮重要作用;李念中擔任清華苑建筑與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劉永根后調任深圳市建設局副局長,繼續支持特區發展建設;教師團隊成員后續又完成包括特區報業大廈、五洲賓館、四季花城等一大批代表性建筑作品。教學方面,黃莘南不斷總結和優化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兄弟院校的教學計劃優勢,借鑒國內外高校的人才培養基礎,并結合自身特點,著手制定了早期深圳大學建筑系人才培養方案,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獎;許安之接任建筑系主任后,帶領深大建筑系在1996 年通過建筑學專業評估并獲批碩士學位點,其本人出任中國建筑協會副理事長,并擔任國際建筑師協會(UIA)建筑職業實踐委員會聯合主任委員,獲第三屆中國建筑協會建筑教育獎;陳燕萍創建深圳大學城鄉規劃學科,接任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后進一步規范化發展學院整體學科體系,擔任深圳市城市規劃委員會法定圖則委員會委員;馮銘根據多年實踐經驗和教學體會,出版多本學術專著等等。上述教師團隊骨干的業績證明,深圳大學建筑系創立伊始,汪坦先生不僅招徠大批有理想、有才華的青年學者,也為其后續發展提供了發揮才干的空間。

由此,深圳大學建筑學科一經成立就進入發展快車道。1983-1989年,以“產學研一體化”為特色,全面擴大辦學規模和提升辦學質量;1989-1996 年,辦學水平進入全國前列,評為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繼“老八?!敝笸ㄟ^全國建筑學專業本科評估(第三批,排名9-14),同時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辦學層次再上臺階;1996-2010 年,進一步完善學科方向,建立四個二級學科完整架構;2010-2018 年獲得建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進而獲批博士后流動站,新增風景園林和城市空間信息工程專業,完善人居環境學科群與地理信息學科的跨領域教學與科研體系。

圖1 國務院關于廣東省設置珠海、深圳市的批復

圖2 關于設立深圳大學的批復1

圖3 關于設立深圳大學的批復2

圖4 深圳經濟特區在京招聘高中級技術干部

圖5 深圳大學招聘師資啟事

圖6 關于支援深圳大學師資力量的通知

圖7 關于深圳大學今年增招建筑學專業的報告

3.汪坦先生辦學理念的形成與發展述略

1)教學與設計實踐緊密結合的建筑教育理念

汪坦先生的職業生涯自始至終貫穿著設計實踐工作,一方面要歸因于他早年中央大學畢業后便進入華蓋、興業建筑師事務所工作,能夠深刻認識到實踐對于建筑學專業學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與其早年求學經歷和體驗息息相關。當年專業成長道路上,汪坦先生負笈美國、隨季節輾轉于萊特在威斯康星州的東塔里艾森和亞利桑那州的西塔里艾森兩處進行學習、工作和生活。塔里艾森則是萊特實現自己“廣畝城市”理想模式的試驗地,這里的工作室綜合區集住宅、工作室和農場為一體;在那里,萊特身體力行地向學生們展示獨有的“學徒制”建筑教育方式。學生在這里不僅學習繪圖和建造,還要體驗工藝作坊、務農耕作、家庭下廚等各色生活的交疊。萊特所強調的“土生土長”精神和有機建筑觀,讓汪坦先生心中產生了深刻的認同感,而他興趣廣泛、見識廣博、能將建筑與音樂、文學、美術等知識觀念融合的能力,也與之完美契合。

歸國后,汪坦先生依托大連工學院和清華大學相關設計部門不斷進行實踐工作;而當他南下擔任深圳大學建筑系主任時,面對特區快速發展的迫切需求和建系初期抓襟見肘的資源,這個傳統更加激發他積極尋求設計、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新方式,帶領深圳大學建筑學科開創了一條“產學研一體化”、與眾不同的辦學之路。建校初期在學校幫助下,為加快學?;A設施的建設,在建系第二年,汪坦先生堅定支持李承祚先生克服困難,組織成立深圳大學的設計院平臺(剛開始叫設計顧問公司)。這個平臺意欲打破建筑系與設計院的屏障,采取共同辦公、共享人才的辦法,要求大部分員工均需“身兼兩職”,既要給學生上課,又要在設計院從事實際項目設計,新來教師也都要到設計院鍛煉,提高實踐經驗。教學實踐層面,汪坦先生和李承祚先生“沿襲”和修改了塔里艾森的綜合教學模式,提倡建筑系高低年級在同一個大教室上課,方便學生互相觀摩教學過程,同時安排建筑系高年級學生到深圳大學設計院至少實習6 個月。這導致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教師與學生經常剛在課室上完課,便緊接著走到設計院、共同討論實際項目設計的問題。其顯著結果便是學生畢業后進入設計單位,可以做到工作近乎無縫對接,根本無需額外的適應期就可立即參與實際項目設計。這些做法都明顯帶有萊特事務所工作模式的痕跡,在當時的高校建筑學科中可謂獨樹一幟。

汪坦先生的設計院與建筑系緊密結合的理念,給專業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大量實踐機會,迅速解決了改革開放初期傳統高校教師相對實踐經驗不足的弊端,在消除學生理論與實踐之間巨大鴻溝的同時,對于優秀人才的培養確實收到奇效,也緩解了學校辦學經費、師資和教室空間等方面的不足。學生能夠經常參與教師項目、甚至還可以獨立主持項目設計的經典案例層出不窮。87 級段敬陽的畢業設計就是其主持設計作為當時深圳市南山區的地標項目深南花園高層住宅區;89 級祝曉峰的畢業設計就是深圳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學校依照設計原樣落成,至今仍是學校公共活動的核心場地。這原本是“權宜之計”,卻極為有效地提升了師資水平,培養出具有相當實踐經驗的畢業生。另一方面,設計院的實踐營收極大支持系里的教學活動、資料室的建設。建系初期,汪坦先生支持黃莘南老師進行教學體系建設,堅持每年外派學生赴省外進行美術實習和認知實習的做法,并購入大量計算機設備,建成當時全國建筑院系中相對領先的計算機輔助設計中心。同時,系里每年耗資數十萬,廣泛購買國外專業學術期刊和書籍,使得專業教師和學生在從事實際設計項目競標時,能夠不間斷地獲得國外同期最為新鮮的設計思想和實踐參考案例。相比于以教學為核心的“清華模式”架構,汪坦先生另辟蹊徑,著手打造以設計院(設計實踐)為龍頭的“深大模式”,并依托這種體系長期支撐建筑系的發展。實踐證明,汪坦先生所開創的深圳大學建筑學“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模式,對于深圳大學建筑學科早期的快速發展、提升我系師資力量、提高教學質量、擴大內外交流、乃至最終整體提升學科水平和實力等方面都起到關鍵性作用。

2)傳播與融合視野下的國內外領先學術資源體系整合

作為同時具有執業建筑師和高校教師背景的老一輩全能型人才,汪坦先生非常重視開展學術宣傳和交流。文革結束后返回清華恢復工作不久,由汪坦先生領銜、我國高校出版的第一份建筑學專業學術期刊《世界建筑》創刊,汪坦先生于1980-1995 年出任社長,促進該期刊后來成為國內開展學術交流、倡導學術爭鳴、促進學術繁榮的重要園地。這種依托建筑媒體傳播設計理念的想法,在汪坦先生來到深圳大學之后又碰上新機遇。1985 年,汪坦先生出任深大建筑系首任主任不久,就決定創辦一個與《世界建筑》“有所不同”的建筑期刊。新的期刊將區別于《世界建筑》以理論為主、實踐項目為輔的內容設定,汪坦先生希望它將類似美國《Architecture Record》(建筑實錄)、以報導優秀設計項目為主的建筑專業期刊,與包括時任社長的羅征啟等人幾經斟酌,定名為《世界建筑導報》。期刊剛開始在香港印刷,外匯差額很大,而且刊登的多是大圖片建筑寫真,加上印刷精美,銷量一直不錯??梢哉f,《世界建筑導報》是前網絡時代報道全球范圍內的優秀設計作品、宣傳新銳事務所的重要陣地和學術橋梁,許多國內的學者都是通過《世界建筑導報》了解到包括ASWA 建筑事務所、SWA 景觀設計公司、KPA Design Group、gmp 建筑師事務所在內知名事務所的設計作品。

在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資源整合方面,汪坦先生堅持系里承辦國內外學術活動,同時邀請重量級學者前來講座交流。他較早開始推行計算機輔助設計,強調其對未來設計領域的重要性,首次在全國使用計算機出圖;同時,將當時國外教學的先進方法引入,提高模型推敲在建筑方案生成過程中的比重;也非常重視高水平的國際交流。深圳大學建筑學科的這些創新舉措,在當時國內建筑教育界引起巨大反響,對推動國內建筑學科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1986 年之后,汪坦先生雖不再擔任系主任一職,但是每年都會到深圳大學建筑系授課和開設專題講座,主要講授西方現代建筑思想和中國近代建筑史,將其與日本歷史學者藤森照信(ふじもりてるのぶ)【4】先生所共同領銜的中日近代城市與建筑史研究和一手田野調查資料進行系統講授。同時,汪坦先生也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到深大授課;其中,同濟大學羅小未先生就曾受邀,為深圳大學建筑系早期學生專門講授《西方建筑史》。另一方面,由于深圳毗鄰港澳地區,深圳大學經常是國內學者出國交流或者國外學者到訪國內的中轉站。汪坦先生積極推動,凡是有“過路客”來訪深圳,系里領導和教師都會專程邀請,組織在系里舉辦學術講座。相比之下,當時國際交流較為缺乏,而深圳大學建筑系則是一片熱土,學生不僅可以看到《世界建筑導報》的最新專題以及眾多國外最前沿的建筑期刊,還能經常有機會現場聆聽高端學術講座,其中不乏包括磯崎新和邁克爾·格雷夫斯等知名建筑家,對于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熱情和開拓國際視野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自汪坦先生所傳承下來的國際視野,最終在深圳大學建筑系莘莘學子身上找到了共鳴。建筑系畢業校友秉承“自立自律自強”的“三自”校訓,兼具“腳踏實地”的精神氣質。從早期艱苦條件中脫胎換骨,從無到有的發展經歷為深大建筑人打下了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種子。面對當時最活躍的市場經濟氛圍,校友普遍實踐經驗豐富,適應能力強,赴海外求學游歷成為傳統,包括祝曉峰(89 級)、張之楊(88級)、張健衡(92 級)、鐘喬(93 級)、陳澤濤(95 級)、朱雄毅(97 級)、曾冠生(99 級)等一批活躍在設計一線的著名建筑師。汪坦先生所極力推崇、與世界廣泛交流的傳統,在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歷屆領導班子的努力下,依舊持續增進著學院老師和學生放眼世界建筑前沿、向頂尖學府看齊的熱忱。

4.卓越貢獻

先生聰穎博學,融匯中西,在建筑理論和實踐都有巨鴻之作。在改革之初,不辭高齡之累,應時代和國家發展之需,參與創辦深圳大學建筑系。他為中國建筑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開拓了新的天地;為一批勇于改革、銳意創新的人才搭建了施展才華的平臺;奠定了深圳大學建筑學科“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學科特色;將重視學術研究與交流、拓展國際視野注入深圳大學建筑系的辦學理念中。

先生對深圳大學建筑系有締造之恩,在深圳大學建筑學科與世界大師之間搭起一座跨越時代的橋梁。我們一定會秉承先生的宏愿,踐行“自律自立自強”的深大校訓精神,堅守“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改革基因,為深圳大學建筑學科的發展繼續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注釋

【1】馥記大樓:后用作南京市鼓樓飯店和鼓樓百貨商店,現已拆除。

【2】1950 年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大連大學工學院獨立,為“大連工學院”,1988 年更名為“大連理工大學”。

【3】1958 年至1966 年,汪坦出任清華大學土建綜合設計院首任院長兼總建筑師(參考自賴德霖先生《搶救記憶中的歷史》)。1980 年,清華大學建工系分為建筑系和土木系。經學校研究決定,土建綜合設計院更名為“清華大學土木建筑設計研究院”,汪坦先生于1980 至1984 年間出任院長。

【4】藤森照信(ふじもりてるのぶ、1946 年11 月21 日-),日本建筑史學家,建筑師(工學博士)。原東北大學兼職講師。工學院大學教授,名譽教授,東京大學,藝術東北大學客座教授。著有《日本近代建筑史》等,專門從事天然建筑設計。曾擔任日本建筑學會建筑委員會會員。

猜你喜歡
建筑系深圳大學設計院
云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云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云南省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深圳大學與深圳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簽約共建產學研專用線站
《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21 年分類總目次
大慶油田設計院有限公司
《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20年分類總目次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建筑系圖書館
梁思成夫婦的拒絕
梁思成夫婦拒絕走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