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對對子有新意,創新鑒賞兩相宜

2022-06-24 21:33鄒巖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71期
關鍵詞:對子學生

鄒巖

近年語文中考修辭類題型,由對知識的考問轉為對創新能力的考查。熱點題型往往是仿照例句寫出一個句子,須使用例句中出現的修辭,或比喻、擬人,或排比、對偶。其中,學生最感困難的是對偶造句。這種對“對子”原來是私塾教育的啟蒙課程,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回憶,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于到七言?!边@種對課只要經過訓練,幾歲的孩子都會對,從單字開始,漸增至三言、五言、七言,是寫作的基本功,許多人的名篇美文就是靠這種基本訓練,漸漸鋪敘成篇,聯綴成文的。

但現在的學生古詩文的閱讀量大都遠遠不夠,至于對“對子”更是缺乏訓練,難怪學生對此望而卻步。其實只要引導得法,對“對子”這種活潑、短小的語言訓練,學生還是喜歡的。有的學生說:“還珠格格都能對上,我們肚里的書總比她多吧?”

一、先模仿,再創新

兒童的學習總是從模仿開始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唆斊账箍▼I曾說:“模仿對于兒童,正如獨立創造對于成人那樣同等重要?!焙谩皩ψ印痹跐h賦、魏晉駢文、唐詩宋詞中不計其數、熠熠生輝。先多讀,每天一首詩、詞或名句,看熟之后,就開始對“對子”。

1.字數上循序漸進

學步之時要循序漸進,先從四言練起。文中所有“對子”就是學生一年來每天的對課習作。

上句:勤能補拙,學生對:熟能生巧?;蛘撸嚎嗫沙刹?。

上句:繩鋸木斷,學生對:水滴石穿。

上句:不攻人短,學生對:莫論己長。

對課用晨讀的時間進行,學生的興趣很濃,晨讀成了他們盼望的時光。常常是,早晨筆者還沒有到教室,學生已經把昨天放學后留下的“對子”對好了,寫了半個黑板,每個“對子”后面都有署名。等待晨讀開始,師生一起公斷誰的“對子”好,最工。

四言的漸漸熟練之后,增至五言。

上句:人無信不立,學生對:鳥無翅不飛(魚無鰭不游)。

上句:留心千古事,學生對:傾聽百家聞。

上句:一生勤為本,學生對:萬事誠作業基(萬事苦為先)。

上句:胸懷千里志,學生對:腳踏萬重山(腹藏萬卷書)。

再增至七言。

上句:萬樹梅花一潭水,學生對:千里江山一幅畫。(平仄有些不工整)

上句:處世當觀天下事,學生對:讀書應知古人心(為官應擁兩袖清)。

上句:治家要道勤和儉,學生對:做官寶鑒正與清(為官須知明與廉)。

上句:充海闊天高之量,學生對:擴地廣云深之能(藏博聞強記之功)。

上句:水如碧云山如黛,學生對:字似黃金畫似珍。

上句:漢口夕陽斜度鳥,學生對:永州小潭折映魚(荊門朝霞直沖鷗)。

上句:一樓萃三楚精神,學生對:百卷匯千年文章(二帳帥八方土氣)。

上句:黃鶴飛去且飛去,學生對:青龍入云又入云(臥龍相邀復相邀)。

上句:流水當年懷往事,學生對:他鄉彼時遇故知(偉績往日論戰功)。

上句:日為寶鏡天天照,學生對:月是鄉愁夜夜思(年有禍夕日日憂)。

上句:地有七星伴北斗,學生對:天有玉兔陪嫦娥(天升牛郎隨織女)。

現代漢語的對偶要求不像格律詩那樣嚴格,只要字數相等,結構基本相同或相似就可以,屬于“寬對”,上下聯允許有重復的字。在初學模仿階段,有些“對子”不太工整,有些為了結構上工整,而意思又太俗,如,“字似黃金畫似珍”,在形式和立意上往往顧此失彼。但隨著訓練能力漸增,突出表現是一個上聯,有好幾個下聯,數量猛增。如:

上句:云開世外三千界,學生對:霧散江南十六洲(馬踏沙場萬里疆;日沖碧海萬條瑞)。

上句:驚濤駭浪煉斗志,學生對:千錘百煉長精神(血雨腥風磨勇氣;赴湯蹈火展神威)。

上句:粉墻丹柱動光彩,學生對:紅蕊碧葉醉心懷(鐵齒銅牙放金光;青磚朱瓦顯富豪;綠樹紅花爭雨露)。

上句:四面湖山歸眼底,學生對:五經詩書藏腹中(八方聲息入耳中;千里戰事匯中軍;八方諸侯會稽山)。

上句:一亭直鎖湖心月,學生對:兩山合圍水中亭(數夢驚醒帳中人;三鶴橫沖空中云;雙將同破山中寨)。

2.質量上漸漸穩中有升

數量的增加,表明文思如涌。思路打開,說明入門了,轉而提高對質量的要求。對“對子”時在眾多下聯中精心構思,仔細挑選最工整的下聯。如:

上句:龍游鳳舞中天瑞,學生對:人杰地靈國事興(海打浪沖氣勢渾)。

上句:地出靈泉潤海表,學生對:天降瑞雪護莊田(海升明月照君顏)。

上句:上下影搖波底月,學生對:南北風吹海上帆(往來人度鏡中梯)。

創新離不開知識的積累,擴大閱讀視野后,學生的對句更加工巧。

讀《三國演義》能對出這樣的好“對子”:三顧頻煩天下計,七擒屢次西南和。

地理知識豐富,能對出:風景不殊江左右,氣溫有別嶺南北。

涉獵廣泛能對出:奇花龍女傳千古,學生對:獨臂雕俠誦萬年。

千秋懷抱三杯酒,萬世武功一桿槍。不讀金庸焉有如此豪氣?

典故積累得多了會有這樣的感慨:尊王言必稱堯舜,摯友情須談管鮑。

二、利用“反對”,培養逆向創造能力

對偶中上下聯意思是相類似的,稱為“正對”;上下聯意思是相反或相對的,則稱為“反對”,相互對照,相反相成。如:

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家。

看洞中依然舊景,望窗外已是新春。

這是《紅巖》中烈士們做的兩個“對子”。在訓練中,學生對“反對”有濃厚的興趣,作品如下:

傳家有道惟存厚,治國無方只為昏。

靜坐常思己過,閑聊不說人非。

上句:煙籠古寺無人到,學生對:樹倚畫堂有月來(歌伴青樓有客來;將聚中軍有敵侵)。

后來干脆“正對”“反對”兼備:

上句:胸懷大志,學生對:腹無藏書(反對),心存奇謀(正對)。

上句:知足常樂,學生對:不滿久悲(反對),能忍自安(正對)。

上句:錦上添花非實意,學生對:雪中送炭是真情(反對),翠竹成陰本無心(正對)。

上句:常德德山山有德,學生對:山西錫山山無錫(反對),西湖湖水水成湖(正對)。

這樣正反兼備的思路,使學生的認識不斷提高,智力不斷增長,思維更加縝密。

三、在創造中提高鑒賞能力

初中學生最初的讀詩只是淺層鑒賞,大部分是囫圇吞棗,更多的是為了積累,而通過對“對子”能大大提高學生古詩文的鑒賞能力。如《春望》,首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學生馬上領悟這是一個“反對”,“國破”對“城春”,讓人意外,轉思又對杜甫敬佩不已,捕捉杜甫的思路,品味澎湃于詩人胸中的激蕩復雜的情感。學生在對“對子”訓練中有了“煉字”能力,馬上能對“破”所含的歷史背景,“春”標明的季節心領神會,而“破”的觸目驚心,“深”字的凄然滿懷,又怎能不使人“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學生說,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正對”,同時又是纏綿牽繞的“互文”。學生的這些見解常常令人驚喜又自愧弗如。這樣的鑒賞才是有自己情感體驗的鑒賞,體現創新思維的鑒賞,有自己見解的鑒賞。

巧對“對子”解決了修辭題中最難的一類:對偶造句。在此類題型測試中,得到訓練的班級的75%學生不丟分,而沒得到訓練的班級僅有18.5%學生得滿分,這是功效之一。第二,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寫作能力。魯迅先生正因為扎實的對課童子功,日后才有“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薄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钡脑娋?。在構思對句中,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得到發展,真正開始琢磨,“煉字”本領得以增強。第三,在推敲過程中,懂“煉字”之苦,悟“煉意”之妙,能用行家眼光欣賞詩文,進行創造性的有自己獨到眼光的鑒賞,而不是人云亦云。最終能漸漸擺脫“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的困境,從而在鑒賞能力上達到一個新的境界。

小小一個對“對子”訓練,只要引入門徑,持之以恒,最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參考文獻:

[1]喻選芳.趣味語文800題[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2]龍文杰.對聯寫作與應用[M].湖南文藝出版社,1999.

[3]魯迅.朝花夕拾[M].浙江文藝出版社,1979.

猜你喜歡
對子學生
快把我哥帶走
在上山的路上(外二首)
趕不走的學生
《鯤池書院張祖培課藝》箋釋及其他
學生寫話
抬不動
特意和故意
聰明的學生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