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研究型教學模式課程群構建與探索

2022-06-24 10:53羅國芝劉文暢
教育教學論壇 2022年19期
關鍵詞:研究型教學課程群

羅國芝 劉文暢

[摘 要] 研究型教學和課程群建設相結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循環水養殖模式逐漸成為我國水產養殖產業新的增長點。目前,我國循環水養殖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通過對“水產養殖學概論”“水產養殖工程學”“養殖水環境化學”“集約化水產養殖水環境控制”“閉合循環水養殖技術”“循環水工廠化養殖系統”等6門課程組成的“循環水養殖學”課程群進行分析,探索培養具備較強理論、工程實踐能力的水產養殖專業人才研究型教學模式,以適應我國水產養殖產業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 研究型教學;循環水養殖學;課程群

[基金項目] 2019—2022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水產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能力提升”(19DZ2284300)

[作者簡介] 羅國芝(1974—),女,湖北襄陽人,博士,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循環水養殖系統與工程研究;劉文暢(1990—),男,湖北荊州人,博士,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循環水養殖系統與工程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19-0017-04 [收稿日期] 2021-09-18

教學質量是一所大學的生命線,科學研究是一所大學活力的源泉,只有把教學與科研統一起來的大學,才是高水平的大學[1]。研究型教學以學科體系為依托,主要教學內容以知識傳授過程轉變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參與發現、解釋和創造新知識或形成新思想的自主學習過程[2],是一種訓練學生研究能力和提升教師研究水平的綜合性教育學習方式[3]。1998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高等學校要跟蹤國際學術發展前沿,成為知識創新和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培養的基地。2005年教育部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盵4]課程群是以學科知識體系為基礎,將內容相關的課程組織起來,采用“群”模式進行管理[5],由追求單門課程內容的嚴密完整轉為課程群的有機一體,使課程之間由原來的相互隔離轉變為相互貫通,相互重疊轉變為相互補充,已成為近年來高校教學改革和研究的一個熱點話題[6]。

循環水產養殖是將養殖水處理重復利用的一種水產品生產方式,在歐美一些國家已經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投資項目[7]。隨著我國對養殖污水排放限制的加強,循環水養殖模式逐漸成為產業新的增長點。但是,目前我國循環水養殖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缺乏,水產養殖類專業的高校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學體系。本文對“水產養殖工程學”“水產養殖學概論”“養殖水環境化學”“集約化水產養殖水環境控制”“閉合循環水養殖技術”“循環水工廠化養殖系統”等6門課程組成的“循環水養殖學”課程群理論授課內容的優化整合、考核、教材建設等環節進行了分析,旨在探索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線,培養在循環水養殖系統的設計和維護、養殖水處理技術研發及裝備運行、高密度養殖的理論和生產等方面,具備較強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

一、研究型教學的基本特征

研究型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在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和學科體系形成的理解和獲取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批判與創造性思維能力,并在此過程中學會分享與合作。雖然有學者認為研究型教學是雙主體行為,但筆者認為,教師的主體地位不會輕易改變,只是從講臺上的主體變成講臺和實驗室的主體。此外,研究型教學不等同于純粹的科學研究,不是以學生能否發表論文作為評價研究型教學效果的標準,而需要以學科體系知識點掌握情況、發現問題的能力(能否提出有一定創新水平的研究思路)、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等作為主要考核內容。

二、課程群

(一)課程群與單個課程

課程是專業培養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單位,課程群的建設是單個課程的再建設過程。課程群教學可以克服各課程自成體系、彼此孤立和各個課程單獨出現時內容的重復和斷層,減少學時、壓縮教材篇幅應以學科內容或方法論為紐帶。

(二)課程群與專業

課程群作為一個學科知識體系的打包體,一個專業可能需要不同的課程群,一個課程群也可以為多個專業服務,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需求,對知識比重和部分知識結構進行調整,調整過程中要嚴格避免隨意性。單個課程可能需要服務不同的課程群,某一課程群可能需要某門課程的所有內容,也可能只是部分內容;不同課程群要求的課程的教學內容可能不同。課程體系不是以教學團隊為載體,而是以學科團隊為載體,應由學科團隊定期根據學科發展,對課程群的內容進行修訂。

(三)課程群與學科點

當前課程建設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任課教師之間普遍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溝通,導致課程之間教學內容經常出現重復、前后順序顛倒等問題,而組建課程群就是從整體效果著手,將內在聯系緊密的相關課程統一考慮,注重相互間的有機結合與互相促進,從而達到整體優化、有效提高教學資源利用率的目的。

三、課程群構建中的共性問題

(一)課程群與教材

能夠建立課程群的前提,是有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科體系做支撐。學科知識體系的進步注定了課程群建設是一個持續、動態、開放的過程,學科體系的進展要及時體現在課程群的教學內容中。教材的更新是系統工程,不需要特意為課程群準備教材,但可能需要授課教師調整教學內容。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對原有課程教材的內容進行明確劃分,根據課程群所屬學科知識體系的要求有所側重。

(二)課程群的課程性質定位

課程群是教學計劃中具有相互影響、互動、有序、相互間可構成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并對相關課程進行重新規劃、設計、構建的整合性課程的有機集成。課程群建設的基本思想是把內容聯系緊密、內在邏輯性強、屬于同一個學科技能范疇的一類課程作為“群”進行建設,強化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圍繞學科知識體系而連貫起來。因此,課程群的單項課程不能有重復,也不能被替代,課程群的課程之間不存在必修、選修之分,單項課程的教學內容會根據不同課程群的需要有所側重。

(三)課程群與教學團隊

有的教學團隊基于一級學科或者二級學科,有的教學團隊基于單個課程,更多的教學團隊基于某一個課程體系。為了和課程群建設保持一致,建議教學團隊由課程群所屬學科點負責。如學科點負責課程群的建設和運行比較具有優勢,但教學團隊不一定要完全由本學科點教師承擔,而是根據課程群的需求和專業培養目標,由承擔單項課程的教師組成教學團隊。同一位教師可參加多個教學團隊,取決于承擔課程的歸屬。研究型教學需要開放的課程群,課程群同樣需要開放的教學團隊。相比基于單項課程的教學團隊,課程群的教學團隊調整的頻率會相對較高。

(四)課程群的準入與退出機制

開放性是基于研究型教學課程群的主要特征,課程組成和單項課程的教學內容會隨著學科的發展進行調整,有些課程會被替代,單項課程的教學內容也會進行重新組合。因此,課程群教學內容的加入與退出都比較常見,這樣才能為研究型教學提供課程最前沿教學內容。

(五)課程群的培養方案

一般意義上的培養方案由專業和課程兩級組成,制定培養方案時主要考慮各門課程的安排。課程群的培養方案更注重對授課內容的整合和安排,再根據所屬單項課程的情況進行分配和安排,要兼顧學科體系、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特征及內容定位,會更加復雜。

(六)課程群的評估

目前教學評估主要有過程性評估和總結性評估,過程性評估也被稱為形成性評估??偨Y性評估方式是目前多數課程采用的一種評估方式,但這種方式缺乏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監督、檢查,教師不能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掌握信息。形成性評估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持續性評估。課程群淡化了單項課程,更加注重各個課程間教學內容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如果采用總結性評估,無法對整個課程群的運行效果給出及時有效地反饋。因此,課程群效果評估宜采用過程性評估方法,應側重于評價整個內容的邏輯性與集成性,同時要注重教學內容和課程群依托學科體系之間的緊密性。不僅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授課效果,更注重整個內容體系的評估,包括課程群依托的學科點的科研績效,教學內容的學術深度,教師與學生在教學各個環節尤其是實踐環節的互動,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情況等。

(七)課程群的開放性不等于隨意性

科學知識的發展性決定了某些知識點只是暫時的,也決定了學科體系的動態性和開放性,相應地決定了課程群的動態性。但是,開放性并不等于隨意性,任何調整必須經過充分的調研,并且密切關注調整前后教學效果的評估,以明確調整是否合適。

四、“循環水養殖”課程群

(一)教學目標

根據“循環水養殖”學的學科知識體系構成,“循環水養殖”課程群的教學目標是通過相關課程的學習,希望學生能夠了解循環水養殖條件下的水質變動規律,并進行常規的水質分析;了解循環水養殖系統中魚蝦生長基本規律;能夠進行基本的水處理設備設計;能夠設計簡單的循環水養殖系統;能夠熟練進行養殖系統運行和維護,并掌握循環水養殖技術。

(二)知識體系及相關課程

1.高密度、養殖水重復利用條件下的養殖動物的生長、生理特征,相關課程為“水產養殖學概論”和“實驗生態學”,前者負責講授相關理論,后者負責指導學生如何開展魚類的相關生長和生理代謝研究。

2.養殖水質變動規律及水重復利用技術,相關課程為“養殖水化學”和“集約化水產養殖水環境控制”,前者負責講授養殖水質基本評價指標和養殖水體主要變化特征,后者負責講授高密度循環水養殖條件下的養殖水質特征和相應的水處理技術,并負責指導學生設計水處理設備,開展養殖水處理實驗。

3.養殖系統設計、養殖系統構造和系統運行管理及養殖,相關課程為“水產養殖工程學”“循環水工廠化養殖系統”“封閉式循環水養殖技術”?!八a養殖工程學”主要講授水產養殖系統設計的基本理論,實驗部分為經典的水產養殖工程學實驗,以模仿為主;“循環水工廠化養殖系統”主要講授循環水工廠化養殖系統的技術構成和案例分析,實驗部分以學生自主設計為主;“封閉式循環水養殖技術”以講授養殖基本操作,實驗部分以模仿為主(12學時),同時安排一部分自主設計實驗(8學時)。

(三)“課程群”設計

1.依托學科點。以上海海洋大學為例,20世紀90年代初,“循環水養殖學”課程群依托學科方向,為循環水養殖系統與工程研究成立團隊,是國內第一個開始循環水養殖教學的科研團隊。該團隊教授2名,副教授2名,實驗師2名,承擔參與了近10項國家、省部級重大課題,獲省部級科技獎2項,發表循環水養殖類科研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50余篇,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在國內外循環水養殖領域具有較高知名度。

2.教學計劃?!八a養殖學概論”主要講授水產養殖的水、種、餌、病幾個要素的基本情況,實驗部分可安排經典操作內容,以模仿為主;“實驗生態學”負責講授如何開展養殖動物的生理生態研究,實驗部分以學生自主設計為主;“養殖水化學”負責講授養殖水體的基本特征和養殖水質的基本指標及其測試方法,實驗部分負責掌握基本的經典水質分析方法和養殖水質規律的獲得方式;“集約化水產養殖水環境控制”主要講授循環使用的養殖用水水質判斷指標、測試方法、水產養殖水處理技術的理論基礎和方法,實驗部分由學生自主設計單項水處理反應器。

3.課程作業和考核。課程作業是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應注重課程作業的綜合性、設計性、開放性,結合理解課程基本原理的習題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方案設計或案例分析。具體考查比例可根據學時數的安排。在實踐環節考查時,應側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尤其關注實踐計劃、結果分析及提煉問題能力的考查。對每項實踐內容的考查點進行細分和明確,并將考查結果及時反饋學生。在必要時可增加學生相互交流的課時,以利于互相促進。

4.小班化教學??紤]到研究平臺的規模和實踐課時數的比例較大,研究型教學提倡小班化教學,這樣才能避免走過場,才能做到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予以教導,保證學生有足夠與教師交流的機會。

今后,我校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建立仍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與探索?!把h水養殖學”課程群的課程均為必修課,每門課程的內容不一定要全部講授,要與其他課程群的內容側重點不同。這樣學生在學科體系為主干的前提下學習每一門課程,避免了盲目性,且能夠在課程自身邏輯性的推動下,避免對某些課程的消極學習,激發教學全過程的學習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科意識、研究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基于研究型教學模式,“循環水養殖學”課程群建設,成為促使學生掌握循環水養殖的基本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并具備進一步研發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林海,李虹,袁建美,等.大學研究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9(1):94-99.

[2]陸登庭.一流大學的特征及成功的領導與管理要素哈佛的經驗[A].教育部中外大學校長論壇領導小組.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9.

[3]周保平.研究型教學模式芻議——高等數學研究型教學模式探索[J].塔里木大學學報,2008,20(1):92-95.

[4]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A/OL].(2005-01-07)[2021-08-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0501/t20050107_80315.html.

[5]張麗萍,劉東升.“課程群”教學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實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6(3):61-64.

[6]張景森,杜振川,周俊杰.高校課程群建設理論與實踐中的幾個問題[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5(5):64-69.

[7]Bregnballe J. Guide to Recirculation Aquacultu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highly productive closed fish farming systems[J].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Rome, 2016.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Course Groups Based on the Research-based Teaching Mode: Taking the Course of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cience as an Example

LUO Guo-zhia, b, LIU Wen-changa, c

(a. Shanghai Aquacultur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b.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Aquatic Science, c. Shangha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Aquatic Animal Breed Creation and Green Farming, 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ife Science,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research-based teaching and course group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way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mode has become a new growth point in the field of aquaculture industry. At present, there is a serious shortage of recycling aquacultur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talents in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urse group of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composed of six courses, including Introduction to Aquaculture, Aquaculture Engineering, Aquaculture Water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Intensive Aquaculture Water Environment Control, Closed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Technology and Recirculating Water Factory Aquaculture System,the paper explores the research-based teaching mode for the training of aquaculture professionals with strong theoretical and engineering practical ability, so a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quaculture industry.

Key words: research-based teaching mode;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cience; course group

猜你喜歡
研究型教學課程群
創新創業背景下高等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學設計的《國際金融》教學實踐研究
現代計算流體力學課程研究型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網絡工程專業圍繞教學關鍵點的網絡軟件課程群構建
基礎醫學顯微形態學實驗課程群的構建及意義張雪莉
基于課程群的軟件工程專業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探索
高校武術課程教學中實施研究型教學的課程設計研究
“卓越醫師”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實踐教學分析及醫學方法學課程群構建
軟件工程專業編程語言課程群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初探
研究型教學在國際貿易原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