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出水器文物保護修復的方法

2022-06-24 09:16顧煜磊
上海工藝美術 2022年2期
關鍵詞:瓷器文物海洋

顧煜磊

清洗中

原始狀態

通過海上和陸上絲綢之路,中國與西方不斷進行文化、科技、貿易等雙向交流。由于古代航??茖W技術不夠發達,海難沉船事件頻頻發生,如“華光礁一號”沉船中,無數外銷貿易瓷器被遺留在大海深處。隨著國家“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的提出和實踐,我國水下考古工作蓬勃發展,古代沉船不斷被發現,大量古代瓷器從海洋中打撈出水。水下考古事業方興未艾的發展,喚醒周邊海域大量在潛的文化遺產資源,就成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出水文物已成為文物保護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而出水瓷質文物的保護修復就是其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經過長期的實踐,海洋考古工作者針對出水瓷器修復逐漸形成如下幾種常用的方法:

修復前

修復后

一、清潔除垢

首先將海洋出水瓷器的表面附著物主要為碳酸鈣質貝殼等各種污垢、雜質清理去除干凈。瓷器表面附著物一般采用竹片或手術刀片等物理方法去除。海洋出水器表面受海水侵蝕與鐵銹侵蝕,有開片、裂縫、破碎等損傷的部位更為嚴重。海水侵蝕會使開片、裂縫、破碎部位呈現出深棕色或者黑色的物質附著,鐵銹侵蝕會呈現出土紅色斑點狀。該類情況一般使用10%的草酸溶液浸濕脫脂棉,覆蓋在受侵蝕的部位,用保鮮膜進行包裹,敷兩到三個小時后侵蝕較輕者,侵蝕會消失,嚴重的需要多次反復敷、擦拭。如未有顯著效果,則應用5%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敷拭。高錳酸鉀溶液呈現紫紅色會侵染到瓷器,可使用10%草酸溶液與高錳酸鉀反應,紫紅色會消失。病害處理結束后,草酸或高錳酸鉀會殘留于瓷器之上,需要將瓷器完全浸泡于去離子水中,以達到去除殘留的化學試劑的目的,否則會再次對瓷器造成損害。清潔除垢是為后續脫鹽處理及下一步修復工藝實施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修復后局部

二、脫鹽處理

目前,采用去離子水浸泡是達到脫去海洋出水器中可溶性鹽的有效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將已經除垢干凈的海洋出水器浸泡于去離子水中,并每天定時觀察記錄檢測電導率數值,定期更換去離子水中,直至海洋出水器的去離子水電導率數值基本恒定,且電導率值已經達到預期要求(低于0.35mS/cm)時,將其撈出用純凈水沖洗后自然風干。如果遇到釉上彩等彩瓷色彩發生脫落,褪、變色現象嚴重的情況,為了防止釉上彩等彩瓷在采取以去離子水浸泡脫鹽的處理過程中,彩繪和釉層發生進一步變化,可先采用表面封護加固處理,用羊毛筆將比例為1%~2%的B72溶劑涂刷在釉上彩器物表面欲剝落的彩繪和釉層上,進行預防性加固保護;接著,用3M醫用敷料和裁成長條的保鮮膜將彩繪和釉層需加以保護之處封護、固定,其他部分用濕潤的紗布包裹敷貼;隨后,將應處理瓷器裝入大小適宜的帶蓋塑料箱,采用注水流淌處理,流量應控制在20滴/分鐘為宜,以滴注的方法進行釉上彩稀釋浸潤處理,使海洋出水器達到脫鹽目的。

三、缺損瓷器的處理

海洋出水器在打撈過程中,難免發生磕碰,造成缺口、沖線、裂縫、破碎等損傷,這就需要通過配補來復原文物缺損部位的原貌。如何挑選和調制配補材料,可根據海洋出水器修復目的要求而定。一般缺損配補的材料可分為單一配補材料和多種混合而成的復合材料。

單一的材料配補法:石膏粉加適量清水,攪拌均勻即可使用。石膏作為傳統考古研究性的填充配補材料,在研究修復中廣泛使用。其特點是:可塑性強、固化時間短、易打磨、環保無毒等特點。缺點是:固化物的機械強度低、質地脆弱、受潮后容易粉化。不適宜商品修復和展覽修復。

復合材料配補法:一般選擇環氧樹脂膠,普遍使用于高溫陶瓷的補缺和粘結,它是一種液體的環氧樹脂,由粘結劑與固化劑調配而成。在環氧樹脂中加入填充料滑石粉或色粉等,混合調成膏狀,軟硬度視修補需要而定。優點是:粘接強度可靠,固化后質地堅硬、機械強度高、耐酸堿、耐收縮;操作簡單靈活方便。缺點是:不具可逆性,在光照作用下易泛黃變色;固化前流動性大,容易流動變形。這種復合材料配補適合各種陶瓷器修復,目前廣泛使用在古陶瓷修復中。

四、上色處理

水性陶瓷修復釉調色的過程其實就是將白色調色盤上準備的顏料以不同的比例,按照特定修復需要進行調制、調勻、并置、點彩、碰撞等方法得出合適的修復色彩。調色可以使用各種羊毛筆、尼龍筆、刀等工具。上色下筆要穩、準,每畫一筆均要緊挨均勻涂抹,起落筆不能遲疑,要輕快。上色過程中,操作者要秉持鍥而不舍、不厭其煩的精神,千百遍地描繪,由淺入深循序進行。雖然“筆涂”上色方法為純手工,復雜、繁瑣、耗時,但其特殊修復方法有諸多優點:它可以大范圍縮小海撈瓷修復面積,可以用筆將本體修復面積控制在最窄范圍。由于手繪修復都要在本體部位畫上數百遍,故使用手繪修復上下層色層之間“編織”在一起具有緊密牢靠,顏色層的粘附力強等特點;上色顏色細微差別,可在手繪“筆涂”修復的過程中逐步調整完成。水性陶瓷修復釉材料色彩穩定、不易變色,所以,把水性陶瓷修復釉薄涂于海撈瓷上,可以充分利用水性陶瓷修復釉的干燥時間。上色第一階段,相對短暫,它可以在釉料表面形成一層表皮。這是修復釉達到“干燥到能夠觸碰”的時間。此時,流向表面的水量不再足以保持釉料膜的濕潤。非常薄的膜能在幾秒鐘之內達到干燥,而厚的膜則要花幾天或更多時間結皮。二次上色階段。一次不能得到滿意的色彩效果,就繼續第二次上色,先要等一層色干透后,才能加上別的顏色。這種調色方法,大多以層層罩染形成修復畫面,細膩工整,不露筆觸,但色彩的冷暖關系不明顯,對比也不甚強烈。整個修復膜達到完全干燥的時間即是水性陶瓷修復釉蒸發和離開薄膜所需要的時間。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間段,因為諸如粘合力、硬度和透明度等最終的物理特征在薄膜徹底干燥時才會完全形成。對那些非常薄的膜來說這段時間可能是幾天,而更厚的膜則需要更長的時間。用這種材料,具有不破壞文物的本體原始狀態,易于去除,環保,干透后又很牢固,色彩較穩定。

海洋出水瓷器文物的修復與保護,需要多學科知識的積累,是減緩或控制海洋出水瓷器病害發展、蔓延的主要方法。在修復實踐中,對傳統修復技術的繼承與發展,使用新材料與新工藝,采用無損、安全、環保的修復保護方法不僅能夠延長文物保存時間,煥發文物新的生命,也能充分體現文物本身所具有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為考古學、文物學、歷史學及其他學科研究保留重要信息資料。

文物保護是一門跨學科性極強的工作,需要各學科知識的積累,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面臨各種棘手的問題。作為從業者應當有意識地研究各種病害形成所需要的條件,實現文物的安全保存。

猜你喜歡
瓷器文物海洋
我給文物當“醫生”
文物的棲息之地
中國的名牌瓷器
愛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發
高傲的瓷器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類瓷器成交TOP20
文物失竊
文物掉包案
新聞浮世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