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中游地區制造業創新能力評價研究

2022-06-25 22:38張哲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14期
關鍵詞:制造業創新

摘要:近年來長江中游地區制造業不斷發展,為響應國家創新發展戰略,本文以該地區為研究地區,探索地區制造業創新發展水平,從投入和產出的角度分析長江中游地區湖北、湖南、江西當前創新的現狀并對其創新能力進行評估。

關鍵詞:長江中游地區;制造業;創新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02

0引言

長江中游地區位于長江經濟帶的中部,是傳統老工業基地,其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和趨勢極具代表性。在創新發展的戰略下,長江經濟帶的制造業創新發展影響該地區產業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而本文意在研究長江中游地區制造業創新水平,為地區制造業發展提供創新方面的視角,為地區制定創新政策提供依據。而投入和產出的方法是當下對創新研究的主要評估方法,因此本文選取投入產出角度。

1相關概念和理論

熊彼特(1912)提出的技術創新理論。熊彼特認為,創新各種要素在生產環節存在的重新利用與組合。他將創新分為以下五大類:

(1)產品創新:開發或生產出一種全新的產品。

(2)技術創新:運用新的技術進行生產產品。

(3)市場創新:企業努力開拓一塊全新的領域,經營前所未有的市場。

(4)原料創新:在生產中使用全新的材料,不同以往所使用的原材料。

(5)組織創新:形成新的組織,利用新的方式進行生產與經營。

費里曼(1982)對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基提出技術創新理論,認為技術創新是指某項新技術以新產品、新生產方式或者生產設備等方式在經濟社會中的首次轉化,首次商業落地。而羅伯特·索洛則認為技術創新應當與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結合,要充分考察技術創新中,資本投入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羅默(1986)認為經濟增長所依托的是內生因素,創新是推動經濟發展、產業增長的動力因素。索洛(Solow,1957)和盧卡斯(Lucas,1988)等的研究表明創新活動的開展對于生產率的提高有顯著益處,有利于推進區域經濟增長。Raymond等(2015)和Sang-Dae等(2016)則分別對歐洲國家和韓國的制造業創新活動與區域創新效率進行了研究。

2長江中游地區制造業創新能力評價

產業創新能力的主要分為研究三種思路:第一類學者從創新的動態過程入手,以創新投入能力和創新產出能力的評價為核心,對產業的創新能力進行綜合分析。第二類學者從創新的對象出發,構建了產業創新能力評價的指標體系,對產業創新能力進行測度。第三類學者考慮了創新的結構,認為產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中應包括創新主體、創新基礎、創新資源、創新環境和創新成果等。本文參考“過程派”學者的觀點,選取了創新投入水平和創新產出水平這兩個核心指標,對長江中游地區的創新能力進行綜合評價。

為了衡量長江中游地區2017年制造業創新能力,我們主要選取了2017年和2016年的數據進行現狀分析。數據來源是以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為主,為此我們基本采用了國家統計局正式出版的統計年鑒和地方出版的統計年鑒。

2.1創新投入水平評價

創新投入的評價指標為R&D經費內部支出與R&D人員。其中,2017年長江中游地區湖北、湖南、江西三省R&D經費內部支出分別位居全國第6、8、18,湖北和湖南在制造業創新經費投入位居全國第二梯隊,江西位于全國中下游水平。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人員來看,湖北與湖南兩省排名全國第9、10,江西依舊為全國中下游水平。

2.2創新產出水平評價

創新產出的評價指標為國內專利申請授權量與高技術產業產值。其中,2017年長江中游地區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國內專利申請量位于全國高技術產業產值分別位居全國第11、13、17,都屬于全國中下游水平。長江中游地區高技術產業產值存在差異性,其中江西位居三省之首,全國第10,湖北與湖南分別為11、16。湖南在高技術產業產值上表現出較為薄弱。

3長江中游地區制造業創新發展的對策建議

3.1傳統產業與高新產業雙軌并進,增強發展動力

一方面,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借鑒日本設立TLO機構的經驗,設立“類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局,招聘專業人才參與機構運營,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對于優勢大學如國防科技大學,加強聯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達成;明確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標準,提升高校和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技術為轉化實際效益;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對接協作,根據企業需求確定科研院所的主導研究方向,從源頭上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

另一方面,推動傳統制造高新化。增加技術改造升級的經費投入,重點推動勞動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行業的機器設備改造升級;大力發揮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的作用,在全行業推動ABC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與產業融合,打造產業智能網聯發展生態系統,促進產業智能化、網聯化、高新化發展。

3.2落實先進制造企業“抓大扶小育新”工程,主抓制造業重點項目建設

深入推進先進制造企業的“抓大扶小育新”工程。針對龍頭企業,根據各市產業先進制造業發展優勢,出臺推動各市優勢產業內大企業“強強聯合”的政策文件,建立強關聯性的企業“戰略聯盟”,以股份制方式引進國外大企業、大企業與大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大力推動各市先進制造龍頭企業的兼并重組,以實現企業綜合實力的提升,擴大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針對中小企業,從體制優化和精準施策等方面實施中小企業培育工程。體制優化方面,建議各市積極申報國家中小企業改革試驗區,設立市中小企業局主管中小企業相關事宜;設立市中小企業發展銀行或發展基金,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資金和解決融資過程中抵押擔保、企業評估等問題。精準施策方面,建議各市制定有差異性的中小企業梯度扶持政策,即從可持續性、技術創新投入、創新產出等多個維度評價,對于有技術優勢和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實施重點扶持,將“大水漫灌”式的資助方式轉變為“精準滴灌”式扶持。主抓制造業重大重點項目建設。借鑒長沙市和南昌市舉措,全面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以先進制造為核心,重點部署重大產業建設項目、科技創新項目、重大產品創新項目等,同時利用“六個一”工作機制,加速簽約項目落地,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扎實推動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熊彼特,鄒建平.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2.

[2]Solow R.M.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0(3):312-320.

[3]Lucas,R.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88,22(1):3-42.

[4]Raymond W,Mairesse J,Mohnen P,et al.Dynamic Models of R&D,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Panel Data Evidence for Dutch and French Manufacturing[J].CESifo Working Paper Series,2013.

[5]Sang-Dae,Han,Jae-Bum,et al.The Efficient analysis case of technology financial institute based on technology assessment with DEA analysis[J]. The Journal of Internet Electronic Commerce Resarch,2016,16(4):45-62.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面上項目(17BGL20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373199)。

作者簡介:張哲(1990-),男,漢族,湖北武漢人,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創新、區域創新。

猜你喜歡
制造業創新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大數據對制造業來說意味著什么?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