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市城市閱讀空間持續發展的思考

2022-06-25 22:38王庭婷楊洋徐明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14期
關鍵詞:持續發展合肥閱讀

王庭婷 楊洋 徐明

摘要: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民眾需求,合肥市開啟了特有的城市閱讀空間建設之路。本文從城市閱讀空間的興起、合肥市城市閱讀空間的建設成效、建設中的不足及相關建議幾個方面闡述了對合肥市城市閱讀空間持續發展的思考。

關鍵詞:閱讀;合肥;城市閱讀空間;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23

1城市閱讀空間的興起

當物質得到滿足,人們會逐漸表達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精神食糧的充裕程度是衡量美好生活的標準之一。隨著“全民閱讀”多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閱讀,作為精神食糧的重要來源,逐漸變成了“國家動作”。2017 年 6 月《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草案)》被審議通過;2016年6月國家出臺《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提到要創新實體書店經營發展模式。在這一系列法規的影響下,成都、溫州、北京、合肥等城市都出現了“特別”的實體書店,雖然各地給書店取的名稱不一樣,建設模式也不完全相同,但我們都愿意稱這種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為“閱讀空間”。

2014年書香北京·北京閱讀季首次提出“閱讀空間”的概念,之后“閱讀空間”便高頻次出現在各類宣傳媒體上。很多學者都總結過閱讀空間的定義,但目前并沒有統一的說法。傳統的書店、圖書館、閱覽室等但凡能提供空間和書籍供讀者閱讀的都屬于閱讀空間,那“國家動作”下的服務新模式與這些傳統的模式有何不同呢?為了區別,很多人將前者稱為廣義的閱讀空間,后者稱為狹義的閱讀空間。本文所探討的閱讀空間屬于后者。通過走訪及閱讀各類文獻,筆者認為城市閱讀空間在功能上與圖書館類似,可在規定場所免費提供書籍供人借閱、交流,被借閱的書籍一般由當地圖書館提供,更形象地說,城市閱讀空間是當地中心圖書館的“分館”。當然,這些“分館”有他們的特點。

首先,是地理位置及服務時間,它們大多位于人流密集的地方,交通便利,有些就在設在小區或者學校門口,大大縮短民眾與書籍的距離,有的閱讀空間是24小時開放,從空間和時間上為民眾創造更便捷的閱讀環境。

其次,內部設計獨具特色,區別與傳統圖書館中簡單的書架長桌白墻,城市閱讀空間或是被精心設計過,或是利用本身的地理位置打造更舒適優雅的閱讀環境,如合肥的雨花書軒,位于小湖旁邊,湖上還有人工景觀,讀書賞景相得益彰,調研時有的讀者感嘆這樣的環境即便發呆也是一種享受。

再次,功能多樣性。閱讀空間還提供除了免費借閱以外的其他服務,如售賣圖書、文具及文創產品,提供餐飲、舉辦讀書會或各類主題活動。位于合肥三孝口的新華書店一共有六層,包含了圖書、服裝、餐飲、培訓、電子產品等眾多業態,這樣的商業生態圈為讀者提供了便利,也為書店創造了收益。

2合肥與城市閱讀空間

合肥,不僅是“科里科氣”的科技之城,還是連續兩年榮登亞馬遜中國“最愛閱讀城市榜”榜首的書香之城。由于市、區及社區圖書館場地有限、基礎設施老化,原本的閱讀環境已跟不上民眾的閱讀需求。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滿足民眾需求,自2017年初,合肥市開始著手打造“書香合肥”,計劃在公園、社區、商業街等地建設一批城市閱讀空間。 2017年6月,合肥市政府頒布《合肥市城市閱讀空間建設實施方案》(后稱《方案》),計劃到2020年建成100個左右的城市閱讀空間,打造合肥市“15分鐘閱讀圈”。

依據建設主體地位不同,城市閱讀空間的建設模式分為官辦民助和民辦官助。官辦民助是以政府行為主導的“半公益”性質公共服務,政府招標,由中標的書店與政府共同建設、運營。這種模式主要是為了發揮圖書館的公益作用,但由于要考慮書店的經營,因此稱為“半公益”。民辦官助是由一些運動館、酒店、咖啡店等非書店商業與政府合作的模式,這些商業在原本的主營業務上附加公共閱讀功能,一方面有利于公共閱讀的推廣,另一方面商業可由此聚集人氣提高盈利。

根據《方案》,合肥市城市閱讀空間的建設大部分屬于官辦民助,同時,方案中也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城市閱讀空間建設、運營。

合肥市城市閱讀空間以政府和市場雙輪驅動為動力,引入優質企業,建設“圖書館+書店”的館店一體新格局,民眾既可享受基本的閱讀服務,也可以體驗特色服務,在滿足民眾多樣化文化需求的同時創造了經濟效益,實現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參與主體:參與主體包括政府、合肥市圖書館、中標企業及民眾。各區政府負責選址、設計、建設等工作;市政府發揮監督作用并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合肥市圖書館負責將閱讀空間納入市圖書館聯盟、配送及更換圖書、業務培訓、績效考核;中標企業保障日常運營及提供圖書館服務以外的服務;民眾享受服務,反饋信息。

建設:以區為主體選擇社區、學校、景點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建設閱讀空間,利用原有物業進行資源的整合、改造,面積原則上不少于200平方米。設計裝修、軟硬件費用由市、區財政對半承擔;圖書購置費、市圖書館統一配送費由市財政承擔;場租費、物業費、水電費、網絡費等費用由各區承擔;可根據年度績效考核結果,對運營和活動經費給予以獎代補,所需資金列入市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專項資金。2021年1月25日,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于頒發了《城市閱讀空間建設指南》(DB34/T 3876-2021),該指南是安徽省的地方標準,進一步明確了閱讀空間建設的基本要求、規劃設計及設施設備等。

運營:合肥城市閱讀空間使用“圖書館+書店”的館店一體化模式,既可以免費看書也可以買書,凡是統一由市圖書館提供的書可在所有閱讀空間通借通還。政府通過招標引入優秀企業進行管理,其中包括日常運營、設備維護、閱讀推廣等工作。

考核:城市閱讀空間的考核采用自評和第三方測評相結合的方式,第三方由公開招標確定??己私Y果對外公示,并依據結果進行獎懲,連續兩年不合格就會終止該閱讀空間的運營。

3合肥城市閱讀空間建設成效

3.1充分滿足民眾的閱讀需求

筆者走訪了合肥四十二中旁的閱讀空間(取名為“啟明書院”),走訪時間是非周末下午3點,館內大部分是接孩子放學的家長。有位家長告訴筆者,她經常會提前來書房看書順便等待孩子,雖然很早就辦了市圖書館的借書證,由于時間和交通問題,一般只有周末才去,現在就很方便了,孩子和自己進書房的時間和次數比之前多了很多。筆者共走訪了各區共17家閱讀空間,95%的被訪者都給出了類似的答案。截至2020年底,合肥市(包括四縣)已建成開放城市閱讀空間110個。據統計,2018年至2020年城市閱讀空間共接待讀者1895.6萬人次,外借圖書378.2萬冊次,這些數據說明了閱讀已真正走進民眾的生活,城市閱讀空間的建設充分滿足了民眾的閱讀需求。

3.2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城市閱讀空間的建設有助于公共圖書館集中主要精力和優勢開展核心業務,促進了城市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在空間和時間上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范圍;將惠民事業做到了最貼近民眾的地方;為“書香合肥”的建設推波助瀾。

3.3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融合

合肥市城市閱讀空間是“半公益”,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還要考慮社會效益。在建設中,一大部分場地用于提供免費的閱讀服務,小部分區域可用于圖書、餐飲、文創等產品的售賣。這樣的建設模式一方面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公益性閱讀全覆蓋,另一方面企業通過開展各類營銷活動鼓勵由社會效益吸引過來的民眾參與付費項目,從而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融合。

4合肥城市閱讀空間建設的不足及建議

4.1重視監管

在各區縣共同努力下,合肥市用三年時間開放了110個城市閱讀空間,高速度的建設勢必會出現各種“意外”。首先就是監管,由于短時間內要開放多所閱讀空間,大部分人力物力財力都用于建設而疏于對已建設閱讀空間的監管。筆者兩次走訪位于合肥市潛山路的鑿壁偷光圖書城,該圖書城有兩層,占地4500平方米。第一次走訪的時間是法定節假日下午4點左右,兩層只有2位讀者,一位工作人員當值;第二次走訪是周日下午1點半,但是并未開門營業。經查證,由于各種因素,該書店面臨嚴重的財務問題,內部機構正在重組。鑿壁偷光圖書城目前參與運營七家城市閱讀空間,據合肥市文旅局2021年1月公布的《2020年度合肥市城市閱讀空間考核結果匯總表》,該書城運營的七家家城市閱讀空間排名全部靠后。合作書店原本業態的經營狀況與它是否能運營好閱讀空間有直接的關系。

因此,政府需要重視監管,除了招標前對企業進行資質考核外,在城市閱讀空間運營中依舊要實行動態持續的監管。只建設不監管不僅是浪費資源,還讓民眾對這項公益事業產生負面情緒。

4.2完善考核機制

合肥城市閱讀空間已經建立了系統的考核評價機制,但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首先是考核維度,目前是自評和第三方評價,而最終受益的民眾卻沒有參與評價。建設閱讀空間的目標之一是滿足民眾的閱讀需求,因此民眾的評價和反饋至關重要。再是考核形式,目前采用的是終結性考核,以一年為一個考核周期,過長的周期不易及時發現和糾正日常運營中發現的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首先可以考慮拓寬評價維度,通過設置線上調查、現場意見箱等反饋機制將民眾的評價加入考核體系;其次,縮短考核周期,按季度進行考核,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優化管理。

4.3重視品牌及形象建設

在筆者走訪的17家閱讀空間中,有些閱讀空間風格統一,環境雅致,而有些很單調,布局混亂;除此以外,閱讀空間的名字也不盡相同。經調查發現,由于出現了承建及運營分開招標的情況,也就是說建設和運營的企業是不同的,所以會造成多方面的不同步,這樣的不同步就體現在功能和視覺效果上,這也就解釋了內部環境差異的現象。在目前所有的合肥市城市閱讀空間中,只有23家以“悅·書房”命名,其他并未統一?!皭偂俊笔呛戏适袌D書館為城市閱讀空間注冊的名稱,但實際建設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自主命名,這樣的做法讓民眾不能分辨哪些才是公益性的閱讀書店。

基于以上情況,可以考慮對閱讀空間進行個性裝飾,不同的閱讀空間用不同的主題,提升趣味性的同時還能增加人流量,盡力達到《方案》中時尚、精致的要求?!斗桨浮分杏媱澃选皶愫戏省贝蛟斐删哂腥珖绊懥Φ奈幕放?,既然涉及品牌建設,那名稱、標識等都需要做到盡量統一,因此建議讓所有的閱讀空間都加上悅·書房的標識,并放置在醒目位置。

4.4全民閱讀要覆蓋“全民”

全民閱讀應該指所有民眾,顯然也包括老人和有閱讀障礙的人。由于視力下降,老人在讀書時會選擇字體大的圖書刊物或者借用老花鏡等進行輔助。有閱讀障礙的人,比如盲人,主要是通過觸覺進行閱讀,由于盲文讀物出版量小,所以專為盲人提供的讀物較少。在現有的閱讀空間中,沒有專為老人和盲人提供的讀物或輔助工具,全民閱讀并未做到“全民”。

建議閱讀空間專為特別人群提供專門的區域和輔助閱讀設備,如老花鏡、放大版的圖書,觸覺閱讀讀物、聽覺閱讀設備等,讓更多特別人群享受公共福利。

4.5提升未來發展力

《方案》中明確城市閱讀空間的建設時間是3年,至于3年后的規劃問題筆者致電過相關部門,得到的答復是“目前尚未出臺相關政策”。若沒有政府相關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合作企業又不能運用好其“半公益”的性質,那閱讀空間的成長必將停滯。

由此看來,政府的支持還要繼續,如資金支持、減稅等政策支持,但是可以逐漸弱化,重點是鼓勵更有實力的企業參與閱讀空間的建設、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合作企業的運營、管理及盈利能力,最終實現自負盈虧。

5結語

從根本上來說,城市閱讀空間是新的公共服務模式,是利國利民的好工程。它的發展還需要和環境進行一定的磨合,希望在政府、民眾及各類社會力量的努力下,最終可以形成它特有的、持續的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陸和建.我國民營書店融入城市閱讀空間若干問題的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21,(11).

[2]李祝啟.公共文化產品服務政社合作供給與運營機制創新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城市閱讀空間為例[J].圖書館學刊,2021,(6).

[3]李楊.全民閱讀背景下城市閱讀空間館店融合發展研究—以合肥市為例[J].管理與服務,2019,(2).

[4]李昊遠.社會力量參與合肥市城市公共閱讀空間建設與發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9.

[5]石少微.合肥市新型公共閱讀空間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8.

[6]嚴貝妮.城市閱讀空間的構建研究——基于合肥市“悅·書房”的解析[J].圖書館建設,2018,(5).

[7]劉暢.打響“書香城市”文化品牌 提升市民家門口的幸福感[N].合肥晚報,2021-9-6.(A02).

[8]張白.圖書館與書店合作服務新模式——成都圖書館“城市閱讀空間”實踐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9,(1).

[9]葛智星.社會力量參與構建城市閱讀空間的實踐研究[J].圖書館,2021,(8).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省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重點項目)“智慧城市背景下,共享書店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以合肥市為例” (SK2020A0742)的研究成果;本文系校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重點項目)“智慧城市背景下,共享書店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以合肥市為例”的研究成果(202014SKA017)。

猜你喜歡
持續發展合肥閱讀
合肥的春節
合肥的春節
民辦高校持續發展的路徑選擇
試析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環境會計實施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合肥:打造『中國IC之都』
生態合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