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技術創新發展對新聞編輯思維模式的影響探析

2022-06-25 11:39李雪蕾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6期
關鍵詞:受眾時代內容

摘要:5G時代,網絡設施服務實現明顯的優化與發展,同時在5G通信技術的支持下,新聞傳播媒介格局發生巨大的變化,而通信技術的創新發展也對新聞編輯思維模式產生直接影響。文章針對5G時代新聞編輯的思維創新模式進行研究,立足于5G通信技術對新聞編輯發展的優勢,從傳統媒體出發,采用創新性的思維方式、結合新媒體的特征探索新聞編輯的發展路徑,在發揮傳統媒體優勢的同時,為新聞編輯工作注入新的活力。5G時代新聞編輯實現思維模式創新后,新聞行業傳統的業務局面將實現充分改革,新聞編輯工作將在通信技術的支持下實現創新發展。

關鍵詞:5G時代;新聞編輯;思維模式;創新;影響

中圖分類號:G21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6-0118-03

5G時代的出現是科技進步與傳播媒介多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F代社會,互聯網已經成為新聞信息流動與傳播的主要平臺,新媒體也成為一種重要的新聞媒介。在5G環境下,新聞編輯必須快速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在保留傳統媒體優勢的前提下,踴躍參與新媒體的建設與新舊媒體的融合工作,通過思維創新實現傳統媒體與移動網絡新媒體的融合,打破固化的新聞媒體傳統業務局面。在5G通信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新聞編輯應積極創新思維模式,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促使新聞編輯工作在新時代有全新的發展。

一、5G時代對于新聞編輯發展的優勢

(一)提高了編輯和發布新聞的時效性

在傳統新聞傳播模式中,新聞信息由收集到發布需要經歷一系列的流程,要按部就班地進行信息采集、加工、編輯、整合、審核與發布,各環節都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這導致新聞傳播的整體耗時較長,新聞的時效性受到了明顯的影響。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新聞呈爆炸式傳播狀態,通過傳統流程與模式展開的信息編輯與發布無法滿足受眾對新聞傳播在時效性方面的要求,播出時間、時長、種類都嚴重限制著新聞的傳播。受眾在新聞發布之時很有可能已經從其他渠道獲得了相關信息,新聞傳播的效果與新聞價值大打折扣,不利于傳統媒體吸引觀眾與鞏固自身的傳播力、影響力。

很多情況下,受播出時長的影響,新聞編輯還必須對新聞進行選擇、刪減與壓縮,這不僅增加了新聞編輯的工作量與工作壓力,使新聞編輯的工作內容更為復雜,同時也影響了新聞傳播的完整性與時效性。在5G時代,新聞編輯利用移動終端完成新聞信息的編輯與傳播,既可以有效壓縮新聞制作的時長,減輕新聞編輯的工作壓力,利用移動終端進行新聞信息傳遞還具有更強的開放性與交互性,可以有效完成新聞信息的整合,全面提高新聞的時效性與傳播價值,使觀眾可以在第一時間接收有效的新聞信息,不斷擴大新聞的傳播范圍[1]。

(二)受眾群體廣泛

在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中,不僅新聞的制作需要歷經煩瑣的流程與固化的操作步驟,所采用的傳播渠道也相對有限,以前受眾主要通過電視或收音機等接收新聞信息,甚至還有小部分受眾仍然會通過報紙、雜志等紙質渠道接收新聞,而5G時代的到來意味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躍式發展,在先進技術的支持下,信息下載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新聞傳播的渠道與形式也實現了多樣化發展,信息傳播的廣度與寬度得到了拓展,代表著更多層級的受眾皆被納入新聞信息的輻射范圍,降低了受眾接收信息的門檻。

在5G時代,信息傳播的擴散范圍明顯擴大,新聞傳播效果進一步優化。在5G時代,新聞編輯除了要撰寫新聞稿以外,還需要判斷市場的發展趨勢,協同多樣化的新聞內容與形式使觀眾的新聞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從而提高新聞宣傳的時效性。由此可見,在5G時代新聞編輯的受眾群體范圍得到了拓展,這也在某種程度上指明了新聞編輯轉型的方向。

(三)新聞表現形式多樣

在5G時代,社交媒體輸出內容的各種組合搭配對觀眾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無論是圖文組合還是短視頻等,都能更好地滿足觀眾的需求。例如,央視新聞利用5G技術采用實時直播的傳播方式對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情況進行直播,吸引了上億觀眾在線觀看,觀眾在觀看直播的同時還能夠發送彈幕,進行實時互動。由此可見,5G時代新聞編輯要拋開傳統的思維模式,積極進行創新與轉換。

二、5G時代新聞編輯的創新思維模式

(一)“用戶留存”的長視頻回歸思維

5G時代的到來推動了信息傳播的革新與發展,5G通信技術具有更低的延時,可以在0.001秒內同步接收極大容量的信息,信息接收容量的擴大使信息傳播可以實現更高的時速與精準度。5G通信技術另一應用優勢在于可提高視頻的清晰度,有利于超高清視頻業務的全面推廣,直接助力長視頻的回歸與發展。在相應技術的助力下,長視頻在互聯網平臺將迎來黃金發展時期。因為在短視頻蔓延的今天,繁雜的信息與碎片化的短視頻已經逐漸引起了用戶的審美疲勞,用戶不再僅關注視頻數量,而更加重視視頻的內容質量,愈發趨向于使用價值。有關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約有54%以上的智能手機用戶每天在互聯網平臺進行20分鐘以上的視頻瀏覽,無論是瀏覽時長還是瀏覽人數皆高于前一年。而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過度庸俗化的視頻內容及碎片化的短視頻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用戶的審美疲勞,長視頻回歸已成為“用戶留存”的重要路徑[2]。

(二)“在地性”的小眾傳播思維

縱觀當前的新聞傳播情況,其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垂直化與扁平化發展現象,面對新型互聯網平臺與傳播媒介的挑戰與沖擊,為了使受眾基礎更加穩固,互聯網企業也開始推進圈地運動,積極搭建社交關系鏈,在維持人與人、物與物的關系結構的基礎上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區域性的點對點信息傳播。而在5G時代,社交關系鏈的建立更加自由與便捷,因此除了圈地運動以外,“在地性”的小眾傳播也要引起重視[3]。

5G時代不僅新聞傳播途徑得到了拓展,還重新分配與規劃了新聞信息資源,新聞行業必須重新進行資源爭奪,受眾群體也會實現線下向線上的遷移。新聞編輯面對傳播環境的變遷應積極樹立“在地性”小眾傳播思維,從而助力新聞傳播的持續性發展與創新性改變。該思維模式的內核是對傳統新聞內容生產形式的改革,重視“在地性”的新聞傳播優勢,致力于打造專屬的內容渠道。同時,該思維模式強調對資源的充分開發與潛力挖掘,實現核心競爭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不斷打造線上生活場景,提高新聞傳播的競爭力。

(三)“私域流量”的用戶管理思維

1.全社會連接思維

5G時代的連接不再局限于人與人之間,而是提倡萬物互聯,這要求新聞編輯必須積極適應社會需求的轉變,滿足5G時代萬物互聯對信息傳播的需求,要避免出現因墨守成規導致新聞傳播與時代發展脫節的情況。在5G時代,新聞編輯必須形成萬物互聯的思維,不斷發現并梳理萬物之間的連接關系,構建全社會連接網絡,有效應用5G技術實現全用戶的連接,加強用戶與內容生產的互動,使用戶可以直接加入新聞內容的生產與制作中,不斷強化移動媒體、新媒體與主流媒體間的融合與聯系[4]。

2.重新審視用戶管理

5G時代,在線連接已成為各領域默認的移動通信方式,從4G過渡到5G,移動通信的連接方式、媒介與使用場景都發生了改變,因此新聞編輯在展開用戶管理前必須重新審視用戶,從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兩個角度出發,對新聞編輯工作展開深入思考,結合5G時代背景建立“內容為王”的新聞思維。傳統新聞傳播存在嚴重的傳播渠道狹窄、盈利模式固化等問題,新聞編輯若想完成二次銷售,就必須不斷優化內容產品,提高新聞內容產品的經濟效益。而5G時代媒體盈利模式向多層次、多環節方向發展,諸多新興的商業渠道皆可幫助新聞完成價值變現,盈利模式更加豐富多樣。5G時代的新聞傳播與以往的新聞傳播最大的區別在于內容傳播由單項向多項轉變,人們可以通過多元化渠道認識新聞內容,新聞內容傳播不再固守單項與確定的特征,而是向雙方或多方協同模式轉變。新聞編輯必須及時根據這樣的轉變進行思維創新,由用戶管理思維發散,對用戶的生產力進行分析,使新聞銷售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3.私域流量的用戶管理思維

用戶接收新聞的路徑早已向線上結合線下的方向發展,用戶閱讀新聞的載體、空間與場景也實現了多維度的變化,這要求新聞編輯必須具備用戶管理思維,結合用戶的需求制作可以為用戶帶來更大震撼與吸引力的新聞內容,提高新聞信息的有效性與針對性,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用戶培養,通過線上培養模式加強與用戶的聯系。在互聯網平臺上新聞編輯可以更便捷地用更低的成本收集用戶的信息,從而更好地增強新聞的針對性。同時,新聞編輯應敏銳地捕捉各社交平臺的流量變化。目前,一直處于集中式公共流量的社交平臺已經逐步向分布式私域流量轉變,因為私域流量可以反復使用,壓縮成穩定流量。因此,新聞編輯的用戶管理思維也應以私域流量為基礎,從而更好地實現思維的創新發展。

三、5G時代新聞編輯的思維模式創新策略

(一)增強創新意識

5G時代對新聞傳播帶來的最明顯的改變是傳播渠道的增多與多樣化發展,這讓新聞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大眾接收的信息內容與傳播形式也越來越豐富。新聞若想快速吸引受眾眼球,增強受眾黏性,新聞質量必須進一步得到提升,這樣才能達到鞏固受眾的目的。作為新聞編輯,在思維上需要跟隨時代的進步不斷轉變,合理利用5G信息技術提高新聞傳播的效率與價值,還要具有極強的思維敏銳性,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融合。在5G時代,新聞載體已由電視、廣播轉變成了移動客戶端,手機、 iPad、電腦等都能夠接收信息。在這種環境下,若想讓受眾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第一時間被自身傳播的信息所吸引,就必須以創新思維編織新聞內容網絡。

新聞編輯必須正視5G傳播環境帶來的巨大挑戰,正確認識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對人們的閱讀習慣與閱讀時間帶來的影響。目前,人們多用碎片化時間閱讀新聞,而在新聞推送領域,新媒體的信息到達率一直名列前茅,因此創新意識是直接決定新聞編輯是否能夠精準捕捉受眾需求,進行個性化新聞傳播的關鍵因素。新聞編輯應該結合受眾的需求偏好,提高新聞的吸引力,拓寬新聞的傳播范圍,加強新聞研究,為占據優勢傳播地位奠定堅實的基礎[5]。

(二)優化選材方式

公眾本身難以主動關注新聞內容,而內容是否具有趣味性往往是公眾是否選擇閱讀新聞的主要判斷依據,也是提高公眾的信任度與依賴度的主要影響因素。如果因新聞編輯原因導致新聞價值降低將直接造成受眾的流失,因此新聞編輯必須保持高度的新聞敏感,不斷對傳統的選材方式進行創新與優化,有效利用各種方式實現新聞內容材料的重構與互補。

新聞編輯應在內容真實的前提下精準辨別材料是否適合廣泛傳播與內容的精彩程度,最大限度地突出新聞的可讀性與內容的豐富性,根據受眾的閱讀特點與喜好進行精準的內容選擇,做到新聞內容直擊人心。新聞編輯必須不斷進行思維創新與轉變,在提高思維創新能力的同時優化自身對5G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為新聞發展創造更多元化的路徑與機遇。

(三)強化選題創新性

融媒體在5G時代實現了迅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激烈的行業競爭,更是加劇了媒體行業的“內卷”。面對多元化的信息獲取與發布渠道,由于選擇變多,受眾自然會對新聞傳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質化或滯后的新聞內容必然會被受眾淘汰。新聞標題是受眾篩選新聞的第一步,面對各大媒體推送的大量新聞內容,受眾并不會逐條閱讀與瀏覽,只有通過標題在第一時間調動受眾的興趣,才能夠吸引受眾仔細閱讀。因此,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媒體若想搶占先機,甚至走在行業前列,就不能故步自封,必須走出選題的舒適圈與安全區,通過創新性選題提高新聞的特色與輿論引導作用。新聞編輯在進行選題確定與文本編輯時也要重視突出創新性,通過融合多樣化的新聞內容形式與傳播路徑,獲得更理想的新聞傳播效果。

(四)新聞信息進行精準推送

5G時代,大數據技術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持,它可以通過分析大眾的偏好與習慣,預測相關行業與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而大數據在新聞媒體中的應用也應該得到重視。大數據可以為新聞編輯工作提供極大的便利,在傳統新聞媒體工作中只能通過人工的方式對傳播效果進行評估,只能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來了解受眾的喜好,而5G時代基于大數據技術可以實時對當下的播放效果展開分析與判斷,根據受眾的習慣與喜好完成受眾分類,從而精準地向受眾推送其感興趣的內容。新聞編輯還應該整合分散數據,多維度向受眾推送內容,為受眾提供更加多元化、趣味性、舒適的閱讀體驗。

四、結語

面對強有力的新時代的沖擊,傳統新聞媒體必須積極改革創新,尤其是隨著5G技術的成熟和廣泛應用,媒體日益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新聞載體更為復雜多樣,這為新聞編輯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新舊媒體應秉承新聞傳播的客觀規律,充分發揮先進科技的優勢,在5G時代通過新聞編輯思維的創新增強新聞傳播的時效性,提高新聞傳播的便捷性。

5G時代,新聞編輯既要保持靈敏的嗅覺,又要具備準確判斷行業發展趨勢的敏銳性,不斷創新新聞制作方法,擴大新聞的傳播覆蓋面,同時應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受眾喜好展開全面剖析,有針對性地向受眾推送符合其偏好的新聞,做到新聞內容直接對口受眾,提高受眾的忠誠度與黏性。

參考文獻:

[1] 師晨曦. 5G時代新聞編輯的思維創新模式[J].采寫編,2022(2):32-33.

[2] 杜波,蘇書杰.全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融合思維轉變的邏輯與路徑[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6):92-100.

[3] 李劍輝. 5G時代新聞編輯的思維創新模式[J].記者觀察,2021(17):74-75.

[4] 忻煜,王瑞. 5G時代新聞編輯的思維創新模式探析[J].中國新通信,2021,23(11):151-152.

[5] 史玉冬. 5G時代新聞編輯智能化建設要點[J].現代視聽,2021(5):74-75.

作者簡介 李雪蕾,博士在讀,講師,研究方向:期刊編輯、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受眾時代內容
淺析新媒體時代下受眾觀的演變
論網絡傳播中受眾的逆反心理
曲藝受眾分析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注意力 約會力 親和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