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公安文學精品文庫(1949—2019)》編輯思想探析

2022-06-25 11:52姜海波
新聞研究導刊 2022年6期

摘要:文章以全國公安文聯、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編纂、出版的叢書——《中國公安文學精品文庫(1949—2019)》的中篇小說卷為例,收集來自全國地方公安文聯的來稿,然后歸納分類,通過多次編纂工作會議,確定該文庫的選編原則、目標和要求。對叢書的編輯思想和編輯原則進行比較深刻的闡述和詮釋,根據編選原則和編選要求,達成編選目標,即凡入選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要經得起歷史檢驗,值得傳世;要公認有影響力,確能服眾。該成書過程所體現的編輯原則和思想,或許對今后編輯出版該類叢書有些許借鑒意義。

關鍵詞:中國公安文學;編輯意識;編輯思想;編輯要求和原則;編纂目標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6-0206-03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和宣傳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集中展現中國公安文學的發展軌跡,薈萃70年來我國公安文學的優秀創作成果,講好警察故事,發好公安聲音,樹好警察形象,切實履行中國公安文學肩負的新時代使命,全國公安文聯、中國人民公安出版社編纂、出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叢書———《中國公安文學精品文庫(1949—2019)》。這套叢書是迄今收錄中國公安文學作品篇目最多、體裁最廣、作者人數最多的一套大型叢書。全套叢書共計16卷,有294位作者,311部(篇、首)作品,總計528萬字。

從編輯角度而言,這套叢書的出版,或許能夠為今后公安文學叢書的編輯和出版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東西。

鑒于該叢書多達16卷,文章只能以筆者為副主編的中篇小說卷為例展開論述,所謂窺一斑而見全豹,大致如此。

一、鮮明而強烈的編輯意識

(一)從擷取的中篇小說的篇目數量看編輯意識

以這套叢書的中篇小說卷為例,精選了從1954年至2016年60余年的29位作者的28篇作品,作品可以說代表了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公安文學的中篇小說創作的最高水準,其方向符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精神,其中有多位作家曾經獲得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以及金盾文學獎等獎項,作品很多被改編為影視劇。有些作品甚至激勵了整整一代人,成了一代人的精神家園和心靈安放地,符合重點向新時代創作的作品傾斜的要求。中篇小說卷的28篇中,新時代創作的作品篇目達9篇,占整個中篇小說篇目數量的三分之一。編輯的意識得到了較為徹底的貫徹。

(二)從作品的主題和內容看編輯意識

一般來說,在整部文學作品的編輯活動中,留意作品的主題和作品的內容,其編輯意識便可一覽無余,它會給編輯活動指明路徑,進而決定了編輯工作的性質。

任何圖書的出版無不帶有編輯的意識,或多或少而已,就這套叢書而言,編輯的原則、目標、要求,以及編纂的指導思想和目的,從選題的策劃論證編輯加工直至出版,無不強烈地體現著編輯者的思想和意識。白樺的《無鈴的馬幫》、程小青的《生死關頭》、李迪的《傍晚敲門的女人》、張策的《無悔追蹤》、梁曉聲的《司馬敦》、田耳的《一個人張燈結彩》、趙大河的《把黑豆留下》等作品的入選就是最好的詮釋。通過這些作品,可以看出其主題非常鮮明,思想內容非常深刻,體現出強烈的編輯意識,很好地反映了該套叢書編輯的指導方針和主要目的:積極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公安文學精品力作。真實再現了當時的公安生活,刻畫了鮮活動人的人民警察形象,真實反映了黨的中心工作和當時的社會風貌。

對于今天的編輯工作者來說,有了明確的編輯意識才能把握編輯的原則。

二、獨特而頗具創意的編輯原則

原則是說話和行事所依據的法則或標準,編輯原則就是在選擇和編輯稿件時依據的標準,離開標準或者法則談叢書的編輯,一切將無從談起。

(一)文學性

按筆者的理解,文學性不是別的東西,也沒有什么神秘的,就是文學的特性,換句話說,就是本質。那么,文學的特性有哪些,或者說,文學的本質是什么?

魯迅說,沒有思索和悲哀,就不會有文學。文學具有思想性,文學遠非用來單純地說明什么,它同時也帶有表達情意的一面,傳達作者的語氣和態度,不僅要表達出思想和情感,而且要對讀者有一定的影響。反映社會生活,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具有相當大的思想容量。

作為大型公安文學類叢書,首先要破除的是公安文學類作品普遍文學性不強的錯誤認知,還公安文學以公正,為公安文學正名。因此,遴選出文學性較強的作品尤為重要。

比如當代著名作家李迪的作品《傍晚敲門的女人》入選叢書中篇小說卷二,其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都可以說達到了公安文學創作的高峰,曾先后被蘇聯、法國、韓國等國家翻譯出版,產生了一定的世界影響。

大約是1983年的春天,作家李迪到北京市公安局七處體驗生活。這里是預審處也是看守所,所在地叫半步橋,名字聽著就令人毛骨悚然。死刑犯就是從此處直接拉到刑場。陰陽兩隔不過半步之遙,難免讓人心驚肉跳。在氣氛詭異與神秘的所在,在霉氣頗重的一間堆滿卷宗的檔案室里,作家李迪看到了一份死刑犯的卷宗,令其心臟緊縮。這是一個被判死刑的女人,以哀怨凄婉的聲音,向作家講述了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矛盾交織的故事。一個愛這個女人的男人,用最極端的方式對欺辱這個女人的男人進行報復,而女人為了這個愛自己的男人寧愿死去也不愿意交代實情[1]。作家沒有刻意追求離奇的情節,作品一開始就將案情始末公之于眾,然后深入挖掘預審員和涉案者的內心世界,找出彼此的心結所在,用比較完美的結構,以洗練的語言還原了預審室的驚心動魄,寫出中篇推理小說《傍晚敲門的女人》,成為中國推理小說的代表作。

文學是人學的主張,現在已經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以深掘人物心結為標志,以曉暢優美的語言、緊湊而嚴密的結構刻畫事物與人物的形象,這些是創作出經典文學作品的前提和基礎。這個過程應該可以回答文學性是什么[2]。懂得作品的文學性,這是遴選和編輯文學作品的根本。

李迪的《傍晚敲門的女人》是這部大型中國公安文學叢書的代表作之一。

(二)時代性

每個作家都不可能脫離自己所處的時代,創作出的作品也不可能脫離其所處的時代,必然會反映時代的社會生活和風貌,自然而然會留下這個時代的烙印。優秀的文學作品會反映時代特征,且有鮮明的主題。

從叢書中篇卷四卷本擷取的作品內容來看,其重點放在能深刻反映當代主題和特征的作品上,能夠充分反映當代人民警察的工作并塑造警察形象的作品,入選可能性自然就大。這也是編輯思想的體現,也反映了各個時代的風貌和主題,從擷取篇目的數量來看還是有所傾斜的,即新時代創作的作品篇目數量相對較多。

究其原因,是文學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不了解其產生的時代背景,就貿然遴選,一定不會獲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要想全面理解一部文學作品的思想、精神、文化底蘊,就要先了解這部文學作品產生的時代,要置于那個時代大背景下去閱讀和理解文學作品,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誤讀,也能最大限度忠實于文學作品的思想,更能最大限度理解作者的創作思路以及苦衷。

叢書的中篇小說卷四,遴選了新時代以來的作家創作的比較優秀的公安文學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新時代人民警察的鮮活形象。

比如楸立的《第九件警情》中,基層派出所一名普通警察鐘克明,默默無聞地工作了二十年,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無私奉獻,工作能力超群又不乏靈活性,勇于創新工作方法,每逢值班時處理復雜警情不會少于九起,然而最終有一天,在處理完第九起警情后犧牲在了工作崗位上。

再比如,張馳在《掘地》中塑造的普通刑警郭起勝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掘地三尺最終破獲了幾乎不可能破獲的沉冤多年的案子,人民警察執著敬業精神自不待言。

在文學作品中,通過創作人物形象來反映一定的時代精神,透過警察人物形象,讀者可以看到新時代的政治社會生活,體會到新時代人民警察的精神追求,這和新時代的精神是一致的。

(三)權威性

有言曰,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梢娢膶W是見仁見智的,不太好評判,實際上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但是各個時代總有一些作品被廣大讀者認可,這些作品打動人心,被公認,被景仰,被稱為名著或者知名作品,這或許就是所謂的權威性。這里說的權威性顯然并不是高高在上居高臨下頤指氣使。使人信服并受到廣大讀者認可的,以及有威望的作品甚至可以傳世的作品,實事求是地說并不好選,原因是這樣的作品并不多。但就中篇小說卷全部四卷本來看,擷取的各個時代的作品,基本上是那個時代最為優秀的公安文學作品了,這點是毋庸置疑的。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剿匪和反特是重要任務之一,自然就會在文學作品中有所反映,于是就有了白樺的《無鈴的馬幫》、陸石和文達的《雙鈴馬蹄表》這類優秀作品的問世,被認為是當時最佳的反特和剿匪的作品之一,直至今日仍被認為比較有權威性和說服力。

(四)歷史性

文學作品具有體現歷史現實的特點,即文學作品是以形象反映生活見長的,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合理想象,允許虛構,這一點與歷史大為不同,歷史要求真實,可以說真實是歷史存在的生命。但是不能因此就說文學沒有真實性,即沒有歷史性。文學和歷史學科既相互聯系又有本質區別,歷史和文學,向來被認為是兩個毫不相關的學科。但是實際上,文學作品的創作都具有時代背景,其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當代的歷史。所以說,文學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歷史性?;诖?,本文以著名作家陳源斌的中篇小說《萬家訴訟》為例,對其歷史性進行討論。

1989年4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并于1990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當時的一位宣講人員通俗地表達,這部法律的一個思想是,今后民可以告官了。此后不久,著名作家陳源斌發表了中篇小說《萬家訴訟》,大致情節是,村民何碧秋的丈夫萬善慶差點被村長踢死,于是何碧秋開始了艱難曲折的民告官之路,最后因行政訴訟法的頒布而打贏了官司,這是文學作品體現歷史現實的典型例子。在依法治國不斷完善的大背景下,作家創作了這部小說,塑造了何碧秋這個鮮活的婦女形象,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歷史。這部中篇小說影響頗大,后被改編為電影《秋菊打官司》。

文學作品只有放到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閱讀,去理解,才能獲得相對比較真切的感觸。如果以現在的眼光評價,絕對會產生誤讀。即便真的把文學作品放到它產生的那個時代去閱讀,有時候由于資料掌握不全、個人偏好等的影響,也會產生誤讀。那么在遴選和編輯的過程中就會因遺漏或者不了解某部作品所處的歷史條件而難以取舍。歷史是連續的、不可割斷的,就公安文學發展的歷史來看亦然,所以要求編輯要用歷史和發展的眼光對待公安文學作品。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是當時歷史時期人們生活工作的真實再現。魯迅對司馬遷的《史記》評價甚高,認為《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可見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和歷史的關聯非常緊密[3]。

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學和史學不分家。遴選和編輯文學類叢書,更要了解當時的歷史,切忌用現在的要求去衡量當時歷史條件下創作的作品,不然只會霧里看花、水中望月,感覺總是隔了一層。

(五)文獻性

文獻性就是有歷史價值或參考價值。有價值是其存在的前提,可查閱可留存的資料性是其顯著特征,是衡量這個歷史時期中國公安文學水平和成就的重要標志。當代或者后代研究中國公安文學,會沿著中國公安文學發展的軌跡進行,那這部中國公安文學叢書就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這也正是編輯出版這部叢書的目的之一。

三、結語

中國公安文學永遠“沉淀著人民警察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人民警察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人民警察獨特的精神標志,是公安隊伍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吨袊参膶W精品文庫(1949—2019)》正是堅持了文學性、時代性、權威性、歷史性、文獻性的有機統一,出版后廣受好評,現在已經加印了一次?;旧戏险嬲暮米髌凡荒苓z漏、代表性的作家不能缺席、公安戰線重大事件的文學反映不能忽略的編選要求。

凡入選這部叢書的作品,其思想性和藝術性要經得起歷史檢驗,值得傳世。要公認有影響力,確能服眾的選編目標才能說已基本實現。

參考文獻:

[1] 李迪.李迪文集(公安文學卷)·報告文學、散文隨筆之《楓橋楓葉紅愈紅》[M].北京:群眾出版社,2021:135-136.

[2] 張夢陽.從徐懷中《牽風記》看什么是文學性[J].名作欣賞,2021(2):5-6.

[3] 李美清.文學的歷史性與歷史的文學性[J].世界文化,2008(1):48-49.

作者簡介?姜海波,本科,編輯,研究方向:中國公安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