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中亞地區產能合作探析

2022-06-25 06:27劉予希
商展經濟·下半月 2022年6期
關鍵詞:中亞對策建議中國

摘 要: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本文結合中國與中亞地區產能合作參與者的多樣性、產能合作涉域外大國的目標差異性、產能合作區塊的碎片化三大現狀和特點,從政治、經濟兩個層面分析了中國與中亞地區產能合作復雜性格局的政治經濟因素,在產能合作面臨的挑戰中,研究提出中國與中亞地區產能合作的營造大國之間戰略互信的戰略環境、構建命運共同體的產能合作機制、發展具有可持續性的雙邊貿易、深化企業實體間交流合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國;中亞;產能合作;對策建議

本文索引:劉予希.<標題>[J].商展經濟,2022(12):-056.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中亞,位于歐洲、中東和亞洲的交會處,是一個復雜的地緣政治地區。中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多處待開發地帶,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出口地區,有著獨特的過境運輸特點,一直處于世界上大國緊張關系網絡中的核心位置。中亞國家,也必然成為中國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重要沿線國家和地緣樞紐。

隨著中國與中亞地區國家間產能合作的不斷深入,雙方的合作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困難和挑戰,而解決這些困難和挑戰需要合作雙方的智慧,更需要科學的分析,如果僅僅用經濟學或政治學理論來分析,則有偏頗之嫌,也有解釋力不足的問題。西方國際政治經濟學的開山鼻祖蘇珊·斯特蘭奇指出,國際問題需要用政治和經濟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分析國際政治中的經濟問題及政治因素的作用,以此來貫通國家與市場的關系,打破國際政治與國際經濟相互忽視的狀況[1]。本文采取國際政治經濟學(IPE)的分析視角,結合中亞地區復雜性格局的外在表現,在中國與中亞地區產能合作中,探討影響國家政治主權和經濟發展利益的因素[2],分析國家間深入開展產能合作所面臨的政治經濟領域挑戰,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1 中亞地區產能合作的現狀和特點

當前,中亞地區產能合作現狀呈現出日趨復雜性的特征,而其復雜性的表現形式主要為多樣性、目標差異性、碎片化。

(1)產能合作參與者的多樣性。在全球性或地區性層面,聯合國于1998年啟動了“中亞經濟專門計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于2005年開始實施援助塔吉克斯坦的新戰略計劃;亞洲開發銀行發起成立的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計劃(CAREC),其宗旨就是以合作謀求發展;上海合作組織(SCO)在中亞地區影響力也日益增強,涉及政治、經濟、安全等多個領域。在域外大國主導層面,美國通過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和“新絲綢之路計劃”在中亞地區力圖樹立美國權威;俄羅斯推出“歐亞經濟聯盟”,目的就是通過聯盟實現商品、服務、資本、人力資源等要素的自由流動,推動經濟合作;日本提出“絲綢之路外交”戰略,也想從中亞地區產能合作中分得一杯羹。在中亞地區內部層面,中亞五國間,既有雙邊合作項目,也有多邊合作項目,例如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簽訂的《哈土戰略合作伙伴協議》。

(2)產能合作涉域外大國的目標差異性。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的倡議者,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進口大國,與中亞地區的產能合作,更多的是希望通過合作,進一步降低能源進口的成本,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美國、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產能合作過程中,垂涎的是主導甚至控制中亞地區能源合作制度,鞏固他們在全球能源市場的主導地位,擴展全球能源市場份額。美俄雙方作為中亞地區產能合作戰略競爭的兩方,博弈多年,仍存在激烈沖突;中美之間也存在目標的差異和分歧,美國通過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和“新絲綢之路計劃”,執意弱化打壓中國,強調印度在中亞地區的作用。

(3)產能合作區塊的碎片化。碎片化現象突出表現在主導主體碎片化、覆蓋范圍碎片化、解決不同問題碎片化。當中亞地區的某一國家選擇某一領域與其他國家進行產能合作時,就意味著認同了該產能合作的戰略目標,同時認同了其他國家對其合作義務的規定、利益的分配,在沒有相互協調的情況下,就會形成碎片化的競爭合作關系。例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美國的“新絲綢之路計劃”、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等均對中亞地區的產能合作設計不同的規劃,國際政治中的主導國之間,特別是中美俄之間,競爭關系日趨激烈,導致在中亞地區的產能合作項目協作面臨割裂,碎片化現象突出。

2 中亞地區產能合作復雜性格局的政治經濟因素

中亞地區產能合作多種形式并存,一些全球性組織及域外大國在中亞地區產能合作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發揮著主導作用,不同領域、不同層面的問題復雜性又會直接影響產能合作的進程與成果,而分析該問題背后的政治與經濟因素是理解中亞地區產能合作復雜性局面的關鍵。

2.1 政治層面:中亞地區國際力量中心多元化

冷戰之前,蘇聯還沒解體,中亞各國與俄羅斯同屬蘇聯,域外國際力量無法對中亞地區產生較大的影響。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作為蘇聯的主要繼承者,國內一度面臨極大的政治動蕩,自身尚不能保,對中亞地區自然無暇顧及。中亞地區也一度處于暫時的地緣政治真空,這個階段為全球其他大國進入中亞地區開展產能合作提供了歷史機遇。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中亞地區以其獨特的戰略地位和豐富的產能資源,成為世界上各大國利益角逐和國際地緣競爭的焦點,包括中美俄等大國勢力紛紛滲透到中亞地區,展開了激烈的地緣博弈,加劇了中亞地區的競爭。

從中亞地區國家自身的角度來看,中亞國家雖然自然資源能源豐富,但地理位置受限、經濟發展水平普遍較低、政治實力或國家綜合國力相對較弱,也極易受到世界地緣政治形勢、鄰國俄羅斯衰退的連帶效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時,中亞五國中哈、吉、塔外債較多,負債率較高,吉、塔的償債能力還較弱,存在償債風險。長期以來,吉外債負債率超過80%,哈超過65%,塔超過20%,均超過國際公認的負債率20%安全線[3]。

因此,出于對國內國際政治形勢的考量,中亞地區國家在全球產能合作上,實際上也是希望借助外力,特別是域內外大國力量和國際組織,推動本國與全球其他各國的產能合作,擴大能源出口,發展國家經濟,提升國家政治影響。91B0C492-9B92-4AEA-BF4E-A9F74F3E4375

2.2 經濟層面:國家中心主義引導國家間產能合作策略抉擇

整體上看,中亞地區對國際產能合作持開放的態度,但具體到策略選擇上,中亞國家還是會選擇更加多元化的國際產能合作策略,即依據國家偏好,選擇適合自身經濟發展的合作項目。以哈薩克斯坦與中國的產能項目投資合作為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根據哈薩克斯坦統計委員會統計,截止到2017年1月,中國是哈薩克斯坦第二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通過產能合作,哈向中國出口的主要是能源、礦產品、有色金屬等,哈從中國進口的主要是電腦、手機、服裝等。在吸引投資方面,哈方已把中國作為自己重要的投資來源國,在哈薩克斯坦國內,到處都有中國投資的項目,通過“中國元素”推動哈方國內產業結構調整,也成為哈薩克斯坦共識。與此同時,由于中國企業在哈數量急劇增加,哈國內的一些政治精英也擔心與中方的貿易合作會對本國商品貿易帶來沖擊。事實上,就中哈兩國合作而言,在產能合作和貿易往來上極具不對稱性,即哈向中國出口的能源、有色金屬、礦產品,是中國的稀缺商品,而哈從中國進口的手機、電腦、服裝,并非哈方的戰略性稀缺商品。因此,隨著哈薩克斯坦從中國進口商品的不斷增加,為降低中國商品的市場占有率,哈方已考慮通過設置非關稅壁壘的方式,如金融服務許可、加強查驗、對國內生產商補貼等,以減少對中國商品的進口。

與中哈產能合作相類似的,中國和塔吉克斯坦的經濟互補性也較強,合作基礎良好,但是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歷史遺留問題和國內勞務流失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塔吉克斯坦國家經濟發展一直都遭遇嚴重阻礙。因此,不同于哈薩克斯坦與中國在產能合作中所追求的對稱性貿易往來,塔吉克斯坦由于受限于自身所處的客觀條件,并出于對國家經濟發展的考量,一直都積極響應外界的援助,尤其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實現與沿線國家公路、鐵路、港口和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目標與塔方“走出交通困境”的國家重點發展目標具有很高契合度,塔方可以利用中國的投資解決自己的基礎設施問題,并將國家發展計劃“嵌入”項目中。近年來,中國對塔方的投資領域主要集中在能源開采、交通設施、電網改造、城市市政等,這些投資領域完全符合塔吉克斯坦國家戰略優先發展方向,方向一致的戰略目標為中塔雙方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增進了雙方合作的共識[4]。

通過對中哈和中塔產能合作的梳理可以看出,中亞國家會依靠自身獨特的地緣政治地位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域外大國進行投資項目合作,同時也會盡可能地保護本國市場和資源利益。

3 中亞地區深入開展產能合作的挑戰和對策建議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日漸成為國際制度的建設者,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開展與中亞地區的產能合作,要注重處理好兩方面的關系,一個是中亞地區現有國際制度主導大國的關系,另一個是中亞地區國家的產能合作利益關切,既要避免與中亞域內外大國的戰略性沖突,又要提高中亞國家的利益預期,通過產能合作的具體實踐給予中亞國家更多的話語權。

3.1 中國與中亞地區深入開展產能合作的挑戰

(1)中國和中亞的經濟利益切合點有待進一步把握。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哈原油管道,這些大項目順利實施后,如何確保中方在中亞地區國家能源合作運行的長期、安全、高效、穩定,成為當前較為重要的任務。隨著中方企業在中亞國家石油產量不斷增加,如何進一步擴大產能,如何進一步獲得新的儲備資源,在實際合作中面臨越來越大的難度。中亞國家希望通過與中國的產能合作,改善中亞地區國家經濟結構,加快建設中亞地區基礎設施,推動中亞地區制造業快速發展。但在產能合作中,中國是能源進口和消費國,中亞是能源輸出國,在面臨進出口渠道的多元化方面,如何把握各自利益的切合點,挑戰較大。

(2)產能合作面臨國際政治競爭壓力。中亞地區國家與俄羅斯原同屬蘇聯,蘇聯解體后,中亞地區國家與俄羅斯在政治、經濟、體制等方面仍是藕斷絲連,并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2011年1月,俄、哈、白三國建立關稅同盟,一定程度上對上合組織在區域經濟合作方面提出了挑戰。此外,中亞地區的優質能源資源一直是世界強國爭奪的主要對象,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在中亞地區建立了對話機制,客觀上對中國形成了國際政治競爭的壓力。

(3)中亞地區投資環境急需改善。通關效率低下在中亞地區國家普遍存在,企業注冊、項目審批手續復雜。在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后,中亞地區國家的就業形勢面臨更加嚴峻的局面,本國人員就業都困難,對使用中國勞務人員的限制更加嚴格,有些國家甚至取消了中國企業的外國勞務配額[5],在人員簽證、勞務許可等方面增加了更多的限制,提高了中國項目的投資成本,影響了中國項目的工程進度,對產能合作造成影響。

3.2 中國與中亞地區深入開展產能合作的對策建議

3.2.1 積極營造大國之間戰略互信的戰略環境

當前,中俄的戰略互信處于歷史較高水平,中俄關系已進入新時代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雙方在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等一系列問題方面達成了廣泛共識。普京政府提出的“大歐亞伙伴關系”,就是以中國為主要合作伙伴的合作倡議,顯現出俄羅斯與中國“一帶一路”的主動對接。但是,隨著中國實力在中亞地區的增強,俄羅斯對中國的行動也有所顧慮,中俄戰略互信仍需不斷夯實,通過中俄戰略互補鞏固中俄戰略互信。對于中美兩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行動,不少美國現實主義研究者認為,在中亞地區開展產能合作,中美兩國都在試圖打壓對方,以追求各自在中亞地區的控制權。

因此,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開展與中亞地區的產能合作,必須要處理好中美、中俄的戰略關系,中美重建戰略互信,中俄鞏固戰略互信,積極營造中美俄三國和平發展、互利共贏、多元競爭的戰略環境,三個中亞地區域外大國要摒棄爭奪地區領導權的零和博弈思維,共同支持中亞地區形成多元化競爭格局。

3.2.2 推動構建命運共同體的產能合作機制91B0C492-9B92-4AEA-BF4E-A9F74F3E4375

國際合作經驗表明,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不僅能夠有效維護產能安全,還能使合作雙方實現利益最大化。目前,中亞地區相關產能合作協議多建立在原則性框架之上,今后應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基本框架下,通過上合組織能源合作協商,形成各方利益一致的產能合作命運共同體。在推動中亞地區產能合作過程中,既要考慮中國利益,也要考慮域外大國美國、俄羅斯的利益,制定多邊合作框架,才能建立務實高效的產能合作機制,順利推進中國與中亞地區的產能合作。同時,中國應抓住各方對上合組織需求增加的契機,加大對上合組織的投入,充分發揮上合組織在中亞地區產能合作中的積極作用,協調中國與中亞地區哈、土、烏、吉、塔五國產能合作機構,建立多邊對話機制,協調中亞地區產能合作中存在的問題,推進產能合作順利實施。

3.2.3 加快發展具有可持續性的雙邊貿易

當前,全球各國與中亞地區的產能合作多聚焦在能源項目,隨著時代的發展,中亞國家更加關注交通電力、農業水電、基礎設施等非資源、社會民生項目的合作,這些項目恰恰是美歐、俄羅斯等國家不愿做或者做不好的項目。中國一直重視與中亞國家開展非資源類項目的合作,拓展與中亞地區公路、鐵路、通信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利用中亞地區各國在農業資源、勞動力等方面的優勢,開展農業灌溉、種植、建設農業示范園區等方面合作;利用信貸資金,開展水電、交通、通信等項目合作,通過實施非資源、社會民生項目合作,順應中亞地區各國的關切,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針對中亞地區國家擴大對中國產品出口、保持雙邊貿易平衡的關切,中國應加大對來上合組織地區進口的規模,鼓勵中國企業積極從中亞地區進口產品,舉辦中亞商品進口展,把中亞商品進口展建設成上合組織國家培育、推薦、展示本國商品的有效平臺,不斷平衡中國與中亞雙邊貿易,推動解決各方關切。

3.2.4 持續深化企業實體間的交流合作

新疆是中國的西北門戶,在中國與中亞地區合作中居于重要節點,要充分發揮新疆區位優勢,推動新疆等西部地區與各中亞成員國的合作。落實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促進新疆建設中國向西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中轉集散地、進口能源資源和緊缺礦產資源的國際大通道、中國開拓國際市場的新亞歐大陸橋及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幫助和支持新疆與中亞地區開展合作,特別是深化企業實體間的合作,開展企業間經貿交流活動。

應積極鼓勵中國的中小企業參與中亞地區產能合作,或者通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協作的方式,深化中國各類實體企業和中亞企業間合作[6]。

4 結語

當前,中亞地區產能合作復雜性格局是美國、俄羅斯、中國三個大國長期互動的結果,這個三角關系也是當今世界最重要、最微妙的三角關系之一,這就要求妥善處理好三個大國的三角關系,同時,還要不斷回應中亞國家的關切,保持產能合作的良性發展。產能合作是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重要經濟活動,既然市場不能完全按照國家利益的需要配置經濟活動,那么,國家在開展全球經濟活動時,就無法被擺脫國家中心主義,因此,從市場與國家中心主義之間關系的視角進行分析,可以讓我們更客觀地理解中國與中亞地區產能合作問題。

參考文獻

張建新,王雪婷.蘇珊·斯特蘭奇的國際政治經濟學思想及其理論啟示[J].復旦國際關系評論,2016(1):167-181.

李進峰.中國在中亞地區“一帶一路”產能合作評析:基于高質量發展視角[J].歐亞經濟,2019(6):1-22+123+125.

張棟,董莉,鄭紅媛.中亞五國經濟金融與投資發展比較分析(2009—2016)[J].俄羅斯研究,2017(3):162-194.

李進峰.中國與中亞國家“一帶一路”產能合作現狀及進展[J].歐亞經濟,2019(6):23.

凌激.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貿合作現狀、問題及建議[J].國際觀察,2010(5):17-22.

楊宇,何則,劉毅.“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與中亞國家油氣貿易合作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8(6):575-584.91B0C492-9B92-4AEA-BF4E-A9F74F3E4375

猜你喜歡
中亞對策建議中國
習近平主席在中亞
一帶一路
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White Elepha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