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真正看見拖延的孩子?

2022-06-25 10:54趙丹
快樂學習報·教育周刊 2022年21期
關鍵詞:自我效能感

趙丹

摘 要:說起幼兒的拖延行為,很多父母都挺頭疼。但是幼兒的拖延行為一定是不好的嗎?該行為的背后可能反映了一些常被父母忽視的地方。本文從心理學的視角對幼兒拖延行為背后可能的7種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幫助父母走近孩子,真正看見孩子。

關鍵詞:拖延行為;自我效能感;家庭教養方式

一、問題提出

一直以來,拖延被人們視為一種消極的、不健康的行為。不少父母會為孩子的拖延行為感到頭疼。經常會有媽媽發來這樣的疑問,我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很拖延,到底該怎么辦才好呢?媽媽們要正確看待拖延現象,理清孩子拖延背后的心理原因,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改掉拖延的壞習慣。

二、幼兒拖延行為的原因

本文從一線教師的視角,總結出以下幾點可能的原因,僅供家長們參考。

第一:孩子的依賴心理。在家庭里,如果父母對孩子比較溺愛,很多事情都會幫助孩子去做,久而久之,孩子自身沒有機會得到鍛煉,能力不但不會提高,拖延行為也會越來越嚴重。例如,他會存在這樣的心理:只要我遲遲不收拾,爸爸媽媽最終肯定會幫我收拾玩具的。

第二:孩子的畏難心理。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有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征。同時,同一年齡階段的每個幼兒的發展順序也是不同的,有些發展的較快,有些可能比較緩慢。有些家長不顧幼兒的自身發展規律,揠苗助長,讓幼兒感到壓力,雖然幼兒可能尚不能通過語言來表達出來,但孩子的拖延行為已經暗示我們:家長需要合理評估自己對幼兒的期望,反思對幼兒提出的要求是否超過了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讓幼兒產生了畏難心理,這十分不利于對于幼兒好奇心、創造力等美好品質的培養。

第三:孩子的抵觸心理。有些家長會發現,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上,孩子可以很快的完成。但面對他不感興趣的事情,縱使你如何催促,仍是比較拖延,磨磨蹭蹭,需要很久才能完成。這個時候,身為家長我們要敏銳的意識到,孩子拖延行為的背后是抵觸心理在作祟。是上這門興趣課的老師他不喜歡?還是他根本不喜歡這個興趣班?亦或是頻繁的上課讓孩子感到疲憊?只有父母真正的看到了孩子,了解了孩子心存抵觸的原因,才能夠對癥下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再比如,幼兒園吃飯時間,總有一些孩子能夠很快就將飯菜吃完,然后愉快的去玩。還有一些孩子,每次都是吃飯最慢、剩飯最多的那個。

第四:孩子缺乏時間觀念。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還沒有時間觀念。家長要想辦法使孩子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它買不著、借不到、留不住、回不來。你要磨磨蹭蹭,它就會悄悄溜掉,只有珍惜它、抓緊它、才會延長它。

第五:孩子通過拖延行為來尋求關注。 自二胎、三胎政策放開以來,很多家庭有了第二個寶寶甚至第三個寶寶,家長的精力有限,不能像以前一樣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一個孩子身上。很多心思敏感的大寶為了和二寶競爭母愛,會故意拖延著事情不去完成,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媽媽的注意。家有二寶三寶的媽媽要留意一下,如果大寶每次的拖延行為都出現在媽媽關注二寶的時候,那就要多多反省一下是否平時忽略到了大寶,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第六:幼兒對失敗的恐懼。有研究表明,對失敗的恐懼是預測拖延的重要因素。幼兒對失敗的恐懼是一種焦慮反應,由于擔心自己的表現不能達到標準或滿足老師和家長的期望,對評價的內容產生擔心、焦慮的情緒,因此采用拖延的方式推遲或逃避執行那些有失敗風險的任務?,F在的家長都會給孩子報一些課外興趣班,學一些特長。在孩子取得一些成績時,感到十分的驕傲。但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例如:有個孩子彈鋼琴彈得很好,每次有比賽或上臺表演的機會時,家長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積極的為孩子報名。然而,當孩子沒有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時,那種無言的沉默讓孩子恐懼、倍感壓力。彈鋼琴對孩子來說不再是一件單純的、愉快的愛好,而是一件需要承擔沒有理想成績會讓父母失望這樣一件可怕的事情。孩子有了心理負擔,對彈鋼琴的興趣大不如從前,出現拖延行為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第七:家長的言傳身教。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幼兒階段,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很多時候對孩子起到了無聲的影響。試想一下,一對遇事拖延的父母如何養出一個不拖延的孩子呢?

三、如何應對幼兒的拖延行為

(一)幼兒方面

1.提升幼兒的自我效能感。有研究表明,幼兒的自我效能感與拖延行為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孩子只有感覺好才能夠做得好。教師和家長可以在幼兒完成一項任務時,對幼兒進行及時的表揚,增加他們成功的體驗,增強幼兒的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感,讓幼兒認識到是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任務的。在具體的任務上,可以遵循小步子原則,將總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的、可達到的步驟。在完成的途中,也可以修改必要的目標,對幼兒的進步給予及時的獎勵,遇到困難時引導幼兒及時尋求幫助,能夠有效的緩解幼兒的畏難情緒,降低拖延行為。例如:一名5歲的幼兒看見別人滑板玩的非常好,很有興趣也想去學。但是自己去滑的時候經常摔跤,逐漸喪失了信心,學習的興趣也逐漸降低,再讓幼兒去練習時不愿意去訓練。家長這時候要敏銳的意識到孩子拖延背后可能是滑板的難度過大,孩子產生了畏難情緒。要及時的開解孩子情緒,為滑板制定小步子計劃,例如第一步先練習雙腳的站位,首先能夠在滑板上站穩,待站穩以后再進行第二步單腳的滑行,將步驟進行分解,這樣對孩子來說難度不會太大,讓幼兒有信心控制滑板,減少摔跤現象的發生,心理上也會增強對事件(下轉第頁)(上接第頁)的可控感,更加積極的去學習滑板。

2.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時間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看不見也摸不著。因此,時間觀念的培養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3-6歲,孩子上幼兒園以后,可以逐步教孩子認識和關注時間??梢岳门c父母共同制作“圖形時間表”“一天的時間軸”等方式,讓孩子對一天的時間有非常直觀的感受:什么時間起床?什么時間吃水果?什么時間閱讀和運動。讓孩子懂得每天可以利用的時間是有限的。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通過沙漏、表盤了解時間的長度。與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規定一些合理的時間要求。比如:一頓飯可以吃多長時間;每周看電視一小時等,讓孩子在健康規律的生活節奏中感受時間。

(二)家長方面

1.改變教養方式,做民主型父母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家長要學習相關教育理念,爭做民主型父母,給予孩子尊重、平等的愛。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能夠視幼兒能力,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表現出足夠的關注。切勿將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強加在幼兒身上,對幼兒提出過高、不合理的期望,讓幼兒產生抵觸和逆反心理。家長尊重孩子、以身作則,幼兒也會受到感染,拖延行為會有顯著改善。

2.家長要合理看待成敗,培養幼兒的平常心

身為家長要合理的看待成功與失敗,擁有一顆平常心。讓幼兒認識到失敗也是人生路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培養幼兒的抗挫力。這樣才能夠卸下孩子的思想負擔,降低孩子對于失敗的恐懼,享受活動過程的美好。

3.家長要學會放手,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身為家長,我們應當學會適當的放手,不要事事包辦,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應該溫和而堅定的遵守,只有家長有原則、有底線,孩子才能有機會去鍛煉自身能力,能力強了也就有信心很快完成,有效降低幼兒的拖延行為。

教師和家長要具有高度的敏銳性,能夠快速意識到孩子拖延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真正看見孩子,看到孩子情緒情感的需要。當心理需要滿足了,很多拖延行為也就迎刃而解了。

參考文獻:

[1]董俊婷.邯鄲市幼兒自我效能感和拖延行為的相關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47):258-259.

[2]蒙茜,鄭涌.拖延研究述評[J].西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4):9-12.

[3]李曼.學前兒童行為問題與母親個性及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3(04):2-6.

[4]徐秀玲.幼兒拖延行為的原因探析和應對策略[J].幼兒教育研究,2017(02):47-49.

猜你喜歡
自我效能感
我國研究型高校圖書情報院系研究人員國際科研產出的影響因素研究
實習教師自我效能與職業認同的相關性研究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論下的高職英語自主學習策略
自我效能感對高校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影響
高校教師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
淺論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感的培養
財會人員職業倦怠影響因素及管理建議研究
新課改下如何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
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與提升
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及培養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