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高中開展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

2022-06-26 16:15曾慶昌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4期
關鍵詞:勞動高中教育

曾慶昌

摘要:高中校園內部勞動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實施,是保證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的--種全新類型的教育模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能夠尊重勞動的價值觀,提高學生全方面發展的素質,激發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最終實現自我的價值,為人才培養做貢獻。教師要以高中生勞動教育活動開展情況為核心,重點了解到校園內部,勞動教育工作開展的具體意義,在找到其面臨的挑戰基礎上,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保證學生在參與勞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勞動思想意識,以此促進高中生未來的良好發展和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中;勞動;教育

勞動是區分人與動物的關鍵,勞動是人類的生存之本,是個體實現自身價值的基本途徑。馬克思指出:勞動不僅創造了人類的物質世界和社會歷史,同時也創造了人類自己。在教育中勞動是實現人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從而對于將立德樹人作為首要任務的學校來說,培養人的勞動素養提高人的勞動能力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诖?。文章對高中開展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進行探討。

一、高中勞動教育的意義

在我國高中校園內部勞動教育工作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之中,教師需要意識到學生智慧的形成還需要從指尖開始。熱愛勞動的學生能夠變得更加聰明,也能夠擁有探究的智慧。通過動手所掌握的知識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技能時擁有高超的水平。所以學習和勞動的相同點就在于在勞動的時候也能夠思考,這樣才能夠通過雙手去感知,也能夠在勞動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創造。

大腦的神經與手的神經是相互聯系的,手的刺激就是對腦的刺激,削弱動手的能力,那么大腦活動的能力也會相應地降低。所以在勞動工作開展的過程之中,教師就需要不斷地觀察學生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之間的配合,制訂有效的勞動教育活動方案,支持學生參與到勞動活動之中,以此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除此之外,如果僅僅依靠學生獨立地進行勞動活動,那么很難實現勞動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所以教師也需要組織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融入集體活動之中,把每一個年級的學生真正地帶人集體的活動中,在相互幫助下完成具有創造性、挑戰性的勞動項目。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發現自己的才能,發現自己的愛好,從而為自己未來的人生成長道路指明最新的方向。

二、高中開展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創設特色化勞動教育的校本課程

在校園教學活動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通過課堂的教學工作能夠實現教育所需要達到的目標和宗旨,這也是教育工作最為主要的形式以及開展的途徑。但是單一學科知識的講解以及課程的內容,遠遠不能夠讓學生擁有綜合發展的素質,也不能夠凸顯出學生勞動的價值和自我創造的能力,所以只有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生活社會和自然中,才能夠激發起勞動的品質。在課堂教學的階段,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解決問題的學科,學生可以把自己所需要解決的問題融入其中,并且真正地找到最終解決的答案。

例如,借助生物學科在開展《泡菜的制作》這一課程中開發勞動校本課程,教師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勞動教育工作,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樂趣。根據校園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地的特色,組織學生動手腌制一壇泡菜,從開始制作到泡菜成功,不僅能夠發揮出特色的校本課程優勢,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勞動后收獲的喜悅,提高教育的效果。勞動課程的開展需要扎根于本土,充分地把地域所具有的文化進行汲取,創設體驗性的勞動教學情景,以豐富多元化、具有異域風情的情境作為支撐,引導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各種各樣的環境之中,感受到地方產業發展以及現代科技的親近感,真正地產生勞動的體驗感。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置身于勞動情境之中,構建與勞動世界相關的事物,也能夠交織自己的情感,激發起學生對于勞動持續熱愛和探索的情緒。

(二)組織社會公益勞動的實踐活動

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這個理念的提出,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基本性含義,第一種就是要求校園教育工作.與社會生活相互結合;第二種就是要求教育能夠直接參與到學生的生活之中。學校教育的內容是對當今社會生活的反映,社會生活也需要與校園教育相互交融,保證社會實踐活動能夠真正地凸顯出其中的價值,參與到社會生活之中。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階段接受更多的知識點,也能夠了解到具有社會教育屬性的教學工作開展方式。在勞動活動組織的過程中,其中公益的勞動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功德最為主要的途徑,所以加強社會公德勞動教育與校園道德教育,是校園教學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項內容。

例如:可以針對校園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不同年齡段學生所呈現出的不同層次性要求,發揮班集體的作用,使學生在校園勞動活動參與的過程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思想和意識。如,“我為校園環境做貢獻”這樣的主題活動,就能夠讓學生做一些撿垃圾、澆水、除草等簡單的公益活動,在教師的有效帶領下感受勞動的快樂。也可以設置“我是環保宣傳小衛士”“我是文明交通勸導員”等主題活動,都能夠讓學生參與到不同的勞動之中,感受到勞動的趣味性,也增強了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公德心。以此在最佳的教育環境下,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三)家校合作為勞動教育提供實踐平臺

學校、社會、家庭是教育的三個主體,作為有目的、有計劃組織教學的學校聯系著兩者。勞動教育要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抓中間帶兩邊,學校是最終的操盤手,發揮著主導作用。首先可以通過家長學校課程,讓家長樹立全面發展的成才觀,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與興趣,鼓勵孩子成為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其次革新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讓家長舍得用孩子,讓孩子在實踐中長知識、長智慧、長能力;同時要聯系家長、社區及其他組織為孩子提供勞動的場所,為孩子的職業體驗活動、公益服務提供好的實踐平臺。

三、結語

勞動教育的引入是對現在教育的一種補充,而不是替代,故而需要立足高中教育的時代特征開展勞動教育。在德育中革新孩子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在課程教學中培養孩子的勞動知識與技能、在家?;又袑ふ液⒆觿趧咏逃膶嵺`平臺,從而實現為國育才的教育理想。

參考文獻:

[1]茅怡斐.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校園農業勞動教育課程建設方案[]地理教學,2021(13):54-57.

[2]毛菊,王坦,牟吟雪.高階能力的發展:勞動教育的時代召喚與回應[].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6):3-8.

猜你喜歡
勞動高中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題解教育『三問』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熱愛勞動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政治課中的分層導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