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梯度式”視唱練耳教學在合唱社團的實踐研究

2022-06-26 19:27趙楠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3期
關鍵詞:社團活動視唱練耳

趙楠

摘要:視唱練耳,是用以培養學生按樂譜準確地感知音高與節奏的能力,達成“看到樂譜有音樂,聽到音樂有樂譜”的較為高級的音樂感知能力。本文中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聽辨能力及演唱能力。例如:“音程”、“和弦”、“和聲進行”以及“旋律”等?!疤荻仁健币暢毝虒W是基于中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社團活動為抓手。教師在授課時按照“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梯度”安排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在每個階段性“任務”的達成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形成正確的審美情趣。在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

關鍵詞:梯度式;視唱練耳;社團活動

一、音樂實踐課堂內外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到:學生課外藝術活動是音樂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協助組織學生課余藝術社團,引導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增進集體意識,提高道德素養。。課標指導了音樂課堂的教學實質即實踐音樂的過程。通過提供豐富的校園藝術活動,將課內課堂延申至校園藝術第二課堂,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啟迪智慧;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傳承優秀文化,增進對世界音樂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認識和理解。

二、音樂社團向美而行

在“雙減”背景下,各?;诒拘W情,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以音樂學科為例:音樂社團是傳統音樂課堂的補充和延伸。學生們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合適的社團。在社團活動中,學生們習得技能,提升審美情趣。初中階段作為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也可將課堂教學與社團活動相結合,在立足學科優勢的基礎上,通過聯動課堂內外,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三、梯度助力學科素養

我校學生多以外來務工子弟為主,音樂基礎相對薄弱,視讀樂譜的能力也有待提升?;诒拘W生的學情,我校開設了合唱社團。合唱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有利于豐富課余生活,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在授課時,教師通過梯度式的教學手法,加強學生視唱、聽辨、歌唱的能力。革新教學理念打破常規,在社團中嘗試運用梯度式教學模式,是筆者一直在思考與探索的問題。

(一)符合發展規律,注重能力培養

(1)強化音準

音準是合唱的基礎,只有穩抓每個成員準確的音準能力才能促使整個團隊的和諧統一。在訓練過程中,從識讀樂譜開始開展,循序漸見,由易到難。從單音音階、雙音音程、三音和弦關系逐漸遞進的訓練,在對音準難以把控的情況下,可借助柯達伊手勢教法來完成。同時,在日常合唱發聲訓練過程中,可借助音程搭橋關系來訓練。注重聽音訓練,聽的準確才可以唱的準確,可以借助以下方法:

1.單音音階演唱;全、半音的二度音程的旋律及和聲聽辯模唱。

2.雙音程1-4度,5-8度,1-8度;變化音階。

3.三音和弦的聽辯及模唱。

4.常用的和弦進行的聽辯及模唱。

(2)強化節奏

節奏是旋律的框架。節奏和音準的準確性是一個合唱團體能否演唱的基礎。

對節奏訓練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通過視讀節奏、節拍,從單聲部節奏訓練到多聲部節奏訓練。不是單純的掌握一種節奏型的讀法更重要的能掌握感知節奏律動的能力。

在訓練過程中,一是要關注節奏型是否準確,這是根本條件;在學生基本滿足音準和節奏的準確性之后,對作品也較為熟悉后,再循序漸進的做深層次的探索,合唱作品的節奏型的主要特性是如何表現作品情感的。

例如:在學習《念故鄉》這首二聲部作品時,首先視讀曲譜,學生在演唱過程中掌握不好附點節奏型,整體讀譜時總會有同學比別人早或晚,為了讓學生能更準確的掌握節奏型,就要分析附點在這里的作用及可替代性。通過改變節奏型,變成兩個八分音符再來試著視讀曲譜視讀歌詞就會覺得少了戀戀不舍一步三回頭的眷戀感。

二是可以通過身體語言來表達節奏,身體是律動感最好的樂器。

以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西南風情》中的《趕圩歸來啊哩哩》為例。

師:歌曲舞蹈性節奏強的特點,分組進行律動教學。挑選部分學生手持搖鈴、三角鐵等樂器。

第一組,一聲部圍站在中間,兩個手拿搖鈴,隨樂同向擺臂、舞動。

第二組,二聲部外圍隨樂走動包圍一聲部,并與一組反方向擺臂舞動跳躍。

在第二樂段演唱時反方向跳躍,第三段歌詞演唱時兩個聲部交叉融為一個大圈跳躍。

(3)強化氣息

合唱中氣息是動力來源。循環呼吸是合唱過程中最常用的團體換氣的方法。那么在訓練氣息前就要首先明確合唱的目標是從個體獨立到整體融合的過程。

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更快的找到歌唱的共鳴點,不同聲區的共鳴點也不盡相同,因為中學生大多數都處在未變聲階段,所以頭腔共鳴的尋找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氣息的支撐與保持又可以輔助頭腔共鳴的保持。

通過觀看人體呼吸器官圖直觀的了解感受合唱中的呼吸與生活中的呼吸深淺差異,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吸氣位置較高,均勻而自然。通過“高抬腿”等方法找到呼吸間橫膈膜的上升和下落與肺葉之間的運動軌跡。用生活中的情景“聞花香”、“打哈欠”引導學生快速找到吸的方法;關閉牙齒發“SI”感受吐氣時的過程。調整“呼”“吸”之間的速率掌握的呼吸方法:急吸緩呼、緩吸急呼、急吸急呼、緩吸緩呼。從循序漸進的氣息引導到慢慢的加入鼻腔的哼鳴練習,在嘗試學習?!斑琛苯?,尋找鼻腔到胸腔的共鳴位置,嘗試撒嬌“哼”找到頭腔的高音共鳴點。在學習掌握了以胸腔共鳴為支點到頭腔共鳴為主導的合唱共鳴體系。再呼吸支撐輔助音階練習從低到高發“嗚”中感受音色與音色的碰撞和融合。

(4)作品理解能力

合唱是一門具有較高藝術審美、情緒價值的綜合學科,聲音與肢體的表達直觀明朗。這是歌唱者與作品的共振,也是演唱者與聽者的共鳴。這種直擊心靈的動人表演方式使得合唱成為大眾都能快速感知藝術融入表演的特殊藝術形式。

而對于初中生來說,可以通過演唱作品、理解作品、感知作品來培養音樂審美能力。那么學習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筆者在帶領學生演唱電影《你好,李煥英》的主題曲《萱草花》時,學生演唱情感尤為豐沛。在主人公溫暖的低唱聲中,道出了母親對孩子最溫暖的的愛與牽掛。學生都完整的了解劇情,知道萱草花作為庭院植物其背后的文化含義代表-——母親。

在筆者的深層次解讀后了解到:“古人認為萱草可種植在北堂母親的居室,而以‘萱堂’代稱母親,萱草于是成為中國人的母親花?!?/p>

我校有許多學生住校,處在青春期的他們敏感,又因為長期離家,當下這首作品在是非??梢詼嘏撵`。在訓練之時,引導學生想一件和媽媽有關的事情,在演唱過程中其實真實的情感比專業的演唱技巧更動人。

在引導學生理解作品之前,教師對所選作品的背景和作品內部的和聲走向及音樂術語、表情都應提前備好課,包括預期要達到的音色效果做到了然于胸。排練前的準備工作幫助學生層層推進演唱的情感體驗。

(二)融入音樂課堂,理解多元文化

(1)基于教材二度創作

在選擇合唱作品,由于初中生變聲期嗓音變化、男女生音域的差異性的原因,可選作品受到局限。筆者梳理、研讀教材,選擇教材中的部分作品進行二度創作。

例如:蘇少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青春舞曲》是一首短小精悍的新疆民歌,適合零起點合唱教學,樂句間運用“魚咬尾”的傳統創作技法,以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節奏為主,律動感極強,歌曲告誡大家要珍惜時間,富于教育意義。作品可通過改編,加入二聲部輪唱,初步感知卡農的美感。將單聲部旋律的歌曲進行二度創作后,即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同時嘗試加入新疆的特色打擊樂——手鼓為合唱做伴奏。

王洛賓用西洋調式體系將作品重新整理,保留了維語的特殊襯詞“別的那呀呦”即美麗小鳥之意。動感密集的節奏型唱出維族少數民族熱情的民族特性感受新疆的歌舞音樂。在演唱過程中,通過奧爾夫律動教學,加入特色樂器,培養多元審美體驗,理解多元文化。

(2)媒體編創助力成長

隨著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藝術測評走進中考;在疫情背景下,也改變了師生的教、學環境和方式。掌握自主學習的思維尤為重要,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嘗試使用新型的教學媒介,一個開發學習音樂思維的有效工具——庫樂隊。

在社團成員基本掌握一定的視唱練耳能力后,筆者嘗試帶領學生嘗試探索運用庫樂隊制作合唱歌曲及器樂合奏曲,幫助建立和聲思維,能準確為作品選擇適宜的樂器編創、為人聲的演唱配樂。引導開發學生多聲部合唱的能力,一人可嘗試阿卡貝拉的錄制。同時,適當選擇學生較為喜愛的流行作品進行編創,一人或小組合作完成相關作品,以媒體形式進行展示分享。

視唱練耳不管是在音樂教學還是音樂實踐過程中都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門檻,由于我校學情較為特殊,學生的基礎較為薄弱的情況下,不可“拔苗助長”更多的是應該順應學生發展規律,有梯度的進行視唱練耳教學,同時將社團課程化,社團課程化,互相交融,互相補充。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1.

[2]石文倩,陳明,朱世桂.古代萱草應用價值及其文化意蘊探討[J].農業考古, 2019(1):7

基金項目:本文是南京市玄武區2020年度教育科學教師個人課題《“梯度式”視唱練耳教學基于社團活動的可行性研究》的課題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社團活動視唱練耳
論視唱練耳對于節奏的訓練
淺談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在教學中融合應用策略
以“社團活動”為載體的家長助教探索
運用多媒體加強高考生音樂視唱練耳輔導的幾點認識
高職校社團活動對學生綜合素養提高的思考分析
音樂軟件EarMaster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應用
體育社團活動在農村寄宿制初中學校開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