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2022-06-26 12:09韋喬科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0期
關鍵詞:一年級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韋喬科

摘要:一年級學生處于接受教育的起點,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注重方式,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始終以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為主,借助文章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主要以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為例,詳細論述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輔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詞:一年級;語文教學;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一年級學生基礎能力較弱,閱讀能力培養或有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多方位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借助教材文中喚醒學生的閱讀意識。一年級學生漢字認識并不全面,閱讀教學任重道遠,教師必須肩負起教育職責,立足于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后期閱讀打好地基。

1以朗讀為抓手,樹立學生閱讀意識

朗讀是一年級學生認識漢字、了解文章內容的主要途徑,教師應在教學充分借助教材中的文章引導學生積極朗讀,在朗讀中幫助學生樹立閱讀意識。以一年級上冊課文2《影子》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之前,可以與學生構建交互平臺,如詢問學生平時觀察過自己的影子嗎,影子具備什么樣的特點呢?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朗讀文章[1]。在朗讀之后,詢問學生是否在文章中找到了答案,并在課后觀察自己的影子,是否與文章中闡述的一樣。在朗讀中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教師可以適當傳遞一些閱讀理念,如:教材之外,還有很多有趣的文章,需要你們去探索,去發現更多生活中有趣的事。借助朗讀教學樹立學生的閱讀意識。

2傳授閱讀技巧,倡導自主閱讀

教師在傳遞閱讀技巧的時候,應尊重學生的主體,結合學生的與閱讀方式給予正確的引導,適當地傳遞給學生一些閱讀技巧,并積極鼓勵學生在閱讀教材文章過程中逐步掌握這些技巧。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自主閱讀,將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技巧在課后閱讀中踐行[2]。以一年級上冊課文4《雪地里的小畫家》為例,教師可以在多媒體平臺播放相關視頻,引導學生在視頻中觀察,同時在回到課文中,雪地里的畫家都有誰?在視頻的輔助下,學生也能在課文中輕易地找出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這些畫家分別的畫的什么,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來,在視頻輔助下,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感受文中的內容。在多媒體的引導中,學生可以逐漸掌握教材文章的閱讀技巧,隨即教師倡導學生在課后閱讀教材之外的文章,在自主閱讀中驗證自己是否學到了課堂中掌握的技巧,在學習、驗證、補充三者相互循環中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

對于小學生而言,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很快地將其引入文章,尤其是一年級教材中收錄的一些古詩,都需要學生在閱讀中去掌握。問題可以給予學生明確的思考空間,借助問題由淺入深,引發學生自主思考。以一年級下冊課文3《靜夜思》為例,在背誦的基礎上,還需要學生掌握其中的情感。古詩意境較高,且每一篇古詩中都涵蓋了情感,要想進一步了解情感,就必須古詩中的字詞句理解。如題目點明了思,最后一句又說思故鄉,這個思證明了什么?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從中發現詩人此刻并不在自己的家鄉[3]。接下來試想:詩人思念故鄉是因為他沒有在自己的家鄉,如果你們的家人此刻不在自己的身邊,你們是不是也會向詩人一樣想念他們?在引導中鼓勵學生思考,并將這種情感貫穿于詩中,去嘗試感悟詩人的情感。

4借助圖片,加強理解

一年級教材中插圖較多,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插圖,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嘗試圖文結合,在結合中深層理解文章內容。以一年級下冊識字1《春夏秋冬》為例,教師引導學生首先觀察教材中的插圖,并與自己認為的春夏秋冬的景物進行對比,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完整的四季畫面。圖片是加深學生理解內容的推動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課內外文章的時候,學會借助插圖來理解文中的內容。又如課文1日積月累《春曉》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借助文中的圖片想象春天的早晨,教材中的圖片有花落、鳥叫等,學生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圖片深入想象,還有春風、春雨等,借助自己對于生活的觀察嘗試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春天早晨的美景。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教師都應鼓勵學生學會結合文章中的圖片深入理解,在難以理解的時候,可以按照文字在腦海中補充一幅圖,在圖中嘗試理解文章內容。

5課外拓展閱讀

僅靠教材中的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或有局限,教師應倡導學生將目光面向課外,在更多的文章閱讀中循序漸進的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可以適當閱讀一些寓言故事,抑或者童話故事,《十萬個為什么》《一千零一夜》等文章,在閱讀中積累知識,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閱歷眼界,還能在積累中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4]。在課外拓展中,教師應定期對學生的閱讀收獲檢查評價,既能時刻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能使學生感覺到教師重視自己的課外閱讀,也會在教材學習之余積極投入課外閱讀中,在閱讀中不斷豐富閱讀經驗,提升閱讀能力,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師需要長期堅守的教育方向,尤其是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樹立閱讀意識,在教學中倡導學生自主閱讀,并在閱讀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在理解過程中可以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圖片,強化自己的理解。與此同時,還需要在教材內容學習之余適當拓展至課外,豐富閱讀空間。

參考文獻:

[1] 王志軍, 溫小勇, 施鵬華. 技術支持下思維可視化課堂的構建研究——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 中國電化教育, 2015(6):6.

[2] 王利峰.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4(S2):1.

[3] 席麗新. 創設情境 注重訓練 有效生成——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談[C]// 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 0.

[4] 趙培香.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5, 34(1):3.

猜你喜歡
一年級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一年級數量關系有效教學策略的探討
原創校園紀實節目《一年級·大學季》特色分析及發展趨勢
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應對方案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