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資源助推千年古鎮豐惠振興研究

2022-06-30 12:10周建芳
經濟研究導刊 2022年17期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鄉村振興

周建芳

摘? ?要: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要傳承、利用好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因此,以浙江省上虞區豐惠鎮紅色文化資源為研究對象,探究其基本特色和重要價值。在此基礎上,提出紅色文化資源助推豐惠古鎮產業振興、人才培育、基層治理、文化振興的實踐途徑,以期對豐惠古鎮的鄉村振興以至其他地區的鄉村振興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鄉村振興;豐惠鎮

中圖分類號:D61?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17-0015-03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對紅色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反復強調要合理使用紅色資源,傳承和發展紅色基因。他說:“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盵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盵2]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革命歷程的見證,亦是中華民族非常寶貴的精神與文化財富。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農業、農村、農民”的重要助推器。農村是中國革命的發源地和舞臺,大多紅色資源都集中于廣大農村。而農民是中國大革命的主力軍,是革命的親身經歷者和見證者。因此,在新時代,我們必須要利用好紅色資源、紅色傳統、紅色基因,這對于凝聚奮進力量,全面振興古鎮產業、人才、文化和社會治理四大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區域概括及研究數據來源

豐惠古鎮位于浙江省東北部,是浙江省上虞區的千年古城。其歷來高度重視文化教育,形成了運河文化、虞舜文化、梁祝文化、青瓷文化、白馬湖文化、紅色文化等多元文化。

近代以來,上虞區豐惠鎮作為浙東革命發源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浙東革命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革命精神等奠定了其特有的紅色文化資源。本文研究主要是針對上虞區老縣城豐惠鎮擁有的紅色文化資源,即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紅色資源,收集包含許岙山戰場遺址、舊址建筑物、故居紀念館、墓碑及陵園、革命歷史紀念館、革命史跡陳列館及上虞文史館等在內的紅色文化資源單位。

二、豐惠古鎮紅色文化資源的基本特色與重要價值

豐惠老縣城的紅色革命,不論從其人物、規模、影響力等來看,都不像其他革命老區的革命事跡那被廣為人知。但它是中國千千萬萬的老縣城紅色革命的縮影,是社會最底層勞苦大眾反抗壓迫,追求獨立、自由、幸福的組成部分,也是充滿艱難和紅色革命傳統的浙東紅色革命老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革命年代,浙東大地戰火硝煙,豐惠鎮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前仆后繼,用血肉之軀守護這片土地,留下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光輝事跡,留下了極其豐富、極具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資源。

(一)記載了豐富的革命史料

豐惠鎮曾經是中共浙東區委和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機關所在地。1922年,在蕭山衙前李成虎領導的農民運動影響下,上虞縣農民開展反抗地主的斗爭。1924年2月,上虞縣農民協進會成立,并深入農村宣傳革命主張,號召農民反抗剝削。1926年7月,中共浙江上虞縣獨立支部成立,由葉天底(革命烈士)擔任書記。1927年11月,浙東工農革命委員會決定當月28日以象山港、上虞為中心舉行浙東農民暴動,并確定葉天底負責組織和指揮上虞縣城。后因計劃泄漏,葉天底等革命人士犧牲。之后,革命陷入低潮。

1937年,面對日本全面侵華,為積極宣傳抗日思想,成立上虞縣抗日后援會,組建抗日游擊隊、村黨支部,創辦報刊,動員民眾抗日。1941年,因日偽軍進犯豐惠縣城,虞紹邊境皋北抗日自衛隊成立。1942年6月,中共華東局派潭啟龍(建國后曾兩任浙江省委書記)等來浙東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并成立游擊司令部。1943年12月,成立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1944年3月13日,浙東游擊縱隊與敵人展開激戰,擊斃傷敵軍30余名。同年3月31日,浙東游擊縱隊在豐惠夾塘、萬岙村先后擊潰浙東國民黨“挺五”、“挺四”各部,粉碎浙東敵軍進剿計劃。1945年6月7日至20日,浙東游擊縱隊第三、第五兩個支隊全力阻擊敵軍,上虞區國民黨主力部隊“第三戰區挺進第四縱隊(田岫山部) ”被消滅,取得許岙攻堅戰的勝利。參戰的中國軍民受到新四軍總政軍部嘉獎。1945年9月23日,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新四軍浙東區黨委召開會議,傳達北撤指示和研究北撤事項,并部署北撤后浙東的工作。

上虞豐惠縣是浙東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浙東農民暴動、抗日游擊隊、浙東游擊縱隊等都是上虞縣寶貴的紅色革命文化。有了這些豐富的革命史料作依據,上虞縣的紅色文化資源就有了可靠的史證基礎。

(二)蘊含了堅定的革命精神

中共黨史是一部紅色抗爭、奮斗、建設的百年史。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上虞人民積極投入革命浪潮。王一飛、葉天底、陳樹谷等革命先烈以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拋頭顱,灑熱血,英勇戰斗,形成了特色的精神內涵,那就是堅定的信仰、堅持黨的領導、依靠人民群眾、分清敵我、制定正確斗爭策略。這為當今鄉村振興戰略思想中基層黨組織認真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發揮鄉村基層黨組織先鋒模范作用、紐帶作用、帶頭作用,發揮基層群眾的力量與智慧,堅持“黨民一家親”思想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與指導意義。

(三)保存了大量的革命文物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革命文物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是紅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紅色教育的生動教材、紅色文化的鮮活載體,要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3]。

豐惠古鎮深厚的紅色歷史文化,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史跡,有王一飛、葉天底、周達明、陳樹谷等烈士在故居生平活動遺跡;有浙東新四軍北撤會議舊址、中共上虞縣獨立黨支部誕生地遺址、上虞縣民主政府舊址、新四軍兵工廠舊址;有“敕五堂”紀念室、革命史跡陳列館、文史館等為紀念革命歷史或革命人士而建造的歷史紀念館和標志性建筑物等。這些都是上虞革命歷史的見證。有了這些文物史跡作為支撐,對這些紅色資源開發與利用,必將帶動鄉村建設與發展,促進鄉村治理與現代化。5291D9BB-5F38-45B1-9A71-BC4D1563ACF7

三、紅色文化資源助推古鎮全面振興

在思考保護文化遺產與發展經濟建設兩者關系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對于一個人來說,文物本身就是一個歷史的見證,保護一個人的歷史也就是對于一個人的保護;文物是寶貴的、不可逆轉的再生資源,保護好這些文物便是為了促進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盵3]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出來的先進文化,其革命遺存及英勇的革命故事,是我們開展紅色科-研-游產業的主要資源。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以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作為當地鄉村振興的新增長點,成為革命老城區的一個重要亮點,為推進地區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節、促進當地農民就業和增收、助力當地鄉村旅游振興的戰略起到了重要支持。因此,合理規劃紅色文化資源,切實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區域帶動效應,是推動老城區振興發展的現實問題。

(一)打造“紅色精品路線”,助推古鎮產業振興

產業振興有利于擴大古鎮居民的就業渠道,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上虞區政府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把紅色科-研-游產業與古鎮振興緊密結合,積極打造“紅色之旅”的紅色精品旅游路線,即將“上虞黨史陳列館—上虞紅色收藏館—浙東新四軍北撤會議舊館—葉天底故居—永和館(上虞縣民主政府舊址)—許岙戰斗紀念館—浙東新四軍后勤基地紀念館,崧廈街道祝溫村—東關街道擔山村—長塘鎮桃園村—‘紅心章鎮黨群服務中心—大通農場—嶺南鄉東澄村—豐惠鎮三溪村—梁湖街道拗花山村,上虞鄉賢館—鄉賢文化—竺可楨故居—中華孝德園—瓷源文化小鎮—胡愈之故居—豐惠鎮西湖村—陳春瀾生平事跡陳列館”[4]等景觀連成一片。

紅色精品路線自開通以來,特別在建黨100周年之際,上虞區紅色研學游路線吸引了大批游客。在今年暑假期間,紅色旅游教育基地,如北撤會議舊址、葉天底故居、胡愈之故居等吸引了大量市民,特別是中小學生前來參觀,深刻領會紅色精神。

紅色研學游活動所帶來的巨大的“人流量”,不僅發展了古鎮旅游業,而且還促進了當地餐飲、住宿、交通的發展,增加了當地民眾的收入,促進了豐惠鎮經濟社會發展,成為鄉村振興內在隱形的“發展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的:“要充分依托豐富的巨大紅色歷史文化旅游資源,開展偉大鄉村紅色旅游,搞活了一個偉大鄉村的紅色經濟,這其實就是我們振興一個紅色鄉村的好經濟做法?!盵5]

(二)加強紅色資源校地合作,助推古鎮人才振興

學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人才是古鎮振興的首要資源。要實現鄉村振興,人才作為第一要素,具有其他資源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紅色資源中所蘊含著的革命先輩們浴血奮斗的革命精神為培育人才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糧。

1.把紅色文化資源與當地高校思政教學充分融入,一方面,能夠有效幫助大學生提高自己的紅色精神內涵,立志成為報效祖國的有用之人;另一方面,大學生在汲取紅色資源后反哺于社會,利用假期或空閑時間擔任紅色宣講員,向更多民眾宣講紅色故事、紅色精神,提升民眾紅色精神素養。同時,還可致力于新農村建設,形成人才聚集效應,形成推動農村進步的重要人才資源。

2.把紅色文化資源與中小學社會實踐相融入,幫助學生們從小養成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長大后積極投身于建設家鄉的理想。

(三)引領鄉村鄉風文明,助推古鎮文化振興

紅色文化是當地多元文化之一,有利于提升當地鄉村文化建設的“軟實力”。隨著“互聯網+后疫情時代”的來臨,在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下,對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當下,弘揚、傳承中華民族紅色文化,除建設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紅色場館、組織紅色研學教育實踐、開展“讀百年紅書”等傳播路徑外,更應該深入挖掘、整合紅色資源,結合“互聯網+后疫情時代”的需求,充分發揮拍攝紅色經典影視、制作紅色動漫游戲、自編紅色舞臺劇、精讀紅色經典文學等眾多人們樂于參與的傳播方式,打響革命紅色文化品牌。

用紅色文化引導人,用紅色經典熏陶人,用紅色作品感染人,用文藝作品浸潤人,用典型事例示范人。把紅色精神寓于民眾日常生活中,有利于把紅色資源轉變為長久的文化資源,推動豐惠鎮文化發展。

(四)激活紅色基因,助推古鎮基層治理

革命年代保留下來的大量遺址和革命故事,既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加強鄉村基層治理的重要手段。

紅色文化資源中的文化理念對于現代鄉村治理具有借鑒意義。烈士紀念館、革命遺址、革命圖片和革命文物是反映中國共產黨黨性的德育教科書,通過重現中國共產黨革命的崢嶸歲月,讓每一位參觀者去重審革命的歷史,促使人們更深層理解思考并獲得精神滋養,增加社會正能量。

在革命年代,黨的優良作風建設、嚴明的組織建設,對于當今的鄉村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具有重要啟示。紅色文化資源中的奉獻精神在凝聚人心、團結村民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把上虞的紅色文化資源充分融入到豐惠古鎮鄉村基層組織建設中,提升鄉村組織的精神面貌、治理能力、服務能力,發揮其戰斗堡壘的作用;用上虞革命烈士們所蘊含的為人民服務、勇于奉獻精神引導基層黨員樹立崇高的使命擔當精神,將他們的先鋒帶頭作用發揮出來。

結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中國的廣大鄉村用何種路徑實現發展,減少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是值得深入關注和思考的問題。而發展的關鍵就在于要結合本地實際,與本土的鄉土資源相結合,顯示與眾不同的特色。上虞豐惠鎮的紅色資源正是其特色之一,挖掘上虞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容、歷史價值、時代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并綜合豐惠古鎮的地理、人文等優勢,對于助推上虞豐惠古鎮全面振興、促進地域經濟發展、提高當地村民道德素質、實現古鎮“舊城新面貌”提升、形成豐惠古鎮文化產業特色都具有重要作用,亦是紅色文化資源對于豐惠古鎮長遠發展的新時代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 ?新華網.習近平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1-03-30.

[2]? ?新華網.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強調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2019-09-18.

[3]? ?新華網.習近平對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1-03-30.

[4]? ?浙江新聞.傳承革命精神!上虞六大歷史紀念館串起紅色革命之旅[EB/OL].2020-09-20.

[5]? ?習近平.黨員四史學習教育讀本《論中國共產黨歷史》(普及本)[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責任編輯? ?柯? ?黎]5291D9BB-5F38-45B1-9A71-BC4D1563ACF7

猜你喜歡
紅色文化資源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利用會寧本土紅色資源開展班級德育工作
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的路徑探討
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實施策略
貴州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現狀及法律保護對策
SWOT理論視域下商洛市開發紅色文化資源的戰略研究
論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