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文化符號的美學表達與跨文化傳播研究

2022-06-30 00:59何子豪劉蘭
國際傳播 2022年2期
關鍵詞:跨文化傳播中華文化

何子豪 劉蘭

【內容摘要】奧運會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體育盛會為東道主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也為多元文化的跨域交流提供了重要平臺。本文以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為例,從符號學的角度分析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在中華文化的美學表達和跨文化傳播中的創新實踐,為今后我國的跨文化傳播提出建議。我國跨文化傳播應打造促進受眾共情的文化標識,構建虛擬與現實融合的傳播場景,創建故事化與視覺化的敘事文本,從而實現中華文化的精準闡釋與意象的完美建構。

【關鍵詞】北京冬奧會;中華文化;美學表達;跨文化傳播

跨文化傳播是指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信息交流、共享和互動的過程。由于東西方文化的異質性以及高語境文化自身的復雜性,中華文化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始終存在被解構和誤讀的風險。體育活動存在許多運動規范、專業用語等相沿成習的規約符號,為不同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提供制度性約束,也為身處不同文化背景和圈層的人們的相互了解提供共通的意義文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彌合文化差異、避免傳播障礙與隔閡的作用。奧運會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體育賽事,是世界各國進行跨文化傳播的重要場域。歷屆奧運會的主辦國都會通過一系列程序化的儀式,實現本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互動共融,進而塑造本國形象。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底色,將高科技嵌入文藝表演與儀式環節,利用多種藝術符號的編碼和解碼進行中華文化的世界化表達,展現了東方美學,體現了中國創意和中國智慧。在新語境下,探索中華文化跨文化傳播新路徑,意義重大。

一、跨文化傳播的新語境

隨著傳播技術的發展與變革,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呈現出沖突與融合的新表征。中華文化的跨文化傳播迎來新語境,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成功不僅驚艷了世界,也為中華文化的跨文化傳播打開了新的窗口。

(一)奧林匹克文化的世界性與中華文化的民族性

奧林匹克運動源于古希臘宗教祭祀的競技比賽,經過2900多年的演變,發展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體育盛會,形成獨特的現代奧林匹克文化。奧運會舉辦國結合本國文化傳統提出的賽事口號和主題,是對奧林匹克文化進行的在地化詮釋和豐富發展,也是歷屆奧運會開幕式著力表達的文化理念。中華文化形成于中國自古以來獨特的政治、經濟、人文環境,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把中國以人為本的文化理念融入追求和平、進步、團結、公平、公正的奧林匹克文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中西方之間的文化與意識形態差異,獲得國際受眾的廣泛認同,是中華文化跨文化傳播的一次成功實踐。

(二)直播業態的迭代與文化符號解讀的主動性

奧運會開幕式的轉播權歸屬以及拍攝、解說,都有可能導致文化符號意義的流變,將直接影響跨文化傳播的效果。近年來,國內直播業態漸趨成熟,這為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取得良好傳播效果打下基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專業的主持解說幫助國內受眾理解冬奧會開幕式深刻的文化內涵;視頻網站等新媒體平臺同步直播,也為受眾在線交流提供了平臺。在多元媒體形態同頻共振的傳播過程中,中華文化實現了塑造國家形象、贏得受眾認同的預期。

(三)短期聚焦的流量聲勢與逆全球化背景下的輿論環境

一次成功的跨文化傳播是多主體跨圈層互動的結果。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通過構建莊嚴的媒介儀式,將不同文化圈層的受眾聚合于具有統一認知參照系的共同體中, 在聚焦效應作用下,形成基于相近合意空間的跨域情感投射,在短期內創造出廣泛的流量聲勢,吸引國外受眾關注,從而促進本國文化的跨文化傳播。由本屆冬奧會引起的國外媒體對中華文化的關注,存在一定的正向表征。

但是也應看到,近年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急劇變化,逆全球化趨勢顯現,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趨于保守,此種態勢易引發激烈的價值觀博弈和文化沖突。一些西方國家政府及媒體對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文化符號做出單向度解讀,惡意炒作開幕式的防疫措施,試圖扭曲西方普通民眾對我國的客觀認知,同時阻礙他們對中華文化的接受。這些問題有可能演變成負面輿論,對中華文化跨文化傳播造成障礙。

二、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美學表達

在中國夢與冬奧夢交匯的歷史時刻,中國人民通過文化創新,用天馬行空的藝術想象,呈現出一個又一個視覺奇觀,實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體現出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

(一)以“雪花”為主線的文化敘事

在符號內涵傳遞的實踐中,不同文化圈層的人通過對符號進行排列組合表達豐富的文化含義。由于語言的多義性和復雜性,因此對語言符號的傳播交流成本較高。而具有象征意義的非語言符號憑借其通俗易懂的特質,往往能夠成為跨文化交流中的橋梁和助力?!把┗ā弊鳛橹形鞣轿幕餐ǖ囊庀?,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倒計時短片中“暗藏”的雪花、引導員衣服上的雪花元素、部分表演的雪花背景,是貫穿開幕式的暗線和伏筆;雪花與中國結的巧妙結合,編織出簡約又空靈的“雪花”引導牌,展現出中國文化中輕盈浪漫的冰雪美學;寫有各個參賽國家和地區名字的“雪花牌”在橄欖枝與中國結的串聯下聚集在一起,傳遞出中國文化“和而不同”的理念;光影互動中,所有“小雪花”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座“雪花臺”,與冰雪五環相呼應,完美體現出“一起向未來”的奧運主題。

(二)以科技為基礎的文化表達

德國學者格諾特·波默提出“氣氛美學”理論,強調人身體的“在場”以及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通過高科技手段,實現了所有觀眾的“共同在場”,將內化于心的中華文化以視覺符號的形式表達出來,每個環節都體現出獨特的中國美學觀念和文化底蘊,讓人們在現場氛圍的感召下產生觀點的交融,各國文化中的差異被淡化。LED三維立體舞臺將抽象的中華文化變為具象的藝術影像:綠色的柳條在“微風”中搖曳,宣示著春的到來;“立春”字樣的焰火,將生命的磅礴之力帶上云霄;場地上的孩子輕輕吹動的蒲公英,飄散到各個角落,寓意播撒希望;《立春》中8K實時分辨率的LED地屏和裸眼3D技術,與演員的表演有機結合,帶給觀眾沉浸式體驗,構建出天、地、人的和諧關系,體現了中國人古樸智慧的時空觀與自然觀;冰雪五環展現環節中,一滴藍色的水墨從天而降,幻化為奔流不息的黃河之水在場地上彌漫開來,營造出“水瀑布”的視覺奇觀,使中國傳統的水墨文化與自強不息的奧運精神相交融;由LED柔性燈板制作的五環標志經過濾色,凸顯冰的質感,透出玉的溫潤,“五環”與“雪花”交相輝映,是中國文化與奧運精神在對話;歌曲《雪花》的旋律在鳥巢上空回響,孩子們手持“和平鴿”在場地中追逐嬉戲。動作捕捉技術通過場地上方的攝像頭跟蹤每個孩子的位置,營造出雪花緊跟孩子們的腳步繽紛飄舞的景觀,描繪出孩童天真爛漫的圖畫。5F0F9353-1F79-4A0B-A9B8-F0EEC1E813DE

(三)以“我們”為核心的文化自信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沒有借助有形的器物展現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而是聚焦由世界各國構成的“我們”一起“走向”未來,體現了自我與他者平等交流的文化自信。在奧運五環展示環節中,二十四道“激光刻刀”在“冰立方”雕刻歷史、復刻時光:從第一屆法國夏蒙尼冬奧會開始逐一展示歷屆冬奧會的標志,講述世界各國對奧運精神的傳承;6位運動員擊打影像冰球,晶瑩剔透的奧運五環“破冰而出”,喻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們打破隔閡、相互走近的使命擔當;從運動員入場式的引導牌到匯聚成璀璨的“大雪花”,寫有各個參賽國家和地區名字的“雪花牌”重構成這一屆冬奧會的主火炬,傳達出世界各國休戚與共、命運相通的核心理念;伴隨著《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旋律,76名中外青年并排走向前方,以觀念性的行為表演,向平凡而偉大的世界各國人民致敬。44位來自河北阜平的孩子用標準的希臘語演唱奧林匹克會歌,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年輕人的精神風貌以及中國對奧運精神的用心演繹。

(四)以環保理念為依托的文化創新

一個新的符號文本的誕生,通常是從它的“前文本”中得到了靈感和啟發。歷屆奧運會開幕式都會調用相近類型的符號儲備,借鑒往屆奧運會開幕式的成功經驗。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既基于“前文本”,又擺脫“前文本”的束縛。開幕式上巨大的3D“迎客松”創意造型展現在鳥巢上空,猶如好客的主人張開雙臂,歡迎八方賓客到來,既極富中國文化韻味,又秉持了環保的理念。奧林匹克圣火是奧運精神的象征,歷屆奧運會開幕式主火炬的點燃方式都為世人所矚目。北京冬奧會鳥巢火炬傳遞的最后一棒就是主火炬,由參賽國名稱構成的“雪花臺”守護著奧運火炬,不息的火焰象征著人類團結一致守護奧林匹克精神。以不點火代替點火,這一經典“留白”于最細微之處展現了“一葉知秋”的意境。此外,開幕式的焰火表演使用無毒、微煙的環保彈藥,極大降低了煙火的燃放總量,這一切都很好地詮釋了中國人的低碳環保觀。

三、跨文化傳播的路徑探析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為未來留下了豐富的跨文化傳播經驗。我國在跨文化傳播中要立足傳統文化,創新傳播理念,優化傳播話語表達形態,通過科技與文化符號的完美融合構建異域文化間良性互動的關系,提升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認同感。

(一)文化深耕:打造能夠引起中外受眾共情的文化標識

長期以來,我國在跨文化傳播中形成了一些具象化的國家形象符號。北京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墩墩”成為國內外受眾熟知和喜愛的公共符號,在奧運周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應抓住這一契機,在跨文化傳播中進一步深入挖掘自身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打造“冰墩墩”“大熊貓”等文化標識, 通過共情傳播在海外受眾中不斷深化中國文化的符號意義,構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北京冬奧會閉幕后,可借助商業化手段持續推出有關“大熊貓”的電影、動漫,以“大熊貓”為第一視角,系統、立體地向國外受眾講述中國的歷史、文化,并根據具體的社會情境對中華文化進行新的解讀。這種以非語言文化符號作為國家形象標志的傳播方法,能夠在不同文化圈層中創造出情感的親近性,淡化國家、民族、意識形態界限,為我國跨文化傳播營造多元融合的氛圍。

(二)技術嵌入:構建虛擬與現實融合的傳播場景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通過互聯網實現文化符號的“云端交互”成為新趨勢。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對“5G+4K/8K+AI”超高清直播技術的應用,確保了受眾實時觀影的流暢、清晰,增加了畫面景深。以AR、VR為代表的虛擬現實技術,拓寬了視角廣度,給受眾帶來沉浸式的虛擬體驗。 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打造出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璀璨的文化景觀,為中華文化的跨文化傳播開辟了新途徑。

首先,我國應強化技術與藝術的創新探索與融合,實現中外不同個體圍繞中華文化進行現場與網絡空間的話語交匯。其次,可利用多媒體、數碼成像、AR、VR等技術設置中華文化線上體驗館,構建虛擬與現實融合的跨文化傳播場景,打造數字化、游戲化、視覺化、沉浸式的文化云端仿真體驗。最后,鼓勵我國的數字技術團隊與文藝團體走向世界,在海外定期舉辦中華文化的數字文藝表演,將實景與虛擬場景有機融合、廣泛傳播,以增強國外受眾的直觀體驗和精神感受,提高他們的參與度,激發他們了解中華文化的熱情。

(三)話語調試:創建故事化與視覺化的敘事文本

在跨文化交流中,選取合適的敘事文本,可以避免因表達不當而導致國外受眾對本國文化意義和價值觀念的理解錯位。平和、親切的符號互動可以拉近與受眾的距離,達成異質文化之間的認同。視覺符號更容易刺激人們的感官系統,其在人群中的廣泛可接受性能夠最大限度地規避文化差異帶來的理解障礙。講故事作為一種經典敘事手法,其豐富性、連貫性、情節的多變性和豐富的想象空間等特點能夠深刻而富有感染力地詮釋符號的內涵。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相關報道運用了豐富的敘事文本,講述眾多開幕式參演者的成長與生活經歷,通過普通人的微觀視角實現跨文化傳播的路徑突破。例如,將小號手的生活、成長經歷轉化為靈活、動態的視覺文本,講述《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曲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感,既有民族性,又有共通性,有助于順利實現異域文化符號的意義互動。事實上,國外受眾對冬奧會開幕式志愿者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如能借用大眾化的敘事手法,將志愿者的工作與中華文化聯結起來,創作出生動有趣的志愿日記,形成沉浸式的精神共鳴,可以提高中華文化跨文化傳播的親和力、表現力。

(四)理念更新:實現和諧共生、共創未來的價值引領

在新時期、新語境下,中華文化在跨文化傳播中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我國可以充分發揮體育在國際交流中的平衡與緩沖作用,利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塑造的良好形象,積極開展主場體育外交,加強與世界體育大國的文化交流,通過承辦國際體育賽事,開展文化交流,幫助第三世界國家發展體育事業,展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和諧共生”“共克時艱”“共創未來”等時代理念。通過積極與世界各國合作,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與挑戰,為中華文化的跨文化傳播創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

結語

北京冬奧會是中華文化面向世界的一次驚艷亮相,向國內外受眾精彩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與文化創新能力。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通過視覺傳遞與文字闡釋相結合的方式,在符碼間的動態聚合中不斷轉變視角,拓展人類共通的意義空間,實現了中華文化的精準闡釋與意象的完美建構。我們要抓住北京冬奧會的絕佳契機,豐富中華文化內涵,提高中華文化的親和力、感染力,掌握跨文化傳播的主動權,以達到更好的國際傳播效果。

(責任編輯:姜雨杉)5F0F9353-1F79-4A0B-A9B8-F0EEC1E813DE

猜你喜歡
跨文化傳播中華文化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講臺上傳授中華文化
兩岸青年在廈門共商中華文化傳承與青年擔當
《功夫熊貓》三部曲的跨文化傳播策略研究
跨文化傳播背景下商標品牌命名及其譯詞研究
澳門:古代與現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節點
中西文化差異下影視傳播的現狀與對策
都市電影中正面形象所帶來的跨文化傳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