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進行小學古詩詞的教學

2022-06-30 22:29麥小群
學校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關鍵詞:古詩意境古詩詞

麥小群

古詩詞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人民精髓,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寶貴遺產,是中華文化藝術的瑰寶。其文質優美,語言含蓄,意境深邃,學習古詩詞不僅給人以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部編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那么教師應該如何進行古詩詞的教學呢?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催發劑,是學生學習的源泉,它能使學生積極探索,勇于攀登,朝著目標奮進。古詩詞年代遙遠,脫離了學生現在的生活,學生難以理解,從而對學習古詩詞興趣不濃。教師如果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使課堂有趣、有序地進行,將會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執教《出塞》時,教學伊始,我就播放古詩的歌曲,隨著詩句在悲壯的旋律中一遍遍地吟唱,同學們漸漸地進入古詩境界,相信此刻,同學們似乎身處古代戰場,感受戰爭的慘烈。這不是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嗎?

另外,運用多媒體精美的界面設計,配上蒼涼的背景音樂,營造出悲壯殘酷的戰爭氛圍,烘托出良好的教學氣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這是傳統教學無法做到的。

二、反復誦讀,領會詩意

誦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方法之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蔽覈未骷姨K軾也說道:“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些名言充分說明了誦讀古詩的重要性。誦讀是小學生學習古詩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詩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徑。誦讀有兩層含義,朗讀和背誦?!墩Z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因此,教者要引導學生多讀、熟讀,才能善解其意。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誦讀呢?

古詩詞具有音樂感(韻律、和諧音調、抑揚頓挫、平仄交錯),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師只要營造一種和諧、民主、愉悅、快樂的朗讀氛圍,就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誦讀欲。

三、想象畫面,感受意境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為主觀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觀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師在古詩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入其“境”,才能使學生“悟其神”,會其“意”,真正領悟到古詩的意境美。葉圣陶曾說過:“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處,指導一二句話,也許就夠了,不一定要繁復冗長的講說?!惫旁姷慕虒W,一定要將學生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引導學生借助詩人的豐富聯想,展開想象,領略詩人雄偉的氣魄,以及詩人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懷。我們要詩情畫意地教古詩,學生要詩情畫意地學古再現意境是關鍵。

四、引入表演,激發創造

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被感興趣的事情所吸引,發展學生創造力對其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所謂創造力即學生自身擁有被激發的潛質,相關研究也指出,表演活動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由和獨立自主的權利,更重要的是存在很多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機會。學生在表演活動中遇到阻礙時就會產生全新的要求,進而激發創造力。尤其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精力旺盛,喜歡通過表現自己獲得教師的贊賞。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就應為學生創造寬松且開放的表演平臺,促使學生盡情發揮自己的特長。例如我在講解《清明》一課時,我就抓住孩子好表現的特點讓其扮演詩人和牧童,表演詩人向牧童問路的情景,在表演的過程中,孩子創造了古詩體現不出來的語言、表情、動作,孩子不但理解了古詩意思,而且體驗了詩人作這首詩時的思想感情。此外,我還讓扮演詩中角色的學生大聲朗讀這首詩,仿佛進入這個情境中體會古詩的意境。從課堂活動可發現,這種表演活動能真正實現新課程標準強調的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即寓教于樂的目的,也能提高古詩教學效率。

五、情感體驗,品味詩韻

古詩在表達上多是言近而旨遠,景近而情深。無論是寫人、記事、繪景還是狀物、抒情的詩,無一不是語言的精練濃縮和社會生活的高度概括和詩人思想感情的升華,于短短數語中表達無盡的意韻。以葉紹翁的《夜書所見》為例,這首詩是詩人客居異鄉,靜夜感秋所作,抒發了羈旅之愁和深摯的思鄉之情。詩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該詩以景襯情,動靜結合,以梧葉聲和風聲襯出秋夜的寂靜,還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兒童夜捉促織的樂景反襯自己客居他鄉的悲情。 此詩以疊字象聲詞置于句首,一開始就喚起讀者聽覺形象的聯想,造成秋氣蕭森的意象,并且用聲音反襯出秋夜的寂靜。接著用一“送”字,靜中顯動,引出“寒聲”,在梧葉搖落的蕭蕭聲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氣;以聽覺引起觸覺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環境的凄清幽冷,再以“動”字揭出“客情”,情景湊泊,自然貼切,彌見羈愁之深。三四兩句,詩人以“籬落一燈”隱喻自己的“孤棲天涯”,借景物傳達一片鄉心,與“江上”句相關聯,收束全篇,尤覺秋思洋溢,引人遐想,詩歌的韻味十足。教學時,可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量和思維能力等方面入手,進行點撥、啟發,讓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走進詩歌的意境,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這樣有利于學生對古詩的理解、記憶,品味悠遠的意韻。

總之,古詩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也能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體驗把握古詩的朦朧美、神秘美、含蓄美,提升語文的綜合素養。小學階段對于學生成長十分重要,因為學生思維處于發展初期,教師在古詩教學中應積極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講解古詩背景,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情感,必要時可引入表演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進一步提高古詩教學質量,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提高語文素養。

猜你喜歡
古詩意境古詩詞
古詩詞里的清明時節
踏青古詩詞
我愛古詩詞
古詩教我珍惜時間
勞勞亭
春色滿園
一朵花的意境
唐.歐陽詢《九成宮》集古詩
環境——雕塑意境的延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