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海沙地木麻黃與臺灣欒樹混交造林技術研究

2022-07-02 00:12林武星朱煒林偉東李茂瑾林捷
防護林科技 2022年4期
關鍵詞:木麻黃混交林

林武星 朱煒 林偉東 李茂瑾 林捷

摘要 針對沿海沙地木麻黃單一樹種防護林結構簡單和人工林群落生態系統穩定性弱的特點,在惠安赤湖國有防護林場開展了木麻黃與臺灣欒樹混交造林研究,采用木麻黃與臺灣欒樹分別按3∶3、2∶3和1∶3比例行狀混交,以木麻黃純林與混交林對比,對9年生的試驗林進行測定,結果表明:混交林中木麻黃生長量大于木麻黃純林,

樹高、胸徑差異不顯著,平均單株材積和單位面積平均蓄積量存在顯著差異和極顯著差異;木麻黃+臺灣欒樹1∶3混交林中臺灣欒樹的生長量最大;木麻黃+臺灣欒樹混交林土壤的容重小于木麻黃純林土壤,孔隙度大于木麻黃純林土壤;木麻黃純林的防風效果略好于木麻黃+臺灣欒樹混交林,混交林中木麻黃+臺灣欒樹3∶3混交林的防風效果稍好于其余2種混交林。

關鍵詞 木麻黃;臺灣欒樹;混交林;純林;沿海防護林;沿海沙地

中圖分類號:S725.2文獻標識碼:A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2.04.009

Study on Mixed Afforestation for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and Koelreuteria elegans in Coastal? Sandy Areas

Lin Wuxing Zhu Wei Lin Weidong Li Maojin Lin Jie

(1. Fujian Forestry Academy of Sciences,Fuzhou 350012,Fujian;2. Fujian Province Huian Chihu Stateowned Forest Farm,Quanzhou 362131,Fujian)

AbstractIn view of simple structure of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in coastal sandy land and weak stability of artificial forest ecosystem,the mixed afforestation of? C. equisetifolia and Koelreuteria elegans was carried out in Huian Chihu stateowned forest farm. The row ratio of two tree species were 3:3,2:3 and 1:3 used in this trial to compare the mixed stand and pure C. equisetifolia st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growth increment of C. equisetifolia in mixed stand was bigger than that of 9yearold pure stand,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obvious. The growth increment of K. elegans in 1:3 mixed stand was the biggest. The soil volumeweight of mixed afforest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of pure stand,but the porosity increment was bigger than that of pure C.? equisetifolia. Windproof effect of pure C. equisetifolia stand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of mixed stand,among which mix proportion of 3:3 stand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other two kinds of mixed stand.

Key wordsCasuarina equisetifolia;Koelreuteria elegans;mixed stand;pure stand;coastal protective forest;coastal sandy land

木麻黃(Casuarina equisetifolia)具有抗風沙、耐鹽堿、耐干旱、耐貧瘠的優良特性,是福建省沿海沙地主要的造林樹種,在沿海地區具有良好的防御風沙危害的作用。木麻黃防護林為沿海地區工農業穩定發展和居民安定生活創造了適宜的環境。由于沿海沙地造林基本上是木麻黃單一樹種,在長期經營過程中存在著人工林生物群落簡單、生態系統不夠穩定、林地肥力下降和二代更新林分生產力降低等問題[1-3],因此,需要改變沿海沙地人工林樹種單一的狀況。事實證明,混交的人工林群落穩定,較少發生病蟲害、火災、地力衰退等[4,5]。臺灣欒樹(Koelreuteria elegans)是臺灣原生特有種,耐旱,抗風,生長快[6],1998年開始陸續在惠安赤湖國有防護林場進行引種造林,并開展了臺灣欒樹與木麻黃的混交造林試驗,旨在探索該樹種在沿海沙地生長潛力及與木麻黃混交效果,為臺灣欒樹在沿海沙地經營提供參考。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惠安赤湖國有防護林場大山頭工區距離最高潮水線約160 m位置,118°30′ E,24°21′ N,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20.3 ℃,多年平均降雨量1 050 mm,多年平均風速7.0 m·s-1,最大風速32.6 m·s-1,土壤類型為沙壤土。主要植被有厚藤(Ipomoea pes-caprae)、海邊月見草(Oenothera drummondii)、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等[7,8]。073338A2-ABD6-4819-8ACD-7AE2FED2902A

2 研究方法

2010年10月,對試驗地上原生長的23年生的實生木麻黃林帶進行了采伐,采伐后的地塊清理木麻黃樹頭,定點(株行距均為2 m)挖穴,穴內放10 kg左右的紅心土。2011年6月造林,用赤湖國有林場苗圃培育的1年生木麻黃無性系惠1#和1年生臺灣欒樹種子苗混交種植,木麻黃和臺灣欒樹的造林比例有3∶3、2∶3和1∶3共3種,行狀混交,以1年生的木麻黃無性系惠1#營造純林為對照,3次重復,共12塊試驗小區,單塊小區規格20 m×20 m。定期觀測,在試驗林9年生時進行生長量全面量測,測定風速,采集土樣分析其物理性質等[9-11]。

3 結果與分析

3.1 木麻黃與臺灣欒樹不同比例混交造林生長效果

對9年生不同比例木麻黃+臺灣欒樹混交林的生長量進行調查,結果見表1。

表1表明,3種混交林中臺灣欒樹生長量差別較大,不同混交林中臺灣欒樹的生長量為木麻黃+臺灣欒樹1∶3混交林>2∶3混交林>3∶3混交林。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混交林中臺灣欒樹的胸徑、樹高、單株材積、單位面積的蓄積量均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木麻黃+臺灣欒樹混交林中木麻黃的生長量大于木麻黃純林,

方差分析顯示不同類型林分中木麻黃的樹高、胸徑生長量差異不顯著,平均單株材積和單位面積平均蓄積量存在顯著差異和極顯著差異。

3.2 木麻黃+臺灣欒樹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質

對不同類型林分的土壤用環刀法采樣進行物理性質測定,結果(表2)顯示,總體上木麻黃混交林土壤的容重低于木麻黃純林,而孔隙度高于木麻黃純林。以木麻黃+臺灣欒樹1∶3混交林土壤為例,其容重與木麻黃純林土壤相比降低3.6%,而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總孔隙度與木麻黃純林土壤相比分別提高了10.8%、5.6%和6.3%。這可能與木麻黃和臺灣欒樹的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位置不同有關,不同樹種的根系在不同深度土壤中生長穿插,促使土層更加疏松,因此,相對于木麻黃純林土壤,木麻黃+臺灣欒樹混交林土壤容重低而孔隙度含量高。不同混交林中,木麻黃+臺灣欒樹1∶3混交林土壤的容重最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總孔隙度最大。

3.3 木麻黃+臺灣欒樹混交林防風效果

用手持風向風速儀測量不同類型的林分內外風速,確定其防風效果。從測定的結果(表3)看,木麻黃純林的防風效果比木麻黃+臺灣欒樹混交林效果稍好,混交林之間的防風效能比較接近,木麻黃+臺灣欒樹3∶3混交林的防風效果略好一些。這是因為木麻黃是優良的防風樹種,特別是本試驗用的木麻黃惠1#無性系樹冠小枝濃密,對削弱風速的功能更好;臺灣欒樹樹冠較大但枝葉稀疏,通風度較大。因此,木麻黃純林與木麻黃+臺灣欒樹混交林相比,降低風速的效果更明顯。

4 結論與討論

對沿海沙地9年生的木麻黃與臺灣欒樹3∶3、2∶3和1∶3行狀混交林和木麻黃純林測定結果表明,臺灣欒樹在木麻黃+臺灣欒樹1∶3混交林中生長最快,不同混交林中臺灣欒樹的生長量差異顯著,

混交林中木麻黃生長量與木麻黃純林比較樹高、胸徑生長量差異不顯著,平均單株材積和單位面積平均蓄積量存在顯著差異和極顯著差異;木麻黃+臺灣欒樹混交林土壤的通透性強于木麻黃純林的土壤;木麻黃純林的防風效果好于木麻黃+臺灣欒樹混交林,木麻黃與臺灣欒樹不同比例混交林的防風效能比較接近。

福建省沿海沙地木麻黃防護林帶是沿海地區抵御風沙和海潮的生態屏障,在改善沿海地區的生態環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沿海沙地木麻黃單一樹種的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簡單,生物多樣性較差,容易發生病蟲危害。選用適合在沙地生長的樹種與木麻黃混交是改善木麻黃防護林群落結構和增強木麻黃人工林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有效途徑。本研究中,木麻黃與臺灣欒樹采取1∶3的比例行狀混交的效果較為理想。實踐證明,

厚莢相思(Acacia crassicarpa)、卷莢相思(Acacia cincinnata)等相思類樹種、黃槿(Hibiscus tiliaceus)、海檬果(Cerbera manghas)、水黃皮(Pongamia pinnata)等均是木麻黃優良的伴生樹種。

參考文獻:

[1] 林武星,朱煒,李茂瑾,等.沿海沙岸木麻黃基干林帶套種鄉土樹種效果研究[J].綠色科技,2021(5):127-128,131

[2] 林武星,張水松,吳惠忠,等.木麻黃防護林更新改造樹種的篩選試驗[J].防護林科技,2000(8):85-87,117

[3] 林武星,黃雍容,葉功富,等.沙質海岸木麻黃+濕地松不同混交模式綜合效益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3,11(5):70-75

[4] 林武星,黃雍容,王光玉,等.九龍江流域杉木混交林土壤結構的分形研究[J].生物數學學報,2014(2):283-290

[5] 俞新妥.混交林營造原理與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9:5-18

[6] 潘志剛,游應天.中國主要外來樹種引種[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7] 張水松,林武星,葉功富,等.海岸風口沙地提高木麻黃造林效果的研究[J].林業科學,2000,36(6):39-46

[8] 林武星,林媛媛,蘇寶川.福建省海岸風電場植被恢復技術研究[J].防護林科技,2021(1):76-77,79

[9] 葉功富,張水松,徐俊森,等.木麻黃低效防護林的結構特征和防護效能研究[J].防護林科技,2000(8):29-32,102

[10]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性狀[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7

[11] 張萬儒.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4073338A2-ABD6-4819-8ACD-7AE2FED2902A

猜你喜歡
木麻黃混交林
傳奇木麻黃
木麻黃記
春天的木麻黃
坡向坡位及郁閉度對森林公園內林下南方紅豆杉生長的影響
武夷新區規劃建設和開發中海綿型城市理論和實踐探索
木麻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