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課堂應用對話式教學的對策思考

2022-07-03 12:16郭秀華
考試周刊 2022年19期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對話式教學教學實踐

摘要:小學數學作為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科目之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還能初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衡量小學階段教學成果的重要依據。在教育部的大力扶持下,部分鄉鎮小學雖然配備了相應的多媒體設施,卻因為師資隊伍建設力量不夠,教育教學方法無法做到及時有效的更新,發展空間有限,無法吸引年輕教師團體的加入,使得教育水平遠不及城市地區。同時,家校聯系環節的缺失也讓學生無法進行有效的知識輸出,不能將知識內化,無法提升自身能力。在這樣的環境下,從教師角度入手進行教學方法的突破是改變當下小學數學教學困境的最有效的方法,文章從對話式教學的方法入手,通過師生互動、生本互動、生生互動等方面具體闡述了對話式教學與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對話式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9-0059-04

一、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一)學校層面

教育與經濟之間存在著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經濟制約著教育的速度與規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育教學的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最終影響人才培養的規格。教育部的經濟支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鄉鎮小學教學設施短缺的問題,卻依舊沒有改變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觀,部分教師在授課時依舊以課本、教材為主,無法有效利用多媒體設施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小學數學作為小學義務教學階段的主科之一,對青少年兒童邏輯思維的培養與抽象思維的啟發有著重要的培育作用。教學觀念的落后讓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具僅局限于課本與黑板,課堂的有效進行基本依賴于教師的主觀教學能力,并不能借助客觀工具,只能進行枯燥乏味的灌輸式教學,無法創設有效導入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課堂效率低下,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

(二)教師層面

教師與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傳統教學觀下,突出教師的掌控地位,只注重間接經驗的傳授,不注重學生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也是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普遍存在的問題。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農村小學師資隊伍建設不足,與發達城市相比,落后的經濟條件無法給予年輕的青年教師良好的發展空間,教師隊伍出現老齡化現象,多數教師不具備專業素養,再加上信息傳遞的滯后性,教育教學方式得不到及時更新,在教師數量與教學能力上均達不到國家制定的課程標準,因此,教學氛圍自然低下,教學效果當然不佳。新課改下的教學觀要求教師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則擔任著知識的傳授者、課程的開發者與建設者、教育的引導者等角色。因此,要想改變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就應該從師資隊伍建設入手,轉變教育重心,多關注學生的自身成長與能力的提升。

(三)學生層面

鄉鎮小學的教學效果落后并不單單集中于數學課堂,而是整體效果不佳,語文、科學等科目的落后無法訓練學生的相關思維及能力,導致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不高,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給教學的有效施行帶來了阻礙。除此之外,受家庭因素的影響,部分家長根本不重視教育的作用,甚至抱有敷衍了事的態度,又因為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無法給予學生應有的關懷,導致學生養成自卑、怯懦、不愛說話的性格,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家校協同作用的缺失讓學生課堂表現不積極,無法進行有效的知識吸收,課后又不能及時復習,無法將所學知識內化,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鄉鎮小學的學生普遍自制力低下,學習興趣不高,對學習抱有得過且過的心態,上課時注意力不能集中,聽課效率低下。部分學生在智力上有著明顯的缺陷,達不到正常水平,學習接受能力不強,更需要教師進行耐心的教導和啟發。

二、 對話式教學概述

(一)對話式教學的基礎

對話式教學是課堂提問的升級與變形,更側重于師生互動,其目的在于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從而讓學生掌握知識。首先,對話式教學的順利實施必須建立在師與生的平等交流基礎上,因此教師必須做到尊重學生,建立民主型師生關系,讓學生勇于思考、敢于回答,為教學的有效進行打好堅實的基礎。其次,要想吸引學生對課堂的興趣,發揮對話式教學的促進作用,就要教師對所學知識進行創新,設立新穎與趣味兼備的問題,一方面能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能激勵學生進行深入理解與思考。最后,對話式教學除了要教師提前做好備課工作,設計好教學中需要提的問題,還需要教師憑借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在設問時加入一些提問技巧,根據問題的層次性及難易程度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提問。

(二)對話式教學的利與弊

對話式教學的成功施行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之上,可以有效打破沉悶嚴肅的教學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將學生的角色由學習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接收者,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幫助學生在吸收豐富知識的同時,能打開思路,進行創造性學習,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真正做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為學生個性的提升創造先決條件。但是,對話式教學對教師能力的要求高于傳統教學,需要教師對所學知識仔細地進行研究思考,提煉出其中的精華,并在此基礎上分設出等級,既有基礎性的知識要點,又有拔高性的知識要點,這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教學經驗。教師經驗的不足會造成教師對課堂的把控程度不夠,不僅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還會影響課堂氛圍,導致教學效果低下。

三、 對話式教學常用方法

(一)梯度式問答法

梯度設問法顧名思義就是根據不同的標準或尺度,將問題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對學生進行提問。梯度型問題的設計主要有三個依據:一是問題的難易程度;二是學生的學習程度;三是問題的層次遞進。三者之間的關系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設問的標準。問題難易程度的設立應當把控在一定范圍,既不能過度深奧,脫離教學實際,又不能過于簡單,難以吸引學生興趣。同時,學生的學習程度也是影響問題設立的重要尺度,后進生基礎薄弱,提問應相對簡易,優等生思維活躍,則應該提引發深度思考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應對問題的層次有一定的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梯度型設問法的實施與建立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有一定的把控,對學生水平有一定的判斷,還要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與隨機應變能力。

(二)情境問答法

情境問答法指通過教學模型、聯系實際、創設故事情境等導入方式,在課堂開始之前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調動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進行積極有效地學習。在創設情境時,可以從過渡、操作、演示等方面入手,根據課程內容創立適當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過渡型情境的創設往往與所學知識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新內容進行暗示啟發,讓學生在復習知識的同時,對新知識的特點進行自我預測,印象更為深刻。操作型情境的創立則需要學生動手體驗,進行實踐操作,將課本知識與客觀事實相結合,增強課堂參與性與互動感,提升學習興趣。演示型情境更側重于教師的實驗演示,對學生不便進行的復雜操作或危險操作,可由教師代為演示,在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做到知識的有效傳授。

(三)探究問答法

探究問答法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進行探究、驗證結果等環節,重點在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邏輯思考的能力。教師在使用探究問答法時,應結合課本內容,設計思考性與操作性兼備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獨立思考的方式對問題進行簡單的思維處理,因此問題的提出需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既不能簡單明了,又不能晦澀難懂,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隨后,讓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大膽假設,教師在此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散發,不要局限于一種結果,開發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并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向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幫助學生擺脫怯懦與自卑,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之間進行合作探討,運用集體的力量,對提出的假設進行科學的論證,鍛煉團結協作的能力。

四、 對話式教學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

(一)師生互動,巧用情境創設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當轉換自己的角色認知,從知識填充者變換為學習引導者,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應當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一問一答”“一問多答”等方式,增加師生互動,讓學生增強課堂參與感與積極性。小學數學課程在設計時考慮了低年齡學段學生的認知能力與語言理解能力,課程內容多聯系生活實際,或者涉及幾何圖形等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程內容,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當多加利用情境問答法,通過模型演示、過渡啟發等方式,吸引學生進入情境。例如,在進行《角的初步認識》教學時,由于角的實體模型不易購買且不便進行實操演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模型,通過PowerPoint文稿中的動畫演示,先向學生展示上節課學過的三角形模型,隨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如“某位同學早上起床時粗心大意,將三角形的一條邊落在桌子上了,那么他帶到學校的是什么呢?”在此過程中運用動畫演示,將三角形的一邊拖動至一旁,對學生進行提問,引出課程的主要內容——角,并可以讓同學上臺進行操作,分別拖動三角形的三條邊,觀察得到的圖形是否為相同的角,引發學生的多方向思考,避免學生形成思維定勢。在三角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角的特點加以概括,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做好充分準備。

(二)生本互動,注重問題探究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還要注重學生與課本之間的知識互動,這種互動方式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也不需要借助過多的教學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便利簡化教學條件,通過教師的教學設計,將課本內容進行分節,對課本問題進行梯度分離,然后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提問,幫助其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時,根據教材上的例題一,將問題分為兩個等級,首先讓學生對圖片內容進行簡單概括,邀請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回答問題,并在得到正確答案后對該生進行口頭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引導該生對爸爸與媽媽分食的月餅數量進行比較,如“媽媽比爸爸多食用了幾分之幾?”或“爸爸與媽媽共食用了幾分之幾?”,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情境的帶入理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概念及限制條件,并進行簡單的歸納概括,最后,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提出相關問題,并指定同學進行回答,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課本知識,并能在此基礎上進行自我反思與再創造,通過合作回答的方式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全程充當著引導角色,通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順序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的梳理以及逆向思維的培養與運用,對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生生互動,把握實踐操作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演示、口頭提問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由于創設情境的方式依舊以教師為主體,對教師教學能力的運用與教學經驗的積累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往往得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對此,教師應當跳脫課堂以教師為主體的框架,將課堂真正地歸還給學生,在教學設計中增添實踐操作環節,讓學生更容易融入課堂情境之中。例如,在進行《長方體的認識》的課堂教學時,在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準備好相應的教學器具,如洗凈的土豆、蘿卜、小刀等。課堂上,教師可以拿出自己準備的實驗器具,在叮囑學生安全注意事項后,分好小組,讓小組內學生進行自由分工,之后引導學生跟隨教師的步驟,對土豆進行切割,第一次切割后得到了一個面,第二次切割后得到了兩個面一條棱,第三次切割后得到了一個頂點、三個面、三條棱,以此類推,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記錄下每次切割之后得到的結果。在得到完整的長方體后,讓學生對記錄的結果進行整合,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歸納出長方體的特點,并通過小組匯報的形式在班級分享本組的研究成果。在教師的指導下,將生生對話與實踐操作完美結合,既能鍛煉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又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發揮對話式教學的積極作用。

(四)把握延時教育,鼓勵課堂發言

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僅不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對學生樂觀性格的培養也會產生消極影響。部分同學因為家長的疏于關心而形成了自卑怯懦、不敢發言的性格,針對此種現象,教師應當合理運用教育方式,鼓勵學生擺脫害羞膽怯,在課堂上積極發言,逐漸養成開朗活潑的性格。對話式教學的教學主體靈活多變,教學方式多樣,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了廣闊的設計空間,讓教師能結合教材的難易程度進行自由組合,創造更融洽的課堂氛圍。同時,延時教育服務的加入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在延時課堂中運用對話式教學,可以幫助教師重點關注教育對象,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更好地與學生溝通。例如,在進行《垂直與平行》的延時課堂教學時,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平面和兩條直線,要求學生對兩條直線間的位置關系進行設想,并針對不愛發言的學生進行耐心提問,善用勉勵性言語,給予學生關懷與自信,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之后根據學生的設想在多媒體教學設備上進行演示,通過教學情境的演示增強師生互動,引導學生融入課堂氛圍。隨后,要求學生對演示結果進行總結歸納,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可以分為相交與不相交,其中,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直線即為平行線,而垂直則是相交直線中的特殊情況。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提示學生運用類比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對平行與垂直的概念進行比較,并要求學生說出理由,通過設置梯度式問題的形式引發生生對話,讓學生在思考與討論的過程中對抽象邏輯思維進行有效訓練。

五、 結語

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由于受教學設施及教師水平的限制,課堂氛圍不佳,無法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培養。為了改善這一教學現狀,文章仔細分析了對話式教學的核心基礎與優劣勢,從教師、學生、課本三個角度出發,綜合分析了情境設問、梯度設問、探究設問等具體教學方法的特點,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探討了對話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運用,通過改變教學方法的形式,擺脫教學設備及器材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限制,幫助改變教學困境。

參考文獻:

[1]周健.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對話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5):89-90.

[2]劉學證.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學周刊,2021(13):13-14.

[3]楊金標.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8):1020.

[4]王芳.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優化策略綜述[J].課堂內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20(11):96.

[5]朱愛武.新課改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研究[J].家長,2020(6):111,113.

[6]黃曉.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對話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甘肅教育,2019(5):110.

作者簡介:郭秀華(1976~),女,漢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浮宮中心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猜你喜歡
農村小學數學對話式教學教學實踐
試論分組學習下思維對話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對話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生態課堂中的應用
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么體現生本教育
試論農村小學數學與信息技術教學的整合
對話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農村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初探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