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維修人員培訓大綱動態管控

2022-07-03 14:33王鵬飛
航空維修與工程 2022年5期

王鵬飛

摘要:民航維修人員培訓大綱受到各種培訓體系內部及外部的影響,難以保持持續有效。本文系統梳理了各種受影響因素及對培訓大綱的影響關聯,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系統評價機制,為民航維修培訓優化提供整體性思路。

關鍵詞:民航維修;培訓大綱;動態管控;課程分級;有效性評估

Keywords: civil aviation maintenance;training program;dynamic control;course grading;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民航維修人員培訓大綱在培訓領域中的重要性相當于維修方案在維修工作中的作用,是民航維修人員培訓的核心與基石。培訓大綱的全面精準程度極大地影響到整個培訓體系能否滿足生產對個人能力的需求。同時,培訓大綱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受多重因素影響和制約,處于不斷動態調整的過程。

1 初始制定

1.1 提綱挈領理清脈絡

針對民航維修人員培訓體系,民航規章和咨詢通告中規定了部分規范,這些規范落實到各121/145單位的包括培訓大綱、教員、教材、實施、評估、考核等管理程序,體現為十數本手冊和程序。為有效分類、高效聚焦并理清各手冊程序的關系,長龍航空通過高度概括并逐層逐級抽絲剝繭,將培訓體系從主體上劃分為培訓標準、培訓實施、能力驗證和能力保持四個部分(見圖1),其中培訓標準涵蓋了培訓大綱、教學大綱、考核大綱和教員教材。

1.2 量體裁衣初定大綱

AC-121/135-56R1對培訓大綱的編寫擬定了基本邏輯,我司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優化與細化(圖2虛線內為細化邏輯),根據公司組織架構和各部門崗位設置及崗位職責劃分,對每一個崗位的培訓需求進行分析。主要步驟包括:該崗位的資質要求是什么?該崗位需履行的崗位職責有哪些?履行每一個崗位職責需要具備什么能力?具備這些崗位能力需要掌握哪些知識/技能?通過不斷循環上述過程,得出各崗位維修人員培訓大綱的主要內容。

1.3 因勢而變動態調整

由上述可知,培訓大綱的初始制定依據的是AC-121/135-56R1的培訓大綱分析邏輯,逐條確定崗位職責,從而開展為落實職責所需要的資質、知識與技能的評估。因此,大綱的準確性是建立在崗位職責清晰無誤且無變更、培訓管理人員分析準確、課程與技能訓練設置到位、執行過程完整、知識與技能驗證有效、能力得到持續保持等基礎之上的。

但由于以上假定條件都是變量,量體裁衣初定大綱時所依據的因素處于不斷變化的態勢中,培訓大綱的制定也就處于動態調整的過程中。

2 動態管控

2.1 內因之變

培訓體系按照流程分解,大致分為培訓標準、培訓實施、能力驗證、能力保持四個部分,除了培訓標準不變,其余三個部分都處于變化中。

1)培訓實施:培訓大綱完成定義后將進行培訓實施。培訓實施根據課程內容的不同分為理論培訓與實操培訓。這時出現第一個變量,即大綱定義時設想的培訓實施過程與實際實施過程可能存在不一致,如學員對課程理解程度不夠、考題設置不足以反饋學員的課程掌握程度、實操培訓及考核難以模擬實際生產環境等。需要重新審視培訓大綱,進行評估優化。

2)能力驗證:傳統的考試驗證方式是一次性的筆試,但這種方式只能證明學員在考試時段對課程關鍵點的掌握程度,不能證明考試時段之后是否仍然掌握。對此,我司創新性地使用艾賓浩斯記憶曲線進行關鍵課程的驗證。

3)能力保持:在關于人員能力保持的測評過程中發現,部分課程的內容或部分技能出現程度掌握不足的情況。深入調研發現,這些課程或技能多為工作中不常使用或不使用的,因此人員對相關的培訓及技能逐漸生疏甚至遺忘。例如,在放行人員的維修手冊查詢方面,前期我司為了提高故障處置效率,將手冊查詢、排故方案制定等職責從放行人員劃歸MCC,放行人員長期不從事手冊查詢工作,測評時僅少數業務骨干具備此項業務合格的能力。

2.2 外因之變

培訓大綱的制定是基于當時的組織架構、人員現狀、管理能力、機隊規模、生產需求等因素,當這些前提條件發生變更,大綱也需進行相應的評估調整,包括:

1)架構調整:隨著時間的推移,組織架構在運行過程中會有增撤并拆等變化,伴隨組織架構的變更,崗位職責也會發生變化。由于培訓大綱分析來源的基礎是崗位職責,崗位職責變更后,對應崗位的培訓大綱就需要按照邏輯重新分析調整。

2)人員變更:隨著民航機隊規模飛速增長,當傳統民航院校的畢業生源無法滿足民航發展需求時,非民航院校的學生會進入民航業。由于非民航院校的學生在校期間并未接受過民航維修相關的基礎培訓,缺少基礎性的理論知識、技能以及對民航業的感性認知,而維修培訓大綱是建立在培訓對象接受過基礎培訓前提上的,該差異在相關情形出現時將影響培訓大綱的適用性和有效性。

3)管理提升:對于作為應急設備的機載救生衣,任何一種民航飛機機型的維修方案中都有具體的檢查要求。常規的檢查方式是取下救生衣檢查其有效期,培訓要求是檢查人員能查看應急設備清單、清楚如何取下裝回救生衣、能看懂救生衣標簽上的有效期。我司升級了檢查方法,由傳統的檢查方式改為無線射頻技術(RFID)檢查,應急設備清單及所有救生衣的有效期等信息都已進入系統后臺,檢查人員只需持設備走過整個機艙即可完成檢查,因此對檢查人員的培訓要求是掌握設備操作方法以及能看懂設備顯示的異常情況。類似的變化還有飛機部件控制由以前的部件控制卡升級為系統控制等。隨著技術升級及管理改進,將出現更多這類變化。

4)發展需求:發展需求主要基于機隊規模的增長、業務范圍的擴展、維修深度的增加等。

機隊規模的增長帶來業務量的增加,業務量的增加往往伴生分工細化。業務量小時,“多面手”是常態;業務量增加時,細化分工則是更優選擇。如定檢的維修和勤務,國內很多盈利能力良好的MRO都已采用此模式。

業務范圍擴展方面,由于業務量的增加,原本不具備投資價值的業務因規模效益而落地生根。如長龍航空在機隊規模超過50架時,建立了機輪、剎車、廚房設備等附件修理能力;因機隊規模增加,航材備件的庫存也在增長,航材的保障由之前的“到處借”變為“到處賣”,業務內容的變更同樣需要納入大綱的分析邏輯中。

隨著機齡的增長,維修深度的增加成為必然。2017年長龍航空按照體系化思路制定了第一版培訓大綱,其時機隊規模為30架,定檢維修的能力為A檢,結構修理能力為手冊內典型損傷臨時性修理和航線常見損傷典型修理和臨時處置能力?,F在長龍機隊超過60架,定檢能力已覆蓋2C級別,機庫即將投入使用。生產對于結構修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基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原則,結構修理能力的建設需以3C/結構檢的標準建立。

由各類發展需求導致的具體業務變更都需納入培訓大綱的分析流程,最終生成具體的培訓內容。

2.3 小結

培訓體系內部的內因和培訓體系外部的外因都是保持培訓體系能力勝任的干擾因素,除了這些客觀因素外,從組織需求的角度對培訓人員的能力也有要求(作為培訓體系的關聯,不在本文范圍之內)。內因與外因、主觀與客觀,各種因素相互制約又相輔相成,圖3為各種因素的邏輯關系。

3 評價機制

培訓大綱處在不斷調整、優化的過程中,調整的來源主要包括提前規劃與過程調整,因此,何時調整、調整哪些內容、調整到什么程度變得尤為重要。為此,長龍航空建立了一整套針對培訓體系的評價機制,如圖4所示,涵蓋程序完整性與執行有效性、培訓標準、培訓實施、能力驗證與能力保持。整套機制基于終端的驗證數據,自后向前按照邏輯進行數據驗證、流程分析、執行效果分析,得出培訓體系從培訓標準、實施、驗證到保持全流程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針對問題與不足進行下一步的分析并制定改善措施,從而使培訓大綱乃至整個培訓體系從機制上有效地“動”起來。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航維修人員培訓體系處于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培訓大綱作為培訓體系的靈魂,更需要不斷修正與“升華”。系統性地梳理修正來源并建立一整套機制使之有效地工作,是培訓體系能夠持續保障組織需求和個人能力勝任的有力保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