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麗江市天保工程二期公益林建設質量影響及優化措施探討

2022-07-04 12:58譚繼紅
科學與財富 2022年10期

譚繼紅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各行各業發展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而對于森林資源發展方面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政府及相關企業都給予此方面格外的重視,一定要提高林業營造林的質量,從而促進森林資源良好發展?;诖?,本文針對麗江市天保工程二期公益林建設為對象,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對天保工程二期公益林建設中質量影響因素進行了簡單分析,展開了優化措施探討,意在加深公益林建設中的質量意識,建立起完善的、科學的營造林綠化體系,促進我國森林資源良好發展。

關鍵詞: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質量影響;優化探討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實施,標志著我國林業的建設方向發生了戰略性轉變,林業從“產品型”轉向“公益型”,向人類社會提供生態安全保障及綠色發展轉變。麗江市是金沙江流域的重要林區,是“三江并流”自然遺產的核心區域,是云南省乃至全國的重要旅游景區,生態區位極為重要。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發展不僅關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安全,同時也直接關系到我市自身的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構建“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和生物多樣性寶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國家實施天保工程二期,給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綠色發展機遇,是關系麗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重大工程,是保護培育森林資源的重要手段,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大舉措,是確保林區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保障。

一、天保工程二期公益林建設情況

麗江市天保工程二期公益林建設主要有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兩種類型。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是恢復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加森林蓄積和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的主要手段,是修復生態的重要措施,是天保工程建設項目重點工作之一,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天保工程二期全市公益林建設完成69.4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4.00萬畝,封山育林55.40萬畝。涉及古城區、玉龍縣、永勝縣、華坪縣及寧蒗縣。具體詳見表1。

麗江市天保工程二期公益林建設完成一覽表

項目在實施中推行項目承包制,做到地塊落實、人員落實、責任落實,并嚴格把好作業設計、種苗、施工、管護、檢查、驗收的質量關,加快了森林植被恢復步伐。

二、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的主要做法

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項目在建設中在切實加強天保工程管理,規范項目等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機構,層層簽訂目標責任制,把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責任落實到人,做到地塊落實、人員落實、責任落實。

2、完善天保工程管理制度建設,建立考核獎懲制度,規范工程項目管理,做到按章辦事,保障了工程建設成效。

3、對項目建設和實施單位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政策、業務培訓,讓培訓人員深刻認識營造林項目管理的重要性,并掌握相關技術規程,提高工程建設理念,規范營造林工作。

4、抓好檢查督促指導工作,嚴格把好作業設計、種苗、施工、管護、檢查、驗收的質量關,提升項目建設質量,做到造一片活一片,封育一片成效一片,加快了森林植被恢復的步伐。

5、按時組織天保工程項目驗收,及時移交給林權所有者管理,保障項目建設成效。

三、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取得的成效。

通過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強化項目管理,扎實推進項目建設,工程建設成效明顯。

1. 增加林業用地面積,加快了森林植被恢復步伐,林分結構改善、林分質量得到了逐步提高。

2. 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得到了保護,林地郁閉度提高,生態系統得到恢復和重建,林相逐步良好,森林生態屏障功能明顯提高,項目區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態功能增強,水體水質更加優良,水土流失得到大幅度遏制,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減少、危害降低。

3. 生態環境改善,生態效益逐步顯現,為金沙江梯級電站開發及長期使用作出了重大貢獻,有力推進金沙江生態經濟走廊建設,有效保障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 促進了特色經濟林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以核桃、花椒、油橄欖、芒果為主的生態產業基地,改善林農的生產生活條件,達到了行業增效、林農增收的目的,農村經濟結構得到調整,促進了林區社會的和諧穩定。

四、公益林建設存在的主要不足

1、任務下達晚,與當年任務當年完成出現矛盾。

從天保工程的總體情況來看,多年的公益林建設任務基本是在9~10月才能下達到縣,由于國家任務下達較晚,有的地塊造林樹種、品種不對路,出現了有什么苗造什么林的局面,難以做到“適地適樹”,有的地塊只能推遲到下一年實施。

2、宜林地資源少,造林難度越來越大。

麗江市經過多年的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和封山育林,適宜造林的宜林荒山荒地已基本綠化。近年來,適宜于人工造的宜林地資源越來越少,目前的造林地塊基本上是灌叢地、灌木林地或者是石漠化地塊,整地、造林的難度大,成本高。

3、造林投資不足,不能實施工程化管理。

天保工程的造林投資仍然維持在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2011-2015年300元/畝、2016-2020年500元/畝),實行的是造林和種苗費補助,沒有考慮社會經濟發展和物價上漲因素,未實行動態投資管理,因資金缺口大,有的地塊建設單位及實施單位無法按工程設計進行實施和管理。

4、工程監管不到位,難以達到設計標準。

在造林實施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缺少工程監理環節,出現了把關不嚴的局面。主要表現在:一是不能嚴格執行國家造林技術規程和有關標準,粗植濫造;二是造林所用苗木質量達不到國標、省標二級苗以上的標準,“三證一簽”執行有欠缺;三是整地、造林達不到設計規格標準,有的造林地塊建設質量不高。

5、撫育管護不到位,成果鞏固困難。

麗江市地域面積大,群眾居住分散,群眾養牛養羊與公益林建設管護產生了矛盾。一是群眾的放牧行為,牛羊踐踏肯食樹苗,破壞造林成果;二是造林后三年內撫育、補植補造不及時;三是整體工程驗收后,后續的管護工作跟不上,造林成果鞏固困難。

6、封山育林地塊封而不禁,植被恢復不迅速。

突出表現在有的地塊選擇不合理 ,育林措施不扎實,有的區縣將郁閉度超過0.4的有林地地塊劃入封山育林區,缺乏有效的育林封禁措施 ,封管力度不夠 ,有人、畜危害,有封而不禁現象,影響森林植被的迅速恢復。

五、提高公益林建設質量的優化措施

1、做好調查規劃、規范作業設計。

具備專業的營造林技術隊伍以及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對于公益林建設來講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有效地提高公益林建設的質量。因此,一定要根據實際狀況對技術人員做好培訓,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在對公益林建設規劃的過程中,根據實際狀況,實地考察之后,搜集整理相關的數據資料之后,方可進行規劃工作??梢愿鶕藚^域的自然環境來選擇合適該區域的樹木。公益林建設作業設計是保證公益林建設質量的關鍵,也是指導公益林建設和完成公益林建設任務的依據,也是整個工程建設檢查、驗收的指導性文件。作業設計要求:一是樹種選擇符合立地條件的要求,做到適地適樹適種源;二是要做到圖、表、文字齊全,對應協調;三是符合《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造林技術規程》和《云南省天然林保護工程公益林建設項目作業設計技術規定》,使公益林建設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

2、堅持良種壯苗原則。

種苗是林業生產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造林綠化和提高林業發展質量與效益的物質基礎,在林業生態建設和產業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及戰略性的地位和作用,良種壯苗的保障供給在公益林建設中有著重要作用。我市地處高寒山區或金沙江干熱河谷區的地區,在種苗生產、培育方面要堅持使用良種壯苗,要求:一是要培育適宜于該區域的造林樹種,二是要培育優良的鄉土樹種,三是要在生產上提高林木良種使用率,四是要堅持林木種苗質量標準,凡不符合標準的苗木,不能用于公益林造林,五是大量使用容器苗造林,六是堅特 “三證一簽”制度,確保苗木質量。

3、加強林木種植質量管控

在當前林業生態工程監理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公益林建設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要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就要堅決貫徹“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方針,從各個環節和關鍵工序加強監督管理,對造林施工全過程加強督查管理。一是在營造林種植之前,要對種植區域的土壤進行一定的檢測,其中檢測的項目主要包括:土壤的濕度,土壤的黏度,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二是做好造林施工人員技術培訓,使他們掌握技術要領,林業部門在開展種植的過程中,要把提高營造林質量的放在首位,保證營造林工程建設過程中能夠有效地使用土地資源,以免在種植過程中由于人為的錯誤導致大片營造林的死亡,負責營造林工作的部門需要對參與營造林建設的工作人員做好系統的培訓,給工作人員傳授具體的栽培要點,以提高樹木栽培的質量;三是整地環節保證質量,整地應提前進行,按照設計標準和要求,做好林地清理,整地規格、質量達到設計要求;四是做好苗木質量控制,采購的苗木符合國家和云南省地方苗木質量標準,搞好抽查、復檢,不合格的不能用于造林;五是做好栽植造林控制,做到精心栽植、苗木端正、根系舒展、覆土壓實;六是在相關專家帶領下,工作人員要及時地記錄苗木種植的時間、地點以及種植地面積,并在種植之后做好管理和維護工作,同時還要做好樹種分類以及檢測工作,保證樹木的成活率。七是造林環節推廣應用ABT生根粉、GGR綠色生長調節劑,提高造林成活率;八是做好自查驗收和檔案管理,在具體工作中,要安排工作人員定期對苗木的長勢狀況,及時的清理已經死亡的苗木,并在此位置上進行補栽,除此之外,還需要根據實際狀況建立病蟲的防治機制,按時的檢查苗木的狀況,特別是在容易發生蟲病災害的區域,工作人員要依據相關的病蟲防治機制,按時的噴涂防蟲劑,減少蟲病給樹木帶來的不利影響。

5. 加強人工造林撫育管理。

“三分造林七分管護”,造林是基礎,管護是關鍵,這是前人對造林工作經驗的總結,因此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做好林區群眾的工作,不能在公益林建設區域內放牧,減少人為的威協;二是造林后3年內連續做好除草、松土、補植補造等工作;三是做好病蟲鼠害的防治工作;四是做好林區的防火工作;五是做好幼林的修枝、割灌等撫育工作;采取多種得力措施提高公益林建設質量,讓森林為社會提供服務。

6. 加強封山育林管理,迅速恢復森林植被。

科學合理選擇封育區,優先選擇無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低質低效林地封育 、郁閉度低于0.4的有林地地塊。扎實做好補植補造的育林措施,加大封管力度,實施好封禁措施,減少人畜危害,達到迅速恢復森林植被的目的。

六、結束語

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是一項系統工作,除了要在建設過程中必須遵守的工作原則、技術規程之外,相關人員還要積極主動的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林業部門也要加強有關業務建設,引導各項資源合理調配分割,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公益林建設實施的措施探討能夠帶動其良性發展,建立更加健全的建設管理機制,進一步促進公益林建設營造林項目順利完成,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等多方面共贏的和諧場面。

參考文獻:

[1]王宏健.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鄉村科技,2019(23):76-77.

[2]高耀武.淺談天保工程區公益林管護保障體系的建設[J].花卉,2018(16):267.

[3]崔方茹. 二期天保工程區集體公益林生態補償機制研究[D].西南林業大學,201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