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思路

2022-07-04 14:52莊克明
科學與財富 2022年10期
關鍵詞:改革思路供給側改革國有企業

莊克明

摘? 要:國有企業是經濟市場發展的支撐,為了滿足我國經濟發展需求,企業要加強改革發展。本文從管理制度失效、人員作用降低等角度研究當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現存問題,并提出積極建設“三會一層”,明確職責分工、提升人員整體業務水平,建設優秀人才隊伍等策略,推動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從而促進國有企業不斷深化改革,實現穩定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思路

當前市場經濟要求工序平衡,自供給側改革出現以來,推動著我國經濟市場邁入了新的局面。在市場供給中,供給方及需求方都有經濟效益的目標。期間,如果經濟市場中對產品的需求量不高,就會導致市場經濟通縮,如果經濟市場對產品的需求量加大,但產品供應不足,則會導致通貨膨脹。為了保障市場供需平衡,所以政府出臺政策來刺激經濟反彈,從而幫助市場回歸正確渠道。在此背景下,企業需要具備明確的改革發展思路,通過切實措施來實現改革發展,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從而實現企業的持續進步。

一、 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現存問題研究

(一)管理制度失效

管理制度是保證企業平穩發展的關鍵,缺乏制度就缺少約束,針對國有企業建設發展來講,如果缺乏制度的管理,企業就會出現秩序混亂等現象,對于企業的發展之路影響嚴重。但是結合相關調查來看,當前很多國有企業在發展中缺乏較為完善的制度,難以保證企業順利平穩的發展。雖然有部分企業建立了明確的管理制度,但是因為制度的內容缺乏、不完善或不規范,導致制度失效,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改革發展??梢?,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與企業長久發展息息相關,企業需要全面建設發展,才能保證穩定進步[1]。

(二)人員作用降低

在企業發展中,人員是提供核心力量的關鍵,只有具備業務水平、專業素質較高的人才,才能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但是目前,人員在國有企業發揮的作用有所降低,主要體現在人員的老齡化、人員工作觀念深究、知識結構落后。工作人員經過長久工作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工作體系,并且難以適應現代化工作模式。而具備現代思想的人才在企業中難以“扎根”,很多人員將國有企業作為發展的“跳板”,無法全面投入到企業的改革發展中。同時,企業的人才團隊建設困難,缺乏人才培育經費,無法充分發揮人才能力,從而嚴重影響企業的長久發展[2]。

(三)核心競爭下降

國企是我國經濟市場中的重要力量,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擴大,國有企業用我國獨有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中占據了不可替代的力量。在科技不斷發展的環境中,再加上側供給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獲得了更加廣袤的發展空間。但是面臨此,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卻在逐漸下降,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所以,國有企業應當堅持創新改革,轉變傳統的管理模式,提升技術水平,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

(四)政治體制落后

在國有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一直是相輔相成的,維護著企業的協調發展。但是,當前國有企業的政治體制整體落后,雖然經濟體制得到改革,但政治體制長期處于停滯階段,或發展模式較為緩慢,難以發揮平衡企業發展的作用[3]。結合國有企業現狀來看,導致政治體制落后主要體現在管理部門結構復雜,多個部門都想要擴大對企業的管理權力,提升管理范圍,但是對企業存在風險、經濟虧損難以負責,呈現出權責不明的現象。還有各部門為了增強管理能力,會出臺相關的管理政策,但是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協商,導致出臺的政策出現沖突、重疊等現象,加大了企業管理的復雜性。同時,這些問題也相應的增加了對企業的干擾,導致企業經營效果、發展等受到很大阻礙,降低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思路

(一)積極建設“三會一層”,明確職責分工

“三會一層”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內容,“三會”抱含了監事會、黨委會及董事會,其中的“一層”指的是經理層。在側供給改革背景下,企業落實“三會一層”是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關鍵路徑,企業要充分明確這一思路,結合企業特有現狀及法人治理體系等綜合內容,建設清晰的全責分工體系[4]。在建設“三會一層”期間,首先要求管理主體明確企業決策的原則、事項、目標,并圍繞決策執行自己的職責。通過制定平等全責、相互制衡的決策,再到實施監督機制,實現企業管理的完善。例如,在建設“三會一層”主體權責分工中,黨委會的決策目標為國家利益最大化,貫徹執行黨的方針;董事會的目標則為股東利益最大化,規避企業發展風險;監事會目標為股東權益最大化、規避風險和重在監督;經理層的目標在于堅決執行董事會目標,以此完成決策目標的一致,完善“三會一層”建設。

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長期存在法人權責不清晰的現象。例如股東的股權過度集中,而股東大會決策環節形式化嚴重等。還有董事會及監事會、經理層的業務能力較低,導致權力受到限制。在決策機制方面也呈現出不完善的問題。對于當前治理結構存在的常態問題,需要結合政策措施切實解決。通過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全面建設制度機制等,來保證貫徹執行黨的領導,提升企業的治理主體專業水平,讓治理主體充分明確職責分工,從而實現決策機制的改革。

(二)提升人員整體業務水平,建設優秀人才隊伍

人才是企業競爭的核心動力,企業的創新改革、開拓市場都取決于人才的支撐。所以,在企業改革發展過程中,應當關注人員整體業務水平的提升,轉變資歷等級思想,為人才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與發展條件。在實際措施中,為了保證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切實提高,既要為人才制定深化改革的任務,也要幫助人員明確管理職責。如果在企業改革發展期間,出現管理人員失職等問題,就會降低部門工作的積極性,無法幫助企業實現改革成功[5]。所以企業改革發展應當充分明確這一思路,只有提升人員的業務水平,才能讓企業在側供給改革背景下實現長久發展。

首先,要求企業意識到人才的作用,對外加強人才吸引力,利用公開招聘、網絡招聘等多種形式,充分擴大管理人才隊伍,完善當前企業人才結構,并為人才提供崗前培訓學習等機制,加強對人才的吸引力,使人才快速融入企業,發揮人才價值。其次,積極組織人才隊伍研發創新性項目,吸取國內外先進思想與經驗,整合創新資源,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有效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再次,企業要提升人才團隊綜合素養。

對內為人才創造多種學習條件,通過創建專業培訓教育講座、跨行業或跨企業人才交流等渠道,豐富人員視野,為人員提供工作創新思路,從而提升人才隊伍整體水平。同時,為了推動企業現代化發展,企業要積極加強人員信息技術水平,促進企業科技化、數字化改革。

(三)積極探索創新道路,改善企業產能過剩

國有企業自身具有一定性質,并且在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例如,國有企業在發展中會充分享受政策扶持,具備制度保障。并且在發展中,國有企業具備豐富的經驗及資金,創新能力較強[6]。所以,在側供給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具有更加廣袤的發展空間,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創新能力,化解存在的能源浪費、產能過剩等問題。但是,也正是因為國有企業自身的特有性質,在發展中不能過于注重經濟效益,而是要深化發展目標,以推動社會發展、積極改革創新等為方向,并將全要素生產率作為企業發展水平的衡量標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要不斷通過創新,來推動企業改革發展,利用新科技手段替代傳統生產手段,減少出現產能過剩等問題,從而推動企業全面發展。

(四)完善國企紀檢監察體系,提供國有財產保障

國有企業內部結構較為復雜,單一的憑借管理者難以發揮管理的作用,甚至企業內各階層之間難以公正監管[7]。所以,企業要加強完善紀檢監察體系,發揮黨風廉政、團隊凝聚、監事會與紀檢監察協同發展的作用,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

1.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如果紀檢監察人員自身無法達到廉政自律,就不能充分發揮監督作用。所以需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首先加強思想教育,強化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保證隊伍的思想滿足企業現代化發展。其次,要樹立鮮明的榜樣,積極與先進人物學習,加強對黨思想的理解,推進工作的深入開展[8]。再次,要求紀檢監察人員保持誠信底線、尊重黨紀與法律,捍衛自己的政治生活,具備較高的政治品質。為了保證內部管理效果,要不斷加強辦案紀律執行情況監督檢查,嚴厲打擊腐敗謀私等行為,加強廉潔自律效果。

2.加強干部凝聚力。在具體措施中,要加強交流及輪換機制。加強紀檢監察成員的協商,制定輪換工作制。針對不同崗位的業務及角色全面了解,從而提升紀檢監察工作水平。同時,要建設專業的紀檢監察小組,積極創新,聯系信念與廉政教育,提升思想水平[9]。在具體措施中,可以通過組織人員定期觀看教育講座、視頻等方式,加強企業內部黨風廉政建設,并發揮隊伍人員的榜樣作用,提升小組成員整體素質。

3.監事會與紀檢監察協同發展。

企業通過建設紀檢監察室,來配備相關審計及紀檢人員,建設具有高水準的管理監事會。在執行相關監督工作時,要積極組織不同部門協調,從而推動工作的進步。通過國有企業的紀律委員帶領,定期召開監察會議,要求所有監督員積極參與。會議內容包含對上一月度工作的總結、相關文件的研究,本月或下月工作計劃部署等等。在工作中,企業要為監督工作提供共享平臺,滿足數據共享與信息交換的需求,為紀檢監察、監事會工作創造充分的條件,經監督工作滲透在企業的各個角落中。通知要落實相關問責機制,將監督檢查結果、監事會效績評估作為參考,落實問責機制,從而為企業國有財產提供充分的保障。

結束語:

綜上,在國有企業發展過程中,推動企業改革、加強企業管理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企業要充分明確國有企業改革及發展存在的問題,結合企業發展實際來探究改革發展思路。本文通過提出積極建設“三會一層”,明確職責分工、提升人員整體業務水平,建設優秀人才隊伍等策略,幫助國有企業明確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思路,從而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呼延高娃.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思路[J]. 現代營銷(經營版),2021,(10):110-112.

[2]周娜.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新思路[J]. 商場現代化,2021,(9):81-83.

[3]徐野,張倩.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煤炭企業SWOT分析——以龍煤集團為例[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16):118-120.

[4]楊洪濱.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外貿企業改革的新思路探討[J]. 商場現代化,2020,(12):82-84.

[5]繆易.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企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 大眾投資指南,2020,(9):58-59.

[6]梁宇亮. 供給側改革形勢下國有企業的改革研究[J]. 當代會計,2020,(4):19-20.

[7] 張藝馨.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的創新思路[J]. 經營者,2019,33(6):21-22.

[8] 董少明,陳平花.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導向下國有企業并購重組績效評估與提升路徑[J]. 經濟研究參考,2019,21(1):78-90.

[9] 代秀玲.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企管理會計的創新發展研究[J]. 首席財務官,2021(2):31-32.

猜你喜歡
改革思路供給側改革國有企業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探討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現狀與改革思路
試論戲曲的改革與發展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