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助力農村全面小康

2022-07-04 15:16楊思敏何成康藍天
科學與財富 2022年10期
關鍵詞:農村發展脫貧小康

楊思敏 何成康 藍天

摘? 要:2020年是我國實現全面小康,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從我國居民的主要居住地區行行政劃分,又分為城市和農村兩種主要類型,其中城市地區由于其本身的經濟發展水平,基本達到了小康的目標要求,而農村地區占地廣袤,地方發展差異巨大,相較城市而言發展有落后,力圖實現我國全面小康的發展目標,解決農村地區的發展問題是重要的攻堅環節,而其中經濟發展首要要完善農村金融配套措施、其次我們將討論如何提升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在我國農村地區,由于很多農民信用記錄、貸款記錄、各種貸款資料的缺乏以及沒有有效的貸款擔保物,在向傳統的金融機構,例如銀行借款時非常不方便。再加大部分農村地處偏遠、人口分散,金融機構的服務成本過高,銀行很少涉及農村貧困地區的小額信貸業務。農村地區的金融脫貧與農村金融的供給側改革有所契合。

關鍵詞:脫貧;農村發展;小康

一、農村金融面臨的問題

實現農村地區金融設施的完善建設還應從提升農村地區金融產品使用意識、提升相關從業人員水平、擴寬基層金融產品銷售渠道,促進專業金融機構下沉、積極提供扶持農村地區發展的配套金融政策等方面著手。而其中提升農村的金融產品使用意識方面還能將務農人員劃分為傳統務農群體和新型職業農民、新農人等,他們分別對應著不同的金融產品使用意識,所適應的金融工具也會有所差別。

二、如何解決農村金融問題

對于大部分鄉村與城市之間的小康建設存在顯著差異的問題,本文首先討論農村和城市如何進行定義,再探討對農村地區進行城市化改造的思路與對農村實行補短板、促長版的處理方式。同時本文討論了農村本身相較于城市的差異點,以及為什么對農村進行小康化改造不能一味追求快速地城市化。給農村補齊小康建設的短板,應該當追求權利平等,福利相當,目標一致等方向,致力于齊頭共進,共同提高雙方的建設水平,消除患寡、患不均等思想問題。而帶動農村齊頭并進,還需要從法律層面上,賦予農村地區人口同等的行政自然人主體地位,首先要從法律定義賦予將農村與城鎮的福利。其次為確保農村地區自身發展后勁夠足,教育、思想水平的建設必須得到重視,要使得農村地區足夠自身造血,依靠自身的軟硬實力支撐自身的產業發展,地區建設。

三、提高農村金融素質的方法

關于提升農村地區金融思維其實可以拆分為兩個方面進行探討,第一是關于提升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人員的水平,第二是關于提升農村地區居民使用金融產品的意識。

1、提升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人員的水平

依照目前的狀態,仍有大部分地區農村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行業知識水平較為落后,缺乏足夠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經驗,不善于使用金融工具,所涉及的金融產品仍然局限于存貸業務,沒有開發因地制宜金融扶持工具的意識,仍然將提升接待服務水平作為拉開同業差距的核心競爭力。要總體提升農村使用金融工具的水平,相關產業人員水平的提升是前提。應該更改以前一提到農村金融就是只有小額信貸的狀態。小額信貸固然重要,但農業現代化的產業發展,需要遠比小額信貸體量更大產品做支持。搞農業現代化發展,配套的就需要大金融產品做支撐,才能吃下大規模經營的體量,產品與配套設施能一一對應上,相關的行業前景才有發展的苗頭。相關行業應該積極推動城鄉的從業人員交換交流,有目的性地,有針對性地從培養高意識,高資質的從業人員開始,推動農村地區金融從業人員的高精尖化發展。相關行業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網點間定點業務交流,人員交換、組織行業培訓座談會、鼓勵城市從業人員下沉農村基層網點。其中鼓勵城市從業人員下沉到基層又以提高其薪酬水平,提升配套福利建設,增加農村地區金融崗位的吸引力為準。依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金融的發展過程中,農村金融仍然是一片少有開發的巨大藍海,目前八大農業的體量已超20萬億,實際上上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1/3左右,未來中國農業的發展足以催化出數十以上的千億級企業。遺憾的是,目前在國內有超過1億美元估值的初創公司內,涉及到三農領域的還不到百分之一,綜合不難判斷目前的農村金融領域暫未出現寡頭壟斷的行為,市場開發程度較低,同業競爭環境相對公平。1農村地區高薪吸引頂尖金融人才不應該吝嗇給予紅利,農村金融市場本身就具備充分的潛力,吸引到充分的人才對市場進行挖掘,整個金融市場的潛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巨大的市場潛力下對人才開出高價聘書也是合理可行的。

2、提升農村地區居民使用金融產品的意識

而在提升農村地區人口使用金融產品意識的方面,又可以把務農人員劃分為三種,第一種為傳統的農民,即具有自給自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庭制組織等核心特點,第二種為新型職業農民,他們大多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并且能夠掌握現代農業的生產技術,第三種為新農人,具有互聯網思維,品牌文化意識,有較好的創新思維,以及善于利用群體規模效應。對應不同的農村人群還應使用不同的方式服務其金融發展,面對第一種基礎的傳統農民,這類人群在我國目前占比仍高,風險管理意識較差,大多沒有金融知識,這部分人群價值規模不可忽視,對其應該以引導為主,因地制宜,產銷結合,配套行業分析,與政府機關合作,聘請相關行業分析人員,分析當地產業優勢,鼓勵這部分受眾按引導進行生產活動,并輔以相關的金融服務支持。而對于第二類有較高文化素質的新型職業農民,則應積極鼓勵發展規模的農業生產,為其定制大金融工具,幫助這類人群更加高效地進行生產活動。對于第三類誕生于互聯網時代的新農人,其自身的市場營銷思維活躍,自身遵循先找客戶,再做生產的方式,可以適當減少為其規劃指引的成本,著重為其提供簡潔、流動性高的金融工具。

參考文獻

[1]孫璐. 扶貧項目績效評估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15.

[2]鄧小海. 旅游精準扶貧研究[D].云南大學,2015.

[3]王璐. 我國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的實證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7.

[4].巨大的農村金融市場,究竟誰主沉???[EB/OL].https://www.sohu. com/a/124199775_595987,.

[5]吉林省.《關于進一步規范小額貸款公司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猜你喜歡
農村發展脫貧小康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脫貧攻堅中的媒體擔當
全媒聯動融入、強化責任擔當,把脫貧扶貧作為“走轉改”重要抓手
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熱理性分析
唐縣精準發力助推精準扶貧
四川省“貧困片區”全面小康發展狀況與日標測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