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起牛腹瀉的細菌性疾病分類辨識診治

2022-07-04 13:11郭文杰
畜牧獸醫科學 2022年21期

郭文杰

摘要:牛腹瀉疾病是一類危害較嚴重、傳播流行速度較快的綜合性傳染病,引起牛腹瀉疾病的病原種類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細菌、病毒和各種寄生蟲。在牛諸多腹瀉疾病中,細菌性疾病是危害最為嚴重的傳染病,會導致牛群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現象,表現出來的臨床特征十分相似,養殖戶和基層獸醫人員在開展疾病診治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混淆診斷,導致治療方案缺乏針對性,不能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嚴重威脅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牛細菌性腹瀉;疾病分類辨別;診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21.033

Abstract:Bovine diarrheal disease (BDD-RRB- is a kind of comprehensive infectious disease with serious harm and high spreading speTherehere are many kinds of pathogens causBDD bdd,including bacteria,viruses and various parasites.Bacterial diseas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diarrhea infectious disease in cattle.It can cause different degrees of diarrhea in cattle.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are very similar,in the course of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re are often confused diagnoses among the farmers and the basic veterinarians, which leads to the lack of pertinence of the treatment plan and the inability to control the disease in a short time,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farmers.

Keywords:bovine bacterial diarrhea,disease classificatio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0? 引言

隨著市場對高品質牛肉制品的需求增加,規?;B殖場數量也逐漸增多,各類傳染病也呈現高發流行態勢,外來傳染病的引入風險顯著增強,新型傳染病的流行幾率不斷增加,出現了復雜的臨床癥狀,很多疾病經常會出現繼發感染、并發感染的現象,單純依靠外在癥狀和病理學觀察難以確定病情?;鶎雍芏喃F醫人員專業知識有限,在開展疾病診治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混淆現象,不能第一時間判定病情,嚴重威脅養殖安全。針對這一現狀需要做好牛細菌性腹瀉疾病的有效分類鑒別,做到早發現、早處理,確保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

1? 山西省太原市牛養殖業發展現狀

山西太原市的肉牛養殖業在當地畜牧養殖結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太原市嚴格按照國家和山西省制定的畜牧發展規劃,注重加強牛養殖產業結構的有效調整,以肉牛養殖為引領,堅持強弱項補短板,不斷創新模式,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補、鏈條完善、多方共贏的牛養殖產業格局,有效推動肉牛養殖業的高質量發展。2021年,牛肉產量0.41萬t,肉牛養殖主要集中在3縣1市,年出欄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44戶,推廣種植優質牧草3 799 hm2,其中苜蓿547 hm2,青貯玉米48 780 t,秸稈收儲122 558.04 t。

2? 引起牛腹瀉的細菌性疾病分類辨別和診治

2.1? 牛大腸桿菌病診斷和防治

2.1.1? 牛大腸桿菌病診斷

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引發的一種傳染病,大腸桿菌的血清型相對較多,不同血清型感染引發的傳染病存在一定差異性,但大多數會導致牛群出現嚴重的腹瀉敗血癥,各個臟器會出現局部感染,甚至會出現腸道的中毒癥狀,有個別的大腸桿菌還會造成腸道出現穿孔現象[1]。從流行特點看,大腸桿菌引發的腹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傳播流行,不管是集約化、規?;B殖場還是中小規模養殖戶,都存在廣泛流行的趨勢。任何年齡品種的牛群都可以受到該種病原的入侵,年齡越小的牛易感性越強,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越嚴重。另外大腸桿菌也是牛腸道中的一種常在菌群,當牛群的身體抵抗能力相對較強,其通常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特征,但如果受到外界不良應激條件的刺激,導致牛群的抗病能力下降后,大腸桿菌就會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危及牛群的健康生長。敗血型大腸桿菌病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病,精神狀態逐漸變差,患病牛的體溫升高到41 ℃以上,精神狀態逐漸變差,長時間臥地不起,腹瀉嚴重,排出水樣稀便,呈現淡黃色,有時會夾雜有很多的血塊、血絲、氣泡及沒有消化的凝乳塊,惡臭難聞,敗血型大腸桿菌病大多會導致嚴重的發病和死亡,發病周期通常在2~5 d,主要以犢牛發病為主,從內臟乳汁和血液中都能分離到致病性大腸桿菌[2]。腸毒血癥型的大腸桿菌是由特異血清型的大腸桿菌感染引發的一種毒血癥,大腸桿菌在腸道中繁殖會產生很多腸毒素,吸收后引發毒血癥,一般不會出現任何臨床癥狀,突然倒地死亡,發病較長的患病牛還會表現出中毒性神經癥狀,先是興奮隨后抑郁,很少出現腹瀉,最終昏迷死亡。腸炎型的患病牛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到41 ℃,排出的糞便呈現黃白色隨后呈現灰白色,在糞便中夾雜有凝乳塊、血絲、大量氣泡和沒有消化的凝乳塊,具有酸敗氣味,發病后期不能自主控制排便,體溫下降到正常,最終脫水死亡。在開展疾病診治過程中,一定要進行妥善有效的病原分離鑒定,采集病料后將其接種到麥康凱瓊脂培養基和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上,能發現分離到兩種病原,一種病原呈現粉紅色,另一種病原呈現露珠狀、灰白色,將分離達到病原[3],進行進一步的致病性試驗,能使小白鼠死亡表現出嚴重的肝周炎,由此可判定大腸桿菌具有致病性,并在此基礎上篩選出敏感藥物。

2.1.2? 防治措施

在該種疾病多發的地區,應該篩選出養殖場特定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將其制作成滅活菌苗后,對妊娠母牛進行免疫接種,犢牛出生后通過吃乳能獲得免疫球蛋白,有效抵御哺乳階段大腸桿菌病的發生流行,使犢牛都能獲得被動免疫。另外還需要加強對環境的有效清理,嚴格清除環境中的中間傳播媒介,避免老鼠、吸血昆蟲頻繁和牛群接觸。及時清除圈舍中的糞便,控制合理的養殖管理密度,生產階段的母牛一定要實行單獨養殖。犢牛在吃乳前一定要做好乳房的清潔消毒工作,避免通過吃乳渠道感染大腸桿菌。臨床治療期間應該嚴格的進行藥敏試驗,并進行針對性資料,篩選出敏感抗生素,當前丁胺卡那霉素、慶大霉素、磺胺類藥物在治療牛大腸桿菌病方面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對于脫水較為嚴重的患病牛,一方面要用抗菌類藥物進行治療,另一方面還需要做好補液工作[4]。分別使用1 000~2 000 mL復方氯化鈉注射液、5%葡萄糖生理鹽水,加入維生素C注射液、安鈉咖注射液各10 mL混合后靜脈注射,同時對便血的患病牛肌肉注射維生素K和止血敏。

2.2? 牛沙門氏菌病診斷和防治

2.2.1? 牛沙門氏菌病診斷

牛沙門氏菌病是由多種沙門氏菌感染引發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上以敗血癥、腸炎、胃腸炎、關節炎為主要特征,對牛養殖業構成的危害較為嚴重。該類疾病和大腸桿菌病的發病過程十分相似,都會導致年齡較小的犢牛出現嚴重的發病和死亡,主要以腹瀉癥狀為主。發生流行不存在典型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傳播,能威脅多種類的牛群,老鼠在該類疾病傳播流行方面發揮重要的媒介作用。發病后牛的體溫迅速升高到40 ℃,有的會到41 ℃,精神狀態變差,采食量也逐漸下降,脈搏跳動加快,呼吸頻率加快,呼吸困難,身體逐漸衰竭,進而出現胃腸炎癥狀,伴有嚴重的腹瀉,先是排黃色或者灰黃色的糞便,糞便呈現粥樣,隨后糞便逐漸變稀呈現水樣,并且在糞便中有時混雜有很多沒有消化的飼料或者凝乳塊,在糞便中還會存在少量的血液或者腸黏膜組織,排出的糞便惡臭難聞。腹瀉癥狀出現后,患病牛的體溫下降到正常,個別年齡較小的牛群在發病24 h內就會死亡多數,發病周期在1~5 d,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患病牛身體逐漸脫水,身體消瘦,眼窩向內凹陷,黏膜出現充血現象,眼結膜發黃。妊娠階段的母牛受到沙門氏菌感染后,除了出現腹瀉癥狀外還會導致流產,從流產的胎兒中也能分離到沙門氏菌。成年階段的牛群感染沙門氏菌后,臨床癥狀表現較為輕微,以發熱、食欲減退、精神萎靡不振為主。有些牛群感染沙門氏菌后,為隱性發病經過,但從糞便中能分離到該種致病菌。在開展疾病診斷過程中,要采集典型的病變組織帶回實驗室后進行細菌分離培養,一般在普通營養瓊脂平板上能生產出灰白色邊緣整齊的致病菌,菌落病原不能在麥康凱瓊脂培養基上生長,這樣能和大腸桿菌做出有效的鑒別,并在此基礎上篩選敏感藥物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2.2.2? 防治措施

沙門氏菌感染引發的牛腹瀉疾病與大腸桿菌感染引發的腹瀉疾病臨床特征十分相似,并且在疾病防控長時間的過程中,由于使用抗生素不規范,沙門氏菌的耐藥性呈現逐漸增加的態勢,再加上養殖場中存在隱性感染牛,一旦發病將很難清理。所以在開展臨床診治時,一定要明確開展藥敏試驗,篩選出敏感抗生素,并做到針對性治療,保證牛群的癥狀能在短時間內得以緩解。當前在治療牛沙門氏菌病方面,有效的抗生素主要包括金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鹽酸環丙沙星,某些磺胺類藥物在治療沙門氏菌感染引發的腹瀉疾病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如可以選擇使用劑量為30 mg/kg體重的土霉素進行肌肉注射治療或者口服治療,2次/d,連續使用3 d,同時對脫水較為嚴重的患病牛,還需要做好補液工作,選擇使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維生素C注射液,安鈉咖注射液,進行營養補充,使用劑量分別為500、10、10 mL,混合后靜脈注射。為了預防酸中毒,靜脈注射5%碳酸氫鈉注射液,100 mL/頭。在對患病牛進行臨床診治的同時,還需要做好全血凝集試驗,檢測出隱性帶菌牛后應該單獨隔離并加強針對性的處理,對整個牛群作出有效的凈化。沙門氏菌是自然環境中藏在的菌群,為了增強牛群的身體抵抗能力,應該進行妥善有效的分群養殖,避免來源不同、年齡不同的牛群,在同一個圈舍當中混合養殖,并及時清理環境中的糞便和各種污染物,消滅老鼠,減輕沙門氏菌的傳播源頭。另外還應該定期開展疫苗免疫接種,選擇使用牛副傷寒氫氧化鋁菌苗,1歲以下的牛使用2 mL,2歲以下的牛使用5 mL,免疫期半年。

2.3? 牛腸毒血癥診斷和防治

2.3.1? 牛腸毒血癥診斷

牛腸毒血癥是由產氣夾膜梭菌感染引發的一種急性腹瀉、急性死亡的細菌性傳染病,主要對犢牛造成嚴重危害,尤其是1歲左右的犢牛易感性最強,發病最為嚴重,造成的死亡率最高。在農牧地區牛腸毒血癥發生流行存在一定季節性,多發生在春末夏初和深秋季節,在農區大多發生在夏收和秋收季節,牛群在短時間內采食了大量多汁的青飼料后,很容易暴發流行。該類疾病的典型臨床特征是發病較急,發病較為突然,短期內就會出現死亡,發病后患病牛,表現為四肢劇烈的滑動,肌肉抽搐磨牙,從口腔當中流出大量的分泌物,經常在出現臨床癥狀2~4 h后就會急性死亡,導致的死亡率較高。有的患病牛會表現出昏迷特征,并且在發病階段會出現突然的腹瀉癥狀,腹瀉物噴射而出,在腹瀉物中會夾雜有大量的腸黏膜組織。發病較急,短時間的患病牛機體嚴重消瘦,生長發育不良,最終倒地死亡,發病過程通常在4~8 h。通過進一步的解剖病死牛,發現病變位置主要集中在腎臟,腎臟軟弱如泥,輕輕一壓就會破碎。小腸嚴重充血,整個腸壁呈現鮮紅色或者鮮紅色,在腸道表面還會出現大量的潰瘍病灶。個別病死牛的腦和腦膜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水腫充血現象,腦膜出血腦組織會出現液化。腹腔胸腔中都會蓄積有大量的液體,心臟嚴重擴張,心內外膜存在大量出血點,全身淋巴結出現不同程度的腫脹現象,淋巴結切開呈現黑褐色。

2.3.2? 防治措施

由于該類疾病發病較急,傳播速度相對較快,短時間內能造成牛群急性死亡。所以要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早診斷,篩選出敏感藥物,大劑量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緩解患病牛的臨床特征,保證在短時間內得以恢復。確診后可以讓患病有口服10%生石灰水,犢牛每頭使用100 mL,大牛每頭使用500 mL,通過口服生石灰水能中和胃腸道中的毒素,減輕毒血癥癥狀。同時配合使用大劑量的磺胺類藥物,如磺胺蜜啶鈉進行肌肉注射治療使用劑量為30 mg/kg體重,同時配合使用強心鎮靜解毒的藥物進行對癥治療,如10%安鈉咖注射液10 mL與5%葡萄糖生理鹽水500 mL混合后靜脈注射,能起到有效的治療成效。日常養殖管理期間應該注重做好疫苗免疫接種,定期對牛注射腸毒血癥疫苗,皮下注射5 mL。在發病高峰期應該嚴格控制牛群的戶外放牧,盡量減少放牧頻率,多投喂一些營養價值全面的飼料,加強牛群的運動,增強牛群身體素質。

3? 結束語

牛在養殖管理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傳染性腹瀉疾病的高發。細菌性腹瀉疾病作為一種危害較為嚴重、傳播速度較快的疾病,雖然在早期階段,不會危及牛群的生命安全,但若不及時診斷和治療,會使牛群生長發育不良,身體抵抗能力下降,很容易感染其他傳染病,增加養殖場的死亡率。飼養管理人員要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科學有效飼養管理,制定完善的消毒滅菌措施,加強疫病免疫接種,將細菌性腹瀉疾病的發生流行率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時也應明確各類細菌性疾病的典型發病特征、病理變化,幫助養殖戶更好地鑒別細菌性腹瀉疾病,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有效的防范,確?;疾∨D茉缛栈謴徒】?。

參考文獻

[1] 周棕長,郭海燕.常見牛細菌性疾病防治特點探究[J].獸醫導刊,2020(8):68.

[2] 葛文燦.有關牛常見病的流行特點及防治策略探究[J].獸醫導刊,2018(8):88.

[3] 劉寶軍.細菌性疾病在牛羊中的防治初探[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8(3):76.

[4] 趙權勝.牛幾種常見細菌性傳染病的診治[J].現代畜牧科技,2015(9):9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