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單元教學策略簡析

2022-07-04 06:57周群美
高考·上 2022年12期
關鍵詞:雙新單元教學高中歷史

周群美

摘 要:在新課程、新教材的“雙新”教育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結構,力求通過提升教學質量,切實解決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問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地。這就要求教師基于歷史學科的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素養要求,對歷史教學進行結構化教學。教師要指向核心素養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歸納,以整體思維重組教學結構,將單元中的各知識點進行串聯,如此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單元教學;策略;雙新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對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進行了明確規定。指出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時,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重視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歷史解釋這五大歷史素養。歷史教學內容的組織,應有利于促進學生從歷史學科知識向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轉化,而內容的結構化則是實現這種轉化的關鍵,單元教學正是知識關聯的結構化?;诤诵乃仞B所構建的單元教學模式,不僅能讓學生學習歷史知識與技能,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情感,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

一、指向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單元教學現狀

(一)教師教學現狀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意識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并且根據調查發現,有大部分教師基于單元教學展開了相關的探究,但部分教師表示,雖然想要基于核心素養構建單元教學,但備課精力不足。在高中一線教師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除了備課外,還要展開教研工作、寫教案以及各類行政工作等,這導致教師的時間和精力難以對指向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單元教學進行深入研究[2]。

還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對結構化教學理解不夠深入。結構化教學要求歷史教師要基于單元教學內容,對教學結構進行優化重組,但部分教師并沒有將單元知識點進行有機整合歸納,這導致結構化教學流于形式,這樣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還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出現思維混亂的問題。

(二)學生學習現狀

根據調查發現,不少學生對歷史學科存在認知偏差。認為只要在考試前熟背教材內容,就能達到較好的考試預期,而這類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學習心態較為消極。并且由于高中生面臨高考壓力,這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更關注考試技能的學習發展,這使學生的學習以及學生在課后進行的自主練習,都圍繞考試內容展開,導致學生的思維局限于考試模式中,對核心素養并不關注。學生對歷史核心素養不重視,這會極大影響教師的教學效率。同時還有部分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較弱,知識儲備與遷移能力較弱。在學習中過度依賴教師,指望教師將知識進行全面講解,這一學習理念,會讓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這也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3]。

二、指向核心素養的歷史單元教學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養凝練單元教學主題

教學主題是教師展開教學的核心,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指路明燈”。從宏觀角度來看,教學主題關注的是課堂教學的價值和教學基本思想。從微觀角度來看,教學主題是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整理教材的基礎。因此凝練單元教學主題,是教師展開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首要步驟。教學主題是歷史教師對教材進行深入解讀,并探索歷史現象、歷史知識的本質規律和對教材內容進行的整合重構。在單元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科學地設計單元主題。

1.深刻理解課程標準要求

教師要凝練單元教學主題,就要對課程標準精神進行深入理解,并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把握課程標準內容。根據課程標準,了解現代歷史教育的核心目標以及教育方向,這可以幫助教師明確現代歷史教育綱要,以明確科學的主題設定方向。

2.梳理單元內容

教師在理解課程標準要求后,要對單元教學內容,以及單元教學的重難點進行分析,這是凝練教學主題的關鍵環節。教師要以整體性為原則,分析本課程內容,并找到本單元課時內容和本冊部分內容之間存在的聯系。同時,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對教材內容進行歸納整合,設計既能夠推動學生持久思考,又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歷史學習規律的教學內容。然后教師要將這些教學內容,濃縮為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主題,這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以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為例,本冊共有十單元的教學內容,涵蓋了從中華文明的起源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內容,可以說本冊內容的時間跨度非常大。教材第一單元到第四單元主要講的是中國古代史,講述了中國各個朝代的經濟、政治、軍事的發展,以及各個朝代的變革。而第五單元雖然講的是晚清時期的政治、經濟,但晚清時期與辛亥革命等愛國主義運動有緊密聯系,因此教師可以把第五單元作為古代與近代歷史的銜接。而第九單元和第十單元主要講的是中國現代史,主要展示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改革開放歷史。

那么教師在展開單元教學時,可以把第一單元到第四單元,整合成一個大的單元教學體系,并把本單元的教學主題確定為“我國古代史的變遷”。由于這一單元涉及時間與空間的遷移變化,并具有大量的史料,為此教師可以基于此主題,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然后教師可以把第五單元到第八單元,整合為一個大的單元教學體系,并將主題確定為“中華民族近代的憂患與救亡圖存”。通過此主題,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最后將第九單元和第十單元整合為一個大的單元體系,并將單元主題確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改革發展”,并以此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如此將核心素養滲透于教學主題,不僅可以為單元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有重要幫助。

(二)提煉單元學習目標導向核心素養

如果把單元主題比作學生在學習中的“指路明燈”,那么教學目標則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教學目標指導教學全過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學目標可以為學生學習制訂標準和基礎。在設計單元教學內容時,若把學習過程比喻成“船”,教師就是船上的“舵手”,而教學目標則是“船舵”,可以讓學生在正軌上展開高效的學習。因此教師基于核心目標,確定單元教學目標,這可以提高單元教學的價值,并強化高中歷史學習的思想深度。教師基于核心素養,設計單元教學目標時,要結合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學生的認知特點、實際學習情況。

同樣以《中外歷史綱要》(上)為例,上文基于教學內容把本冊劃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的單元主題是“我國古代史的變遷”、第二單元的單元主題是“中華民族近代的憂患與救亡圖存”、第三單元的單元主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改革發展”。在確定單元主題后,教師要把每一個單元涉及的主要核心素養提煉出來。第一單元主要涉及的核心素養有: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第二單元涉及的主要核心素養有:家國情懷;第三單元主要涉及的核心素養是:唯物史觀。那么教師要讓以上核心素養貫穿于教學目標,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滲透其他核心素養的培養。

為此教師基于第一單元設計以下的單元學習目標:1.總結從早期國家到明清時期所發生的重要歷史變革事件,并制作歷史大事年表。2.基于封建制度的興起、發展、鼎盛、衰敗,分析封建制度發展沒落的歷史原因。3.基于每一個朝代,選擇一件重大歷史事件,查找其史料資料。并基于教學內容和史料,對此歷史事件進行客觀分析。談談發生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原因以及這些重大歷史事件,對此朝代后期發展的影響。4.將史料進行整合,歸納找出可信度高的史料和可信度不高的史料?;跉v史解釋談談,為什么史料有真有假?如何科學辨別史料,并利用史料對教學內容進行歷史解釋?

基于第二單元,教師設計的單元教學目標:1.總結晚清時期與中華民國建立期間,發生的重大挽救民族危亡斗爭的事件。2.從歷史發展角度,談談這些革命人士發動革命的原因。3.查找史料,分析辛亥革命成功與失敗的原因。4.選擇一位學生印象最深刻的革命人物,查閱其相關的資料。并談談革命先烈身上,包含了哪些傳統民族精神。5.通過晚清時期的頹敗,再到中華民族的興起,人民的精神、世界意識發生了哪些轉變?

基于第三單元,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是:1.對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深入分析,并談談我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原因。2.社會主義制度對國家歷史、政治發展的影響。3.探究生產力與經濟發展、人民精神發展之間的關系。

如此將核心素養與單元教學目標進行結合,可以讓學生有目的、有方法地展開學習,這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深化學生對歷史核心素養的理解。

(三)設計挑戰性學習任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在以往的教育中,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原因之一,是學生和歷史學科之間的距離跨度太大。大部分學生認為歷史與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大的聯系,并且歷史發生于幾千、幾百年以前,這讓歷史與學生有較大的隔閡。而這一隔閡,也導致學生始終難以融入歷史世界中,這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有不利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基于單元教學,給學生布置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通過學習任務,讓學生展開深度學習并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單元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對單課課時內容進行總體規劃。教師首先要關注教學內容,是否可以進行重新整合。其次在確定可以重新整合后,要重新擬定課時名稱。最后基于每一個單元課時,擬定2至3個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這樣既可以讓學習任務涵蓋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又不會增添學生的學習負擔。

若任務過多,那么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利用的時間就變少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部分學生會為了完成任務而敷衍地去學習,這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并且在布置任務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任務的難度既要具有挑戰性,又要在學生可接受范圍內,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同時教師要注意,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布置學習任務,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為例。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前,要先對本冊內容進行整合歸納,以將單課課時轉變為單元課時?;诒緝越虒W內容,教師可以設計四個單元的單元課時。第一單元的課時名稱是“中古時代的發展”;第二單元的課時名稱是“世界的制度確定與工業發展”;第三單元課時名稱是“全球格局演變”;第四單元課時名稱是“20世紀的新變化”,基于這四個單元課時教師分別制訂了以下學習任務:

一單元課時任務:1.以時間為線索,探究歐洲、亞洲、美洲文明的產生與發展。2.探究早期文明的特點。通過這兩個任務,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

二單元課時任務:1.尋找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前的史料資料,并基于史料分析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歷史條件。2.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分析資本主義制度對西方國家人民生活的影響。這兩個任務可以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素養。

三單元課時任務:1.了解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查找民族獨立運動英雄,并感悟他們的民族精神。2.根據當時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國際格局,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3.將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當時的中國史進行聯系,分析當時中國落后的原因。這三個任務可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時空觀念素養。

四單元課時任務:1.探究20世紀下半葉,世界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轉變。2.收集當時西方國家與新興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資料,探究世界格局發生轉變的重要原因。3.從歷史、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經濟全球化的必要性。這三個任務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四)展開單元學習評價,深化核心素養發展

在布置完學習任務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充分了解,這樣教師才能判斷教學形式是否科學,為此教師要對單元教學進行科學評價。單元學習評價環節,是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環節。教師要通過單元學習評價,不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反饋的信息調整單元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設計單元學習評價體系。橫向評價,是比較學生不同核心素養發展的水平,而縱向評價是比較同一核心素養在不同年級階段的水平。

教師所創設的單元學習評價體系,要指向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并且要具有激勵性,這樣評價體系既可以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效進行觀察,又可以對學生的課后作業質量進行分析。并且基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教師還可以制訂差異化評價標準,這有助于挖掘每位學生的優勢智能,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歷史學習信心。如此讓核心素養貫穿于單元評價的全過程,既可以提高評價水平,還可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三、指向核心素養的歷史單元教學策略的教學反思

在實施歷史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的是立足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視野,統籌單元的知識內容,細化各個模塊,將單元知識以系統、完整、合理的方式展現出來。而學生在進行單元學習的時候,應該創新自身的思維模式,改變傳統被動式的歷史學習模式,積極創新,積極實踐,從單元整體的視角著手去完成知識的建構與分析。這樣展開的歷史單元教學才更為高效、科學、合理,才能夠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來展開教學與互動,讓整個課程教學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

結束語

在具體按照歷史學科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組織起來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如何處理好單元主題的滲透和學生的吸收之間的關系,需要根據學情的不同進行適度調整。

參考文獻

[1]劉曉艷.核心素養下歷史大單元教學策略:以中外歷史綱要(上)為例[J].才智,2022(35):52-55.

[2]許娟.大單元教學中如何滲透歷史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課程輔導,2022(30):117-119.

[3]趙豐產.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2(29):60-62.

猜你喜歡
雙新單元教學高中歷史
“雙新”視閾下福州高中信息技術 教學實施情況及思考
“雙新”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新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運用分析、比較策略設計單元語言實踐活動
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現狀與對策初探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學講方式”在語文單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數學整體感知策略在單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