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生態修復技術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研究

2022-07-05 23:48史督
新農業 2022年12期
關鍵詞:水生態修復技術河道治理

摘要:我國的河道普遍存在著被污染和破壞的情況,為了治理該情況需要積極運用河道修復技術,使河道及其周圍的環境得到改善。本文主要論述了我國河道的治理現狀、水生態修復技術的類型以及這些技術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水生態;修復技術;河道治理

完整的水生態系統包括水生植物群落、水生動物、微生物、原生動物,并且這些生物需要達到一定的規模。水中的生物對水中的污染物有一定的降解作用。水生態修復技術就是利用水中各種生物的特性,在水體中進行有計劃地培養水生生物從而減少水體污染,保證水質的一種水生態治理技術。這種技術的成本較低而且治理的效果比較好,對于河道污染的控制具有良好的作用。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河道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污染問題,被嚴重污染的河道數量很多,不僅危害了自然環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環境也開始逐漸惡化。河道的污染對周圍的環境以及生態體系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一些污染嚴重的河道周圍的生態結構已經消失,在枯水期時很多河道變得干涸,在雨季時又會出現洪澇災害。這些問題與環境污染息息相關,所以相關的部門和環境保護治理機構一定要重視河道的治理工作,利用好水生態修復技術,使河道恢復自身原有的調節作用。

2.1 生物修復技術

要想讓河道的水生態恢復到更佳的狀態,就需要使河道的環境恢復生物的多樣化,使水體周圍的環境重新煥發活力。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培養水生動物,另一種是培養水中的微生物菌群。很多河道的周圍會有農業生產活動,大量的農藥、化肥會逐漸進入河道的水體中,使水質的含氧量異常增高,促進了水生植物的過量生長。為了防止這種問題,可以在水體中投入一些如草魚、鯽魚等適應性比較強的草食水生動物,保證水中生態環境的平衡。另外,也可以培養一些微生物菌群來分解水中的污染物,使用這種技術時,需要對水體進行人工增氧,使菌群具有良好的分解能力。在使用微生物菌群的相關技術時要注意結合水體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菌種。

2.2 河岸生態修復技術

河岸生態修復是通過修復河流兩岸生態環境,如植樹造林、植草護坡等方式,保證水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以往河道的岸坡主要是為了服務于水利工程,而現在岸坡又多了一個保護生態環境的功能。例如,在一些湍流較急的河岸可以種植一些抓地能力強的低矮植物,這樣可以對水土形成有效的保護。這種方式使得工程系統更加環保,適合當地的河岸地形結構,保證生態、經濟的雙效益。另外,可以在護坡工程中配置合適的喬木、灌木、草地等植物,特別是結合當地生物棲息特點進行河岸修復,盡量構建與原生生物生態環境類似的河岸環境,為這些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地。在岸坡上布置良好的綠化系統還可以改善河道周圍的土質,樹木的落葉在腐爛以后形成的腐殖質為水生動物提供了營養物質,使整個河流和河岸形成一個共生和諧的統一整體,最終全面修復水生態系統。

2.3 物理修復技術

由于生物修復技術發揮作用比較緩慢,河岸生物修復技術的實施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先使用物理修復技術來改善現狀。比如某些河流周邊的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導致了河流內的泥沙量大,在非降雨的季節,水中的生物存活艱難,這時就可以采用物理修復。先把周圍的河岸進行加固,防止更多的泥沙流向河道,然后進行全面的清淤作業,給水中的生物營造一個比較良好的生活環境,最后再采用其他的措施來整治河道,提高河道整治的效果。

2.4 人工浮島技術

運用先進的技術在河道中投放人工浮島是進行河岸修復的一種有效方式。在這種人工浮島上會培養植物以及微生物,使其進入河道后能夠發揮生物治理功能,對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降解,從而凈化河流水質。人工浮島的投放、維修以及操作都比較簡單,有很強的機動性,不僅能夠發揮治理河道的作用,還可以形成一種新鮮的植物景觀,為河道增添美感。

2.5 人工濕地技術

建立人工濕地是一項綜合性非常強的技術,涵蓋了化學、物理、生物等多個專業領域,利用這些學科的相互作用實現對水生態的治理。這項綜合性的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對河道坡度等方面有較高的要求。人工濕地系統能夠使河水自身的凈化能力得到提高,對周邊的氣候、大氣、環境等都有著一定的調節能力,而且其通過一定的設計之后,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為人們的生活以及各種動物帶來了更好的棲息環境,整個形成的周期要明顯快于自然生態的形成周期,對于現代的河道治理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3.1 植物種類的選擇

不同的河流被污染、破壞的情況也有所不同,所以在治理的過程中要根據河道的實際污染情況來選擇相應的修復技術,并規劃好河道生態的治理修復方案。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域的植物種類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在治理的過程中還要尊重地理環境的特點選擇適合種植、性能良好的植物類型,保證植物能在種植地良好生長。比如在降水量較少的北方地區要選擇一些能夠適應干旱、寒冷氣候的植物種類,在降水量較多的南方地區優先選擇耐澇的品種,還要選擇一些對水質有一定的凈化能力的植物種類。此外,還要考慮植物的多樣性,既要有高大的喬木,又要有低矮的灌木、草植,使這些植物之間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循環關系,使整個生態系統更加完善。通過優選植物的種類,來保證河道的生態系統能夠適應當地的地理、氣候環境,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凈化能力。

3.2 保證生物群落的多樣性

河流的生態系統是極為復雜的、長期演變而成的一種生物多樣性結果,一旦遭到了污染和破壞,恢復起來極為困難,而且需要的時間非常的長。因此在進行河道治理時一定要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制定長期的規劃和政策,在日常工作中堅定河道治理的決心,放平河道治理的心態,一步步穩扎穩打落實相關的河道治理措施。在對河道進行修復之前,需要對原有的河流形態以及生物群落進行充分的調查與研究,并形成科學性、可行性的報告,明確相關的工作重點,尊重生態系統的形成規律,運用適當的修復技術,推動河道生態的恢復。河道治理的相關人員要充分利用河道中的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和生物資源,保證它們的成長與共生,使各個生物之間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的整體,共同促進,共同發展。

3.3 注重動植物均衡發展

僅僅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就想將被污染的河道恢復到被破壞前的生態水平顯然是行不通的,所以要充分注重各種科學技術的綜合利用。在被污染和破壞的地區應及時采取相關的技術措施加快對河道的整治工作,以免給環境帶來更大的危害。在河流周邊進行布局規劃,合理規劃建筑和植物的配置,在保護環境的同時,為城市、鄉村提供更為美觀的觀賞環境。注重食物鏈關系,改善周邊的環境,利用植物為周圍的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地,保證各種動植物能夠均衡發展,從而促進水生態的改善。

河流對于人類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目前我國的很多河流生態環境都正在遭受著污染與破壞,為了實現河道水生態環境和人類的和諧發展,相關的部門要加強對河道的治理力度,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根據河道的實際情況選擇運用生物修復、河岸生態修復、物理修復、人工浮島、人工濕地技術等相關的修復技術,積極修復河道及其周圍的生態環境,凈化水體,促進各種生物多樣化發展。

作者簡介:史督(1995-),男,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水電工程。

猜你喜歡
水生態修復技術河道治理
武漢濕地保護與永續利用對策
毛祁河綜合治理工程施工組織探究
河道治理中存在的問題與水土保持的有效實施
生態修復技術在水環境保護中的治理措施
感潮河段堤防護坡應用與實踐
重金屬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北方農田土壤有機農藥污染現狀及修復技術綜述
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經驗教訓和措施
建設項目入河排污口設置可行性實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