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美潤心,立德樹人

2022-07-05 08:16伍趣艷
廣東教學報·教育綜合 2022年80期
關鍵詞:勞動能力教育

伍趣艷

【摘要】開展勞動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發展素質教育,以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可以分層推進,讓勞動教育異彩紛呈。勞動是快樂的,勞動是光榮的;勞美潤心,立德樹人。

【關鍵詞】小學;勞動教育

“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幸福的生活從哪里,要靠勞動來創造……勞動的快樂說不盡,勞動的創造最光榮?!毙r候,總伴隨著這悅耳的歌聲勞動、成長。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梢?,開展勞動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一、勞動,在學生成長中不可缺少

出生在21世紀的部分孩子是家中的“掌上明珠”,自小嬌生慣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加上學習壓力大、作業任務重,很多家長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溺愛,導致新時代孩子的動手能力弱、自理能力差。其實,從長遠來看,家長們這不是疼孩子,相反還會毀了孩子。學習、休息于孩子來說固然重要,但勞動對孩子成長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勞動——讓孩子健體、樹德、益智、潤美。

學生從事勞動的時間與其自立的形成有著明顯的關系,即學生參與勞動的時間越長,其獨立性就越強。學生在參與勞動的過程中手腦并用——動手,增強學生的體質;動腦,鍛煉學生的思維。勞動是通過手腳的活動來實現的,當學生在生活自理的過程中積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情時,不僅學生的雙手與大腦得到協調發展,而且能更好地刺激他們的腦細胞,加快腦細胞發育成長,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育。學生進行勞動,學會干活,減少對大人的依賴,促進他們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賴別人”的獨立意識。開展勞動教育,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創造性有著重要意義。開展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勞動,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生存技能,而且可以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勞動,在學生學習中分層推進

勞動,重在實踐。知與行的融合,才能促進勞動課程的有效開展,真正達到勞動課的教學目的。小學階段涵括6-13歲的學齡兒童,學生年齡特點不一、認知水平參差、接受能力各異,要很好地開展勞動教育,除了遵循勞動的自身特點外,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成長認知規律等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勞動的興趣,熱愛勞動,主動參與勞動學習和實踐。因此,我校在開展勞動教育中試行分層推進。

(一)低年段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服務”能力,激發學生勞動的興趣

一、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低、自理能力差,在勞動教育內容的編排上,重點圍繞“自我服務”開展教學活動?!白晕曳铡辈痪窒抻谧陨淼姆?,還可以是為班級、為家庭付出自己的勞動。從學生學習上、生活中的小事甄選感興趣的教學活動開展,教育學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逐步培養其獨立生活的能力。如,安排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疊衣服、為父母做一件事等教學內容,學習后還可以組織相關實踐評比,頒發獎狀鼓勵學生,使其從小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意識。

(二)中年段注重培養學生“自主”“自制”能力,增強學生的勞動情感

三、四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學習,有一定的認知水平與自制能力,開始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漸減少對別人的依賴。在安排勞動教育內容、組織勞動實踐活動時,可以適當寓情感教育于勞動中,合理加強勞動情感教育。雖然學生在低年段逐步走向中年段表現出來的自立能力相對較脆弱,但教師應該放手,不包辦代替,不扼殺學生的勞動積極性、自主性。在組織學生開展勞動實踐時,注意低、中年段的過渡銜接,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活動,如,“小鬼當家”“小巧手PK”等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自主、自制能力的形成。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把握分寸、多設情境,不但給學生創設多動腦、動手的機會,而且避免扶而不放。贊美、表揚是學生特別喜歡的“禮物”,也是學生前進的無窮動力。在組織勞動實踐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夸贊,是學生積極勞動的源泉。

(三)高年段注重培養學生“自強”“創新”能力,賦予學生勞動的使命

五、六年級的學生在幾年的學習與實踐中,習得一定的能力,具備獨立的思維,他們開始厭煩教師的“啰嗦”,逐漸抗拒教師的“框條”。在勞動實踐中,部分學生自我表現獨特、卓越,往往超出教師的想象。因此,教師應該把握機遇,給予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自強”“創新”的能力。而面對后進生,教師應該充分尊重與信任,努力發掘其“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使之發揚光大。在高年段(尤其是六年級)學生當中開展勞動教育,教師應當做好正確指引,悉心指導學生恰當處理勞動實踐與文化課的學習,不借口因學習文化知識而懶惰、依賴,甚至不勞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能做工,大腦能思考?!逼鋵?,學生在勞動實踐過程中的細心觀察、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會讓其想象力和實操能力得到發展,并促進其文化知識的鞏固。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增添勞動責任感,養成勤勞動、愛勞動的良好習慣,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

三、勞動,在學生踐行中滲透德育

勞動是幸福的源泉。為了探索構建學校勞動教育校本課程,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又能讓他們親近生命的成長過程,我校十分重視在學生中扎實開展勞動教育。在“樂行· 悅雅”——“做中學”“學中做”“教學做合一”的育人理念引領下,立足課堂、家校攜手、聯系社區,緊貼生活、動手實踐,巧用節日和寒暑二假,在格物苑、實踐基地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讓他們感悟勞動的艱辛、磨煉堅毅的性格、分享收獲的喜悅,進而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為將來創造美好幸福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校園教育,夯實基礎

學校在做好綜合實踐學科課程教學的同時,充分利用校園廣播、黑板報和宣傳欄,大力宣傳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使勞動光榮的理念深入人心,全體師生樹立了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積極投身到各種各樣的勞動競賽中。德育處邀請有經驗的教師,為全體班主任和各班學生代表作勞動技巧專門培訓,讓參會師生掌握步驟,學會方法,提高能力,在隨后的推廣實施和應用中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充分發揮格物苑的作用,在每周的智雅選修課——智美勞動課上,由富有種植經驗的教師帶領學生到格物苑,從教學生認識蔬菜、農作物的名稱及其生長特點,到了解種植環節、初步掌握一些種植方法、在家委的協助下學會栽種一種植物,再到了解植物簡單的病蟲害癥狀以及處理技巧等。同時,我們將種植的成果進行展示和拍賣,將拍賣所得捐入學校的“智雅扶貧濟困”慈善基金,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學生深刻認識“勞動最光榮”。學校還建立了比較系統的評價體系,通過每日的量化評比、每周的“智雅班級”評比、每月的班主任工作小結、期末總結表彰,達到了及時反思,不斷強化的目的,促進學生保潔意識、勞動能力及良好習慣的形成,同時,開展校園“勞動小能手”評比活動。

(二)家校共育,提升水平

學校通過班級群進行家校聯系,轉變家長對學生參與勞動的觀念,讓家長成為學生家務勞動教育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合力開展勞動教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發展,教師可以布置洗碗、洗衣、掃地、整理內務等自我服務勞動及家務勞動,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主動做,集體事情積極做。教師也可以倡導家長正確指導學生安全使用電器爐具,了解基本的烹飪常識,讓學生學會做簡單的飯菜,讓學生在參與揉面、包水餃、沏茶、烘焙、蒸烤、煮面條等勞動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動手能力,讓他們在勞動中體驗自立、自理的樂趣,深刻認識“一日三餐”做之不易,感受生活的“真”味。還可以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手工制作,利用橡皮泥、手抄報、剪紙等進行精美的手工勞作,讓他們在一捏一塑、一構一謄、一裁一刻中,既鍛煉了實操能力,做到心靈手巧,又提升了藝術鑒賞水平。

(三)校社研學,拓展能力

學校抓住教育節點組織學生到社區開展“環保小衛士”清掃活動,在每年的寒暑假都與村居聯手,布置德育作業,圍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國衛生城市”等,號召廣大學生小手牽大手,積極參與社區文明衛生創建活動。2020年起,學校將“格物樂趣 攜手共創”種植活動與順德慈善會·惠妍教育助學基金資助的公益助學項目“青苗筑夢·未來職業成長計劃”生涯學堂課程有機整合,帶領學生走進社區、工廠等,進一步認識勞動與職業的關系,在參與體驗中深入感悟勞動創造的價值。

勞動是快樂的,它讓學生的雙手與大腦得到解放,在勞動踐行中愉悅身心。勞動是光榮的,它讓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勞動觀念,不斷豐富勞動知識,提升勞動技能,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繼而創造美好的明天。

責任編輯? 李? 源

猜你喜歡
勞動能力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題解教育『三問』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熱愛勞動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你的溝通能力很好嗎?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