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椒縣水稻適應性品種篩選

2022-07-06 05:35陳明桂
安徽農業科學 2022年12期
關鍵詞:全椒縣農藝性狀生育期

陳明桂

摘要 分別以5種秈稻品種、5種粳稻品種為試驗材料,在安徽省全椒縣進行水稻適應性品種篩選試驗。結果表明,粳稻品種生育期普遍高于秈稻,粳稻品種中Ⅲ優98生育期最短,為148 d,秈稻中蘇秀867生育期最短,為131 d,鎮稻15生育期最長,可能影響到下茬作物播種和生長;甬優1109株高最高,為134 cm,武運粳32株高最低,為93 cm;南粳5055有效穗數最高,達到了360.0萬穗/hm2;榮兩優華占每穗粒數最多,為276.1個;開兩優17千粒重最高,為29.0 g;粳稻品種鎮稻15產量最高,為8 311.5 kg/hm2,秈稻品種開優17產量最高,為7 900.5 kg/hm2。粳稻品種武運粳32、南粳5055和秈稻品種C兩優華占、開兩優17整體表現較好,是適合全椒縣種植的品種,建議加大推廣面積。

關鍵詞 水稻;生育期;產量;農藝性狀;全椒縣

中圖分類號 S 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12-004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12.01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creening of Rice Adaptive Varieties in Quanjiao County

CHEN Ming-gui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Quanjiao County,Quanjiao,Anhui 239500)

Abstract A total of 5 Indica varieties and 5 Japonica varietie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o test the adaptability of rice varieties in Quanjiao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period of Japonica rice wa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Indica rice. The growth period of Japonica rice varietyⅢyou98 was the shortest(148 d), Indica rice Suxiu 867 was the shortest(131 d), and Zhendao 15 was the longest, which might affect the sowing and growth of next crop. Yongyou 1109 had the highest plant height of 134 cm, and Wuyunjing 32 had the lowest plant height of 93 cm.Effective ears of Nanjing 5055 was the highest, reaching 360.0×104/hm2;Rongliangyouhua had the largest grains per ear(276.1 grains). Kailiangyou 17 had the highest 1 000-grain weight(29.0 g). The yield of Japonica rice variety Zhendao 15 was the highest(8 311.5 kg/hm2), and that of Indica rice variety Kaiyou 17 was the highest(7 900.5 kg/hm2).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Wuyunjing 32 and Nanjing 5055, as well as Indica rice varieties C liangyouhuazhan and Kailiangyou 17, performed well as a whole, which we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Quanjiao County and were suggested to increase the promotion area.

Key words Rice;Growth period;Yield;Agronomic characters;Quanjiao County

水稻品種的區域適應性對保障該區域水稻安全生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對水稻品種適應性評價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地理位置、土壤條件、溫度、水分及光照等,這些因素對指導水稻品種的推廣和區域布局起著決定性作用[2-3]。在農業生產中,用種安全的前提和保障是種性安全,這直接影響到國家種子安全和社會穩定,同時也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前提[4]。因此,通過品種篩選試驗,找到適宜特定區域糧食生產的品種尤為重要。

全椒縣地處安徽省東部,江淮分水嶺南側,為滁州市下轄縣,屬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性氣候,全年雨量適中,光照充足,適宜水稻種植。全縣常年糧食種植面積7.54萬hm2,其中水稻種植面積3.67萬hm2[5]。優質水稻品種單一、更新慢是制約全椒縣水稻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關于區域適應性水稻品種的篩選,前人做了大量工作,王先俱等[6]在遼寧東部山區通過田間試驗對新引進的6個水稻品種進行了篩選試驗,篩選出了粳優653、吉作109、小粒香3種適宜于該區域種植的水稻品種;黃情等[7]以55個晚稻品種為試驗材料,在湖南瀏陽市進行了晚稻品種生態適應性試驗,篩選出了裕優852等5個適宜于瀏陽市種植的水稻品種。但關于適宜于全椒縣種植的水稻適應性品種篩選的研究鮮見報道。鑒于此,筆者通過田間對比試驗,篩選出適宜全椒縣種植的優質水稻品種,以期為促進全椒縣優質稻米產業的提升和該區域農業綠色發展做出貢獻。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全椒縣襄河鎮八波村(118°11′19″ E,32°5′15″ N)進行。該地土壤類型為黃白土,試驗田土壤肥力中等、均勻,0~20 cm耕層土壤基本理化性狀:有機質19.07 g/kg,全氮1.26 g/kg,有效磷10.80 mg/kg,速效鉀135 mg/kg,pH 5.7。試驗田塊比較平整,水利配套較為完善。

1.2 供試材料

供試水稻品種共10個,其中秈稻品種5個:蘇秀867、創兩優4418、榮兩優華占、C兩優華占、開兩優17;粳稻品種5個:Ⅲ優98、甬優1109、鎮稻15、武運粳32、南粳5055。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10個處理,即每個品種1個處理,每個處理設1個大區,不設重復,每個大區面積0.05 hm2左右,四周設2 m左右保護行,試驗田塊合計2塊,每塊田面積0.27 hm2左右,合計面積0.53 hm2。分別于5月30日和6月4日進行人工移栽,移栽規格為秈稻30 cm×18 cm,每穴1~2粒種子苗;粳稻25 cm×17 cm。每穴2~3粒種子苗移栽計劃秧齡:移栽秧齡30 d左右,葉齡5~6葉,苗高20~30 cm。實行統一播種、統一移栽、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防治等。

肥水管理:整田時施46%金正大復混肥525 kg/hm2(18-10-18),秈稻施尿素225 kg/hm2、常規粳稻施尿素300 kg/hm2作為分蘗肥,秈稻施46%金正大復混肥150 kg/hm2(18-10-18)作為穗肥,粳稻施46%金正大復混肥300 kg/hm2(18-10-18)作為穗肥。水分管理方式為前期灌水、中期干濕交替、后期保持淹水狀態、收獲前自然落干。

1.4 樣品采集與處理

成熟后每個處理采集具有代表性植株5穴,實驗室常規考種,測定株高、有效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各處理單打單收,記錄實產。同時記錄生育時期(播種期、插秧期、始穗期、齊穗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

1.5 數據處理

采用 Excel進行數據處理和繪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水稻品種生育期比較

該研究中同類型水稻(粳稻/秈稻)播種期和移栽期相同,不同品種間生育期差異較大。由表1可知,粳稻生育期普遍長于秈稻。粳稻不同品種間生育期相差很大,武運粳32的始穗期、齊穗期均最早,但生育期較長,主要是齊穗到成熟時間較長。生育期最長和最短品種間相差31 d。鎮稻15生育期最長,主要是始穗期時間長,考慮到全椒縣氣候及輪作制度,鎮稻15可能影響下茬作物的播種,說明該品種不適宜在全椒種植。秈稻品種中,蘇秀867生育期最短,為131 d。榮兩優華占的始穗期和齊穗期均最早,從生育期考慮,供試的5種秈稻品種均較適宜在全椒縣種植。

2.2 不同水稻品種農藝性狀比較

2.2.1 株高。由表2可知,不同水稻品種間株高差異很大,粳稻品種平均株高為111.0 cm,秈稻則為119.8 cm。粳稻品種中,甬優1109株高最高,比株高最低的鎮稻15高44.0 cm。秈稻品種中,創兩優4418株高最高,比株高最低的蘇秀867高出37.0 cm。從水稻抗倒伏角度來看,除Ⅲ優98、甬優1109和創兩優4418外,其余品種均較適宜在全椒縣種植。

2.2.2 產量構成因素。由表2可知,不同品種水稻有效穗數在181.5萬~360.0萬穗/hm2。粳稻品種平均有效穗數為267.0萬穗/hm2,秈稻為249.3萬穗/hm2。甬優1109在所有品種中有效穗數最低。不同水稻品種每穗粒數相差很大,最少和最多的品種分別為蘇秀867和榮兩優華占,兩者每穗粒數相差達143.6個。結實率最高的品種為武運粳32,達到了85.5%,結實率低于70.0%的品種有甬優1109、蘇秀867、榮兩優華占和C兩優華占。不同品種間千粒重在22.2~29.0 g,粳稻不同品種間千粒重差異較小,但秈稻不同品種間差異較大。

2.3 不同水稻品種產量比較

由圖1可知,粳稻中鎮稻15產量最高,為8 311.5 kg/hm2,分別比Ⅲ優98、甬優1109、武運粳32、南粳5055增產14.1%、15.8%、7.7%、2.9%,甬優1109產量表現最差。秈稻中開兩優17產量最高,為7 900.5 kg/hm2,分別比蘇秀867、創兩優4418、榮兩優華占、C兩優華占增產43.4%、25.6%、10.5%、6.3%,蘇秀867產量表現最差。從水稻產量的角度來看,粳稻中鎮稻15、武運粳32、南粳5055,秈稻中C兩優華占、開兩優17比較適宜在全椒縣種植。

3 結論與討論

品種是影響水稻生育期的主要因素。此外,栽培方式、光溫資源等對水稻生育期影響也十分明顯[8]。一般而言,粳稻生長期內積溫較秈稻低,所以同一區域,整體上粳稻生育期都要長于秈稻,對下一茬作物播期影響也更為顯著。作物接茬時間的安排直接影響了對光溫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周年作物產量的高低[9-10]。該研究中,粳稻品種鎮稻15的生育期長達179 d,有遭受寒露風造成減產的風險[11],且全椒主要的種植制度為稻-麥、稻-油輪作,油菜、小麥在全椒縣播種日期一般為10月中下旬,因此該水稻品種在全椒縣種植也存在影響下茬作物播種的風險。因此,從生育期的角度來看,鎮稻15不適宜在全椒縣種植。

作物產量是品種在一定區域環境下綜合因素的集中體現[12],適宜區域的作物品種往往因為在該區域具有較高的養分吸收利用效率,因而其產量也相應較高[13]。該研究顯示,同一類型水稻品種(粳稻、秈稻)施肥量相同,但產量相差較大,最高產和最低產品種產量相差可達43.4%。而在水稻產量構成因素中,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和千粒重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秈稻品種雖然分蘗能力強于粳稻,但能否形成更多的有效分蘗,除品種自身基因型因素外,主要受施肥的影響;每穗粒數的形成主要與水稻籽粒形成時期的水肥管理和光溫資源有關;同一品種水稻的千粒重一般較為穩定,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較小[14]。該研究不同品種水稻的產量構成要素之間相差很大,這主要是由于決定相關農藝性狀的遺傳特征差異造成的。從產量表現來看,粳稻中鎮稻15、武運粳32、南粳5055、秈稻中C兩優華占、開兩優17比較適宜在全椒縣種植。

綜上,在全椒縣區域內,綜合考慮生育期、抗逆能力、產量等因素,粳稻品種武運粳32、南粳5055和秈稻品種C兩優華占、開兩優17整體表現較好,是適合全椒縣種植的品種,建議加大推廣面積。但不同品種的稻米品質、養分利用等還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楊仕華,廖琴,谷鐵城,等.南方稻區國家水稻品種區域試驗進展及建議[J].中國種業,2009(12):12-14.

[2] 張群遠,孔繁玲,廖琴,等.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的評價體系及評價方法[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0,16(2):81-86.

[3] 楊仕華,廖琴.中國水稻品種試驗與審定[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4] 郝中娜,毛雪琴,柴榮耀,等.國家長江中下游稻區品種區域試驗秈稻稻瘟病抗性分析[J].中國水稻科學,2019,33(2):152-157.

[5] 安徽省統計局.安徽統計年鑒(2019)[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

[6] 王先俱,龐秀,馬秀芳,等.遼寧東部山區優質水稻品種篩選[J].遼寧農業科學,2021(5):17-21.

[7] 黃情,王杰,謝敏,等.55個晚稻品種在瀏陽不同生態區域的適應性[J].湖南農業科學,2021(4):12-16,24.

[8] 歐陽亦聃,陳樂天.作物育性調控和分子設計雜交育種前沿進展與展望[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21,51(10):1385-1395.

[9] 阮新民,陳曦,岳偉,等.安徽沿江平原區播期對稻麥周年產量、生育期及溫光資源利用的影響[J].中國稻米,2021,27(6):38-46.

[10] 歐陽由男,王艷麗,葉淑珍,等.基于目標區域溫光比較的雙季早粳稻試種[J].農業研究與應用,2021,34(5):8-14.

[11] 李杰,張洪程,董洋陽,等.不同生態區栽培方式對水稻產量、生育期及溫光利用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11,44(13):2661-2672.

[12] 趙凌,趙春芳,周麗慧,等.中國水稻生產現狀與發展趨勢[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0):105-107.

[13] 鄔剛,吳爽,袁嫚嫚,等.不同地力條件下氮肥施用量對水稻生產力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6):28-30.

[14] 程琴,孔令漢,王鵬,等.水稻粒型、粒重和灌漿研究進展[J/OL].分子植物育種,2021-03-04[2022-01-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6.1068.S.20210304.1126.004.html.

猜你喜歡
全椒縣農藝性狀生育期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種氮素積累特性研究
從農藝性狀及化學成分測定分析遠志藥材商品品規和良種選育的合理性
不同生育期水分虧缺對烤煙干物質積累與代謝酶活性的影響
安徽省家庭農場發展問題研究
全椒縣“浙油50”機械化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
全椒縣生物防火隔離帶建設效果分析及建議
基于作物生育期的潛在蒸散的時空演變特征及R/S 分析
黃華占水稻栽培性狀及產量表現
2013-2014年度二二二團冬小麥各生育期氣象條件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