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芪建中湯加減聯合手指點穴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臨床研究

2022-07-06 23:26陳家培馮春孫志強李運戈王淦世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7期
關鍵詞:胃痛

陳家培 馮春 孫志強 李運戈 王淦世

摘要:目的:探討黃芪建中湯加減+手指點穴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脾胃虛寒型胃痛患者9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n=45)和對照組(n=45)。對照組采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口服治療,治療組采用黃芪建中湯加減方+手指點穴治療。療程均為4周,觀察4周后2組療效進行分析對比。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1.11%高于對照組71.11%,P<0.05。結論:黃芪建中湯加減+手指點穴較西藥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療效顯著。

關鍵詞:黃芪建中湯;胃痛;脾胃虛寒;手指點穴

【中圖分類號】? R2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7--01

胃痛即胃脘痛,是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癥的一類疾病,相當于西醫急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中醫認為外感風寒濕邪、飲食不節、情志失調、久病體虛等均可導致胃脘痛。胃脘痛的治療原則為緩解癥狀,恢復脾胃功能,防止疾病進展[1],筆者于2019年6月—2021年6月運用黃芪建中湯加減+手指點穴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0例脾胃虛寒型胃痛患者,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18—65歲,平均(44.5±1.32)歲;治療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20—68歲,平均(43.8±1.45)歲。兩組數值基本保持一致,P>0.05。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胃脘痛及《中醫內科學》[3]胃痛中脾胃虛寒型診斷標準,癥狀: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喜熱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泛吐清水,神疲乏力,納呆,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排除標準:不愿意接受治療者或伴隨有精神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患者,伴有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損害者。

2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予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海南海靈化學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20092,規格:20mg/粒)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早晚各服用1次。

2.2 治療組:(1)予黃芪建中湯加減內服+手指點穴治療?;A方藥:黃芪20g、桂枝10g、白芍15g、黨參15g、炒白術20g、茯苓15g、半夏10g、干姜10g、炙甘草10g、大棗12g。隨證加減:痛甚者加香附12g、元胡12g、木香6g;吐酸水加海螵蛸12g、黃連6g、吳茱萸3g;納差加砂仁6g、神曲15g、麥芽15g。以上藥物水煎取400ml,分早晚飯后半小時溫服, 1劑/d, 4周為1療程。(2)手指點穴:選取雙側足三里、內關、脾俞、胃俞、膈俞、腎俞、背俞穴壓痛點等腧穴?;颊呷「┡P位,醫者立于患者同側,以患者耐受力度為宜,拇指按壓腧穴產生酸麻脹痛感覺后,以持續按壓5—10s后放松為1次,每個穴位按壓3—5個循環,1次/d,每治療6d休息1d。兩組治療周期均為4周。

3 結果

3.1 臨床療效判定[4]:臨床痊愈: 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均完全消失,且患者能夠恢復正常的工作與日常生活;好轉: 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基本能夠恢復正常的工作與生活;無效: 患者經治療后,上述癥狀未發生明顯的改善或發生加重的情況,未能進行正常的工作與生活。計算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3.2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1.11%高于對照組71.11%,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4 討論

胃痛是臨床中很常見的疾病,相當于西醫急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目前該病在臨床上常采用西藥治療 , 如抗生素聯合質子泵抑制劑 , 主要是抗幽門螺桿菌、保護胃黏膜、抑制胃酸分泌等藥物[5]。對照組采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口服治療作為療效對比。在胃痛的中醫分型中,脾胃虛寒型胃痛是臨床多發常見的一個證型,其基本病機為脾腎陽虛,寒凝氣滯,不通則痛[6]。究其原因多由于久病體虛,脾胃虛弱,氣機不暢,或中陽不足,中焦虛寒,失其溫養而發生胃痛。針對該類疾病,根據“寒者熱之,虛者補之”指導原則,以黃芪建中湯加減作為治療組。黃芪建中湯主治陰陽氣血俱虛證,在張伯禮等主編的中醫內科學教材中作為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的代表方[3]。治療組方藥組成:黃芪、桂枝、白芍、黨參、白術、茯苓、半夏、干姜、甘草、大棗。方中黃芪、桂枝、白芍、干姜、甘草、大棗為黃芪建中湯基本方,具有溫中補虛,和里止痛作用;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為四君子湯,具有益氣健脾功效,主治脾胃氣虛證,兩方合用益氣補虛,溫中止痛的效果更佳;方中干姜具溫中散寒的作用,與半夏配伍有小半夏湯之意,更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惡心嘔吐癥狀;臨床治療中痛甚者加香附、元胡、木香理氣止痛;吐酸水加海螵蛸、黃連、吳茱萸制酸和胃;納差加砂仁、神曲、麥芽行氣消滯。除上述方藥,治療組聯合手指點進行治療。手指點穴為中醫推拿手法,運用點、按、掐、叩等手法刺激相關腧穴,達到疾病防治作用的一種中醫適宜技術[7]。手指點穴與針灸功效相似,都是通過刺激腧穴達到疏通經絡,調節氣血的作用。然手指點穴相比較針灸治療,患者普遍接受度高,病人治療體驗舒適,治療后無明顯不良反應,避免了針灸暈針、血腫等不良的情況的發生,臨床上安全有效。本次首選足三里穴,該穴屬足陽明胃經腧穴,為胃下合穴,為虛勞要穴,刺激該穴位可通降胃氣,可治療寒熱虛實引起的各種胃痛;內關屬手厥陰心包經腧穴,又是八脈交會穴,通陰維脈,“陰維為病苦心痛”,刺激該穴可寬胸理氣,理氣降逆,和胃止痛,為止嘔要穴;膈俞可利膈止呃,主治嘔吐、呃逆等病證;脾俞、胃俞相配健脾益氣,補中和胃;內經曰:腎者胃之關也,刺激腎俞穴可補益腎氣,增強釜底火的功效。此外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針刺脾腎兩俞可促進人體功能恢復,抗御病邪[8],對于脾胃虛寒證胃痛,刺激脾腎兩俞穴可起到健脾益腎,振奮脾腎陽氣的作用;取背俞穴壓痛點,楊廣印等認為當機體處于病態時,其相關的穴位就會出現壓痛點敏化現象,此時穴位具備明顯特異性,針灸等刺激可以產生特異性效應而顯現療效,胃痛患者背俞穴存在壓痛敏化現象[9],利用手指點穴等方法刺激具有壓痛敏化的背俞穴可以有效治療胃痛等內臟疾病?!峨y經·六十七難》 曰:“陰病行陽,俞在陽”,腑屬陽,臟屬陰,說明虛寒之陰性體質可針刺背俞穴以通陰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陰病治陽”,亦說明針刺俞穴可治療臟腑疾病[10]。由此可見,刺激上述背俞穴可達到健脾益氣,和胃止痛的功效,針對虛寒型體質選用背俞穴療效更佳。本文結果顯示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黃芪建中湯加減聯合手指點穴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黃芪建中湯加減聯合手指點穴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患者能夠明顯改善及緩解臨床癥狀,最終達到治病求本的治療目的,此方法無不良反應,適合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胃脘痛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J].中醫雜志,2017,58(13):1166—1170.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ZY/T001.1~001.9-94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6.

[3] 張伯禮,吳勉華,等.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155-162.

[4]麻麗萍.中醫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17,32(20):2936—2938.

[5]郭宇.黃芪建中湯合理中湯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的臨床效果觀[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0,14(16):208—210.

[6]董月秋,李 垚 ,吳文笛,等.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中醫治療進展[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9,28(9):34—36.

[7]任慧玲.手指點穴聯合穴位貼敷對改善血液病患者癌癥相關性乏力的療效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0,7(32):150+161.

[8]周云霞,于志峰,余必偉,等.基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的背俞穴穴位組方規律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9,14(8):2038—2041.

[9]楊廣印,潘曉華,黃倩茹,等.慢性胃炎患者背俞穴壓痛反應和壓痛閾的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1,36(11):6881—6883.

[10]吳艷.針刺背俞穴合長蛇灸治療虛寒型眩暈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18):119—122.

猜你喜歡
胃痛
艾灸護理對脾胃虛寒型胃痛的治療干預效果觀察
氣滯胃痛顆粒聯合葉酸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中醫辨證治療脾胃氣虛型胃痛的臨床療效探討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藥
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藥
捏捏手,讓病走——胃痛
新目標英語八年級 (上)Unit 1 STEP BY STEP 隨堂通
胃痛患者飲食要清淡
自我按摩治療胃痛
胃痛揉揉足三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