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診心肺復蘇預后因素探討

2022-07-06 05:46劉紅喜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7期
關鍵詞:心肺復蘇急診

劉紅喜

摘要:目的:急診心肺復蘇預后因素探討。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急診科于2021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心跳呼吸驟?;颊?06例的臨床資料,探討急診心肺復蘇預后因素。結果:106例心肺復蘇患者中,14例患者預后良好,占患者總數的13.21%;92例患者預后不良,占患者總數的86.79%。預后良好患者的發病時間、發病地點、發病原因和發病前狀態、首次監測心律、CPR(心肺復蘇)開始時間、CPR(心肺復蘇)持續時間、腎上腺素總量明確優于預后不良患者的,(P<0.05)。使用Logistic回歸模型對預后各種因素分析表明,影響急診心肺復蘇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主要為首次監測心律、CPR(心肺復蘇)開始時間、CPR(心肺復蘇)持續時間,(P<0.05)。結論:影響急診心肺復蘇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是首次監測心律、心肺復蘇起始時間及心肺復蘇連續時間,應當予以高度重視。

關鍵詞:急診;心肺復蘇;預后因素

【中圖分類號】? G644.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7--01

前言

在臨床中,心跳呼吸驟停是風險最高、極難處理的一種突發性事件,而造成心跳呼吸驟停的原因較多,比如嚴重的創傷、各種原因引起的休克、機體酸堿失衡、電解質出現紊亂、植物神經出現反射異常、溺水窒息、突發心臟病、藥物超量、一氧化碳中毒、失血、電擊及手術麻醉超量等。對于心臟呼吸驟?;颊邅碚f,及時接受心肺復蘇是最關鍵的治療方法。在急診急救中,心肺復蘇是最重要的一種搶救患者生命的技術。通過對患者進行胸外按壓,以及給予人工呼吸;為患者在短時間內的心跳呼吸驟停提供人工心肺支撐,在高層級的生命支持前,為重癥、急癥患者盡力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F階段,現有的相關研究文獻主要圍繞心肺復蘇干預手段、效果與影響因素等進行研究。本方主要探討了急診心肺復蘇預后因素?,F具體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急診科接受的106例心跳驟?;颊叩呐R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75例為男性患者,31例為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61.3±9.6)歲[1]。

入組標準:臨床資料完善;發病時間明確;年齡大于15歲。

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完善;發病時間不明確;年齡小于15歲;確認死亡。

(二)方法

將CPR(心肺復蘇)指南的相關要求作為根據,快速為心跳呼吸驟?;颊邔嵤┤斯ば赝獍磯?,并打開患者的氣道,使用氣管插管、球囊面罩及呼吸機輔助患者呼吸的方式,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為患者提供腎上腺素,并為患者提供升壓類的藥物,對氧自由基進行清除,同時降低患者的顱壓與體溫,為心跳呼吸驟?;颊咛峁┚C合性治療與處理。

(三)評價指標

采用心肺復蘇評估Utstein模式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其中涵蓋了年齡、性別、發病時間、地點、原因、發病前狀態、首次監測心律、CPR(心肺復蘇)開始時間、CPR(心肺復蘇)持續時間及腎上腺素水平等。運用除顫監護儀或者心電監護儀對患者心跳呼吸驟停時的心臟節律進行監測與記錄??沙澬穆煞譃閂F(心室纖顫)和VT(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并統計患者預后良好結果,良好結果的評價標準是急診心肺復蘇以后患者存活并出院;不良結果的評價標準是急診心肺復蘇以后,患者的神經功能存在嚴重的損傷,甚至死亡[2]。

(四)統計方法

用SPSS22.0對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統計,有統計意義(P<0.05)。

二、結果

(一)急診心肺復蘇預后的單一因素分析

106例心肺復蘇患者中,14例患者預后良好,占患者總數的13.21%;92例患者預后不良,占患者總數的86.79%。所有患者的發病時間、地點、原因和發病前狀態、首次監測心律、CPR(心肺復蘇)開始時間、CPR(心肺復蘇)持續時間及腎上腺素水平的對比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二)Logistic回歸分析急診心肺復蘇預后多因素

對急診心肺復蘇預后單因素進行篩選,并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包括發病時間、發病地點、搶救室、發病原因、發病前狀態、首次監測心律、CPR開始時間、CPR持續時間及腎上腺素水平。由結果可知,首次監測心律、CPR開始時間及CPR持續時間是急診心肺復蘇預后中獨立性、高危性的因素。

三、討論

心跳呼吸驟停指的是患者的心臟與肺部突發性的停止活動,心臟停止搏動,患者無呼吸,且機體內部無法進行氣體的有效交換。當人體的股動脈與頸動脈不搏動、聽不到心跳、瞳孔放大、呼吸停止、神志消失及無生理反應時,就可確診為心跳呼吸驟停。心跳呼吸驟停的5至8分鐘之內是最佳的搶救期;如果超過8分鐘,那么患者即進入生物學死亡期,這一時期的大多數患者無法搶救。急診心肺復蘇首先要做的是對患者心跳是否驟停進行判斷;其次觀察患者是否有意識、呼吸及頸動脈搏動等體征[3]。

總之,通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急診心肺復蘇預后的獨立性、高危性因素包括了:首次監測心律、CPR開始時間及CPR持續時間,應當予以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武小娟,孟艦,劉紅新,王雅莉,王瑩,高瑩.心臟驟停心肺復蘇術中“生存鏈”實施現狀及患者預后因素分析[J].臨床急診雜志,2022,23(03):198-203.

[2]陸宏達,吳霄迪,姜素文.心肺復蘇預后效果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繼續醫學教育,2022,36(01):153-156.

[3]李淑剛.探討重癥心肺復蘇患者預后相關因素[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21):28-29.

猜你喜歡
心肺復蘇急診
從社會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與途徑
82例心臟驟?;颊呒痹\心肺復蘇效果分析
桂林市衛生學校面向社會開展急救技術培訓的探索
急診ERCP治療老年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的療效觀察
急性左心衰的急診護理措施
急診應用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臨床分析
集中護理管理模式對心臟驟停心肺復蘇患者的影響
心臟驟?;颊叩膿尵润w會和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