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淡之處見高奇——《藤野先生》教學設計

2022-07-06 06:02郭建紅
讀寫月報(語文教育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藤野事例魯迅

郭建紅

【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被選編在部編本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中。這篇課文寫作于1926年,記敘了魯迅在1902 至1906年間在日本留學時的一段往事,既說明了其棄醫從文的緣由,也表達了其對藤野先生的感激與懷念之情。1935年,在日本巖波文庫準備出版《魯迅選集》時,譯者增田涉前往上海征求魯迅關于選文的意見,魯迅回答道:“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實際上,其也希望借此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時委托增田涉先生代為尋找。1936年,《魯迅選集》正式出版,增田涉給魯迅送樣書時,魯迅再次問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反饋說沒有打聽到。于是,魯迅先生嘆息說:“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從事件發生到文章成稿再到出版成冊,時間跨度為三十年,從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在魯迅心中的分量。

眾所周知,魯迅作品在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影響巨大,其作品被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收錄多篇。從教材選文看,所選魯迅作品的文體隨著學段變化,分別呈現出由散文到小說再到議論文的特點,記錄著魯迅越來越成熟的成長經歷,展現了魯迅越來越深刻的思想變化。在學習《藤野先生》之前,學生已經先后學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名著導讀·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在此基礎上,學習《藤野先生》則更能理解魯迅棄醫從文的重大選擇,把握魯迅的愛國革命思想。同時,《藤野先生》作為初中學段魯迅散文的最后一篇,學習這篇文章既是對魯迅現實成長經歷的復習總結,也是為之后《社戲》《故鄉》《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孔乙己》等小說和議論文體作品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

對于敘事散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在此前學過《秋天的懷念》《鄧稼先》《阿長與山海經》《葉圣陶二三事》等文章,對這類文體的閱讀方法、閱讀策略等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經過第一單元中新聞文章的學習,學生對于新聞的真實性和敘事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夠更好地從社會背景中把握敘事性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體會敘事性散文和傳記文體的真實性特點,使深度學習成為可能。

【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典型事例、細節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2.理解藤野先生的優秀品質,感知魯迅的愛國情懷以及兩位先生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

掌握回憶性散文紀實性(典型事例、細節描寫)與抒情性(昔我與今我)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藤野先生的優秀品質,領會魯迅的愛國情懷。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課前學:

1.回顧復習《朝花夕拾》,初憶文本。

(1)回顧七年級上冊名著導讀《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說一說你對藤野先生的印象。另外,《朝花夕拾》中以人名命題的有哪些文章?塑造的老師形象有哪些?

《范愛龍》《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涉及的老師有兩位,除藤野外,還有壽鏡吾。

(2)思考:作者為什么會為這位日本籍的教師寫作專門的文章?

學生閱讀《朝花夕拾》小序部分,了解寫作緣由。

2.初讀課文,利用教材助讀系統中的單元提示,明確學習內容與目標。

(1)單元內容:課文為回憶性散文和傳記,或深情回憶,敘述難忘的人與事;或懷景仰之情,展現人物的品格精神。

(2)單元目標:了解回憶性散文和傳記的特點,了解別樣的人生,豐富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品味風格多樣的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3)學習方法:自主選擇。閱讀方法如圈點批注、朗讀、情景法等,選擇閱讀策略如精讀與略讀、速讀、跳讀等。(復習鞏固舊知識,言之成理適合自己即可。)

第一課時

一、課前學展示分享

學生組內交流,對部分未解答出的疑問暫時擱置處理,等全部學完后再用所學方法予以解決。

二、導入新課

什么樣的老師會讓你記憶深刻?(學生自由回答。)

預設:親切、有學識、愛學生……(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三、印象藤野

速讀課文,魯迅的老師是什么樣的?請學生向同學介紹藤野先生。

學情預判:不同層次學生的答案可能不一。學生多從自己的關注點出發,從課文中找到外貌描寫或者具體事件作答。也有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借助課本助學系統從典型事例、細節描寫、議論抒情關鍵語句等角度把握人物形象,但不能完整、準確地表達。為此,教師不能直接給出答案,而要根據學情適時作出引導,使學生的思考向縱深處推進。

四、畫連環畫:學習典型事例的選取

(一)自主圈點批注,概括本文事例

事例:東京所見、仙臺優待、初識藤野、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了解裹腳、匿名信事件、電影院事件、惜別藤野。

學情預判:可能出現的情況主要有:第一,概括時用詞不夠準確;第二,學生易遺漏與藤野無直接關系的事例。對此,教師要適時提醒,并引導學生進一步質疑、思考為何課文有大量篇幅記敘的是與藤野無關的事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事例進行分類,總體上可以劃分為直接寫藤野先生的事例和與藤野先生無直接關系的事例。

(二)為《藤野先生》選畫

完成以下表格填寫,討論若為《藤野先生》一課畫連環畫,可以畫幾幅,可否有事例不畫其中。

?

1.學習與藤野先生直接相關事件的典型性。

事件:初識藤野、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匿名信事件、惜別。

人物形象:藤野先生對工作認真負責、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熱情誠懇,具有求實精神;對“我”在學習、生活、心理、精神等方面都給予了莫大關心。

情感:主要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上。

學情預判:可能存疑的入畫事例如下——

(1)添改講義、糾正解剖圖、關心解剖實習、了解裹腳事例。這些事例均描寫了藤野對“我”學業上的幫助,在表現藤野工作的細心和對我的關心上,是否有一定的重復?可否只選其中一件事來寫,入畫則選更具典型性的事件?

對于這個問題,可以用情境體驗與比較法來解決。

添改講義事件讓人體會到藤野作為教師的細心、耐心和嚴謹;糾正解剖圖事件表現了其作為學者的嚴謹;關心解剖實習、了解裹腳事件則表現了其作為學者的求知精神。從這個角度上看,這些事例均有典型性,不可刪改。

(2)初識藤野事例,事件是否不具典型性,是否不需要入畫?

藤野先生在外貌上的不修邊幅與對學生的細心、耐心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形成鮮明對比,進一步突出了人物的形象,也為日本學生的嘲笑與后文匿名信和看電影事件的發生作鋪墊。

2.學習與藤野無直接關系事例的典型性。

進一步把握人物形象,感受藤野先生在精神上對“我”的關懷;體會人物情感,領悟在異鄉求學的“我”的愛國情感;掌握課文明暗交織的雙線敘事結構,明線為“我”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線為“我”的愛國熱情。

學情預判:學生可能存疑入畫的事件有:東京所見、仙臺待遇、匿名信事件、電影院事件。在學習這些事件的時候,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情感,學習塑造人物的方法。

(1)東京所見:表明與藤野先生可能見面的原因,引出下文,表現了日本學生對留學生的嘲諷。

(2)仙臺待遇:襯托出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心。相對于生活上的關心,魯迅更關注精神上的關心,反映出當時弱國國民強烈的自尊心,表現出魯迅濃厚的愛國之情。

(3)匿名信、電影院事件是否可選其中一件事入畫?這兩件事均能與日本學生的行為產生對比,突出藤野先生對“我”的關心和平等待人的觀念。前者使魯迅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屈辱,在這件事的基礎上,后者則更讓魯迅認識到強國的重要性,也是魯迅與藤野惜別,并決心棄醫從文的直接導火索。因此,這兩件事缺一不可。

(三)小結

1.典型事例能夠揭示事物或人物的本質,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強大的說服力?;貞浶陨⑽目梢圆扇《嗉湫褪吕齺肀憩F人物形象,表達作者情感。

2.散文寫作在事例選擇上可以多樣化、多元化,在敘事上可以采用雙線貫穿的結構方式,這樣可以使得人物的表現更加全面立體,情感的表達更為深刻飽滿。

五、作業布置

1.積累字詞必做題:練字,抄寫《讀一讀,寫一寫》,圈出最為滿意的三個字進行欣賞。

選做題:從課文中找出三個用得好的詞語,并加以理解運用。

2.回憶生活中讓你難忘的人,至少選擇與其相關的三件典型事例進行介紹,并簡要說明選材理由。

第二課時

掌握、品析課文中的細節描寫,選擇連環畫中的某一幅畫,為藤野先生描繪人物特寫圖。

一、跳讀課文,標出細節描寫之處

在“東京所見”事例中,留學生跳舞賞花細節處、初識藤野的外貌描寫處、糾正解剖圖處、電影院事件中日本學生的歡呼和魯迅內心活動處、寫作時瞥見藤野照片處都是細節描寫的體現。

學情預判:學生存疑處:何為細節描寫?細節描寫和描寫的區別是什么?細節描寫通常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中,是一種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并對其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的描寫手法。其主要體現在對人物或環境的細微刻畫上,可以具體表現為外貌、心理、動作、語言等角度的細節描寫。

二、品析細節描寫處,繪特寫圖,介紹圖片特點

體會濃厚的師生之情以及作者的愛國之情,領悟回憶性散文的抒情性特點。朗讀語段,品析細節描寫處,體會情感。

學生選一個細節描寫處來繪制藤野先生特寫圖,例如——

1.“東京所見”處:體會“我”對留學生的失望及嘲諷。

2.“驛站記憶”處:“不知怎地,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個名目”,從中體會作者的思鄉、思國情節。

3.“仙臺待遇”處:“大概物以稀為貴罷”,體會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4.“初識藤野”的外貌描寫處:與教材中藤野的照片形成對照,既體現了日本學生對藤野先生的態度,表現了日本學生的無理與自負,又表現出藤野先生對“我”的尊重與愛護。

5.“糾正解剖圖”處:用朗讀法進行體會,要讀出藤野先生為人的魅力和工作的認真盡責。

6.“匿名信事件”處:重點感受作者在這件事上的心理活動,感受其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7.“電影院事件”處:“在講堂里還有一個我,我的意見卻變化了?!斌w現了作者強烈的自省意識。

小結:在繪制特寫圖上,可以選擇表現對日本留學生的嘲諷、對仙臺日本學生的憤慨等細節入畫,也可選擇表達對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入畫。最重要的是,要從細節描寫中體會作者情感的細微變化,感受因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影響而看似不太濃烈的師生情,以及作者壓抑隱忍的愛國情。

學情預判:時代背景相隔久遠,學生對魯迅當時的情感難以真正體會,因此可以采用情境體驗與資料輔助法來解決難點。

1.資料展示藤野先生的文章,補充介紹當時“我”的處境。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回憶記錄:

周君來的時候是中日戰爭之后,又過了相當的年數,很可悲的是,當時日本人還罵中國人作豬頭三。在有這惡罵風氣的時候,所以同級生之中也有這樣的一群,動不動就對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時候,曾承福井藩校畢業的野坂先生教過漢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國的先賢,同時總存著應該看重中國人的心情。這在周君就以為是特別親切和難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在小說和友人之間把我當作認識談著,我要是早讀到該多好!聽說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聯系上的話,周君會該有多么歡喜啊。

——藤野嚴九郎《謹憶周樹人君》

2.轉換角色,帶入情境,感受藤野先生對“我”的情感的可貴。

藤野先生筆下的魯迅,有著強烈的自尊心,看到清國留學生同胞的醉生夢死,深刻認識到“道不同不為謀”的道理。在愛國情感的升華下,進一步加深了這種難能可貴的師生之情。

3.小結。

細節描寫便于塑造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物形象,立體化地表現人物形象,發展故事情節,揭示主題。以小見大的描寫使讀者印象深刻,能夠進一步突顯人物的細微情感。

三、作業布置

回憶生活中使你難忘的人,并從多件典型事例中選擇某一個事例進行細節描寫,并說明理由。

第三課時

一、品析細節描寫處,為體現今我情感細節繪特寫圖

跳讀找出今我情感的細節描寫之處,如“我”寫作時瞥見照片的細節。

精讀“我”在寫作時瞥見藤野照片的細節描寫,繪今我特寫圖。

1.一生模仿細節動作,另一生繪特寫圖,注意關注“燈光中他黑瘦”“瞥”“點上一支煙”等細節描寫。

“燈光中”指的是藤野先生帶來光明的啟示;“黑瘦”,描寫藤野先生的外貌特點,也表現出其辛苦治學的形象;“瞥”表現出對魯迅的影響之大;“點上一支煙”,既符合魯迅的行為個性特征,又表現出魯迅蔑視“正人君子”應對現實的姿態。

2.朗讀“我”在寫作時瞥見照片的細節描寫句子,思考“我”的良心發現了什么,為什么能增加勇氣繼續寫下去?

(1)理解“良心發現”“增加勇氣”。

結合語境發現“良心發現”是自己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發現不應該偷懶;“增強勇氣”是因為瞥見藤野先生的黑瘦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表現了藤野對作者的影響。但這只是淺層次的理解。

學情預判:對于學生而言,深度理解是有難度的。教師要指導學生結合課文中對藤野先生的評價的句子來加以理解。

理解課文中的段落:

“但不知怎地,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p>

感謝就“小而言之”而言:“我”作為學生,藤野對“我”的學業有指導。作為當時處于弱國地位的外國學生,對“我”的尊重就是對“我”的國家的尊重,藤野在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我”,幫助中國。

鼓勵就“大而言之”而言:藤野作為學者,有著嚴謹的治學態度,對中國文化持有欣賞態度,希望“我”從中獲得拯救當時落后的中國的啟發。

對藤野先生的偉大評價:不僅因為藤野對“我”個人的關心幫助,更在于他超越國籍、沒有民族偏見的關心及其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故而其精神品質可以稱之為“偉大”。

深度理解:“良心發現”指作者熱愛祖國、勇于斗爭的思想受到觸動;“增加勇氣”指作者長期遭受反動勢力的迫害,有著強烈的民族自尊心,一想到藤野先生對自己乃至中國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氣,渴望祖國強大與富強。

(2)結合作者當時的經歷背景,理解其“繼續寫文字”的選擇。

補充介紹魯迅在日本留學期間的經歷與主要活動:

1902年4月到日本,入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積極參加反清愛國活動,在《自題小像》詩中發出“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

1904年入仙臺醫學專門醫學院學醫。兩年后棄醫從文,想從改變國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東京開始文學活動,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作品,并寫出《文化偏至論》等一系列論文。

1908年師從章太炎學《說文解字》,加入光復會。

1909年8月,從日本回國。

二、小結:學習今我和昔我情感的統一

昔我和今我的情感在師生情與愛國情的交融中實現了統一,但是體現情感的事例卻有所不同??偟膩砜?,通過課文的學習,可見昔我今我情感的升華,“我”的內心情感由壓抑隱忍的愛國情轉為今我的付諸行動的強烈愛國情,由看似不太濃烈的對師感激之情轉為對老師的懷念敬仰之情。

三、作業布置

重溫《朝花夕拾》,選擇其中一篇體會其中“我”的情感。

【教學反思】

在語文教學中,要追求“真”的境界。教師只有實實在在教語文,學生才能真真實實地生長。真語文,要求學習內容、方式、過程、評價上具有真實性特點。

1.學真:量身定做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立場。

首先,要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讓學生學有所得,不是停留在原處,不停留在過去的人物散文的學習上,使學生拔節生長。運用之前掌握的精讀、跳讀、速讀等閱讀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及細節,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感情。

其次,要解決學生最希望解決的問題。這篇課文是回憶性散文,具有紀實與抒情的特點。對于紀實性的特點,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基礎,能夠抓住典型事例和細節描寫進行學習。對于抒情性特點,學生能夠借助細節加以品味,大大降低情感體會的難度。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采取互學合作的方式幫助學習。

2.真學:學習過程真。設置學情預判環節,將課堂設計建立在真實學情基礎和分層教學基礎上,實現真情感的體驗、真思維的碰撞和真情境的實踐。

《藤野先生》因文章散而長,加上時代以及個體的不同,學生在情感的理解方面有較大難度。因此,要讓學生產生情感的真實體驗,可以讓學生進行真思維的碰撞。學生對藤野先生形象的理解是零碎的、割裂的,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從多維度把握人物、體會感情。課堂設置畫連環畫和繪特寫圖環節,以活動的方式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作業設計則強調對身邊人物典型事例的擷取和生活細節的捕捉,力圖達到與人物同理共情的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藤野事例魯迅
傳神寫照,意味深長——寫人要關注具體事例和細節
魯迅,好可愛一爹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藤野先生談魯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魯迅
魯迅《自嘲》句
中國十大憲法事例(2017)
她曾經來到魯迅身邊
追問,讓文本解讀走得更遠……——從《藤野先生》的閱讀教學所想到的
中國十大憲法事例(20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