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策略探究

2022-07-07 08:46戴婷婷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35期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策略探究初中

戴婷婷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初中教學理念和教育目標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在當前形勢下,教師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同時還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讓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得到提高。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日后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關鍵詞:初中;歷史與社會;核心素養;策略探究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深化,每個學科的核心素養逐漸得到體現,尤其是在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中,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不能夠忽視的。因此,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加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有效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自主創新與探究能力,同時繼續提高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讓初中階段下的歷史與社會課程教學能夠高質量地進行下去。

一、在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中的核心素養價值體現

(一)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意義

核心素養的培育不僅僅是國家在新課改教育政策中對所有課程進行的具體要求,還具有著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提升,促進學生健全道德、人生觀和價值理念的關鍵意義,是保證學校未來持續發展的關鍵基礎。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通過訓練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機會,通過訓練學生具備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和道德理念,通過重塑學生的行為規范意志,促使學生具備真正掌握歷史、正確認識歷史文明和弘揚歷史文明的能力。

(二)歷史與社會核心素養要素

所謂歷史與社會的核心素養,即學生通過修習歷史與社會這門必修課,使學習者的認識技能、世界價值觀和情感心態等得到了系統形成,從而突出了歷史與社會這一課程的實質。所謂綜合思維,是指運用歷史眼光深入地理解當下社會的一種能力,一般基于認知內容角度,分為中外綜合、古今綜合、空間綜合等。其中,中外綜合指我國社會在歷史、人文、地域等方面的綜合;古今綜合即當代社會與歷史方面的綜合;空間綜合即地域、歷史方面綜合的三大重點內容。歷史意識是指對人類發展歷程的自覺反映,包含了對歷史事物的認同感、評價和認識。

二、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核心素養能力培養策略探究

(一)優化教學形式,提高學生課堂地位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能夠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具有活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活性和想象能力,讓課堂教育發揮更大的價值,而不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自身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科的魅力,促使學生深入學習。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體驗有很重要的影響作用。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結合多種教育形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通過與學生進行有效地互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遼闊的疆域》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要能夠結合多媒體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促進學生深入學習,通過展示相關的畫面,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思考。這比教師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更具有教學價值。通過展示相關的畫面,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另外,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然后幫助學生進行解答,糾正學生錯誤的思路。這樣既可以起到落實對學生文化知識的教育,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利用實踐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歷史與社會這門學科不僅僅是理論性的,更是實踐性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將教材知識與實踐活動進行有效地結合,通過提高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能夠進行深入學習。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追尋原始先民的足跡》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通過實踐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有真實的感悟,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這樣學生有更加深刻的體驗,在學習的時候也會更加深入。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課堂辯論和探討的方式,鼓勵學生進行相互探討,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印象。

(三)依據時間線索,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對于在歷史中發生的一些事情往往存在理解性的困難。這一方面是學生時空觀念不足;另一方面是學生自身社會精力有限,對于過去的事情沒有充分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建立時間線索,讓分散的歷史知識能夠通過時間線索進行連接,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記憶。

例如,在學習《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歷史事件并且依據時間線索為學生深入講解,從農民起義到漢朝的最終建立,讓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相關知識。通過利用時間線索將所有內容串聯起來,讓所學知識呈現規律化,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記憶,這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聯系古今,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歷史事件是古人生活和社會發展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與我們當代社會也有著一些關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結合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通過綜合分析和講解,借鑒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自省能力。針對一些歷史事件和相關人物事跡,教師要能夠結合當前社會環境進行講解,以此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在學習《進步思潮與世俗文化》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并結合我們當代的社會事件進行講解,以便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提高學生的自身素養。

三、結語

綜上論述,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師應該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踐積極地摸索出有利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實行科學、高效、合理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歷史與社會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謝傳友.以實踐技能為導向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20, 014(004):52.

[2]劉岳.微資源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J].今天, 2021.

[3]王益文.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文學少年, 2021(13):1.

猜你喜歡
歷史與社會策略探究初中
如何通過初中《歷史與社會》綜合課提高學生大局意識
論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現狀及改革措施
談幼兒音樂素養的培養
淺談少先隊員榮譽感、 責任心的培養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新課導入藝術探討
提高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