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源農藥及其開發利用研究進展

2022-07-07 14:50楊欣蕊廖艷鳳趙鵬飛覃勇梅歐陽霞輝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6期
關鍵詞:作用機制開發利用

楊欣蕊 廖艷鳳 趙鵬飛 覃勇梅 歐陽霞輝

摘 要 植物源農藥與普通的化學農藥相比,具有低毒害、高效率、環保等優點。從以下方面簡要論述了植物源農藥的研究進展:植物源殺蟲劑、植物源殺菌劑、植物源除草劑的開發利用現狀,楝科植物源農藥、豆科植物源農藥、衛矛科植物源農藥的作用機制。

關鍵詞 植物源農藥;作用機制;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S48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11.010

在早期的農業生產上,人們往往采取化學農藥來防治病蟲害,其優點是效率高、成本低,缺點是化學農藥的大量使用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20世紀80年代之后,人們對自身健康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意識逐步提升,對于農藥的選擇也有了改變,即更傾向于選擇殘留少、對人畜安全、對環境污染小的植物源農藥。本文在查閱大量文獻的基礎上,闡述植物源農藥的特點、研究現狀、作用機制等,以期為今后植物源農藥的研發方面奠定一定的基礎,造福農業,使植物源農藥發揮其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1? 概述

植物源農藥是指從植物中提取具有殺蟲或抗菌作用的活性物質,直接或間接加工合成的新型農藥[1]。涵蓋了從植物中提純的活性成分、植物本身和對活性結構修飾后合成的化合物。有植物毒素、植物內源激素、植物源昆蟲激素、拒食劑、引誘劑、驅避劑、絕育劑、增效劑、植物防衛素、異株克生物質等多種類型[2]。2002年歐盟委員會頒布了相關禁令,嚴禁了320種含有毒害性化學物質的農藥銷售。其中也牽涉到了我國正在生產、銷售、使用到的60余種農藥。從2007年1月起,甲胺磷、甲基對硫磷、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種高毒害農藥在我國境內開始全面禁銷禁用[3]。因此,用植物源農藥來替代化學農藥就形成了一個自然的趨勢。和化學農藥一樣,植物源農藥也可加工成粉劑、乳劑和水劑等幾種劑型。

地球上植物資源極其豐富,因此植物源農藥也多種多樣?!吨袊卸局参铩芬粫惺珍浟? 300多種有毒植物,其中具有殺蟲或抗菌作用的植物類型眾多。1958年經過我國南方各省的統計,發現被用來研發農藥的植物達411種?!吨袊赁r藥志》一書記錄了具有農藥作用的86科植物,共計220多種。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可用來研發農藥的植物遍布于楝科、菊科、豆科、衛矛科和大戟科等三十多科,其中以楝科、豆科和衛矛科三科植物被認為是最具有開發價值的植物[4]??梢詫⒅参锉扔鳛樯锘钚曰衔锏奶烊粚殠?,其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超過40萬種[5],其中大多數活性物質如菇烯類、生物堿、類黃酮、酚類、獨特的氨基酸和多糖均具有殺蟲或抗菌的作用。

2? 特點

與普通的化學農藥相比,植物源農藥具有如下優點:1)環保。植物源農藥活性物質主要由C、H、O等元素組成,來源于自然,農藥在施用后較易分解,對環境無污染或污染程度低。2)生物活性多樣。植物源農藥不僅具有殺蟲或殺菌的活性,還具有調節植物生長、誘導免疫、肥效、保鮮等方面的作用,且作用方式是多種多樣的。3)害蟲不易產生抗藥性。植物源農藥往往是多種成分共同發揮作用,且一般作用機制與化學農藥不同,不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4)對非靶標的生物而言相對安全。

植物源農藥的缺點:1)生產成本較高。2)生產工藝較復雜。3)在原料來源、制備工藝等方面有一定特殊要求,故存在生產周期長、生產效率低等不足[6-7]。

3? 種類及開發利用現狀

植物源農藥開發形式分為直接開發利用、仿生合成兩種。1)直接開發利用。是指從天然植物中遴選出具有殺蟲作用的活性物質備用,該活性物質本身就可以直接進行開發,但是要得到穩定高效的天然植物農藥并不容易做到。因此,可以選擇多種具有殺蟲作用的活性物質,采用正交試驗等方法,檢測不同因素下對害蟲的毒殺效果,來確定具有最佳殺蟲效果的農藥配比,制備出高效、易降解、低殘留的植物源農藥。但是,要真正制備成功目前還需要持續努力,因為植物中的這些天然活性化合物結構十分復雜,或因存在缺陷或因在植物中含量較少,要做到成功分離提取和合成相當困難。2)仿生合成。是指以植物中殺蟲或抗菌化合物的化學構型作為基礎,進行仿生合成實現結構優化。確定了活性物質的分子結構后,選取恰當的骨架結構物質,對其進行一定的化學修飾,提高其選擇性、生物活性[2]。

植物源農藥的種類主要包括植物源殺蟲劑、植物源殺菌劑、植物源除草劑。

3.1? 植物源殺蟲劑

植物源殺蟲劑又名植物源害蟲控制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可作為農藥來源的植物被發現,其生物活性也由單純的毒殺作用逐步擴展到產卵忌避、拒食、引誘及生長發育抑制等多方面作用。至2002年底,我國已有15種植物源殺蟲劑獲正式登記注冊[8]。

植物源殺蟲劑的開發利用分為兩個方面:直接開發利用和間接開發利用。1)國外直接開發利用。最為常見的例子就是印楝。國內有煙堿制劑、茴蒿制劑、川楝素制劑、百部堿制劑等,但生產規模小、技術經濟效益不理想。2)間接開發利用。即分離提純植物中的殺蟲活性成分,鑒定其分子結構,探究其作用機理,發現新的活性先導物,進行結構修飾,從而選定結構比天然化合物更為簡單、殺蟲效果較好的化合物進行農藥開發。在研發過程中,如果發現害蟲具有人或某些非靶標生物不具有的特殊代謝過程,則針對該代謝過程中相關酶類使用抑制劑,從而使開發出的殺蟲劑對害蟲殺滅作用高效且對人類安全無害[9]。

3.2? 植物源殺菌劑

目前,植物源殺菌劑的相關報道較殺蟲劑來說相對較少,但近年來也在逐步發展。據有關報道,已發現具有殺菌活性的植物約1 400種。綜合國內外研究結果,發現具有抑菌、殺菌活性的植物主要囊括菊科、豆科、傘形科、姜科、松科、樟科、禾本科、百合科、桃金娘科、唇形科等科[10]。

Wlkins等曾報道有1 389種植物的有效成分可用于作為制備植物源殺菌劑,植物中的許多化合物如抗毒素、類黃酮等是抑菌或殺菌的活性物質[11]。諶馥佳制備了菊芋葉片乙醇粗提物,發現其可抑制小麥紋枯菌、油菜菌核菌、小麥全燭病菌、番琉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和蘋果炭疽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12]。高以宸等的研究表明,紅蓼揮發油乳油對馬鈴薯環腐病菌、番茄潰瘍病菌、白菜軟腐病菌這3種細菌性植物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殺菌效果和活體防治效果[13]。曹鵬飛等從樟樹、水杉、銀杏、馬尾松、八角金盤、冬青衛矛、龍葵、野艾蒿8種植物中篩選出銀杏、馬尾松、野艾蒿、水杉4種較農用鏈霉素具有明顯抑菌效果的植物,其中馬尾松的抑菌效果最強[14]。整體而言,我國在植物源殺菌劑研發上雖實現了初步的進步,但相對于殺蟲劑來說殺菌劑的類型還是很單一,需要繼續努力研發。

3.3? 植物源除草劑

目前在世界上已經發現了30多個科目中的近百種天然化合物,它們均具除草活性。有些已被研發為植物源除草劑,申請了專利并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大力推廣[15]。

Molisch于1937年提出:有一些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向環境中釋放某種化學物質,這類化學物質對同種或異種植物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不良影響,該作用叫做異株克生作用(也可稱為他感作用、化感作用)。研究植物之間相克作用,在研發植物源除草劑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經過鑒定,這種化學物質大多是莽草酸途徑和乙酸途徑的產物,包括下述幾種物質:酚、肉桂酸、苯甲酸、單寧、類黃酮、類萜、生物堿、類固醇、甾類化合物和醌[16]。張飲江等通過觀察浮萍生長狀態及對相關成分含量的測定,研究了甘草、地棉草、金錢草、澤漆、澤瀉、黃連、魚腥草這7種植物的提取液對紫背浮萍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黃連提取液對浮萍葉狀體生長抑制效果最佳,而地棉草提取液對浮萍生物量增長抑制最強,此研究對從植物寶庫中尋找抑制浮萍危機的植物源除草劑具有重要意義[17]。余俐佳制備出長蓮金耳環、地楓皮、山風、硫磺菊4種植物提取物,測定了其對狼尾草、甜心菜、蘿卜這3種植物的苗高抑制率,結果表明硫磺菊提取物對3種植物材料均具有較高的苗高抑制率,硫磺菊的除草活性表現優異[18]。付磊磊的研究表明,在10 mg·mL-1的劑量下,外種皮、葉、種子、莖皮四種組織部位對小麥、蘿卜幼苗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幼根生長的抑制效果高于幼芽,抑制效果最佳的是葉片部位[19]。

4? 作用機制

本文以楝科、豆科、衛矛科植物為例介紹其所制成的農藥的作用機制。

4.1? 楝科植物源農藥

楝科植物源農藥主要來自于楝屬的楝(Melia azedarach)、川楝(Melia toosendan)及印楝屬的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楝科植物中富含多種多樣的殺蟲活性物質,這些活性物質與自然環境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因而使得楝科植物源農藥具有對靶標生物(如害蟲)高效、對非靶標生物安全,易分解,對環境污染小和不破壞生態平衡等許多優點,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20]。印楝是世界上頗負盛名的殺蟲植物。Butterworth(1968)最先從印楝中分離得到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印楝素,Broughton等采用X衍射法確定了印楝素的立體分子結構,認為它是四環三萜類化合物。印楝素對害蟲具有胃毒、觸殺、拒食等作用。其殺蟲機理是破壞昆蟲的內分泌系統,影響促前胸腺激素(PTTH)的合成與釋放,減低前胸腺對促前胸腺激素的感應而造成20-羥基蛻皮激素酮合成、分泌不足,致使昆蟲變態,發育受阻甚至死亡[21]。此外,印楝素的化學結構與昆蟲體內的類固醇和甾類化合物等激素類物質非常相似,因而害蟲難以區分它們是體內固有的還是外界附加的,因此印楝素能夠進入害蟲體內干擾害蟲的生命活動,且不易引起抗藥性。另外,這類化合物與脊椎動物激素類物質的結構差異很大,所以對人畜是安全的[22]。綜上所述,印楝素被認為是最適合于商品化開發的植物源殺蟲劑之一。

4.2? 豆科植物源農藥

豆科植物作農藥的主要活性成分為黃酮類、萜烯類、甾體、酚類、獨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其中研究得較多為黃酮類和生物堿類化合物。此外,植物凝集素作為植物的儲存蛋白,也表現出一些防治植物疾病或害蟲的活性,而豆科植物凝集素的抗蟲抗菌活性是近年來的一個研究熱點。

在殺蟲活性成分黃酮類化合物中,對魚藤酮類化合物的研究較多。魚藤酮存在于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區所產豆科魚藤屬植物根部,在一些中草藥(如地瓜子、苦檀子、昆明雞血藤)根中也含有。魚藤酮對菜粉蝶幼蟲、蚜蟲、小菜蛾具有強烈的觸殺和胃毒作用,其殺蟲機理主要是影響昆蟲的呼吸功能,具體表現為抑制電子呼吸鏈中從NADH到輔酶Q的電子傳遞,從而降低昆蟲體內ATP水平,使昆蟲能量供應不足,然后行動緩慢、停滯、麻痹甚至死亡[23]。除此之外,豆科類植物中的某些活性成分也具有抑菌作用,如從苦參、冰川棘豆等植物中提取出的生物堿類即是比較常見的抑菌成分。

4.3? 衛矛科植物源農藥

衛矛科植物多為灌木或喬木,少為蔓生。該科全世界約有60屬850種,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產13屬201種,其中引進栽培的有1屬1種。該科植物全國各地皆有分布,多分布于長江流域和臺灣地區。衛矛科藥用的有多屬,如美登木屬、衛矛屬、Plenkia、南蛇藤屬、雷公藤屬等[24]。

目前,已知衛矛科11種植物具有殺蟲或抗菌作用,主要集中在雷公藤屬、衛矛屬、南蛇藤屬。這些植物中起殺蟲或抗菌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生物堿、倍半萜、二萜、三萜、強心苷及黃酮類化合物[25]。從雷公藤屬植物中分離提取出的雷公藤生物堿是一種具有殺蟲作用的化合物,包括雷公藤定堿、雷公藤次堿、雷公藤精堿、雷公藤春堿、雷公藤嗪堿,其中雷公藤定堿和雷公藤次堿屬于倍半萜類結構的化合物,具有衛矛甙骨架[26]。這些生物堿的殺蟲作用機理是影響昆蟲的神經系統,使昆蟲麻醉,或破壞昆蟲的中腸腸壁細胞,影響昆蟲的取食和代謝等生理活動[27]。

從南蛇藤屬植物苦皮藤中提取出的苦皮藤素有殺蟲活性,具有商品化開發潛力??嗥ぬ偎丌魧ハx具有麻醉作用。有研究表明,苦皮藤素Ⅳ對果蠅幼蟲神經-肌肉興奮接點電位(EJPs)的影響表現為逐步抑制,終至阻斷;阻斷時間為19.5 min,這表明麻醉的產生不是由于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突觸傳導中占領了乙酰膽堿受體,而是直接作用于神經-肌肉接頭的突觸[28]??嗥ぬ偎丌跄軌蚱茐闹心c細胞質膜及內膜系統,從而對昆蟲產生胃毒作用;其殺蟲機理是和昆蟲中腸細胞膜上相關受體蛋白結合,導致其膜結構發生改變,腸壁細胞遭到破壞,血淋巴進入消化道后排出體外,由于血淋巴喪失過多致昆蟲死亡[29]。

5? 結語與展望

植物源農藥的興起源于人們對“寂靜的春天”的深刻反思,承載著人們對綠色農業的美好期望。由于植物源農藥較之于化學農藥有著易降解、低殘留等諸多的優點,我們不難預見以后植物源農藥蓬勃發展的局面。在今后的研發中,當從以下方面進行改善:開展對植物源農藥與施用農藥的機械設備配套的研究,提高農藥的利用效率;對植物源農藥施用的方式進行改變,如航空作業等,提高噴灑效率;對植物源農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殘渣廢料進行二次利用,達到循環農業的目的[25]??傊?,在以后的社會發展中,植物源農藥的研發將成為一項關于科技進步、食品安全、環境安全等多方面的系統工程。

參考文獻:

[1]? 劉曉娟.植物源農藥的研究和應用進展[J].廣東園林,2006(S1):60-64.

[2]? 周治德,李曉剛,李桂銀.植物源農藥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廣東化工,2013,40(19):68-69.

[3]? 王一鳴.淺談植物源農藥[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22(3):116-120.

[4]? 杜小鳳,徐建明,王偉中,等.植物源農藥研究進展[J].農藥,2000(11):8-10.

[5]? 操海群,岳永德,花日茂,等.植物源農藥研究進展(綜述)[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0(1):42-46.

[6]? 俞曉平,呂仲賢,陳建明,等.我國植物源農藥的研究進展[J].浙江農業學報,2005(1):44-50.

[7]? 張興,馬志卿,馮俊濤,等.植物源農藥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5,31(5):685-698.

[8]? 張衛明,史勁松,顧龔平.植物源農藥開發狀況及發展思路[J].江蘇科技信息,2002(11):37-40.

[9]? 陳萬義,薛振祥,王能武主編.新農藥研究與開發[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6.

[10] 李曉菲,徐政.植物源殺菌劑研究進展[J].南方農業,2018,12(13):40-42,45.

[11] 吳軼青.使用天然抗菌化合物保護作物[J].農藥譯叢,1996(3):9-12.

[12] 諶馥佳.菊芋葉片化學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成分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3.

[13] 高以宸,謝樹蓮,王夢亮,等.紅蓼揮發油植物源殺菌劑的研制及其對三種細菌性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9,19(31):93-107.

[14] 曹鵬飛,陳銀華,周慧娟,等.抗青枯病病菌植物殺菌劑的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7,45(22):102-107.

[15] 劉長令.世界農藥大全:殺蟲劑卷[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16] 滕春紅,陶波,呂志超,等.植物源除草劑研究進展[J].農藥,2013,52(9):632-634,641.

[17] 張飲江,宋盈穎,趙圓,等.針對浮萍暴發式生長的植物源除草劑的篩選[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6,25(4):575-581.

[18] 余俐佳.十萬大山25種植物抑菌除草活性篩選[D].南寧:廣西大學,2012.

[19] 付磊磊.無患子(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除草活性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6.

[20] 唐英.川楝樹中生物農藥活性組分的提取分離方法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3.

[21] 李典鵬,張厚瑞,陳海珊,等.植物源農藥的研究利用[J].廣西植物,2003(4):373-378.

[22] 李裕林,陳新.新一代生物農藥——昆蟲拒食劑[J].化學通報,1994(7):21-25.

[23] 徐漢虹,黃繼光.魚藤酮的研究進展[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1(2):140-143.

[24] 張興.植物農藥與藥劑毒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25] 王奎武.三種衛矛科藥用植物的化學成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6.

[26] 胡兆農,劉國強,吳文君.我國衛矛科殺蟲植物研究進展[J].昆蟲知識,2005(6):629-634.

[27] 劉莉,閆君,舒積成,等.雷公藤生物堿類成分及其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19,31(12):2170-2181.

[28] 胡兆農,吳文君,高永闖,等.苦皮藤素Ⅳ殺蟲機理電生理研究初報[J].西北農業大學學報,2000(2):35-38.

[29] 盧莉娜.二氫沉香呋喃多元酯類殺蟲活性化合物作用靶標的鑒定和驗證[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收稿日期:2022-03-06

基金項目:西北民族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助項目(31920210128);西北民族大學2021年本科生科研創新項目(XBMU21129)。

作者簡介:楊欣蕊(1999—),女,陜西寶雞人,在讀本科生。

E-mail:1343726931@qq.com。

*為通信作者,E-mail:oyxhui316@126.com。

猜你喜歡
作用機制開發利用
區域物流業發展對縣域經濟的影響芻議
疏肝活血方治療更年期女性皮膚瘙癢癥的療效及作用機制
冠心丹參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療冠心病的研究進展
新時期高校足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審計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審計成果利用探析
天臺縣忍冬科野生觀賞植物資源及開發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開發利用淺析
帕羅西汀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機制
檔案的開發利用在供電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