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側良性蝶竇病變的CT 及MRI 影像檢查的應用特點分析

2022-07-07 13:37劉營營
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 2022年2期
關鍵詞:蝶竇單側符合率

劉營營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 影像科CT 室(商丘,476100)

0 引言

頭顱的中心位置蝶竇與后腦的垂體相鄰,但其與篩竇、上頜竇、額竇相比,隱藏的位置較深,故診斷起來較為困難[1]。以往臨床主要采用鼻內鏡手術操作,但因鼻內鏡操作空間較小,如操作不當,會引發嚴重的并發癥[2]。因此,需要在手術前做好準確的診斷與病變評估,對提高診斷符合率具有重要作用[3]。目前,檢查診斷蝶竇病變的方法即為影像學,臨床根據此病變情況,即氣化程度,即將其分類三種類型,即甲介、全鞍、鞍前,常用的CT 檢查技術可以將氣腔內的結果清晰地顯示出來,能清楚地觀察到蝶竇的病變部位、骨質改變等情況,能提高診斷符合率[4]。但實踐發現,對于蝶竇病變的侵襲程度的檢查,MRI 檢查更清晰,其能觀察到眶尖、海綿竇、腦實質等部位的實際情況[5]。因此,本研究以單側良性蝶竇病變患者為依據,評價CT 及MRI 的應用價值及其特點,詳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時間節點范圍確定為2018 年8 月至2020 年12 月間,抽取本院收治的疑似單側良性蝶竇病變患者52 例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在病情確診前,均開展CT 及MRI 影像檢查,并以手術病理檢查作為金標準。52 例患者中男性32 例,女性20 例,年齡20 ~58 歲,均值(39.58±2.58)歲,病程0.1 ~16.5 年,均值(8.53±2.20)年。2 組基線資料相比,無明顯差異,具可比性(P>0.05)。所有參與者均出現頭痛、眼部癥狀、鼻部癥狀等表現,并以頭痛為主,且頭痛沒有明顯的誘因,并在發作時出現不規律性。所有參與者均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同意書。同時將臨床資料不齊及不配合檢查者排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病情確診前,均開展CT 及MRI影像檢查,方法如下。

CT 檢查:應用64 排的螺旋CT 儀開展檢查,掃描范圍:平行聽眶下線,從額竇的頂部開展,直至硬腭,掃描的參數:電壓120 kV,電流200-300 mAs,準直器寬度64×0.625 mm,螺距0.6~1.0 mm,層厚0.68 mm。掃描橫斷位時,聽眶下線作為基線,從額竇開始,直到硬腭,連續性掃描。在掃描冠狀位時,基線為垂直于前顱底,從鼻骨開始掃描至蝶竇,掃描的參數:層厚為2 mm、層間距3 mm,對骨窗的寬度、窗位進行重建,即為2 000 HU、300 HU,軟組織寬度400 HU、窗位45 HU[6]。

MRI 檢查:用3.0 T 的MRI 掃描儀,配合相控陣頭的線圈,在檢查時患者保持仰臥體位,開展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的SE T1WI 掃描,橫斷面T2WI 掃描,掃描的參數:矩陣:320×256,掃描的視野:20×20 cm,層厚4 mm,層間距0.5 mm,翻轉角15°。在病變顯示的最佳層面,實施動態增強掃描。掃描后將獲取的數據傳至工作站,對圖像進行處理,并對時間- 信號強度的曲線進行繪制,用高壓注射器在前壁動脈內注射3.0 mL/s 的對比劑,動態掃描可獲取20 幅的圖像,之后取得延遲期的橫軸位、冠狀位、矢狀位的圖像。

所取得圖像由2 名高年資的醫生完成圖像處理、分析,觀察病變的部位、范圍、骨質改變情況、有無鈣化等。

1.3 觀察指標

以手術病理檢查作為金標準,評價CT 及MRI影像檢查檢出率、診斷符合率,同時分析CT 及MRI 影像檢查的應用特點。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收集的計量資料,應用( ± )表示,組間對比行t檢驗;所收集的計數資料,應用[n(%)]表示,組間對比行χ2檢驗,所有數據處理應用SPSS 23.0 軟件,統計學意義指標:P<0.05。

2 結果

2.1 檢查結果分析

52 例疑似患者經手術病理診實,確診為單側良性蝶竇病變者32 例,其中包括蝶竇囊腫、真菌性蝶竇炎、蝶竇腦脊液鼻漏、內翻性乳頭狀瘤分別10 例、10 例、8 例、4 例。52 例疑似患者經MRI 影像檢查,檢出31 例,確診為單側良性蝶竇病變者30 例; 52 例疑似患者經CT 檢查,檢出25例,確診為單側良性蝶竇病變者21 例。檢出率、診斷符合度相比,MRI 均高于CT(P<0.05),見表1。

表1 疑似患者檢查結果分析[n(%)]Tab. 1 Analysis of suspected patients’ inspection results

2.2 影像學結果分析

蝶竇囊腫:CT 檢查出均勻的卵圓形密度影,對于蝶竇腔膨脹者,骨質吸入較少[7]。MRI 檢查時,會出現長T1、長T2(不規則的球形影)影。

真菌性蝶竇炎:CT 檢查時,蝶竇有點片狀的鈣化斑(不規則)、云絮狀影[8]。MRI 檢查時,蝶竇有信號(混雜的),并出現炎癥片狀影,T2WI 信號為低信號。

蝶竇腦脊液鼻漏CT 表現蝶竇中的軟組織出現密度影;MRI 表現出現有線狀高信號影,且腦脊液與鼻黏膜信號影相連,并出現低信號。

內翻性乳頭狀瘤:CT 檢查,蝶竇的軟組織有密度影(不均勻)。MRI 檢發現強化(不均勻),并有條索樣征象,或是腦回征;軸位的T2WI 出現低信號,并以中強度為特點。

3 討論

蝶竇在顱底的蝶竇內,其包括了大血管、重要神經等,如視交叉、頸內動脈的海綿竇段等,而鼻竇中的蝶竇解剖位置較深,且較為隱蔽,如在發病時會因蝶竇內的局限性而出現不典型的臨床表現,增加蝶竇病變的診斷與治療的難度,故誤診、漏診率較高[9]。診斷蝶竇病變時,因其的氣化與氣房情況,均會影響手術是否到達病灶處,而損傷血管的結構,故術前、術中準確診斷蝶竇的形態至關重要[10]。

目前,單側良性蝶竇病變主要應用了CT、MRI 檢查,取得了顯佳的診斷效果[11]。其中CT及MRI 檢查均可以直觀地觀察病灶,同時可采取重建技術,反映蝶竇的形態與其周圍組織之間的關系,特別是MRI 檢查,操作簡單,不需要做穿刺對患者的損傷性較小,是無創檢查的一種[12]。經檢查發現,MRI 在單側良性蝶竇病變診斷中符合率明顯高于CT,P<0.05。CT 雖能反映蝶竇病變范圍、骨質破壞現象,但對于瘤體炎性情況、黏膜增厚情況、分泌物情況、瘤體組織等無法進行準確的鑒別[13]。而MRI 檢查,可以準確地定位腫瘤、體液的分界情況[14]。經實踐表明,如在單側良性蝶竇病變診斷中,將CT 及MRI 相結合,可以為手術方案的制定提供全面的參考依據[15]。

綜上所述,單側良性蝶竇病變采用CT 及MRI檢查,均有一定價值,但后者診斷診斷效果更優,更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蝶竇單側符合率
仰斜式擋墻單側鋼模板安裝工藝探究
單側和雙側訓練對下肢最大力量影響的Meta分析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蝶竇分隔確定海綿竇段頸內動脈位置在神經內鏡手術中的應用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在診斷乳腺良惡性腫瘤中的應用價值
單側咀嚼有損聽力
經鼻內鏡治療孤立性真菌球性蝶竇炎的療效觀察
CT、MRI在眼眶海綿狀血管瘤與眼眶神經鞘瘤影像學鑒別診斷中的研究
單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實施肌力平衡療法的臨床研究
孤立性蝶竇病變的鼻內鏡手術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