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脫礦同種骨修復材料的骨誘導活性研究

2022-07-07 13:37尹曼莉王耀宏宋之言
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 2022年2期
關鍵詞:成骨膠原蛋白誘導

尹曼莉,王耀宏,宋之言

上海蘭瑪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上海,200444)

0 引言

同種異體骨移植是目前臨床骨修復手術常用的方式,多年來受到廣泛關注。大量臨床應用證實同種異體骨移植的成功率接近自體骨[1-2]。隨著同種骨的大量應用,越來越多的新品種和制備工藝得到不斷完善和創新,尤其是脫礦骨基質(demineralized bone material DBM)。DBM 是一種經稀酸脫鈣、清洗、冷凍干燥等一系列處理的動物或人類骨,骨基質的成分主要為I 型膠原蛋白、少量的非膠原蛋白和各種細胞因子,已經在骨科[3-4]和口腔科[5]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DBM 系列產品,包括脫礦骨粉、脫礦骨纖維、脫礦骨膠等。每種產品的誘導能力不同[6-7],其中骨纖維作為一種新型DBM,具有良好的骨誘導能力。因此在脊柱融合[8-13]、創傷[14-16]和口腔[17]領域均應用良好。

1965 年Marshall Urist,M.D.詳細描述了骨誘導的過程[18],而裸鼠異位成骨實驗已經被成功運用于證明骨誘導活性。我們旨在通過裸鼠異位植入試驗,研究本公司自主研發的脫礦骨纖維的骨誘導活性。

1 材料與儀器

主要材料:人類皮質骨

主要儀器:數控機床、骨鋸、骨鉆、精密恒溫培養箱、超聲清洗機、搖床、冷凍干燥機、切片機、光學顯微鏡等。

2 方法

2.1 材料制備

首先去除皮質骨上的軟組織,經初洗后,利用定制的專用工具制備骨纖維,利用鹽酸脫礦,脫礦后超聲清洗,最后經冷凍干燥后鋁箔封口包裝,γ 射線輻照滅菌備用。

2.2 實驗動物

6 只6~9 周的裸小鼠,在裸鼠腿部肌肉內植入脫礦骨纖維。

2.3 手術方法

使用異氟醚將動物麻醉,將麻醉后的動物以俯臥姿勢置于操作室潔凈操作臺上,并將其固定。用碘液在裸鼠背部、腰部區域進行擦拭,然后使用無菌紗布將碘液擦除。小心提起裸鼠背部腰處脊柱上方的皮膚,慢慢切開0.5 ~1 cm 長的切口。將皮膚切口小心撕開,然后使用鈍性器械剝離,在臀中肌組織中沿著平行于肌肉纖維的方向,打造出一個小袋狀空隙模型,注意操作過程避開血管。在空隙模型中植入實驗樣品,手術完畢后縫合肌肉皮膚。分別在植入2 周、4 周各處死三只后取材,進行標本大體觀察、肉眼觀察和組織切片觀察。

2.4 術后觀察

術后觀察裸鼠切口反應、活動、飲食情況以及有無炎癥。

2.5 組織形態學觀察

根據設計的不同時間段取材,取材后將標本放置于中性緩沖福爾馬林的組織盒中,福爾馬林組織液需完全浸沒標本,固定至少72 h,然后進行脫鈣、脫水、石蠟包埋并進行修整。另外,包埋前注意將樣本沿長軸對半切開,并將剖面朝下進行組織塊包埋。用組織切片機切成5 μm 厚切片,載玻片上展開并制作切片,進行HE 染色,最后用光學顯微鏡觀察。

3 結果與討論

3.1 術后觀察結果

試驗動物在觀察期間飲食、活動均正常,試驗動物傷口未見腫脹,未見膿性液體滲出。2 周、4 周取材時傷口愈合良好,植入材料被纖維結締組織緊密包裹,形成包塊,周圍肌肉未見水腫、壞死等不良反應。

3.2 組織學切片觀察結果

組織學觀察到術后2 周(圖1A、圖1B)植入物被少量纖維組織包繞,大量成纖維細胞及間充質細胞聚集,炎癥細胞少見,有新生血管形成(白箭頭),可見新生軟骨(黃箭頭)樣骨化。4 周(圖1C、圖1D)時,組織塊被薄層結締組織包繞,炎癥細胞少見,新生血管(白箭頭)組織豐富,可見多個新骨形成區??捎^察到,新骨已成熟,膜內成骨活躍,骨髓豐富(脂肪、血細胞、漿細胞);骨髓腔壁上排列整齊的成骨細胞,也有軟骨(黃箭頭)形成。軟骨成骨位于纖維內或纖維間,周圍有大量趨化聚集的間充質細胞及新生血管。

圖1 脫礦骨纖維復水前和復水后Fig.1 Images of demineralized bone fibers before and after rehydration

3.3 討論

一個理想的骨修復材料必須具備三個關鍵因素:細胞、支架和生長因子,它們分別起到骨形成、骨傳導和骨誘導的作用。該種脫礦骨纖維經精確控制脫礦,暴露骨材料中被無機成份遮蓋的骨形態發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具有適宜的鈣含量有利于新骨形成過程中的鈣鹽沉積。因特殊工藝使骨纖維是沿皮質長骨的徑向剝脫而成,因此每根骨纖維都含有數個完整及非完整的哈氏系統(50 μm)結構,便于植入后宿主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侵入及毛細血管的長入,為骨傳導創造了良好的微環境。該產品是由純皮質骨制成,其膠原蛋白密度、非膠原蛋白密度均高于松質骨,因此比由松質骨制成的脫礦骨粉具有更好的骨誘導性能。另外,脫礦骨纖維的細長結構,可吸附更多定向成骨前體細胞及MSC 的吸附、增殖和分化,短時間內(8~12 周)在植入骨的整個區域內大量成骨。因此相比松質骨約24 周的取代過程,更易早期形成骨摻入,達到骨愈合。當骨纖維植入裸鼠肌肉內,骨纖維內暴露的BMPs 與未分化的MSC 表面受體結合,使MSC 在結構和功能上發生改變,首先分化成為成骨細胞前體細胞,然后前體細胞再分化成為成熟的骨細胞,再通過軟骨成骨和膜內成骨兩種方式形成新骨。本實驗中制備的脫礦骨纖維樣品植入裸鼠4 周就可以發現有新骨形成,有力證實了該骨纖維具有明顯的骨誘導活性。

4 結語

目前具備骨傳導的材料眾多,比如磷酸三鈣、生物玻璃等。但具備骨誘導的材料很少。脫礦骨纖維不僅具有明顯的誘導成骨能力,而且還具備特有的自然卷曲及相互纏繞作用,復水后可任意塑形,操作方便。目前在美國已經成為DBM 應用的主要形態, 但國內尚無此產品。作者認為該產品有望成為一種理想的骨科修復填充材料,亦會繼續跟進研究。

猜你喜歡
成骨膠原蛋白誘導
膠原蛋白知多少
非編碼RNA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成骨分化影響研究進展
姜黃素抑制骨肉瘤細胞增殖、遷移和侵襲并誘導凋亡的作用研究
同角三角函數關系及誘導公式
lncRNA調控間充質干細胞向成骨細胞分化的研究進展
Ang Ⅱ誘導大鼠成肌細胞萎縮模型的構建
經典Wnt信號通路與牙周膜干細胞成骨分化
同角三角函數關系及誘導公式
想不到你是這樣的膠原蛋白
根本沒有植物膠原蛋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