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農林高?!巴庹Z+茶學”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研究

2022-07-09 08:59郝會肖任佳佳西南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云南昆明6504昆明理工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云南昆明650550
安徽農業科學 2022年12期
關鍵詞:茶學農林文科

郝會肖,任佳佳 (.西南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云南昆明 6504;.昆明理工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云南昆明 650550)

新文科背景下“一流人才培養”應緊密結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外語專業教育作為推進我國傳統文化國際化的重要力量,尤其應在培養“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急需的緊缺人才方面發揮獨特作用,打造特色鮮明的特色一流學科或領域。農林業院?!巴庹Z+茶學”融通復合的“一流人才培養”目標導向和新文科建設路徑,通過優勢專業的內部交叉,在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增設茶學課程模塊,培養兼具農林學科專業基礎知識的高層次、復合型應用人才,增強外語專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在“一帶一路”等對外建設急需的懂外語的農林類專業技術和管理等高素質人才。

1 農林高?!巴庹Z+茶學”融通復合的新文科建設思維

我國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茶葉在古代的絲綢之路和當今的“一帶一路”中被認為是共結和平、友誼合作的紐帶。茶已成公共外交助推劑,是加強交流、融洽感情、增加信任、促進友好、貢獻和平的潤滑劑。同時,茶的含蓄內斂傳遞了厚重的中華文化品格,是各國之間文明互鑒、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2020年首個“國際茶日”(每年5月21日)的主題為“茶和世界,共品共享”,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茶葉文化價值和外交功能的認可,以及對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然而,我國茶葉產業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卻亟待提升。亞洲政策研究專家湯姆·米勒在調研中國茶葉在歐洲市場的份額和影響力后提出,中國雖然是一個茶葉大國,但國際品牌認知度還有待提高。

我國現已開設茶學本科的院校有31所,其中農林類高校占52%,主要培養方向涵蓋茶藝茶道、茶文化經濟、茶文化與貿易等。招收茶學研究生的院校有16所,其中農林類高校占81%。當前,依托農林高校學科特色,外語教育融入交叉學科的理論與實踐已取得顯著成效,如華南農業大學的“語言生態學”二級學科、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科技英語翻譯”、華中農業大學的“農科學術英語”、福建農林大學的“中華農業文明傳統文化國際教育基地”、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翻譯專業培養方案中的“林學導論”、新疆農業大學的“農林英語”學術英語模塊、青島農業大學的校企合作英語專業(跨境電商方向)等都體現了外語專業的跨專業和跨學科發展之路,以及新文科聚焦國家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加大涉外人才培養的要求。外語學科應與國家發展需求結合,擴大外語學科內涵,通過融合不同學科課程體系,以達到人才培養內涵的創新發展。因而在農林類高校中,“外語+茶學”專業復合融通的新文科建設思路,能夠推動茶學研究創造性轉化,創新外語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文化輸出方式傳承和傳播傳統茶文化,提高中國茶葉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2 以協同知識建構為核心的“外語+茶學”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

新文科不僅提倡文科學科之間深度融通,更具有跨學科的概念,推動文科與理工農醫等交叉融合,聚焦應用型文科人才培養,促進學界業界優勢互補。以行業特色高校學科協同建構為核心的外語學科教學改革,符合新時代新文科人才多維度協同培養體系的改革目標、內容和模式。以“農林”+“外語”為主題和關鍵詞檢索CNKI中近20年的文獻,基于CiteSpace可視化計量軟件所生成的魚線圖(圖1),可以發現國內農林類高校外語專業教育發展現狀和變化情況,并通過可視化的方式直觀地呈現未來農林院校外語專業教育的改革趨勢。

圖1 農林高校外語專業教育發展動態的科學知識圖譜Fig.1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圖1表明,農林類高校外語專業教育改革經歷了從教學模式研究到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再到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推動“農業走出去”的學科定位。近幾年的熱點和核心課題多聚焦于如何突破學科發展瓶頸,尋求新文科建設背景創新人才培養的破解路徑。應對新文科發展戰略,外語教育應以語言文化教育與研究為本,培養體現學科交叉尤其是知識結構實現文理交融的復合型外語專業人才。農林類高?!巴庹Z+茶學”專業融合與課程體系建設,強調學科的交叉和復合融通,通過挖掘茶文化與茶科學研究領域的教育資源和最新成果,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文化譯介能力,推動建構農林類高校特色外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以及跨學科、多學科交叉融合專業課程和教材體系。另一方面,能夠發揮區域優勢,服務地方發展,通過多學科協同及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方式推動中華茶文化創造性轉化,為茶產業對外貿易培養具備溝通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希蘭姆學院校長洛里·瓦洛塔(Lori Varlotta) 提出新文科的建設目標是創建一種整合式學習和體驗式學習相結合的專業結構,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具有新世紀所需要的素養與能力。他提出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分為以下4個環節:

第一環節(大一、大二階段):通識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認知與思辨能力,主要通過課堂討論、小組活動和個體體驗形式來實現,通過“道德品行、社群組織、職業規劃、課程體系和專業使命”五個方面來評價學習成效。

第二環節:專業融合,跨學科課程內嵌到專業核心課程體系,打破系部等精細專業職能機構,進而形成以學校為單位的新文科學科結構。

第三環節:耦合效應,挖掘學科的內在關聯,在學科交叉融合創新上形成耦合效應,要求學生能從學科的協同創新中找到應對復雜多變的現實世界的解決方案。

第四環節:實訓平臺,確保學生有實訓機會,高年級的學生通過跨學科的訪問學習、實習或者參與研究項目,將批判性思維與學科素養和能力應用到實踐環節。

在這4個環節中協同知識建構是貫穿始終的。隨著分布式認知、情境認知以及社會建構主義在教育領域的深入發展,協同知識建構已成為學習科學、教育技術等領域的研究焦點?!巴庹Z+茶學”學科協同創新知識建構的課程改革體系,側重于以經驗喚醒、產生信念為主的個體知識建構,以討論、協商為主的群體知識建構,以及以社會實踐應用、反思為主的雙重知識建構(圖2)??傊?,“共享、論證、協商、共識、應用、反思”的學科協同知識建構過程,注重社會認知網絡的建構,能夠打破學科破壁,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不斷向實踐性知識轉化。

圖2 以協同知識建構為核心的“外語+茶學”創新型新文科人才培養模式Fig.2 The “Foreign Language+Tea Study” innovative new liberal arts talent training model with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s the core

3 農林高?!巴庹Z+茶學”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實施路徑

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的主要內涵是注重創新精神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要求打破以往單一的知識的傳授或技能的訓練模式,在結合經濟社會變化的基礎上,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拓寬專業面,形成學科交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動手能力、應用能力、與人交往和溝通等綜合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就業競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創新外語人才培養機制,首先要積極開展校內和企業協同培養、國際聯合培養,強化外語與其他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建立院校內部優勢專業的跨學科科研團隊,進行教學資源的勘探和發掘。以西南林業大學為例,學校切實結合區域與國家發展需求,形成了以古茶科學和茶文化對外傳播研究和教學為典型的學校特色文化空間。學校成立了世界茶葉圖書館與古茶樹研究中心、中華茶文化普及教育基地,具有豐富的茶葉研究等文獻信息數據資源,對民族茶文化傳播、茶文化景觀保護和茶企文化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和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也為推進“外語+茶學”專業融合的新文科改革提供了條件。因而,農林類高校應積極開拓茶學主題教育資源,挖掘學科的內在關聯,著重培養學生的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提高學生外語綜合運用能力、外漢語言對比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思辨能力,以及團隊合作和團隊建設等綜合素養和能力。

茶學分為茶文化學和茶科學,“外語+茶學”外語教育新生態既能推進外語學科與人文社會學科之間的知識協同建構,又能推動外語與農林等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目前國內涉及茶學的外語教材有《茶文化英語》《茶藝英語》和《茶學專業英語》等。然而圍繞《茶文化翻譯傳播學》《茶學與跨文化交際》和《茶學學術英語》等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還未充分展開。推動茶學研究創造性轉化,傳承和傳播傳統茶文化,需要進一步完善配套教材體現研發,要做到立足中國,立足新階段,外語教材要從介紹世界文化走向譯介中國文化。

產學研融合是高校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路徑。根據教育部2021年產學研協同育人平臺立項數據統計,“外語”+“藝術、跨境電商、醫藥、農史”等學科交叉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正成為外語教育產學研融合的實施路徑。同時,建設新文科仿真實驗室,提高文科學生的動手能力,精密技術的實操能力,學習茶葉生產、制作和管理、國際茶葉標準等專業知識;建設跨境電商實訓平臺,參與國際會議和研討會,培養學生的跨領域知識融通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有助于深化茶文化和茶產業的交融互鑒。

此外,還要建立完善的新文科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對“外語+茶學”專業課程質量進行評價和指導,進一步豐富課程資源,完善教學改革中的不足。新文科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的成效評價應聚焦于學生的跨學科知識整合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能力?!巴庹Z+茶學”的新文科課程建設立足于中國立場,強調知識融合的“效度增量”和學生的創新思維,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新文科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

4 結語

在新文科建設中,農林類行業高校通過發揮專業優勢,聚焦具有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的茶學研究成果,服務區域發展和國際化推廣需要,能夠促進茶文化的繁榮和推動茶產業的發展,使“外語+茶學”成為解讀中國文化和塑造中國形象的大講堂。將我國茶文化學與茶科學研究領域取得的顯著成果轉化融入到外語教育教學,對茶學研究中所呈現的中國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認同、國家形象和文化外交功能等進行系統闡釋,讓大學生在中國傳統茶文化和現代茶科學的精神和智慧的浸潤和熏陶中,成為具有科學和文化素養、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工匠精神的新時代文科人才。同時,積極探索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把“外語+茶學”變成能真正解決茶葉產業國際化、茶學研究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擁有話語權等現實問題的新文科建設有效路徑,實現培養創新型應用人才的新文科建設目標。

猜你喜歡
茶學農林文科
浙江大學茶學專業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天津農林科技》征稿啟事
《天津農林科技》稿約
豆文科作品
茶文化視角下的茶學英語翻譯研究
AC311A加裝農林噴灑設備首飛成功
孫文科
興趣教學法在《茶學概論》課程中的應用
地方本科院校轉型背景下《茶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以武夷學院茶學(茶文化經濟方向)專業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