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勢、挑戰與路徑:研究生混合課程建設實踐與探索

2022-07-10 01:10李壽明梁麗霞李偉峰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2年6期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課程建設

李壽明 梁麗霞 李偉峰

摘? 要: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服務社會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課程學習則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旌险n程作為網絡信息化發展在教育體系中的產物,融合了線上線下兩種教學模式,并發揮了兩者優勢,受到教師和學生的廣泛關注。但在實踐過程中,其對教師、學生及課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高校需要革新教學方式、關注學生需求以及改變課程評價方式,以促進混合課程的順利實施,助推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混合課程;課程建設;研究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17-0063-04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于研究生教育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如何培養出與時代相結合,具有創新性、前沿性、研究性的青年人才成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應有之義。研究生課程建設改革成為提升研究生質量的重要舉措,其中混合課程建設成為重要的建設方向。

一、研究背景

隨著網絡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課程模式已經由傳統的單一化的面對面授課衍變成網絡課程、混合課程等多種模式,混合課程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授課方式,加之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混合課程更為研究生教育系統所熟悉?;旌险n程主要是指線下面對面授課與利用網絡技術開設相應線上教學平臺,提供學習資源、發布問題討論等方式相結合的一種課程模式。在后疫情時代,混合課程的逐漸成熟,慕課(MOOC)、專屬在線課程(SPOC)、雨課堂、研課堂等多種創新型教學模式快速融入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課程建設之中,各高校也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混合課程。針對混合課程,教育部也發布了相關政策文件,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將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列為五種一流課程推薦類型之一[1]。這進一步證實了混合課程越來越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方向。

“社會性別研究”課程是針對社會學研究生開設的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特色課程,隨著全球性別平等議題的成長,社會性別研究已經成為當代人文社會科學中重要的研究領域。社會性別研究無論是研究主題或是研究方法﹐在中國的本土化發展過程中都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并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論體系和方法論。濟南大學開設的“社會性別研究”課程利用線上學習平臺“研課堂”與線下面對面授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是一種典型的混合課程模式?!把姓n堂”是濟南大學針對研究生教學開設的線上教學平臺,平臺設有學習數據、完課情況、課程文件等多種功能。本研究以“社會性別研究”課程為例,論述混合課程的優勢與價值,分析現行混合課程所面臨的挑戰并提出相應完善路徑。

二、混合課程的優勢與價值

混合課程將傳統面對面授課與線上教學平臺結合起來,有效發揮了兩種教育方式的優點,對研究生課程學習的教育性與研究性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碌偎埂ぐ羁苏J為混合學習是融合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和在線學習,發揮了兩者的優勢,克服了原有兩種學習方式的局限,在教育領域展現出巨大的魅力[2]。因此,混合課程具有其獨特的優勢與價值,本文將從教學模式、師生互動以及學習效果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混合課程重構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研究生教學模式中“教”與“學”是不同主體之間的行為,教師負責教,而學生負責學,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被動地位不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甚至可能產生厭學的情緒?!敖獭迸c“學”的割裂使學生無法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只能按照教師提前準備好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研究生創新性的培養。

混合課程重構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與“學”融為一體。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線上平臺分享學習資料、發布課程任務等,使學生可以提前了解學習內容,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前準備。另一方面,研究生可以在線上平臺中分享自己的學習感悟、困惑疑點,教師在課堂上給予回應,有利于形成一種良好的教學互動。在“社會性別研究”課程中,教師將課堂上有趣的討論話題置于“研課堂”,使每位學生都有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教師也會在學生的帖子下互動,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發言在課堂中進行回應與講授,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因此,混合課程打破了“教”與“學”的隔閡,提升了課程學習的質量。

(二)混合課程轉變傳統師生互動方式

良好的師生互動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在傳統研究生教學實踐中,教師和學生是實踐主體,但兩者的互動僅僅發生在課堂之上,在課堂之外缺乏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僅需要一定的頻率,也需要保證互動的及時性以及互動的質量。傳統教學模式除課堂之外,無法提供適宜的空間來保證師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缺乏溝通的橋梁。

混合課程的出現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師生互動不充分的問題,為師生互動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旌险n程不僅重視在課堂上面對面的互動交流,網絡線上平臺也成了重要的互動平臺,深化了師生互動,滿足了不同個性學生的需要,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美國混合課程的實踐表明,那些比較靦腆害羞的學生較少參與課堂對話,卻更愿意參與在線討論[3]?!吧鐣詣e研究”通過結合課堂內容,在“研課堂”發布討論內容,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教師進行互動答疑,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模式,轉變了師生之間只能面對面互動的方式。

(三)混合課程提升學習效果

課程學習是研究生學習的主要渠道,學習效果反映了課程的教育質量。傳統的課程學習僅僅局限于課堂,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往往是有限的,除了教師講授之外只有課本知識,導致學生知識面狹窄以及學習興趣不高。研究生正處于深度學習的重要階段,對于知識的學習不能僅僅只停留在表面。賀雪峰指出研究生教育從小處講就是到底是要以課堂為中心還是以閱讀經典為中心,從大處講則是能否真正將研究生作為教育的主體,能否真正以研究生為中心開展研究生教育[4],即研究生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而更應該以研究生為主體,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模式。

混合課程不僅豐富了研究生的學習資源,也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果?;旌险n程可以鏈接網上優質教育資源,提供課程相關書籍與文獻,方便研究生資料的獲取與學習,并且研究生根據自身興趣對資料可以進行選擇閱讀,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吧鐣詣e研究”課程利用“研課堂”共享有關性別議題的文獻與書籍,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研究生可以結合課堂知識與自身經歷,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探討,為研究生拓寬了資源,同時也為研究生提供了選擇自己感興趣議題的機會,有效促進了學習效果的提升。

三、混合課程建設中所面臨的挑戰

課程學習是我國研究生培養體系中的關鍵環節,課程學習的有效與否決定了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高低,課程學習是保證研究生質量的必然要求,在提高研究生研究性和創新性能力方面具有全面、綜合和基礎性作用?;旌险n程的開設融合了線上線下兩種教學模式,發揮了兩者的優勢,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很多挑戰,本文將從教師、研究生以及課程本身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混合課程對教師的挑戰

教師作為課程教學的主體,對于整個課程的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教學經驗與知識儲備進行備課、講授,授課內容基本都在教師熟悉的領域。在課程設計方面,教師只需要設計課堂教學內容,課程設計相對來說較為簡單。

混合課程的出現則意味著整個課程的課程設計、課程內容以及教學風格都需要做出一定的轉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能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備課,而是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進行課程設計,線上教學如何配合線下教學,如何平衡兩者的比例,都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課程設計上。對于部分教師而言,網上教學平臺的使用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如何做到熟練使用線上平臺也是部分教師所面臨的挑戰,平臺使用的熟練與否會直接影響教學工作能否順利開展。此外,研究生處于深度學習的階段,在網絡信息時代,借助線上教育平臺,拓寬了獲取知識的途徑,這也就意味著教師也需要與時俱進,解鎖更多的知識盲區,改變自己的教學風格,這對于教師本身也是一個挑戰。

(二)混合課程對研究生的挑戰

在高等教育逐漸普遍化的時代,高等教育體系逐漸呈現出層次化的趨勢,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內容較本科教育內容往往更為深刻,教學和科研相結合彰顯了研究生課程在高深知識方面的特征[5]。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研究生在學習安排方面按照教師的教學要求,在課下根據教師的安排進行學習活動即可;在學習內容上,研究生只需要跟隨教師的指導,完成相應的學術任務即可;在學習主動性上,研究生是被動的聽從者,往往都是教師安排任務,研究生完成的模式。

混合課程的開設除了線下課程的學習,更多需要研究生自行在線上平臺進行學習,對于研究生的自主性要求會較高?;旌险n程中線上課程往往都是對于線下課程的一種延伸與補充,教學的主體逐步從教師轉移到研究生身上,從“老師講,學生聽”漸漸變為“學生學,老師幫”,這也對研究生的學術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生平時的學習內容也需要更為寬闊,對研究生的學習習慣、學習內容和學習安排都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三)混合課程對課程質量的挑戰

傳統課程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主要在于教學主體,即教師和學生。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教學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而混合課程是一種顛覆式創新,要求學校教育從傳統面授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意味著對質量的定義與現有體系完全不同。

混合課程采用線下面對面授課與在線兩種不同的課程學習模式,這也就意味著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同時對于現行的課程評價體系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戰?;旌险n程評價既要重視線下授課效果,也要兼顧線上學習平臺的利用,不能只是將線上平臺作為資料的分享渠道,要充分利用線上教育平臺。因此,怎樣的授課模式對于教學質量最好?怎樣的課程評價體系才能符合混合課程的現實需求?這些都是實施混合課程所面臨的挑戰。

四、混合課程完善路徑分析

混合課程融合了線上線下兩種課程教學方式,吸收兩者優勢,有效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但混合課程教學仍然處于初步的探索期,對于教師、研究生以及課程教學質量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實踐挑戰。根據我國高等教育體系賦予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任務與使命,對于研究生的培養必須要求質量優先,課程質量是主抓方向,混合課程作為一種創新型課程模式,有其獨特之處,也是未來各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根據現行混合課程所面臨的挑戰來論述其完善路徑,以此為混合課程的實踐提供借鑒意義。

(一)革新教學方式,提升教師網絡化教學水平

教師隊伍是混合課程成功與否重要的影響因素,優秀的教師團隊是成功實施混合課程的必備條件,也是保證混合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旌险n程的推行需要教師的更多付出,教師要積極轉變自我角色,做好心理建設,強化為學生服務的理念?;旌险n程其中重要的一環是線上教學平臺的開設,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學習網絡教學設施重新進行課程設計,既要包括線下面對面課程設計也要進行線上教學設計。教師也要平衡好線上線下課程的比例,兩者的有效融合才能有效發揮混合課程的優勢,以提升研究生的教學質量。

混合課程的推行離不開教育管理者在頂層設計的宏觀把控?;旌险n程需要高校管理者的重視,不僅需要開設系列混合課程,應該開設系列培訓班,幫助教師團隊更好地適應網絡化教學。也應對開設混合課程的教師給予政策支持,如設立專門的課題基金,提高教師轉變教學模式的積極性,助推混合課程的順利實施。

(二)注重學生需求,發揮混合課程優勢

學生作為課程學習的接受者和受益者,對于課程的學習應該有自主意識。課程建設始終離不開對于學生的關照,混合課程應該堅持教學與學生相融合,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在混合課程中,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學習資源,可以有更寬闊的學術視野。教師在課程設計方面,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可以將課程內容轉化為更具趣味性的案例分析,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協同學習提供平臺和空間,使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理論與現實問題相結合,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

針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有意識地設計符合研究生學術需求的課程環節,加強課程內容的研究性,課程學習不能局限于本課程的內容,應圍繞本學科的前沿知識進行教學,同時也要培養學生跨學科學習的意識。開設的混合課程要保證教學趣味性與研究性并重,只有這樣研究生的課程學習才會有其價值性,為研究生的學術素養提供良好的基礎。

(三)轉變課程評價,助推教學質量提高

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進步、保證教學質量以及課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旌险n程采用線上線下兩種教學方式,需要分別制訂不同的評價制度來保證課程評價的可信度。針對混合課程的評價主要可以從學習性評價、課程知識的考核以及學習活動的參與情況三個方面進行,擺脫了傳統僅僅依靠考試成績進行評價的弊病,一定程度上對整個課程的進行過程進行了全覆蓋式的評價,既可以有效管理教學活動,同時也為進一步進行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混合課程的評價也要借助于各種信息化的工具,構成多元化、可測量的課程評價體系。評價體系立足于學生需求,以學生需求為導向,重點關注學生教育性以及研究性素質的提高。結合現實情況,將教學評價及時向教師反饋,教師針對反饋意見采取針對性措施,保證課程教學的質量。課程評價要與課程學習緊密結合,使課程學習更聚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與主動性。

五、結語

社會發展和時代需求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適應網絡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研究生的課程建設也需要與時俱進,轉變傳統的課程模式?;旌险n程將傳統的線下面對面授課與網絡線上教育平臺融合起來,發揮了兩者的優勢,有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升?;旌险n程的出現為革新課程建設改革提供了新的機遇,高等教育體系應以此為契機,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推進網絡化教學平臺的建設,不斷加強混合課程的推進,為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EB/OL]. (2019-10-31)[2022-03-30]. http://www.moe.gov.cn/src 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2] 柯蒂斯·邦克. 世界是開放的:網絡技術如何變革教育[M]. 焦建利,等,譯.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 張治勇,殷世東. 高?;旌险n程開發探析[J]. 中國高教研究,2010(11):89-91.

[4] 賀雪峰. 關于社會學研究生培養的幾點思考[J]. 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1):12-18.

[5] 胡莉芳. 教育性與研究性——一流大學研究生課程建設的內在邏輯[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2,43(01):62-69.

基金項目: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優質課程建設項目“社會性別研究”(項目編號:SDYKC19041);山東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社會學類研究生4個3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項目編號:SDYY18034)。

作者簡介:李壽明(1996—),男,碩士在讀,濟南大學,研究方向為社會性別;梁麗霞(1976—),女,博士,濟南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研究方向為社會性別、社會福利、老年照顧;李偉峰(1977—),男,博士,濟南大學碩士生導師,教授,研究方向為老齡研究、社會福利。

猜你喜歡
研究生教育課程建設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應用探究
美國高校數字傳媒專業研究生教育調查分析
中國高校數字傳媒專業研究生教育調查分析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職業性的缺失與對策研究
高職機械類專業“CAD圖形設計”課程建設
《海圖學》課程的建設與實踐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資源、生態與環境學科群體系下普通地質學課程建設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