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DEMATEL-ISM的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研究

2022-07-12 14:05李倬瀛簡弘智何芷璇李欣雅

李倬瀛 簡弘智 何芷璇 李欣雅

【摘 ?要】企業綠色創新對實現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論文在確定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的基礎上,將DEMATEL(決策試驗與評價實驗法)和ISM(解釋結構模型法)結合,識別關鍵影響因素,明晰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間的層次結構,構建多級遞階結構模型,從而直觀呈現關鍵影響因素及作用路徑。結果表明,企業綠色創新影響因素可劃分為5級3階的多級遞階結構。其中,環境規制是最關鍵的根本影響因素,企業環保意識是最重要的中間影響因素,企業吸收能力是最有效的直接影響因素。

【Abstract】Enterprise green innov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determining the driv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 green innovation, this paper combines 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and ISM (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ing), identifies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clarifies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mong the driv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 green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s a multi-leve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model, so as to intuitively present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action pa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 green innov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a multi-leve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with 5 levels and 3 orders. Among them,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s the most critical fundamental influencing factor,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mediate influencing factor, and enterprise absorptive capacity is the most effective direct influencing factor.

【關鍵詞】企業綠色創新;DEMATEL;ISM

【Keywords】enterprise green innovation; DEMATEL; ISM

【中圖分類號】F425;F272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2)04-0171-03

1 引言

綠色創新是我國發展的核心引擎,指減少環境污染并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價值的新產品或新工藝,是企業發展的新驅動力[1]。企業綠色創新廣受各種因素影響,各因素間聯系也較為復雜,因此,對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及其作用路徑的探究十分關鍵。因此,本文利用DEMATEL分析法研究驅動因素與企業綠色創新之間關系的影響程度,厘清要素之間的影響與被影響度、中心度與原因度,并對各要素進行重要性排列,同時,運用ISM分析法確定企業綠色創新的因素層級結構,最終給出促進企業綠色創新的建議。

2 企業綠色創新影響因素識別

通過梳理國內外綠色創新的相關文獻,本文識別出21個驅動因素(見表1)。

3 基于DEMATEL-ISM的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分析模型構建

決策試驗與評價實驗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能夠直觀地將系統內各因素按中心度進行排序來判斷其重要程度,同時,可以利用原因度對因素屬性進行分類,以判斷系統內各部分的影響機制。解釋結構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e Modeling)可將因素間復雜模糊的關系轉化為層次分明的結構模型[16]。將DEMATEL和ISM集成,可以為復雜系統定量分析和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由此,本文構建了基于DEMATEL-ISM的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分析模型,具體步驟如下:①確定企業綠色創新中的因素體系。②評判因素之間兩兩直接關系并構造鄰接矩陣。③評判兩兩因素之間關系的影響程度并構造直接影響矩陣。④通過對直接影響矩陣進行規范化處理,得到規范化直接影響矩陣A。⑤構建綜合影響矩陣T。⑥將綜合影響矩陣T的行元素相加得到各要素的影響度D值,將列元素相加得到各要素的被影響度C值,進而將影響度和被影響度相加與相減,得到要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⑦計算出可達矩陣。⑧將矩陣進行層次化處理。

基于DEMATEL-ISM的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分析流程如圖1所示。

4 基于DEMATEL-ISM的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分析

4.1 基于DEMATEL的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分析

本文通過文獻研究與專家討論,識別出21個驅動影響因素,根據影響性等級由弱到強分為L1~L4,影響度量值分別為無影響(0)、弱影響(1)、中度影響(2)、強影響(3)。由圖1所示的DEMATEL分析流程,經過一系列計算可以得到表2所示的計算指標值。

表2 ?DEMATEL計算指標值

通過已知計算指標值,以原因度為x軸,中心度為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繪制各因素點,形成原因度-中心度關系圖(見圖2)。同時,以影響度為x軸,被影響度為y軸,建立影響度-被影響度關系圖(見圖3),對影響因素的屬性與重要度進行分析。

4.2 基于ISM的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分析

通過多輪小組討論與專家意見整合,對識別的21個因素之間兩兩影響關系進行判定,有影響記為1,無影響記為0,形成鄰接矩陣。根據圖1所示的ISM分析流程,經過一系列計算可以得到可達矩陣(見表3),進一步確定各驅動因素可達集合與先行集合及其交集。根據可達集合與先行集合之間的包含與被包含關系,對因素進行逐層提取,最終得到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結構圖(見圖4)。

圖4 ?企業綠色創新解釋結構模型

5 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關系與系統結構結果分析

5.1 DEMATEL結果分析

①影響度。得分值靠前的因素分別是環境領導力、環境規制、管理者環保意識,表示這3項因素容易影響其他因素。②被影響度。排名較高的是企業吸收能力、清潔生產技術、創新資源投入,即這些因素受其他因素影響較大。③中心度。排名前三位的因素是企業吸收能力、創新資源投入、企業環保意識,中心度強調影響因素的重要程度,因此,這3項因素是重要的企業綠色創新發展驅動因素。④原因度。排名最高的原因因素是環境規制,說明最易影響其他因素;排名最高的結果因素是企業部門的技術成熟度,說明最易受其他因素影響。綜上,通過DEMATEL法可從21個因素中識別出6個關鍵因素,即環境規制、企業吸收能力、創新資源投入、清潔生產技術、企業環保意識、企業部門的技術成熟度。通過對以上6個關鍵因素的科學把握能有效驅動企業綠色創新發展。

5.2 ISM結果分析

ISM法分析結果表明,以多級遞階結構模型為介質,所有影響因素被劃分為3階5層結構,其中環境規制等5個因素稱為最底層因素,對企業綠色創新發展起根本作用;第二、第三、第四層為過渡原因,包括企業研發投入強度等;企業吸收能力、清潔生產技術為模型的第一層,屬于表層原因因素,對企業綠色創新發展起直接推動作用。

5.3 DEMATEL-ISM綜合分析

對DEMATEL-ISM進行綜合分析可以發現,中心度和被影響度排名前二的因素與ISM模型的表層因素相吻合,原因因素中前三位對應ISM中分析得出的過渡原因,在企業綠色創新中主要為深層因素作用于表層因素的橋梁。從綜合影響力角度看,上述因素為強驅動型因素,對其他因素的綜合影響力較大,是企業在綠色創新中的重要動力。

綜合分析結果表明,ISM模型中的底層因素是企業綠色創新發展的最關鍵的根本影響因素,其中環境規制的重要性最高,公眾環保意識的重要性最低;在過渡原因中,企業環保意識的重要性最高,金融貸款機構便利程度的重要性最低;在表層原因中,企業吸收能力的影響最直接,清潔生產技術次之。

6 研究結論與建議

影響企業綠色創新發展的因素中有6個關鍵因素,即環境規制、企業吸收能力、創新資源投入、清潔生產技術、企業環保意識、企業部門的技術成熟度,通過對它們的科學把握能有效驅動企業綠色創新發展。環境規制、企業環保意識、企業吸收能力分別是最重要的根本影響因素、中間影響因素及直接影響因素,在企業綠色發展中應重點考慮。

根據以上研究結論,對驅動企業綠色創新發展提出以下建議:①增強最底層因素。驅動企業綠色創新發展,必須由國家出臺針對企業生產的強制性環境法律法規并嚴格落實。同時,增強管理者的環保意識和潛在資源獲取能力,構建自身優勢吸引外商投資,為企業綠色創新的實施提供堅實后盾。②落實過渡因素。應重點考慮重要性最高的企業環保意識,既要有環境規制、公眾環保意識等外部環境與意識的驅動,也要求企業內部從技術上進行綠色創新研發,提高清潔生產技術與企業吸收能力,只有各因素達到系統優化才能真正推動企業綠色創新。③重視表層因素。企業應通過信息共享、關系學習等途徑提高企業吸收能力,提高企業的創新性與創造性。同時,在增強企業環保意識中應注重對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發與投入,從技術層面為企業綠色創新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C. Fussler,P. James.Driving eco-innovation: A breakthrough discipline for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M].London:Financial Times Prentice Hall,1996.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9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Z].

【3】貫君.制造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機理及行為演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7.

【4】胡查平.制造企業知識密集服務網絡嵌入與企業績效的關系——企業吸收能力的調節作用[J].企業經濟,2019(9):5-13+2.

【5】Himmelman, A.T.Collaboration for a Change: Definitions, Decision-making models, Roles and Collaboration Process Guide[EB/OL].http://depts.washington.edu/ccph/pdf_files/4achange.pdf,2009-10-21.

【6】邢飛.淺析我國金融支持實體企業發展現狀[J].現代營銷(學苑版),2021(7):42-43.

【7】李冬秋.資本運作促進企業發展的策略探究[J].中國市場,2021(26):70-71.

【8】田碧禾.企業戰略導向與綠色創新——管理者社會資本的調節效應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20.

【9】潘楚林,田虹.環境領導力、綠色組織認同與企業綠色創新績效[J].管理學報,2017,14(6):832-841.

【10】何姝,余軍.創新資源對中國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21,40(8):47-51.

【11】楊再鵬,陳殿英,劉建新,等.清潔生產技術和清潔生產[J].化工環保,2003,23(6):356-361.

【12】陳捷.加強化工企業安全環保管理意識[J].化工管理,2021(5):95-96.

【13】鄭錦榮,徐福緣.先進制造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及其成熟度模型的研究[J].科技與經濟,2010,23(3):3-6.

【14】劉光明.企業文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15】Slater S F,Institute M S.Market oriented isn't enough: build a learning organization[M].New York: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1994.

【16】胡鋼,徐翔,過秀成.基于解釋結構模型的復雜網絡節點重要性計算[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8,52(10):1989-1997+20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