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幼兒園生活化科學實驗的實踐研究

2022-07-13 19:51廖薇裴露曦
學校教育研究 2022年13期
關鍵詞:科學實驗

廖薇 裴露曦

摘要:“生活即教育”,幼兒園教育要通過生活來實現,利用生活來開展教育。因此,教育應該是來源于生活的,要與社會實際生活相聯系,不能脫離生活實際。來源于生活的教育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生活,才能培養學以致用、靈活變通的人才。

關鍵詞:科學實驗,生活化科學實驗 ,幼兒科學素養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受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的影響,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的理論。因此,教育應該是來源于生活的,要與社會實際生活相聯系,不能脫離生活實際。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是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的。生活化科學實驗不僅能激發幼兒探究事物的興趣和欲望,還能讓幼兒在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中直觀的看到事物性狀的改變或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這種方式易于被幼兒接受,更是為幼兒今后科學素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幼兒園生活化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

1.我園生活化科學實驗缺乏目標體系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總目標是進行學前科學教育的總方向,也是學前階段科學教育活動的“引航燈”?!毒V要》中科學領域總目標站在育人角度里的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的高度上,要適應學前兒童認知發展特點及依據《指南》和《綱要》精神,需要具體化為不同年齡段的目標,才能使教師更好開展科學實驗活動。

由于目標的發展性、全面性、針對性及適宜性不夠體系,導致教師在進行科學實驗活動前,不能很好的根據不同年齡段預定目標去制定教學計劃,依據目標選擇活動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能力也很欠缺。

2.我園生活化科學實驗缺乏基本框架和內容

教師在開展科學實驗活動前需要先設計活動的基本框架和內容,才能有目標地去組織幼兒參與,才能達到活動預設的目標。但我園教師大部分是在幼兒園所提供的教師參考用書上選擇內容的,還有的教師會在網絡上隨機選擇實驗內容,極少教師會根據幼兒的想法來設計科學實驗活動。由此可見,我園教師開展的科學實驗資源都是東拼西湊而來的,比較隨意,缺乏系統的基本框架和內容。

3.我園科學實驗缺乏生活化資源

為了了解我園教師設計、組織科學活動是否具有生活化,我們展開了《幼兒園科學活動之教師科學實驗活動大調查》,全園共20位老師參與了此次問卷調查,班級老師根據自己在設計、組織科學活動中的內容是否生活化進行了評價,數據結果顯示老師根本不了解生活中的科學現象有哪些,因此設計的科學實驗活動缺乏生活化。

4.幼兒科學素養的缺乏

(1)我園幼兒對科學游戲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

兒童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問、好探索是幼兒的年齡特點。激發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為了了解我園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興趣和積極性,我們展開了關于幼兒參與度的調查,根據數據看出,我園幼兒在參與科學活動時的積極性不高,大部分幼兒在參與科學活動時只是跟著老師參與,沒有主動探索的欲望。

(2)幼兒有一定的科學精神,在科學活動中發現的問題不能很好地真實記錄與反映

為了了解我園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班級老師在日??茖W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進行了觀察并設計了《各年齡段幼兒科學探究能力測評量表》。根據各班級的分析結果中看出,較少幼兒能在“能運用多種感官或動作去探索物體,關注動作所產生的結果”,“能通過種植、飼養活動,了解其特性并進行簡單的記錄”方面,能的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幼兒在“能用圖畫或圖表等其他符號進行實驗記錄”方面欠缺,由此可見,我園幼兒在進行科學活動中,當發現問題時不能做到很好的真實記錄、真實反映。

(3)不能對科學活動中發現的問題保持持續性興趣,并想辦法解決

為了了解我園幼兒在科學活動中對發現的問題能否保持持續性興趣,以及能否想辦法解決問題,全體教師根據平時在科學活動中對幼兒的觀察展開了《幼兒園科學活動之幼兒大調查》。從調查結果分析出,我園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發現的問題能保持持續性興趣的幼兒、能想辦法解決的幼兒占比較小,因此得出結論:成人沒有及時捕捉到幼兒的興趣點進行延續。

二、生活化在幼兒園科學實驗活動中的策略與應用

課程是幼兒園內涵發展的核心,構建有個性、有目標、有創新的特色課程,能滿足幼兒的個性需求,彰顯幼兒園的個性特色。圍繞科學教育的核心價值和幼兒的科學素養培育,我們開啟了構建幼兒園生活科學特色課程的教育探索之旅。嘗試著從科學認知、主題小實驗、戶外探究、科學游戲4個板塊開展粗淺的嘗試。

(一)探索出幼兒科學實驗生活化的基本方法與模式

1.區角實驗生活化的探究

區角實驗是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有目的、有計劃的選擇主題內容,提供相應的材料,面向全體幼兒自主化開展的科學活動,也是班級實施科學探究的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開設幼兒園生活化的科學區角,選擇了符合幼兒生活實際需求的生活化材料,并依據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鏈接幼兒的已有經驗,提供了適宜的區角材料, 發揮了區角實驗獨特的引領發展作用,更有效促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因此得出在區角開展實驗活動的基本模式如下:

2.教師指導促進科學實驗生活化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其實就是教師利用周圍環境為幼兒提供材料和機會,鼓勵幼兒通過自身感覺去探索周圍世界,獲取信息、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一種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幼兒探索客觀事物、現象的特征,發展了幼兒的科學認知,培養了科學情感,形成了科學態度。因此得出了以下模式:

3.自主探究引發幼兒探索身邊的科學現象

本著“接觸大自然,感受季節變化,鼓勵探索行為”的宗旨,遵循“激發探索興趣、體驗探索過程”原則,借助大自然的天然課堂,開展原生態的實踐探索活動,引導幼兒在自然的環境中進行自我發現、自主探索,激發幼兒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行為,從而培養幼兒的綜合素養和能力。

因此得出了以下模式:

4.家園合作有助科學教育生活化

在幼兒教育中,通過家長、教師的多方配合,搭建起家園互動的合作教育平臺,能夠開展有效的科學教育活動,豐富幼兒的科學知識和認知,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提高他們的探索能力和好奇心,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在幼兒園的科學教育中,單靠教師教學起到的效果并不明顯,而家庭作為幼兒親密的成長環境,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能夠發揮極大的教育和引導作用。

因此得出了以下模式:

5.對生活化科學實驗的評價研究,探索出多維度的評價方式

科學活動評價是為了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過程及教師、幼兒等進行測定并加以分析,最終作出價值兒等進行測定并加以分析,最終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因此我們根據《3-6歲兒童發展指南》結合幼兒實際情況,我們組內教師討論出了評價內容制定了評價表,評價方式有幼兒自評、對教師活動組織的評價、教師對幼兒的評價。

(二)幼兒園生活化科學實驗改革成效

1.幼兒的科學素養得到發展

科學素養是運用科學知識,確定問題和作出具有證據的結論,以便對自然世界和通過人類活動對自然世界的改變進行理解和作出決定的能力。在本課題中,幼兒在生活化科學實驗的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意識,激發出自主探究的興趣,使其進行實驗過程的觀察、問題的解決、結果的反思等等。在此過程中,幼兒的科學素養慢慢積累,并得到發展。

2.教師設計和組織科學實驗活動的能力提升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觀察、記錄與分析幼兒的典型表現,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生活經驗,設計出適合各年齡段的生活化科學活動,將我們身邊的科學現象以主題游戲的形式帶到我們的活動中,使幼兒在“玩中學”、在“生活中學”。在此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3.“家園互動式”形成教育合力

在研究中把教師、家長看作是科學主題游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共同體,以幼兒園生活化科學實驗為載體,引導家長開展家庭科學啟蒙教育,達到幼兒園、家庭有效互動,形成了豐富的家長教育資源,家長與教師共同記錄幼兒在生活化科學實驗活動中的發現及經驗,讓教師、家長、幼兒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

[2]柴淑珍.《幼兒科學教育中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15-

[3]李巖.幼兒科學游戲指導探究[J].幼兒教育導讀:教師版,2010(8):32-35.

[4]譚加穎,梁淑貞.寓科學教育于游戲之中[J].學前教育研究,1999(5):51-52.

[5]王邦惠.科學游戲淺識[J].早期教育:教師版,1990(3):4-5.

[6]謝偉霞.科學游戲在幼兒學前教育中的應用分析[J].讀書文摘:青年版,2014(18)252-253.

猜你喜歡
科學實驗
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部分小學生科學實驗能力現狀及對策
如何提高科學實驗探究實效性
上好科學實驗課優化課堂教學
我國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的策略分析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科學教學
小小科學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