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安縣油茶產業鏈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

2022-07-14 09:41武世化劉定齊吳鵬飛吳文昌程軍勇
湖北林業科技 2022年3期
關鍵詞:油茶發展對策產業鏈

武世化 劉定齊 吳鵬飛 吳文昌 程軍勇

摘要:紅安縣是湖北省油茶生產重點縣市之一。針對紅安縣油茶產業鏈第一產業種植規模較大、第二產業加工能力較弱、第三產業社會化程度較低的現狀,分析了第一產業經營管理粗放、經濟效益不高,第二產業加工企業規模小、帶動能力不強,第三產業組織化程度低、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弱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發展對策,為紅安油茶產業鏈下一步發展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油茶;產業鏈;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3020(2022)03-0082-03

油茶是湖北省第一大經濟林樹種,面積和產量位居全國第五位。紅安縣油茶發展始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已有近60年的發展歷史,是湖北省油茶生產重點縣市之一。目前,全縣油茶產業鏈正步入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1紅安縣油茶產業鏈發展成效

1.1政府扶持力度大

近年來,紅安縣委、縣政府將發展油茶產業作為精準扶貧、鞏固精準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特色產業,出臺支持政策,采取個體自建、市場主體建設、林業部門代建等模式,推進油茶產業更好發展。2012~2021年紅安縣爭取各項政策資金6 211.33萬元,新建油茶造林面積5 476.13 hm,油茶低產低效林改造面積1 200 hm(表1)。

1.2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截至2021年,全縣油茶面積發展到17 066.7 hm,主要有寒露籽和霜降籽兩大品種群,其中成林面積7 733.3 hm。全縣油茶籽產量達到3 300 t, 產值達到1億元[1-4]。截至2021年,全縣共有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287家,每家合作社種植面積在2~20 hm之間,油茶加工基本都是小作坊式代加工。紅安縣油茶加工規模較大的企業是紅安縣將軍紅山茶油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7 年7月,占地面積1.33 hm,注冊資金 3 000萬元,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辦公大樓面積約1 500 m、車間面積約6 000 m、自動化生產線兩條,年產茶油可達600 t、茶粕2 000 t,是一家集綠色環保、科技產業化為一體的專業油茶企業。

1.3堅持體制創新

紅安縣積極創新油茶發展模式,按照“依托大工程、建設大基地、發展大產業”的工作思路,在“自愿、依法、有償”的前提下流轉土地,因地制宜,大膽探索“集體開發、承包經營”“合伙開發、市場主體經營”“個人投資、自主經營”“代建代管、建成移交經營”等多種經營模式,創新機制,大力扶持油茶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以林業科研院校為支撐,充分發揮林業科技第一生產力作用。在育苗、整地、栽植、撫育、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等生產經營環節始終落實良種良法,建設了一個省級油茶良種繁育基地,聘請省油茶專家每年對油茶從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100人次以上。推廣油茶栽培新技術,切實提高油茶生產的科技含量,提升產業層次。成功引進和培育了鄂林、長林等20多個油茶優良品種。

2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第一產業經營管理粗放,經濟效益不高

油茶林管理粗放在紅安縣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人種天養”“廣種薄收”是油茶林管理的基本現狀。油茶幼林缺少撫育管理,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特別是2019年的干旱災害,使2016~2019年內的幼林干死面積達988.24 hm,干死率40%。原有栽培的油茶林演退為馬尾松、雜木、油茶混交林,雜草灌木叢生。油茶純林大多也只是砍撫、看管,少有實施墾撫、施肥、修剪、防治病蟲害等技術措施。平時管護少,只待茶籽成熟采收多少算多少,因此經濟效益較低[5]。

2.2第二產業加工企業規模小,帶動能力不強

目前,紅安縣油茶加工企業僅有紅安縣將軍紅山茶油有限公司具有一定規模,其他企業基本是小作坊,實力不強、經營水平較低,處于一種簡單的季節性收購加工狀態。此外,紅安油茶產品基本是食用油,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由于企業實力不強,經營理念、經驗模式較為保守,基本沒有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的能力,難以取得較大突破。紅安油茶加工企業對全縣油茶產業發展的帶動力不強,油茶加工企業相對于油茶產業發展,屬典型的“小馬拉大車”,與油茶產業發展需要不相適應[6]。

2.3第三產業組織化程度低,抗御市場風險能力弱

紅安縣油茶企業、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大多剛起步,并且各自為陣,沒有形成凝聚力,競爭力不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同時,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經營服務能力比較低,沒有起到溝通生產和市場的橋梁與紐帶作用。油茶文旅融合不夠,缺少油茶服務業平臺。由于沒有大規模的油茶文旅示范基地,在鄉村振興和全域旅游中吸引不了游客,油茶旅游服務業存在較大短板。

3油茶產業鏈發展對策

紅安油茶產業鏈發展需要根據自身特點,制定相應措施,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第一產業是強鏈,穩步推進全縣油茶種植良種化、生態化、規?;蜆藴驶?,切實提高種植收益,穩定產量基礎,鞏固產業規模;第二產業是補鏈,一方面加大本土油茶加工企業扶持力度,發展壯大為龍頭企業,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企業能在紅安縣落地生根;第三產業是延鏈,著力加強本地生態山茶油產品品牌效應、市場營銷影響、倉儲物流流通、技術服務保障和新產品更新研發能力,培育多個規模較大的油茶文旅示范基地。

3.1加強種植基地建設

推進油茶種植合理布局、有序發展,引導資源要素向油茶主產區匯集。在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前提下,穩定現有油茶基地;在立地條件較好的荒山、退化林修復地、國土空間規劃的造林綠化空間大力新建油茶基地。加大油茶良種選育、收集與推廣,保存優質油茶種質資源,新建紅安縣國有大斛山林場40 hm油茶良種品種園,為全縣油茶育苗提供優良種條。強化紅安縣國營沙河沖苗圃油茶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有效提升優良種苗供應能力。穩步推進“雙低林”改造,圍繞“密改稀、高改矮、劣改優、雜改純”,提高集約經營水平。鼓勵油茶園流轉,適度規模種植,推進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種代管、土地托管等多種經營管理方式,支持建設“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基地”的油茶產業聯合體。

3.2培育重點龍頭企業

指導種植大戶、市場主體根據種植品種成熟時間統一采摘,制定紅安縣油茶籽分級和粗加工標準,逐步建立覆蓋生長環境、采摘過程、篩選分級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鼓勵和引導重點龍頭企業制定茶油企業質量標準,開展ISO 14000、ISO 22000、HACCP等標準認證。支持油茶企業建設加工基地,加大油茶籽分級包裝、貯藏、運輸等設備升級改造,配套現代化加工裝備,著力提升全縣茶油加工的自動化水平。利用大數據深度調研剖析全國油茶市場發展趨勢,充分利用紅安縣油茶資源優勢,圍繞消費需求,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校研發油茶產品,培育企業知名品牌,提高紅安油茶產品知名度、美譽度。圍繞加工端“強筋壯骨”目標,在大力發展油茶立體綜合種養基礎上,以油茶為媒介和載體,延長產業鏈條,積極拓展油茶關聯產品。不斷豐富茶林雞、茶花蜜等關聯產品加工品。發展油茶殼、油茶枝條加工食用菌栽培原料,活性炭或生物質燃料。鼓勵茶粕提煉皂素作為高端有機肥,提升油茶加工產值。

3.3加快第三產業發展

建設輻射全國的油茶產品電商平臺,健全完善油茶倉儲物流體系、質量追溯體系、技術服務體系,為全縣油茶企業提供信息、檢測、溯源、金融、交易、物流等平臺服務。發展油茶園生態觀光,充分依托紅安縣油茶園良好的山水生態環境,推進油茶產業與食品加工、文化創意、養老養生、親子互動等有機融合,建設油茶創意園、油茶康養小鎮等。選擇基礎條件好的油茶基地打造千畝油茶文旅示范基地,創建一批具有油茶采摘、油茶認養、油茶攝影、油茶觀光、特色民宿等新業態服務的油茶公園,打造茶旅融合旅游景點。

3.4加強科技支撐

聘請權威專家成立油茶產業鏈專家團隊,積極推廣應用油茶優良品種選育、生態種植、產品品質等方面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加大推廣應用覆蓋力度。開展技術攻關,針對紅安油茶育苗、種植、加工等環節的技術難題,組織油茶產業鏈專家團隊和紅安油茶從業技術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科技攻關,破解油茶產業鏈發展技術瓶頸。

參考文獻

[1]程軍勇,程德峰,梅濟發,等.湖北省油茶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湖北林業科技,2007,36(6):54-56.

[2]周席華,程軍勇,徐春永,等.湖北省木本糧油經濟林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湖北林業科技,2009,38(6):33-35.

[3]程軍勇,鄧先珍,周席華,等.湖北省油茶研究進展報告[J].湖北林業科技,2016,45(3):53-58,66.

[4]張維,程軍勇,鄧先珍,等.湖北省油茶產業現狀及高質量發展對策[J].湖北林業科,2021,50(6):62-65.

[5]王偉,鄧勝利,吳文昌,等.紅安油茶產業帶動精準脫貧的現狀及對策[J].湖北林業科技,2018,47(4):43-45.

[6]徐冬云,姚中華,王愛新,等.武漢市油茶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綠色科技,2021,23(1):112-114.

(責任編輯:唐嵐)

猜你喜歡
油茶發展對策產業鏈
推進內蒙古產業鏈現代化的思路和舉措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補貼標準
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鏈聯盟成立
家鄉的油茶
油茶的種植技術與未來發展前景分析
新興縣老促會組織老區村油茶種植戶到羅定學習取經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場現狀與發展對策
重慶將重點打造千萬畝產業鏈基地
Apple Watch產業鏈上的企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