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學習故事”讓幼兒在區域自主游戲中煥發活力

2022-07-15 15:26吳丹
中學生報·教育教學研究 2022年24期
關鍵詞:學習故事自主游戲觀察

吳丹

【摘要】區域自主游戲是兒童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在游戲中幼兒“需要什么”“玩得怎樣”“接下來怎樣玩”都離不開老師對幼兒的觀察和解讀。學習故事來自于新西蘭,借助學習故事對區域自主游戲進行觀察和記錄,有助于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并重新建構和反思自己教育行為的適宜性,從而支持幼兒在區域自主游戲中煥發活力,往更高的水平發展。

【關鍵詞】學習故事;自主游戲;觀察

自主游戲是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需求,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開展、自發交流的活動形式,而區域活動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每一個幼兒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是獨立的自我,都具有與生俱來的勇氣和探索精神,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和友善的態度,對幼兒來說,游戲是他們最喜歡的學習方式。自由、自主和創造性的游戲會給幼兒的生命賦能,讓幼兒游戲獲得全面的發展,而教師就是要鼓勵游戲、欣賞游戲、服務游戲和指導游戲,在游戲中發現每一個幼兒特殊、特定的自我,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提到:“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而區域給幼兒提供了種類豐富、功能齊全、多結構的材料,讓每個幼兒在游戲中,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選擇性。放眼幼兒園,角色區、建構區、語言區、益智區、美工區、娃娃家、美發店、超市等區角應有盡有,“區域活動”幾乎已經成為每一所幼兒園的“標配”。

一、教師對區域自主游戲觀察與記錄的現狀分析

在區域自主游戲中,幼兒獲得充分“自由”,此時此刻,教師則成為推進自主游戲的支持者 、觀察者和記錄者。但在幼兒區域自主游戲的探索實踐中,教師往往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例如:對幼兒學習經驗了解不充分;未能在游戲中及時理清幼兒“需要什么”“玩得怎樣”“接下來怎樣玩”;未能從幼兒的視角看待游戲,游戲設計缺乏針對性和趣味性等。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深知:要給予幼兒有效的游戲支持,教師必須以了解和讀懂幼兒為前提。而了解和讀懂幼兒,必須以觀察幼兒為基礎。為了促進區域自主游戲的長期有效開展,提高幼兒教師的觀察能力,我們嘗試用事件取樣、軼事記錄等方法對幼兒進行區域自主游戲觀察,但天天觀察、日日記錄,從幼兒教師撰寫的觀察記錄中,我們發現教師的整體觀察水平比較薄弱,記錄中有價值的信息較少,教師未能對幼兒區域自主游戲行為進行有效的觀察、分析和回應。

有一天,我讀到一本由周菁翻譯,由新西蘭瑪格麗特·卡爾和溫迪·李寫的一本書——《學習故事與早期教育:構建學習者的形象》,我內心無比激動和驚喜,如獲至寶。學習新西蘭的“學習故事”最打動我的是它的核心理念:“兒童是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的身份成長的,身體、心理、精神健康,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知道他們能為社會做出重要貢獻”。新西蘭老師對兒童是了解、尊重和信任的,而近幾年風靡全國的安吉游戲,也讓我深深覺得:自主游戲,真的太好了,它讓每一個幼兒都自帶智慧的光芒。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觀察,觀察,再觀察”中重新認識幼兒,教師在自主游戲中慢慢學會放手,教師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育實踐中漸漸做到“信任幼兒是有能力的個體”。

二、巧用“學習故事”開展區域自主游戲觀察與記錄

借助“學習故事”撰寫“游戲故事”,可以讓教師們真正去發現兒童,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并重新建構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的適宜性,從而支持幼兒在區域自主游戲中往更高的水平發展。一個學習故事主要由“注意”“識別”“回應”三大部分組成。

學習故事讓教師把目光投在每一個幼兒身上,記錄幼兒“能做到什么”,引導教師做出科學的分析,并對幼兒的下一步學習做出指引。由此可見,撰寫游戲故事也有“三部曲”,教師在記錄中注重幼兒的游戲過程,用欣賞的眼光去尋找幼兒的“優點”而不是“不足”。

撰寫游戲故事的結構:

1.發生了什么?——即“學習故事”中的“注意”部分。教師關注幼兒的“哇”時刻,并對幼兒自主游戲活動進行客觀、具體的描述。

2.學習了什么?——即“學習故事”中的“識別”部分。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對于幼兒游戲行為進行理性的分析和解讀。

3.下一步怎么做?——即“學習故事”中的“回應”部分。即教師針對幼兒的具體行為,思考下一步該如何做,支持幼兒往更高的水平的發展。

案例:三個小妞的快樂

(發生了什么?)在建構區里,孩子正在如火如荼地搭建著炭積木。黃一芯懷中抱著一堆短的積木,陳曉懷中抱著兩塊較長的積木,她們兩個把積木放在一起?!拔覀內フ腋嗟姆e木吧”陳曉說著,又和黃一芯一起離開了。譚明月手里拿著兩塊最長的積木,走著走著給了一塊同伴,她拿著剩下的一塊長積木往回走。這時,黃一芯手中拿著一塊長積木和空著手的陳曉返了回來,譚明月朝她們問道:“大家(把積木)放去哪兒呀?”。黃一芯轉身又找到了一塊積木?!拔覀儻B些什么好呢?”黃一芯向譚明月和陳曉問道?!拔覀儊斫ǚ孔印秉S一芯一邊說著一邊把短的積木逐一豎立起來,而陳曉在她的旁邊嘗試把較長的積木豎立起來!這時,譚明月手中拿著一塊長積木,她從黃一芯的后面繞過去,拿起黃一芯找回來的長積木,然后嘗試利用兩塊長積木搭一個三角形的架子。對接,松開手;再對接,再松

開手……她反反復復嘗試著,突然,“黃一芯,我成功了!”譚明月一邊拍著小手,一邊高興地告訴同伴。黃一芯和陳曉見狀湊了過來,她們在譚明月搭建好的三腳架下,一塊接著一塊平鋪起木板來。為了讓三腳架更牢固,黃一芯又開始擺弄起三腳架,而陳曉則拿來短積木堆放在三角架的腳部周圍進行加固。這時,譚明月鉆到三腳架下,一臉滿足地說道:“我住進房子啦!”

(學習了什么?)在活動中,三個大班孩子能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材料,既能主動征求別人的意見,又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她們彼此分工合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搭建,當譚明月搭建三腳架成功時,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喜悅,而黃一芯和陳曉湊過去進行加固,也肯定了她的成功。

(下一步怎么做?)

1.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一個分享會,讓三個孩子分別分享她們分工與合作的快樂感受,同時教師對三個孩子互相尊重,彼此合作,樂于分享的表現給予肯定和表揚,給同伴們樹立榜樣。

2.教師根據大班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立足幼兒已有的游戲經驗,在提供大量碳積木的同時,可以提供布娃娃、布條、小汽車等輔助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有更多的選擇和創意。

三、巧用“學習故事”開展區域自主游戲觀察與記錄的意義

(一)幫助教師找到正確的關注點

從游戲故事的記錄,我們可以看到:教師關注的是幼兒的閃光點和游戲過程,而非“結果”,重點觀察幼兒“能做什么”。教師越來越珍視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經驗和學習品質。

(二)促進教師提高專業理論水平

在學習故事的“識別”環節中,要求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對于幼兒游戲行為進行理性的分析和解讀,這就促使教師主動學習《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學期教育學》等相關書籍,把相關專業理論熟讀于心,并在實際的幼兒教育教學中加以運用,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三)幼兒在自主游戲中煥發活力

“學習故事”強調“回應”,教師通過“注意”“識別”了解幼兒學習的經驗和能力,從客觀的記錄中,真正讀懂幼兒需要什么,從而避免幼兒在無目標、重復機械的游戲中失去探究的興趣,為幼兒自主游戲推進提供適宜的支架,讓幼兒在區域自主游戲煥發新的活力。

幼兒是天生的游戲者。游戲就像有源之水,游戲的“水”就是幼兒。對幼兒認識和思考得越多、越深入,我們對幼兒的自主游戲支持就會越切合實際,就越能煥發幼兒游戲的生命力,支持和促進幼兒往更高的水平發展。

參考文獻:

[1][新西蘭]瑪格麗特·卡爾(MargaretCarr)溫迪·李(WendyLee)著.周箐譯.學習故事與早期教育:建構學習者的形象[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5).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3]徐萍.幼兒區角活動[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12):21.

猜你喜歡
學習故事自主游戲觀察
區域游戲材料對混齡幼兒自主游戲影響分析
探究分組自主游戲促進同伴關系和師生關系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提升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研究與探索
指導幼兒參與戶外自主游戲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