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出導向法”視域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智慧教學路徑探究

2022-07-15 11:12樊文靜
甘肅高師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英語課程思政

樊文靜

(蘭州工業學院 外國語學院,甘肅蘭州 730050)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1](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要求和重點內容,并對公共基礎課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構建提出了具體要求。2020 年10 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2020 版)(以下簡稱《指南》)出版并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是大多數非英語專業學生在本科教育階段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在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學英語教學應融入學校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使之在高等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大學英語課程面向中國、融通東西,這一特點使其具有其他公共基礎課程所沒有的思政內容和視角,如何將中國課程思政元素和外國語言教學活動有機融合,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語言綜合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闡釋能力,服務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是值得英語教師思考的問題。根據《指南》,大學英語教學應遵循外語學習規律,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運用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創新和實踐混合式教學模式。[2]

一、“產出導向法”及其中國特色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簡稱POA,是文秋芳教授及其團隊十余年探索逐漸完善的成果。該教學體系由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三部分構成,其中教學理念包括學習中心、學用一體和全人教育三個指導思想;教學假設包括輸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學習和以評促學四個理論依據;教學流程包括驅動、促成、評價三個步驟手段。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該理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其一,融合課程論和二語習得理論兩個視角;其二,始終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其三,針對“學用分離”對癥下藥綜合施策;其四,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3]

二、“產出導向法”與課程思政融合性

(一)全人教育教學理念

大學英語屬于高校公共基礎課程?!毒V要》指出,公共基礎課程要注重在潛移默化中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POA 教學理念認為教育要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大學英語課程不僅要實現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工具性目標,而且要達成其人文目標,例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家國情懷、傳播中國文化等。由此可見,在人文性的培養方面,POA 教學理念與《綱要》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要求同向同行。

(二)以評促學教學假設

課程思政教育具有“隱性”特點,教學成效如何評價非常關鍵?!毒V要》指出,人才培養效果是課程思政評價的首要標準,應該建立健全多維度的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考核評價體系。POA 始于產出,終于產出,對學生的產出成果非常重視,為了更好地評價產出結果,POA 創設有師生合作評價的形式(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簡稱為TSCA),主要針對學生的口語與書面產出,通過課前、課內、課后三個階段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多維度評價,達到以評促學的效果。這種全過程評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豐富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4]

(三)教師主導教學過程

《綱要》在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方面提到,“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要推動廣大教師進一步強化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確保課程思政建設落地落實、見功見效”[1]。而POA 中國特色之一是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在驅動—促成—評價教學流程中,教師承擔設計者和組織者的角色,通過專業引領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使學習成效最大化[5]。POA 對教師主導地位的突出能夠推動教師在課程思政過程中發揮能動作用。

三、“產出導向法”理念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由于思政內容不具備顯性和隱性特征,大學英語思政教學的開展應該融入到語言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技能的同時接受人文培養?;趯W生特點、大學英語學科屬性和所在學校辦學特色[6],筆者所在項目組將課程思政教學分為日常思政和POA 單元思政兩條路徑。

(一)日常思政

課程思政構建格局是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因此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應該貫穿教學全過程,從教學內容、課堂管理、教師言行到教學評價等[7],存在于日常教學各環節,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學生表現的不同而靈活開展,具體表現可以是教學內容中一段話、一個句子或一個單詞的講解,可以是課堂中教師的言談舉止,也可以是課中課后對學生的點評。例如講到“astronaut”一詞時,教師可以引出相關詞匯“taikonaut”(中文“太空”的拼音和英語單詞astronaut 混成的拼綴詞,意為“中國宇航員”),告訴學生該詞已被國際社會廣泛使用并收錄在牛津詞典等權威詞典中,這也正是中國航天業的巨大進步和中國大國形象的體現。簡單的單詞講解融入了恰當的思政元素,樹立了學生的文化自信,也就達到了日常思政的目的。

日常思政在教學日常中沒有固定模式,應該隨著實際情況而靈活開展,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不斷培養自身挖掘思政內容的意識和素養,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二)POA 單元思政

《綱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意識和道德修養課程思政內容,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勞動、心理健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教育。[1]大學英語的教材大多是以單元為主,每一單元都有其相應的教學主題,深入挖掘能夠發現每一主題下都蘊含著相應的課程思政元素。項目組在POA 教學理念指導下,將單元思政內容作為整體,通過系統化設計有機融入語言教學,構建出大學英語單元化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圖1)。

圖1 大學英語單元化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該路徑以單元為單位,以POA 教學理念驅動—促成—評價為主要教學流程,旨在通過單元產出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壓力和動力,并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完成系列子目標任務,層層接近產出目標直至完成產出,以師生合作為主對產出成果進行評價,達到對單元思政內容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該路徑實施過程中,思政教學內容以產出開始,并止于產出。學生在產出導向下發揮主動性,整個學習過程學悟結合,更系統地接受思政內容并達到內化思政,更有助于其人文素質的培養。

四、“產出導向法”理念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智慧教學實踐

項目組在學校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導下,結合學生特點和學校特色對每一單元進行商討,設定單元思政育人目標,并挖掘思政育人融合點。以《新理念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Unit 4 Heroes of our time 為例,對POA 理念下大學英語單元課程思政實施路徑進行具體說明,詳見表1。

表1 大學英語單元化課程思政案例介紹

(一)單元任務驅動

單元產出驅動是在單元學習之前,向學生呈現與單元主題相關并有一定真實性和意義性的交際任務和話題,要求學生在單元學習之后提交相應產出成果。這其實是POA 教學理念下給學生造成的一種壓力感和動力感。在第4 單元教學之前,通過“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學平臺”向學生發布單元產出任務。要求學生在單元學習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用英語講述一個有關中國英雄的真實故事,并以微視頻形式提交,產出成果會作為學生過程性考核成績的一部分。盡管學生對“英雄”并不陌生,但是想要用英語講述中國的英雄故事并以視頻形式呈現還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受產出目標驅動,學生會產生主動學習的壓力和動力,并會對單元思政目標——英雄精神有初步思考。

(二)語言教學促成

1.課前自主學習

首先,課前通過“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學平臺”發布思政相關學習資源并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本單元要求學生觀看兩個英文視頻,分別為中國網制作的《英雄精神》和China Daily 拍攝的紀錄片《英雄新傳》。其中,《英雄精神》對中國新時代英雄精神進行了詮釋,《英雄新傳》講述了武漢抗疫時期每一個做出貢獻的普通人。通過觀看,學生能夠獲得與單元產出任務相關的素材和語言支架,并能夠對中國新時代英雄精神的內涵有初步了解。

2.課中教學促成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多個子任務,任務難度由易到難,為學生單元產出提供幫助。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搭建腳手架,幫助其完成各項子任務,并通過即時評價引導學生在學中悟、在悟中學。

任務1:優秀文化——通過多媒體展示中國古代詩詞中有關“英雄”的詩句英譯,如“Our golden armor pierced by sand,we fight the foe;we won’t come back till we destroy the hostile state”,“Everyone will one day die;when my day comes,may my loyalty be inscribed in the pages of history”等,引導學生根據理解翻譯出對應詩句。此任務能夠促成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的英雄精神,同時也能夠欣賞中國古典詩詞之美。

任務2:觀點探討——要求學生分組就“How do you define a hero? ”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作為組織者為需要的小組提供語言支架。討論結束后,邀請小組代表陳述觀點,并采用即時評價的方式,及時對學生正確的價值理念和英雄觀點進行促成。

任務3:篇章理解——結合單元文章的寫作特色,用文中提出的三個有關“英雄”的問題串講文章,要求學生找到答案并了解文章大意,引導學生達成文章主旨理解上的一致:英雄就是那些在危急情況下本能做出勇敢舉動、逆行而上的人。在篇章理解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時所觀看的《英雄精神》,促成學生對中國英雄精神的學習和領悟。

任務4:時政實事——聯系學生所在城市甘肅省蘭州市因為新冠疫情所經歷的特殊時期,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蘭州戰“疫”期間身邊涌現出的英雄進行描述,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落到實處,教師提供必要語言支架和即時評價,以此促成學生學用結合。

根據POA 輸入促成假設,適時適當提供能夠促成產出的輸入與不提供相比,前者更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4]因此在本單元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到每一個子任務中,每一個任務開始前都有相應的思政元素輸入,如任務1 的信息輸入、任務2 的觀點輸入、任務3 的篇章結構輸入、任務4 的場景輸入。學生在完成每一個任務的過程中,都可以獲得相應的思政元素輸入,符合POA 輸入促成假設,能夠更好地促成學生有效學習。

(三)師生合作評價

POA 理念下,評價分為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在課中任務促成環節,每一個任務完成后,教師都會給予即時評價,確保評價具有針對性和區別性[8],通過即時評價促進學生對思政元素的內化。在評價單元產出任務時,主要采取延時評價,即學生在單元學習結束后將產出成果上傳至“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學平臺”,教師會利用平臺功能進行師生合作評價。

在Heroes of our time 單元開始前,教師通過“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學平臺”布置了單元產出任務——講述英雄的真實故事并以視頻形式提交。通過課中的任務促成,學生對“英雄”的認識逐漸清晰,產出目標進而具體。在單元教學完成后,能夠按時提交產出成果。在收到所有小組的作業之后,教師會采用師生合作評價的方式首先對各組產出進行評價,然后借助平臺的教學功能對學生的產出成果進行分配,使每組產出至少可以經過三次評價,即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和同學評價。通過師生合作評價,教師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也有機會了解更多英雄故事,并且通過評價他人取長補短。

五、“產出導向法”理念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反饋與反思

項目組通過集體備課,共同探討單元思政目標和產出任務,在六個教學班級實施教學實踐。實踐表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可以在產出導向法理論指導下,借助智慧教學平臺,通過“單元產出驅動—語言教學促成—師生合作評價”的路徑開展。為了解產出導向法理念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路徑的教學效果,一學期教學任務結束后在授課班級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主要圍繞三個維度展開,一是該教學路徑是否有助于學生增強政治認同、提升家國情懷和文化素養等;二是該教學路徑是否能夠增強學生英語學習動力和英語語言產出能力;三是以“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學平臺”為主的教學平臺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調查問卷共發放150 份,收回150 份;訪談主要以小組為單位,采取半開放式訪談。

問卷結果統計顯示:94.7%的學生能夠感知本學期英語課堂融入的中國元素;93.3%的學生認為本學期的英語課堂有助于其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并樹立文化自信;91.3%的學生認為“單元任務驅動—語言任務促成—師生合作評價”的教學路徑有助于激發其運用英語講中國故事的動力;96.7%的學生認為教師通過“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學平臺”等發布的課程資源有助于其更好了解單元主題;92.7%的學生認為以平臺輔助的師生合作評價有助于其主動學習并參與小組合作;96.0%的學生支持教師繼續采用“單元任務驅動—語言任務促成—師生合作評價”的教學路徑,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文化。

半開放式訪談結果與問卷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同時也收集到更多具體問題,例如:有學生希望得到老師更多語言上的幫助;有學生表示產出任務偏難、課堂任務偏多、個人完成較困難等問題;有學生認為評價他人產出時不知從何入手等。

鑒于學生的反饋,項目組成員進行了教學反思。首先,產出導向法以產出驅動開始、以產出評價結束,適合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悟,有利于思政元素的融入,但是一定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特點和其學習程度的基礎上展開,任務過難或過易都不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第二,進一步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做思政教學過程中的設計者和引領者,在必要的時候為學生提供語言支架和價值引領,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這會更有利于思政元素的內化;第三,繼續探索師生合作評價的具體標準,讓思政產出的成果能得到科學客觀的評價;第四,繼續研究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利用智慧教學平臺,將思政教育貫穿于課堂內外。

結語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和《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 版)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提出了新要求,為了順應新形勢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在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進行了創新實踐,探索了“產出導向法”理念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實踐證明,該路徑具有一定的理論性和可行性,有助于課程思政與英語語言教學的有機融合。但是也應該明確的是,課程思政教學具有隱性特點,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也不可能完全套用某種教學模式和理念,任何一種嘗試需要實踐和時間驗證,更需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持續探索與改進。

猜你喜歡
產出導向法英語課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針對崗位需求的高職英語課程改革研究
產出導向法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
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嘗試
淺論“產出導向法”研究及其應用
論高校大學學術英語課程的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